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52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如果不解决掉这些器具,会对金江军造成额外的伤亡。

“可以射击到,不过炮弹却很难落到墙头,十发中能落到两三发,准头更不用提。”

实话实说。

红夷大炮射速本来就慢,效率还这么低,李胜虎皱起眉头。

那将领担忧李胜虎埋怨,连忙又解释道。

“很多炮弹落到城内,摧毁了不少的房屋,而且投过火油,引燃了很多房子。”

李胜虎没有责怪。

沉阳城内的大火他也看到过,烟雾冲天。

不过他认为用处不大,的确引起了很多蛮族百姓的伤亡,换个角度想,反而为蛮军节省了粮食。

“要是有能抛射的大炮就好了。”

李胜虎感叹道。

“将军也曾将说过这种炮,军械所的军匠们,已经研究了年余,相信很快有眉目。”

火炮营将领小心翼翼的神态,李胜虎知道自己恶名在外,对方是担忧自己的斥责。

自己在乎的是沉阳战事,对方却连未成的事都拿出来讲,可见其心中的忧虑。

“接下来还是靠你们了,能摧毁多少城墙上的工事,我们就能越快的拿下沉阳。”

“理应之事。”

那将领送走了李胜虎,松了口气。

“头儿,将军最重视我们炮兵营,我们又不归李参将管,你也太谨慎了吧。”

一名炮兵军官上前,不满的说道。

“你懂个屁,李参将年轻气盛,是军中最难说话的参将,这次竟能担任主攻,可见深的将军厚爱,咱们何必得罪他。”

瞪了一眼,几人转身督促军士们,加快营造土台的速度。

沉阳城。

还未成为蛮族都城的时候,城池的周长高达十里,后来蛮族几经扩建。

不光城墙加高了九尺,达到了近四丈,也扩宽了城池,加上修葺后的羊马墙,新扩的护城河等。

周长达到近二十里。

大周百姓身体素质低下,普通百姓围着城墙,一口气不停歇的跑完,需要一个时辰。

如此大的城池,四个方向进攻的军队,看不到别的方向的友军动静,需要靠骑兵的联络。

中军大帐,更是往来骑兵不断。

军司的官员,由徐辉带头,奔赴各营,亲自观望战事,以便军司的后续布置。

帐中。

谢友成,贾鉴,商议如何应对拿下沉阳城后的局势。

沉阳城坚,蛮族用尽了力量来加固和布置,但是皇台吉犯了大错。

他不愿意退回奴儿干司,以免导致蛮国烟消云散,重回部落的形势,犹如当年的大元。

大元失去了中原,很快恢复为部落旧态。

如果蛮族失去了辽东,大元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他采用以沉阳城为根基,联络科尔沁部落,联络忠顺王等等,以达到保住沉阳城的目的。

保住了沉阳城,就保住了后方的田亩,做到人口密集,便于统治。

也就保住蛮族目前的局面,还能算为国家。

可惜。

科尔沁没有出兵,忠顺王遇挫,那么沉阳就成了孤城,迟早会被金江军拿下。

目前战事缓慢,因为唐清安不想金江军有太大的伤亡,所以按部就班的调兵遣将。

反而是拿下沉阳城后,才是值得唐清安重视的事。

金江镇要面对的情形越来越复杂,不在向以往一般,只需要面对蛮族,京城有勋贵支持即可。

至少。

沉阳拿下后,该以如何态度面对朝廷。

“李胜虎这小子,因为我是走后门得到的百户职位,当年对我很不满,没给过我好脸色呢。”

唐清安笑了。

关起门来,有些话可以说的随意些。

李胜虎的年龄,比将军还要大,不过将军称对方为小子,却不显突兀。

谢友成,贾鉴二人第一次听到还有这等事,皆感到好笑。

“将军爱惜人才,胸怀宽广,才能做到不计前嫌。”

贾鉴说道。

闻言,唐清安摇了摇手。

“也不至于此,也是他态度的转变吧,目前的表现,是心向金江镇的。”

“金江军的将领,肯定是心向金江镇的。”

谢友成接过将军的话,肯定的说道。

将军的基本盘是东海营。

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军中辽东出身的中低级将领,已经占了大多数,加上身居高位的辽东将领也越来越多。

辽东将领占据绝大多数,有利于将军分裂辽东,并且军中让将军自立为王的呼声也多了起来。

只是将军不支持。

就算要称王,也得是大周朝廷封王。

将军无论是接触蒙古,还是接触朝鲜,或者西方的国家,还有琉球,日本等。

皆用的大周旗号。

乃至和巴图鲁汗商议诸事,实际上和金江镇结盟,名义上却是巴图鲁汗归顺大周。

唐清安不愿深谈某些事。

“巴图鲁汗何时抵达沉阳?”

“按照路程应该快了。”

贾鉴说道。

第四百零八章 打破新帝国的雏形

蛮族为决前,可以以战事为由,推诿不合金江镇意的要求,多事之秋的朝廷,也无力顾及。

双方之间有一块遮羞布,默契的不揭开它。

但是当沉阳拿下后,该面对的始终要面面对。

归京面圣一事上,就是无法绕开的难题。

军司要解决将军的顾虑。

有才能的人,是需要重要的,前提是心向金江镇,不然无法放心使用。

李胜虎父亲为国牺牲,加上他本人嫉恶如仇,最厌恶卫所军陋习,所以军司一直不敢大用。

乃至他去年越来越沉稳,心向金江镇。

如果只是如此,军司还会考虑,不过将军爱惜其才,愿意用他,所以军司才提名他。

都是可做不可言的事情。

贾鉴虽然不是军司的官员,却负责机密要务,其中的隐晦,他看的通透。

不过这种事很敏感,他不会插手。

他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进来两名吏员,带上贾鉴亲自做好的舆图,挂在架子上展开,上面标记了众多的草原部落。

“青海不提,最大的三支,一支是瓦剌,不过离我们有万里之遥,暂不必理会。

这里是右翼蒙古,这里是左翼蒙古,也就是察哈尔本部,此处是喀尔喀部,然后就是科尔沁部。”

指到喀尔喀部的时候,贾鉴已经指向舆图上辽西长城外大片的土地。

然后就是科尔沁,在草原和奴儿干司的地带。

“这一带的土地,前明的时候,是属于奴儿干司。

后来我朝兴起,虽然也光复了奴儿干司,但是却没有达到全境,部分仍然在科尔沁部手中。”

谢友成听得仔细,看的也认真。

他是军司的一把手,随着金江镇接壤草原部落越来越多,他理当深知草原形势。

唐清安也在看,却没有像谢友成一样,用尽了心神,生怕做错一个字。

大明土木堡之变,耗尽了朱元章的恩德,随后大周兴起。

因为这场浩劫,国内的人发生了变动,但是草原,朝鲜乃至国外却没有。

和历史上一样。

宣德年间的奴儿干司,面积是万历年间奴儿干司的两倍有余。

大周目前的奴儿干司的面积,同样也只有不到一半的面积,不过就算是如此,仍然也相当于小半个中国。

大周的腹地,养活了一亿五千万,甚至近两亿的人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