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9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德川幕府已经三代之治,具有了强大的根基,但终归是刚一统,地方上矛盾重重。

其国内百姓仍然民不聊生,乱民众多。

而琉球国乃我国藩国,必定要支持其驱逐萨摩藩的军队。

那么我们和萨摩藩之间,定有一场战争。

我虽然希望对德川幕府,未来按照我的计划一步一步进行,但是当战事开启,谁也无法预料规模会扩张到哪一步。”

闻言,陶杰有些喘不过气来。

朝鲜是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国家,因为将军天马行空的手段,仿佛看透未来一般,加上两国宗藩的关系。

所以将军竟然,让人不可置信的,轻易的拿捏住了朝鲜,虽然是他的手段,也有如将军所言。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不是金江镇,真的有碾压朝鲜的实力,打败朝鲜勋臣易,征服百姓难。

哪里会像将军这般的轻易。

真要是硬碰硬,彻底征服朝鲜,就算以金江镇目前的实力,至少也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围剿之功。

而现在将军要对付远比朝鲜更加强大,距离更加远,文化差别更大的德川幕府。

且要靠军队的手段,陶杰不敢想象,金江镇有这份实力吗?

而且金江镇还有身后朝廷的威胁。

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被突然打断思路的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怎么回事?”

“前方发生了骚乱,末将已经派人去打探。”

亲卫营将领万三,在车厢外,向里面汇报道。

不久。

王本赶了回来。

“是本地的乡绅,和百姓发生的矛盾。”犹豫了一番,又说道,“据说还有我金江镇的百姓。”

闻言,众人都诧异起来。

这里虽然离鸭绿江不远,可也是在平安道境内,如何会有金江镇的百姓。

“全部带来。”

将军的声音传了出来。

既然涉及自家的百姓,唐清安当然要亲自问一问。

龟城府使韩明琏,半路上迎接平辽侯,加入了送行的队伍,又是他的辖内,连忙跑来抱歉。

他和李适是一派人,也是准备作乱的两班勋臣,但是在平辽侯面前,却不敢乱来。

几名朝鲜少女,被几十名汉人百姓保护,而地方上乡绅,带着家丁,双方对持。

如果不是因为其中有汉人的存在,早就被官员们驱逐走了。

王本把人都带来过来,向车厢内的将军禀明详细。

事情倒也简单。

想要把子女嫁到镇江的朝鲜百姓多,经过已经嫁入镇江百姓的妇女的家人帮助。

眼前的几名少女的家人,已经和镇江那边的百姓说好了亲事。

可是到了迎娶之日,被当地的乡绅阻拦,说这些人家都是贱民,没有自由身,不许汉人带走这些少女,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

唐清安往前探了探,看到窗外几十号自家百姓,立马心中了然,嘴角露出笑容。

娶亲就娶亲,用得着来几十号青壮,可见是有准备的,知道会发生冲突。

“真的是贱民吗?”

听到平辽侯的询问,自己辖内的事情,韩明琏想要尽快化解,连忙上前摇头,笑道说不是,交给他去处理。

当地的乡绅,也是两班勋臣,不过是家族较小。

韩明琏拉过乡绅到远处劝戒,那乡绅摇了摇头。

“前年来过一回,去年又来过一回,今年还来,我绝对不会放人的,这件事争执到汉城我也不怕。”

闻言,韩明琏冷笑起来。

谁不让他好过,他必定让谁吃不了兜着走。

第三百九十四章 兴学之道

在利益上的事,没有对错,只有得失。

自家百姓的利益,唐清安当然要放在心上,虽然没有明言,只一句反问,就能做到让韩明琏明白该如何做。

此人和他身后的盟友李适,野心勃勃,如果不是镇江边的金江军,早就已经作乱。

作为一个明聪的勋臣,此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队伍重新动了起来。

因为这件小插曲,唐清安没有坐回去,而是出神的望着窗外,藩国境内的景物。

映入眼帘的景色,和鸭绿江那边的镇江,并没有什么差别。

“比起日本,我从来没有顾忌过朝鲜。”

唐清安叹了一声,缩了回来,重新坐正后,向陶杰感叹道。

“将军为何有此言?”

朝鲜人口虽然不如日本,但在大周的众多藩国中,也算是独一份的,听闻将军的话,陶杰感到诧异。

“两班勋臣不改变,朝鲜的贱民和野民会越来越多,空有人口而无利于国力。”

原来如此。

陶杰以为自己明白了,看到陶杰的样子,唐清安知道他并没有完全明白。

无论朝鲜国主如何变,两班勋臣何派当权。

五家作统法,纸牌法,贱民法……

这些以法度成为体系的剥削,不以个人的意志而改变。

数十年后。

仅朝鲜东南部的庆尚道,饥民就到达数十万,在那一年中,根据史料记载,藩国只一年的时间,就饿死了一百万人。

而那时候的朝鲜,并没有遭受战乱,已经和平了多年。

唐清安为这些百姓感到悲哀。

为了解救这无数的百姓,唐清安有同情心,也伸出了援手,支持百姓迎娶之事。

尽了一份道义,回报两国的宗藩情谊。

自己力有未逮。

他不是藩国的国主,不可能在藩国发动变化,名不正言不顺,不会得到藩国国内的支持,反而会反对他。

“藩国弱,所以两班也弱。”

唐清安指了指窗外,穿着丝绸,坐着轿子的两班人士,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别看他们在自家百姓面前,表现的强硬,在藩国国内,对国外的德川幕府叫嚣的厉害。

但是真当直面外敌的时候,却态度软弱。”

对于此事,陶杰有所了解,他还和日本驻朝鲜的使者接触数次。

德川幕府建立后,派使者到朝鲜。

两班勋臣斥责,反对等等,声音巨大,群情愤慨,但是对德川幕府的使者,驻扎国内,并没有实际性的动作。

包括通商等等。

德川幕府的使者未至之前,不接触,驱逐,警惕,不许通商等等声音。

当使者抵达后。

不久。

幕府将军的目的,皆达成了。

朝鲜的百姓无数,有勇气对抗倭寇入侵,敢痛骂德川幕府的使者,让其胆怯不敢踏出门。

而两班勋臣,心中却对幕府报有恐惧之心。

“所以未来攻伐日本之事,我们不可直接明言,让两班勋臣知晓,否则必定引起他们的恐慌,畏惧之下,做出各种推诿的事情。”

“难道不拉上朝鲜吗?”

陶杰反问道。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自家百姓要吃苦的时候,必定会拉上周边所有人一起吃苦。

“直接透漏给两班反而不美,唯缓缓引导和利诱,让其逐步跟上我们的脚步。

当他们没了后路,在把事情揭开,让他们无法回头。

此计划繁琐,想要达成目的,需要心思缜密的人,遍观金江镇,唯你才能担此大任啊。”

听完将军的夸赞,陶杰并没有得意。

他虽然自傲,却不是自大。

自己在朝鲜国内事事顺利,仿佛把两班玩弄于鼓掌之间,但如果真以为对方是傻子,那其实自己才是傻子。

将军把他的想法说的很详细,自己也听明白了。

对于将军交代下来的任务,自己也有信心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