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9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精华灵秀的魅力。

“你的安哥儿。”

在贾府时,打趣薛宝钗的话,在林黛玉耳边回荡。

她一生没有接触外男。

在贾府时也是如此,年节祭祖的时候,她不是贾府的女儿,所以是不参加的。

只是留在老祖母的身前,偶有见舅舅们。

宝玉,平辽侯。

一个儿时的玩伴,一个青春期遇到的浪荡子。

想起在平辽侯府第一次遇到平辽侯,无礼放肆的目光,林黛玉突然放下书忍不住捂住脸。

好羞人。

他怎么能这样。

都说他是伟岸的大英雄,哪里是个英雄的样子。

突然又想起,自己和他还是乘一艘船去的京城,只不过自己那时还不知道他。

“真是奇妙。”

林黛玉放下手,轻声的叹道。

“姨娘那边来人请,等小姐过去吃饭呢。”

紫鹃走进来,打断了林黛玉的思绪。

林黛玉起身跟着紫鹃离开,一路上都是平辽侯府的回忆。

……

林如海在书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写信。

他从金陵请的大才来金州,治理辽东的水利,为金江镇的屯田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个契机。

国内人才无数,正好借着此风,招揽那些个有抱负心的贤才。

金江镇的体量,麻雀儿小五脏俱全。

治国包含了方方面面,需要无数的人才推动事务的发展,金江镇武功强盛,人才辈出,但是在治理一道上还是大为欠缺。

虽然犹如一张白纸,但是根基浅薄,很多草创的制度,有些许不合之处。

例如金州的盐政,在林如海看来就太过粗鄙。

盐政带来的利润,不亚于海贸,更为关键的是,盐政也是官府对地方百姓的控制手段。

在政治稳定层面上,盐政大于海贸。

第五百一十七章 武莽子的莽

琉球国的汉人多。

从前明皇帝派来的数千船匠开始,靠着手里的技术,成为琉球国富裕的阶层,数百年的开枝散叶,加上时不时从国内迁移来的人口,汉人在琉球国的占比至少高达两成。

随着第四镇在琉球国的光复,汉人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汉人的实力压过地方,逐渐发展为国家的土地,彻底与国家融为一体,极度的稳定。

哪怕国家衰败的时候,也不会有分裂之忧。

正如天下说。

阿敦看了眼罗科。

罗科一言不发。

“再这么下去,我们手里的青壮就所剩无几了。”

“怪谁?还不是怪岳讬和硕讬。”

罗科无可奈何的说道。

“他们惹的事,怎么能牵扯到我们头上呢。”

阿敦一脸的不满。

汉人辽人。

岳讬和硕讬两兄弟,创建了辽人之名,把金江镇的汉人称呼为辽人,其策之歹毒不可谓不深。

辽西有数千蛮人,在他们的鼓噪下,辽人的称呼传播的越来越广。

两人进京面圣,当着皇帝的面把金江镇的人称为辽人,递交的文书也写着辽人。

终于引来了平辽侯的大怒。

有忠顺王的庇护,平辽侯奈何不了岳讬和硕讬,把怒气转移到了他们的头上。

连带着军中也戒备了起来。

“军司命令我们提供三千人,坐船去海外加入第四镇服役,岂不是断了我们的根。”

阿敦愤怒的说道。

“武莽子也不为我们说话,亏我们还帮他打仗。”

“你天天把武莽子挂在嘴上,你就不能收敛点吗?”

罗科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阿敦。

“我又没有在外头说。”

“隔墙有耳,你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过,怎么可能不传到武震孟耳朵里。”

“你不也是没有尊称他嘛。”

阿敦不客气的反驳道。

“那也比你只呼别人武莽子要好。”

罗科军职比阿敦高,但是两人同族,一向抱团取暖,所以阿敦也不客气。

“哼哼。”

冷笑了两声,阿敦斜着眼说道。

“你不也散播辽人的说法。”

“我懒得跟你说。”

罗科甩了甩手,大步离开,他要亲自去见武震孟,希望对方能帮忙向军司求情。

他们现在实力弱,屋檐底下不得不低头,有些事就是能做不能说。

阿敦个大嘴巴,什么秘密都藏不住,成不了事,只能败事。

阿敦见到罗科离开,深深的吸了口气。

脚下的土地,都是他们当初蛮国的。

这两年里吃饱了肚子,阿敦开始怀念起了父辈们的光彩,可惜,金江镇实力太强大了。

按照如此态势下去,阿敦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能不能等到那天。

还有奥巴。

想到奥巴此人,阿敦就气不打一处来。

此人铁了心归顺金江镇,浑然不顾自己还是科尔沁的大汗。

“狗改不了吃屎,永远当不了狼,只能当狗。”

阿敦恨恨的骂道。

当初老汗在时,科尔沁被蛮族打服了,就是蛮族的一条狗,如今打不过金江镇,又成为了金江镇的一条狗。

却全然不想两者的区别。

蛮族是靠武力压服的科尔沁草原,而金江镇虽然也有武力,但是两者是共存互助。

蛮族有什么生产力去互助科尔沁,又有什么底气去共存科尔沁,除了严苛的索糜,加上不断的消减对方人口之策,人家当然不是傻子。

汉人的扩张,以绝对数量人口的优势,才不会顾忌对方人口,而是乐于接纳对方。

……

武震孟正和李成贤商议,该如何治理平安道。

咸镜道多山多丘陵多老林沼泽,只有一块咸兴平原,是保障当地粮食的地区。

只靠咸兴平原,只能收支勉强平衡,遇到天时不好,反而还需外地供给粮食。

平安道不同。

广阔的温泉平原,足够供应整个平安道,还能有富余,此两块平原更高支撑咸镜道和平安道。

另外一块就是载宁平原,被平安道与黄海道一分为二。

黄海道占了七成,平安道占了三成。

只掌控了三成的载宁平原,无法大规模养军,目前第二镇的盈余,连三万军都无法维持,满足不了武震孟的胃口。

“我想要全占载宁平原。”

武震孟拍了拍舆图。

“好不容易才消除了两道内部遗留的朝鲜勋贵势力,外部和朝鲜取得平缓的局面,贸然打破平衡,只怕就控制不住朝鲜了。”

李成贤摇头否决道。

“我只要在宁平原,其余的土地我不碰。”

武震孟还是不想放弃。

他是武夫,不愿意顾忌太多的事情,顾忌多了,啥事也办不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