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8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一艘三桅炮舰正好驶入眼前,一侧十几处黑洞洞的炮门,能看到里面的人影。

将军的所在,当然不敢马虎。

炮舰的炮弹都被亲卫们上船严格看管,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东南海岸的海盗,多年来与我们东躲西藏,屡次的扫荡,虽有成效,但一直不能杜绝。”

唐清安接过沉有容的话,笑着说道。

内部的意见很多,但是定下了决定后,就不要再争论谁对谁错了,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但是不能影响当下的进程。

文武之争,金州不可能避免。军队的陆海之争,也无法避免。

不过他唐清安乐于此事。

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万事有度,一切要控制在度里面,不能超脱掌控。

正如中庸之道也。

就像做好事,也不能偏激,控制在度里面。

对此唐清安深有感悟。

双喜年的时候,深圳一则年轻人未让座老年人的新闻,整个社会都在批判年轻人不道德。

二十年后。

关于让座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反感,高呼拒绝道德绑架。

这就是超过了度的原因。

任何事物只要超过了度,就会变成坏事,是自然法则,亘古不变的道理。

将军开始说话,周围的人们都安静了下来。

“各国的商船,即是通商的商人,也是带着刀枪的强盗,只讲道理仁义是行不通的。”

“在这片大海上,武力让人们遵守规则,规则让万事顺着我们的心意而行,如此方为上策。”

唐清安定下了调子。

西方的国家,有不值得大周学习的,也有值得大周学习的方面。

军队和资本的融合,化解了生产力不足的困难,成为解决军人们后顾之忧的一个补充。

对海贸的支持,除了官面上的组织,还有允许商人们招募退伍的军士。

有了退伍军士的加入,又加强了商人们在海上的武力。

而从军中退伍的军士加入了海贸,又加强了商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性。

但这也是国情不同导致的区别。

西方国家众多,控制力不足,大周是大一统国家,最富庶的地区都在国内,方方面面都追求稳定。

“将军所言极是。”

沉有容赞同道。

如今的沉有容,发自内心的以金江镇自豪,国内的家室早已接来金州。

变相的向将军表忠心,与朝廷割裂。

换来的则是将军对他的支持,成为水师方面的大将之一,获得金州的信任。

“只要把咱们的舰船放出来,谁看见了不怕。把部分人的希望击碎,让他们明白与我们之间无法追上的差距,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侥幸,不敢再抗拒我们。”

从金州到南京海外。

数千里的海道,四百艘大小战舰浩浩荡荡进行一次海上逞威。

让诸多海上势力看清楚形势,至少在这片大海上,是他们金江水师说的算。

敢违逆的船只,等来的只有锦江水师无穷无尽,无终止的追剿,甭想参与海贸。

出海的人谁不是为了利益。

此次晾胳膊的行为,就是告诉所有人,违背了金江水师的规矩,就不要想着利益。

唐清安点点头,认可沉有容的想法。

出门千里只为财,何况哪支商船不是跨越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十万里。

别看荷兰人与西班牙人打生打死争夺商道,但是除了竞争之外,也在保持商业。

历史上郑芝龙,结合了诸多势力,成为了东南沿海当之无愧的海盗王之后,所有大海上的船只,都服从他的规矩。

按照他的规矩办事,没有人反抗他。

因为反抗他,不但无法打败他,反而影响自身的利益。

这次的行动,就是告诉世人,金江水师的实力不可动摇,想要获取利益,就要遵守金江的规矩。

“虽然很多人反对我们的规矩,那是因为我们的规矩还没有立下,当我们立下了规矩的那天,反而会受到很多人的支持。”

唐清安告诉属下们。

商人们是最喜欢规矩的,再差的规矩,也比没有规矩好。

没有规矩,代表着商人们无法通商,无法通商就没有利润,那谁还会当商人呢。

济州岛的体系,已经获得了商人们的认可,那张来自吕宋的存单,说明了商人的信任。

现在还差大海上的规矩。

当大海上的规矩立下后,济州岛的海贸地位再也无法动摇,除非金州自身发生变化。

~~~~~~

从军港回到金州后,唐清安颁布了新的政令。

金江镇从即日起,城中取缔一切轿子,推广黄包车夫,骡驴,马车的短途运输方式。

人力车犹如牛马是不人道的,但是禁止人力车更是不人道的。

比起轿子带来的负面风气,唐清安觉得人力车才是当下最适合的方式。

民国的时候,曾将想要一步到位,连人力车也取缔,后来因为生产力不足,成为了废令。

真正能取代人力车,是三轮车的出现。

不过以当下的生产力,三轮车虽然能制造出来,但是不足以推广使用。

从此。

金州城内再也看不到轿子了。

官员们或乘坐人力车,或坐马骡牲畜。

马骡需要草料,出行还需要粪篓,牲畜的粪便又由统一收集,运送到城外肥田。

综合比较下来,远不如人力车方便和舒适,坐起来也有面子些。

所以人力车逐渐淘汰了骡马,只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金州城内就多了十数家车行。

而节省下来的骡马,又加入到了马车都行列,促进了长途运输,加强了金州都运力。

当然有利也有弊。

比起弊处来,利处更多。

“咯咯……”

传来了阵阵悦耳笑声。

一辆整洁的黄包车,前面连拉车的车夫,虽然身上有补丁,但是浆洗的干净。

他们这种车夫是专门做大户人家的生意。

让客人们觉得不干净,就拉不到生意,也是属于高级车夫,有一定的门槛。

和府里面的管家是相熟的,不是不知来路的人。

金州对于道庙都管控的严格,何况所谓的三教九流,在治安方面,金州城无异非常的安全。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那是因为官府放任。

十几家车行,就是官府对车夫的治理手段之一,出了事只需要问罪车行。

所以任什么行当,只看官府想不想管,准备怎么管。

金州风气正盛,一切欣欣向荣,自然皆向前看。

林黛玉和紫娟共乘一辆黄包车,雪雁和春纤两名丫鬟共乘一辆黄包车。

紫娟紧紧抓住一旁棉布包括的扶手,大街上抛头露面让她又激动又忐忑。

林黛玉左手扶着扶手,右手都丝巾捂着小嘴,忍不住的笑。

“可惜宝琴妹妹不在,她要是在金州,到是请她见见金州的稀罕物,比起外国的如何。”

林黛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微风,咯咯笑道。

薛宝琴入贾府的时候,和她们讲过,说她八岁时节,就随父亲出过国,在外国买外国货。

见了黄头发的外国女子,还和人家说过话。

令林黛玉一直记在心里,心里至今还在怀疑薛宝琴说谎骗她们。

自己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原本以为外面的女子都这般,后来去了贾府,才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贾府的姑娘们,就从来没有先生教过道学,只读了些女子的书。

在贾府的那些年,林黛玉过得很委屈,一直小心翼翼,只有到了金州,她才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家里的环境。

“我前几日也见过红毛人。”

紫娟不服气都说道。

“那你可曾和对方说话,问他们是哪里来的。”

林黛玉忙问道。

紫娟使劲摇了摇头,她看了眼就躲了起来,如何敢上前和陌生人说话,岂不是羞死人了。

“你呀。”

林黛玉点了点丫鬟的额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