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8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没有地方大户在县外的配合,且各方势力都在反对,此提议不但没有顺利的施行,连当下剿匪事宜都受到牵连。

最后在一片骂声中,冯和主动出来背锅,把所有的责任揽于一声,去职归乡。

随着冯和离开内阁,他所谓的因粮输饷之策,立刻被废,施行不再区分税粮多少,按田亩一体加征。

闰三月,恭顺帝正式下诏加征剿饷。

诏书说:

“流寇蔓延既久,生民涂炭已极。不集兵会剿,贼不能速除;不多措钱粮,兵不能大举。帑部贵诎,设处无方。廷议改因粮为均输,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筹思再四,万非得已。……今责成所在抚按,大张榜示,备述朝廷为民除残、多方轸恤至意。遍集官吏,严行戒饬,递布乡村,详加劝谕,使远迩尽知,贫富均纳,果能遵行无扰,自然好义乐输,剿功告成,一体叙录。”

~~~~~~

金州。

“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东西七、八千里,止有州县城池尚在,其余村落残破难堪。

末将从湖广荆州、襄阳二府、河南南阳、开封二府过来,亲见地方数百里无一茎青草,人民相食,至不忍言。”

唐清安看着内地送来的情报,转手递给贾鉴。

谢友成,陶杰,林如海,顾道初等人,一一看完后,众人连连摇头叹气。

“湖广熟天下足,连湖广都遭了灾,可见如今内地的光景。”

林如海惋惜道。

“虽是天灾,但朝廷赈灾不力,昏招连连,以至于今日之糜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陶杰说道,一边看向将军。

“将军恕属下斗胆妄言,今日之金江镇,以将军之威望,振臂一呼必当天下应,”

陶杰当年在朝鲜时,就是性格激烈之人,如今身居高位,更无视朝廷。

“国内的官员吃相太难看了。”

“劳什子查核“溢地”,说是百姓开垦的田地,超出了原先的田亩数额,查出之后计亩征税,对于解决增饷也不无小补。”

陶杰笑骂道。

“今时今日之关内,何处不是大面积土地抛荒,地方官员提什么清查“溢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但为大户们名正言顺吞并田亩大开方便之门,还加大了对贫苦百姓们搜括。”

“趁着国内民乱为平,我金江军西出,前后夹击京畿,顺势而下,唾手可得。”

谢有成和林如海都摇了摇头,并不赞成陶杰的主意。

谢有成是出于军事考虑。

金江军的地盘铺的太大了。

草原离不开军队,朝鲜离不开军队,奴儿干也离不开军队,还有水师越来越大的规模。

去年一年从国内收拢了数十万流民,导致金江镇各库不足。以及三万驻守琉球国的第四镇。

将军提议的三年休生养息之策刚过了两年,并没有计划对国内用兵。

想要对国内动兵,就需要更改政策,开始积蓄,至少要准备二十万大军长途作战的物资补给。

前前后后动用至少数十万民夫。

以及北面林丹汗的威胁,会否趁着大周内乱南下,只要林丹汗有政治头脑,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哪怕不考虑林丹汗,除非金江镇不顾一切,在国内以战养战,以他对将军的了解,他觉得将军不会同意。

林如海考虑的又不同。

现在是朝廷因为灾民之事头疼,到了金江军入关,就是金江镇头疼灾民之事。

以金江镇的能力,每年能勉力收拢数十万流民,但是一下子有了上千万的灾民,金江镇怎么可能供应的来。

无法赈灾,流民军就不断,倒是就是源源不断的流民军,造金江镇的反。

至于大规模屠戮大户。

林如海也是不赞成的。

屠戮了一地大户,看出了金江镇对大户的敌意,其余各地的大户就会团结起来,南方也会齐心支持朝廷。

大周的国力发挥不出一成,是因为大户们不配合朝廷,但是当各地大户一致团结,国力就不是只有一成了。

金陵的商贸会禁绝,将军在国内的名声,也会败坏殆尽,人人视将军为祸害。

到时候将军面对的就是全天下的敌意,哪怕征服各地,叛乱也不会止息。

林如海和谢有成先后说完了自己的想法。

