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7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薛丫头从小就聪明,主意藏的又深,不是一般的姑娘可比,手腕委实不可小觑。

不显山不露水,心机非凡,是个极厉害的丫头。

王熙凤泼辣在表面,比起薛宝钗的风范,落了不知几等。

“你这两日寻个功夫去宝钗处,多和宝钗说说话。”

晴雯呸了一声。

只当唐清安色心不死。

……

“晴雯姨娘来啦。”

文杏听到外面的声音,连忙掀开呈祥绣锦的珠绫帘子,晴雯正一脸笑意的往里走。

薛宝钗和林黛玉也起身,只看到晴雯脱下白软毛大红织锦披风,露出凹凸有致的身子,由一旁的文杏接了过去。

“我来迟了。”

晴雯笑着看向薛宝钗和林黛玉,只见方桌上摆着残棋,猜到两人刚才正下棋。

薛宝钗拉着晴雯到方桌旁坐下,林黛玉才陪着坐下。

“我不怎么会下棋,宝姐姐坐吧。”

晴雯笑道。

“都是下着玩罢了。”薛宝钗按下晴雯,去了一旁的榻上,一个人坐在那里。

“林妹妹让着我,才陪着玩。”

听到薛宝钗的话,林黛玉掩嘴而笑。

“我在别的事上心还有限,唯有在这些玩物上留心,姐姐还来笑我。”

几人说笑一番,薛宝钗不动声色,当听到晴雯说起老爷时,绣着金纹蝴蝶袖口里的葱指微微一动。

“怎么没带小楝来,几日没见他,怪想他的。”

薛宝钗轻轻问道。

提起自己的儿子,晴雯忍不住打开了话匣。

“怎么敢带他来。”晴雯半是抱怨,半是骄傲,数落着儿子唐晏楝。“前儿个夫人让侍书送来冻梨,用缠丝白玛瑙碟子装着,就放在屋里。”

“想着过两日还回去,哪里想到被他给打碎了,气的我狠狠的骂了他。”

“不过是家常送东西的家伙,摔碎了也就碎了,何苦骂他。”

薛宝钗劝道。

“唉。”

晴雯忍不住叹气。

“只这一件事,我也不愿说他,说了他后自个也心疼。前些日子,锦乡侯府送给老爷的一对联珠瓶,我放在槅子尽上还没收来,第二日就被他弄翻打破了一个。”

“本来是一对才好看,只剩了一个摆不出来,岂不是可惜,老爷反劝我不要生气。”

说起了儿子,晴雯就有说不完的话。

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抿嘴而笑,看着晴雯不停的数落,宝钗眼中略微伤感,让人难以察觉,面色如常的笑道。

“提起瓶来,我又想起件旧事。”

林黛玉不等薛宝钗说完,白皙的脸上就起了腮红,手提着丝巾挡在脸前,只露出眉眼。

“我们老爷心细的很,锦乡侯府送了一批宝物来,老爷心一动,竟然有了兴致。”

“让你瞎说。”

林黛玉不让薛宝钗说,知道她等也不上前,满屋子的笑声。

“你不让我说,岂不是你心里有鬼。”

薛宝钗堵住了林黛玉,林黛玉气急,又觉不好意思,坐立不安的望着薛宝钗。

“老爷那日见园里的梅花,折了两枝,也是用锦乡侯府送到那一对瓶,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来送给我。”

“我还纳闷呢,为何要送两瓶,后来看到林妹妹才想起,屋里不正好是两个人。”

晴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心里又酸又无奈,却也奇怪,宝姑娘真的不在乎吗?

“可惜林姑娘不喜欢,她好心一动,送去了三姑娘处。三姑娘做事大气,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

可巧那日我让文杏拿去的,三姑娘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竟叫人拿了几百钱给文杏。几百钱事小,难得文杏得了这个脸面。”

晴雯不知道如何回话,迟疑的坐着。

“难得老爷心细一会,就是林妹妹不领情。”

薛宝钗笑道。

林黛玉起身。

“你这么说,我就要回家去,你请我也不来。”

薛宝钗起身拉着林黛玉,笑道。“都没有外人,说些玩笑话,你怎么还当真了。”

林黛玉恼也不是,笑也不是。

“进了这个门,我可不让你走。”

薛宝钗话里有话的说道。

……

“进了这个门,我可不让你走。”

唐清安默默的念道。

晴雯不傻。

虽然不明白薛宝钗为何说这些话,但总感觉她话里有话,但是却想不明白。

本来是觉得自己多疑,但老爷回来后,仔细的询问,让她不要漏过一个字,她就明白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薛姑娘在贾府的时候就人人称赞,上下都说薛姑娘的好,晴雯从来不认为薛姑娘是一般人。

男主外女主内。

这个内不只是家事,指的是家业。

薛宝钗有她的心机,也没有藏着掖着,她相信自己能懂,唐清安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分寸。

薛宝钗的分寸控制的极好,即不让他有指责的地方,也让他不升起反感。

想到印象中的那个小丫头,唐清安只能当做不知。

别说家里的女人,就是外面的属下,谁不是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计。

金江镇盘子大了。

从一开始的东海堡与辽民两股势力,通过双方的联姻逐渐合拢一起,人心稳定,但是也代表了排外。

犹如当年东海堡出身的将领,排挤辽民将领。

现在的形势变了。

辽东本土势力,开始排挤来自国内的势力。

林如海成为左支使,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暗中反对,包括贾冰,柳湘莲,张友士等国内的人才,也受到了排挤。

以及年轻一代的薛蝌,秦钟,王仲,薛蚣。

薛蝌在奴儿干的处境,唐清安不是不知道,更不提金忠善,刘兴祚等人。

唐清安必须要扭转这股风气。

排外。

刘承敏是不是外?他唐清安是不是外?

当下的情形还不严重,因为来自国内的人才还不多,但是未来的时间里,国内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可以确信。

如果不提前加以制止,到时候很容易形成派系,这对金江镇的未来是不利的。

让林如海成为左支使,即是因为他的才能,以及推广他的新学,更有他的身份的原因。

平衡。

无论古今中外,必须要保持平衡。

林如海的政治觉悟,唐清安是信任的,但是该试探的还是要试探。

联姻就是最有利的手段,林如海会不会和本土势力联姻,唐清安不会等尘埃落定的时候再来反对。

而是一开始就掐死风险,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也是唐清安放任薛宝钗的原因。

常把林黛玉接来府中,正好杜绝了风险,她是有意还是无意呢?唐清安不会小觑自己的媳妇。

少年时,他可是惊叹过小姑娘的慧根。

薛宝钗说的这句话,就差明着告诉自己,让自己放心。

唐清安摇了摇头。

王府的心思,虽然藏得深,但是瞒不过他。

只是政治与感情上,他的确需要王府的势力,还有国内的人才,以及薛宝钗暗中出手稳住的家业。

“女人太聪明了,真是麻烦啊。”

“女子无才便是德?”

晴雯忍不住问道。

“当然不是。”

唐清安否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