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8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围在龙在前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欠税被打死人,没有人探究经过,谁身边没有发生过,哪怕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也看到过。

“我大很勤劳,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干活,田里的活计做不完,永远都有事情可以做,就看你是懒汉还是好汉。”

“我大从来没有怨言,任劳任怨的在地里刨活,我们家还是吃不饱肚子,小时候我就饿呀,饿的两眼发慌,看到什么都想要吃一口。”

龙在前最后自嘲了两句。

周围的人没有说话。

谁不饿呢。

“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顿饱饭,哪怕死了都愿意。”

“但是不行啊。”

龙在前抬起头,望着周围的人。

龙在前小时候的确很苦,不过他的舅舅走私贩马挣了不少钱,常常接济他。

他长大后跟着舅舅走南闯北,见识也越来越多。

“这个世道不给我们穷人活路,我们穷人活不下去,富人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我们穷人就只能冻死饿死,还要被他们打死。”

“凭什么!”

龙在前大喝一声。

他周围的人们,满眼敬佩的看着他。

穷人们不怕死。

只有有一丝的希望,他们就能把命卖出去。

而新王就是他们的希望。

“富人们好吃好喝,穷人们挨饿受冻,仿佛是天公地道的事情,从我父亲死的时候,我就对天发誓,这个天我翻定了。”

“翻天!”

“翻天!”

人群里吼道。

“贼老天的道理,如果是富人们活,穷人们死,那我就把他弄翻咯,我自己来立个新规矩。”

龙在前声音越来越大,周围的人们热切的看着新王。

很多人还保持着流民的模样。

脸上瘦的只剩下一张皮,深陷的眼眶,竹竿的四肢,犹如厉鬼一般的可怖。

“我的规矩就是穷人们活,富人们死。”

“富人们的道理我不听,他们服不服我不管,就是要弄死他们。”

龙在前理直气壮的说道。

“中,新王的规矩就是规矩。”

“咱只听新王的。”

“新王怎么说,俺们就怎么办,弄死逑富人们。”

流民们瘦弱的身子,死鱼一样的眼睛,焕发出了光彩,各个争先恐后的向新王发誓卖命。

初春。

川蜀。

贼首龙在前大败。

暴民不识人性,丧尽天良,刀刃自家妻儿,前仆后继护住贼首,以至于贼首从大军中突围而去,不知所踪。

第五百一十章 帝国的黄昏

最大的一支流民军被打败,虽然没有抓到贼首,但也是大功一件,可偏偏五省军务总督周豫昌开心不起来。

从表面上看,周军的战斗力仍然强悍,只要补足钱粮,流民军则必败。

但是苦就苦在没有钱粮。

十几万大军汇聚在四川,严防死后,看似把流民军压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但实际上周豫昌已经支撑不下去。

七万五千名步兵,每名士兵每天只发给饷银五分,一年共需银一百三十三万二千两;

马兵三万六千名,每名每天只支饷银、草料银一钱,一年共需银一百二十九万六千两。

两项合计共需银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这个饷额只够供客军十一万名兵员之用。

还有三四万名本地官兵的饷银,一年需要筹饷三四百万两银子。

这是军事方面的。

还有百姓。

随着天灾人祸,哪怕是川蜀,也有数百万灾民等着赈灾,更不提其余数省。

不赈灾,流民不能活。

那么新的贼寇就会死灰复燃,多年来剿匪的努力最终白费了力气。

除非杀光流民。

杀光数省近千万的灾民。

周豫昌自问办不到。

于是他请饷请犒的奏疏,接连不断的送去朝廷,希望朝廷能拿出主意。

京城。

恭顺帝一直想要改年号。

恭顺二字,令皇帝心里不爽,太上皇取的年号,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亲政后,大权在握。

可惜事情一件接一件,国力日疲,他延迟了又延迟,始终没有机会提起此事。

乱民每次消弭片刻,还不等他喘口气,又起新的乱民。

广东大费周章打败了红夷,立即解还了各军,返回了卫所,但是四川还有二十万军,辽西军,三大营,京畿卫所军。

军册上高达五十万规模的营兵,沉甸甸的压在心口,让人无法顺畅。

“去年朕下诏,请求各勋贵大臣之家捐助,结果各个都向朕哭穷,全无急公体国之心。就是省直乡绅也不捐助。及至贼来,都为贼所有了。怎么这等愚?”

冯和听到皇帝的询问,低着头一言不发。

看到这般姿态,皇帝越发的愤怒。

冯和有没有才?

皇帝认为是有才的,能把朝廷维持到如今,明面上一团和气,就是有本事的人。

但是冯和的态度,让皇帝感到烦闷。

有些事,他办;有些事,他装傻。

冯和听到皇上的动静,知道这一次自己推诿不过去,单独召见他,就是让他出主意的。

可是他又能出什么主意呢。

根子就是田地上。

宗室、勋戚、乡绅地主、太监占的田地太多了,谁也不愿意让出来,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凭什么自己吃亏。

他们有权有势,朝廷从他们手里收不上钱银子,反而每次的加派,竟然成为他们吞并田亩的机会。

朝廷越是加派,他们吞并的越多。

从太上皇时期开始的加派,至今三十余年,天下田亩七成归入他们手中。

加派成为了毒药。

加派的次数越多,就越是无可救治。

冯和是聪明人,看得见根子,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但是谁让他被推上前台呢。

内阁首辅的位置,在他看来就是火坑。

“要彻底剿灭贼寇,需要大军,用大兵需要钱粮,不是出于公中,就是出于民间。”

“国库空虚,臣建议皇上发内帑。”冯和该说的话都说了,接下来看皇帝怎么选择。

恭顺帝不说话了。

“内帑哪里还有钱。”

冯和暗叹一声,终于说出了他本不愿提出的想法。

“凡缴纳地亩粮税在五两以上者,可以加征钱粮。”

官员们是很聪明的。

冯和能成为内阁首辅,必定眼界非同一般。

时至今日,能纳粮五两以上者,必定是地方大户人家,虽然最后也会转嫁给佃户,但是比起一体纳粮,此法方为上策。

小民正是因为活不起,才沦为流民,流民不绝,大盗不止。

所以他提议向大户收粮。

皇帝得到了他想要的说法,这才满意的放过冯和,命他回去写奏疏呈上来。

冯和颤颤巍巍的离开文华殿,心里只觉得凄凉。

果不其然。

随着此消息的传开,所有人都在指责冯和乱政。

连一向温和的贾政,也当着门客们的面,大骂冯和欺人,可见京城的风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