众人都看着将军,等待他的决定。

“保持现状。”

唐清安轻轻说道。

朝廷不赈灾,永远需要面对生生不息的流民军。

哪怕不讲仁义,只从利益出发,对金江镇也是有利的。朝廷一直和大户站在一起剥削百姓,就会越来越失去人心。

辽河套肥地多,奴儿干的开发虽然缓慢,但是地广物博,金江军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

从军事方面看。

等消化完了草原,朝鲜,奴儿干的金江镇,不但随时可以抽出二十万大军,后方还能保持稳定,为大军在外作战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

而金江镇之所以还打着大周的旗号,是因为济州岛的海贸,以及国内的人口和物资。

现在大周的南方,仍然是富庶的,生产力高,又和金江镇合作的不错,金江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解决了金江镇的军饷和官府开支,比起入关劫掠,那才是丢了西瓜拣芝麻。

历史上后金多次入关,获得的人口和利益,都远不如金江镇如今的局面。

更何况唐清安不是后金。

后金是外族,杀汉人劫掠财物,是他本族民心所向。

自己屠戮汉人,那多年打造的金江镇优良风气,立刻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武夫当国的风气,不利于自身长久的统治。

得国正与不正,关乎未来之根基。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号,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恐怕今年山东的流民会比往年要翻数倍。”

林如海松了口气,向同僚们提醒道。

他不反对将军做皇帝,他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本就是勋贵出生,从龙之功他也眼热。

只是保持目前的局面,对金江镇是有利的。

朝廷实力在下滑,金江镇的实力在高涨,此消彼长,到了入关的那一天,金江镇夺得天下就更容易,更得人心。

“不光是山东,福建移民也越来越多,根据水师的公文,连广东和广西的流民也在进入福建。”

唐清安说道。

以水师的运力,和海外汉商商船北上搭载的运力,今年至少可以收拢沿海流民一二十万。

大头还是山东。

北方各地涌入山东的灾民,恐怕随着朝廷昏聩的政令,加上金州名声的传开,只山东超过五十万是有可能的。

一年高达七十万的流民,十分之一的人口,金江镇的压力不小。

金江镇的粮食。

七成来自于辽东,一成来自于辽河套,一成来自于朝鲜和奴儿干,一成来自于海外商贸。

“我准备放开海禁,所有百姓都可以出海捕鱼。”

唐清安说道。

金江镇的商贸虽开,但是渔政未开,一直都是官府组织大海捕鱼,但是考虑目前的压力,理应支持百姓自行出海捕鱼。

船政各船坞已经开足了马力,不发在生产多余的船只。

不过百姓们可以请民间工匠打造小渔船,在沿海捕鱼为食,聊胜于无。

“此议为上策。”

众人没有反对。

渔政司在各海岛建立冻库和盐场,主要是远海捕鱼,百姓们捕鱼是近海,两者没有大的冲突。

众人议定完国内的事,接下来就是海外的事。

日本已经内乱。

五十名老兵战死。

“此事我心难安。”

唐清安声音低沉,众人也只觉沉闷。

名义上是刺杀,实际上是为了让德川忠长信任金江镇,下定决心反抗德川家光。

更深一层的用意,反而是为了避免刺杀成功。

柳湘莲认为有日本天皇,僧侣,大名各方势力暗中联合,又在京都天皇的地盘上。

刺杀极其可能成功,如此反而便宜了德川忠长,不利于金江镇最终目的。

所以老兵的作用,如果真到了刺杀成功的时候,也是老兵们反水的时候。

刺杀不成功,老兵和德川忠长的武士都会死。

刺杀成功的时候,老兵要让刺杀不成功,结局还是死。

只有刺杀真的成功,老兵们才有活路。

但是金江镇不能让刺杀成功。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万家灯火长明

锦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