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9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随着他的解释,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斗胆请问将军,何时入京。”

陈德言话锋一转,问出了在场人震惊的话,所有人怔住了,包括唐清安自己。

唐清安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陈德言紧紧追问。

“将军是顾忌辽西军,还是三大营?”

身旁的贾鉴沉吟片刻,决定附和陈德言。

“辽西军不足为惧。”

他露出笑容看向众人,解释道,“锦乡侯府成也北镇,败也北镇,因为与忠顺王之争,受到了排挤,如今更倾向我们金江镇。”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锦乡侯府必然支持将军,有他们挡在辽西军前面,我们只需要抽出部分兵力,即可帮忙守住北镇。”

“三大营新兵居多,不是金江军对手。”

“既然如此,应该早做决定,眼前大好机会,不可轻易错过。”

两人一唱一和,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主意。

唐清安没有回答。

历史上后金轻易入关,是因为运气。

流民军推翻了大明,在北方获得了地方上三成的支持,三成的观望,三成的反对。

后金靠着关宁军的帮助,加上李自成的轻敌,打败了李自成,应对的是群龙无首,一片散沙的北方。

放到现在的大周。

流民军虽然起起落落,但终归还没有达到那一步,自己选择入关,面对的就是整个北方的反对。

辽西军,三大营则首当其冲,就算他打败了辽西军和三大营,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还要留下镇压各地的军队,如此一路打下去,手里的兵力会越少。

在唐清安看来,现在的大周还没有失去大义。

天子失其鹿诸侯共逐之。

他还想要继续观望。

他和流民不同。

流民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靠命来争天,养蛊相斗,大浪淘沙,剩者为王。

但是他有七百万汉民,首先要考虑的是七百万汉民的生计。

以史为鉴。

历史中黄台吉多次孤军冒险入关,目标是劫掠大明的物资,同样是为了八旗的生计而已。

“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唐清安的话不但没有让人失望,在场的人反而兴奋了起来。

将军终于松口了。

金江镇有今日之规模,哪怕将军本人没有野心,他们也要推着将军往前走。

至少,将军不再反对入关,而是认为不到时机。

看着众人的神色,唐清安无奈的笑了笑。

别看他是平辽侯,金江镇之主,实则也是身不由己,很多大事需要顺着人心。

一昧的拒绝人心,只会导致众叛亲离。

陈德言功臣身退。

金江镇里,很多人心急了,想要从将军口中,获得准确的答复,而不是以往那般含湖湖不清的说法。

盘子大了,人心野了。

十年前,将军还是总兵的时候,金州大部分人不愿意将军造反,各种试探将军,变相的告戒将军不要造反。

十年后,人心已变,人们不在满足脚下中原一隅之地。

遍观金江镇,只有陈德言适合试探将军,其余人都不行。

哪怕是跟着将军起家的结拜义弟刘承敏,作为一镇节制使,他更不适合出面。

所以陈德言从京城回来了,圆满完成了任务。

唐清安也不再遮掩,直截了当的告诉诸人,以免影响内部的人心。

“当解决了日本之事,不论国内流民军情况如何,金江镇的重心将以国内为主。”

说完,唐清安看向贾鉴。

“不能让林丹汗太顺利,他西迁右翼蒙古后,虽然吞并了大量的地盘,但也听说得罪了很多蒙古台吉。”

金江镇中,对朝鲜最熟络的人是陶杰,对日本最熟络的人是柳湘莲,对草原最熟络的人则是眼前的贾鉴。

贾鉴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在战争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既然很多台吉对林丹汗不满,那就应该拉拢到金江镇这一边。

林丹汗没有耐心,做事急躁,不给人留余地。

在右翼得天独厚的优势下,竟然逼的很多台吉反对他,可见此人的治理能力,难以登堂入室。

换做稍有资质的人做他的位置,数百年才出现的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机会,必定能轻易一统草原。

时也命也。

有枭雄的时候,没有这个命,有了这个命的时候,又没有枭雄。

……

十六岁的贾环,仪表堂堂。

军校十年的发展,最开始的速成班已经只是剩一二,而且前程也越来越不如正规班。

但是贾环身份不同,是金江镇平辽侯夫人之胞弟。

且出身朱门大贵之家,有志向,又有陈德言的教授,兼天资聪颖,是心性狠辣之人。

所以名气不小,很多人都夸赞贾环。

反而引发了不小的热议,是否勋贵子弟的资质,的确比平民子弟要高。

前有秦钟,薛蝌,后有贾环。

金江军五虎,皆来自于军校前几年,那时候国内勋贵子弟没有加入金州。

近些年来,军校里反而是国内勋贵子弟出风头,名气压过了金江镇内部子弟。

可不要小看这份名气。

名气代表了实力,起步就会更高,一步快步步快。

听到姐姐的话,贾环终于变色。

姐姐是平辽侯夫人,如果生下的是儿子,那就是平辽侯嫡子,不但皇帝会赏赐,礼部也会造册登记,官面上的认可。

不论姐夫是什么心思,必定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作为舅舅,贾环直觉扑面而来的压力。

如果姐夫认嫡长子,自己和姐姐,又该怎么面对名声威望无两的长公子。

如果姐夫不认嫡长子,那姐姐和外甥的未来怎么办,会不会有性命之忧?

贾环无权无势,只觉得无力。

探春看了眼弟弟,知道弟弟已然想通透,心里感到了欣慰。

她愿意扶弟弟,也必须扶。

就怕遇到的是烂泥。

“你去第一镇吧。”

贾环惊愕的看向家姐。

“从军。”

探春咬了咬牙,狠心说道。

两姐弟都是狠人,明白了姐姐的心意,贾环摇了摇头,“既然从军,不如去第四镇。”

战场上的军功是实打实的,也是提拔最快的道路。

当下的四大军镇,只有第四镇才是最好的机会。

贾探春拒绝。

她虽只管内,但是权利大,收到的消息也就多了。

第四镇不光是战事方面。

其中的局面很复杂,导致了战事一定很凶险,包括部分战事战败的方面。

这个凶险,对于金江镇内部并不是坏事。

同样,让自己弟弟去第一镇,不代表了第一镇就没有危险。

根据丁胜安的推算,将军稳固了科尔沁草原,喀尔喀草原,一定会对察哈尔下手。

平辽侯府虽然把家业中关于草原的马市交给了官府,但丁胜安在草原的关系网还在。

第四镇太凶,第二镇和第三镇太稳,只有第一镇最适合。

贾探春思来想去,决定让弟弟贾环冒险去第一镇从军,至于能否平安归来,她也没有完全的把握。

“好,我听姐姐的。”

贾环不再多言。

姐姐的能耐,他从小就看在眼里。

贾环答应的痛快,探春却开心不起来,仔细看着圆凳上坐得端正的弟弟。

“等把你安排去了军中,我在告诉老爷身孕的事,然后请老爷出面,以照顾我的理由,派人去贾府把母亲接来金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