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6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人多了就有阶层。

老者是宗族的族老,本家多有科道子弟,家中又田地众多,很多族人租种他的田,向他交租子。

福建地少,数百年的宗族繁衍,子孙翻了多少倍,田亩不足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能做官的门户,生活条件很快就超过沦为庶民的族人,成为被族人依附的乡绅。

百姓生活困苦,听到有新希望,如何按捺得住。

可是这一丝的希望,随着族老之言,又很开破灭了。

是啊。

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呢。

当初不少人就听闻大员地多,结果去了的人,没有人讨到好,甚至尸骨无存。

客死异乡成为孤魂野鬼,死后都要受到欺负咧。

众人更信任族老的话。

至于陌生的金江军军老爷,哪怕他拍着胸脯如何保证,哪怕那小官的确不同,对百姓很和气,也没人愿意相信。

金江军队长的一千句话,也比不上族老的一句话。

族老是真不信。

莫名其妙来了一艘船要接应百姓,承诺去辽东为官府种地,一切由官府提供。

三年后即可分田。

谁信谁是傻子,地多宝贵啊。

辽东又是哪里?谁都不知道,更有故土难离。

当初被骗去大员的闽人,也是海盗们的花言巧语,才动了心思跟随出海。

那些去大员的闽人,有的是自愿去的,又是的被骗去,不论是前者后者,都过的凄苦。

作为长辈,必须看顾族人,见多识广的老者,并不信任陌生军将的话。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没有人响应。

倒是奔赴辽东参战的三千福建兵,返回福建后,得知金江军船只到达此处。

很多士兵都动了心,原来是军命在身,无法轻易离开军队。

战场上看管严厉,更有军规督促。

这回在家乡却不同。

很多士兵带上家人,或者趁夜色离开,或者以走亲戚为名,等等理由逃离。

虽然消息蔽塞,可是卫所里面还是传开了。

受到这些人的影响,金江军的船队才有了收获,但也只是有不到五千人。

这点人数,离当初的计划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沈有容是舰队的将领,负责移民事务,则是官员陶鏴,火急火燎的在闽人中四处奔波。

到处询问人,还有没有亲人愿意投奔。

为了获得更多的移民,陶鏴要求沈有容派出更多的军士,深入兴华府内地。

“这。”

沈有容有些担忧。

在沿海一带,万一有变,他能很快做出应对,可军士如果离海岸线过远,就做不到策应了。

“没有这么多向导啊。”

沈有容提醒道。

方言不同。

金江军的军士,很难直接和当地百姓沟通,能直接对话的,唯有当地的乡绅。

乡绅们可比百姓知道的条条道道要多。

反而追问士兵们从哪里来,根据谁的命令,当地那个官员同意的等等。

对于没有调令的金江军士兵,往往抱有很深的防备,不会配合金江军。

需要向导的帮助,才能行动便利。

新生的事务,必定困难重重,岂会轻而易举。

陶鏴是个聪明人。

当初在船政就是个不错的,并当众得到将军的赞扬,如今成为金江镇独当一面的大官。

很快,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

只要愿意去辽东为官府种地,赢得未来的好日子,三年后就能分田,会送他粮食留给家里人。

金江镇的目的是招收三万人口。

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包括在陆地招收移民的时间,给了两个月的期限。

随船而来的,有一万三千石口粮。

五千人肯定是不够的,三万人又招不足,那么就改成两万人,剩余的口粮,则发给移民,留给他们的家人。

以此为诱饵,吸引更多的百姓。

粮食分的不多,但是对于生活困顿,已经将要断炊,要出海去大员,为海盗屯田的闽人来说。

两者都是赌,不如搏个更好的。

而且毕竟也是朝廷的旗帜,总是抱有些幻想的。

“难怪将军常夸你。”

听到陶鏴的新主意,沈有容叹道。

金江镇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粮食,是为了招收更多的移民。

相比带回五千人和计划外省出来多余的粮食。

将军一定会喜欢后者,带回两万人,但是也消耗完了本就计划用完的粮食。

果然。

这一回不同了。

前番的军户,多是拖家带口,而现在的民户,基本都是青壮。

不过当看见这里如此多的军户,并听到对方的言论,反而又促成了民户的信心,返回去把家人带了过来。

看到可能又要超过自己计划的陶鏴,只能去寻找贾雨村,请求借粮。

“赶快走吧。”

贾雨村求道。

他可是挡不住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新的土地

水兵和陆兵不一样,不过金江军的水师,也是参加过战场的,甚至承担过攻城战。

数年前。

金江军水师,带领朝鲜卫所兵,攻下了盖州城,断绝了老奴的粮道。

沈有容虽然不是辽东出身,却一直负责金江镇水师,唐清安的这个决定,是出于当时还弱小的金州军,顾虑朝廷的猜疑。

这些年沈有容表现的一直都不错,数次金江镇和朝廷的纷争中,都没有做错事。

而且水师和陆军是不同的。

因此他仍然担任金江军水师参将,并负责一支舰队。

当然,舰队的副将周苟儿是辽东本地人,且舰队中补充的众多士兵,也大多都是辽东人。

当舰队抵达附近,挑选的落脚点,落在了莆田县东南海中的南日岛。

此岛原来官府设寨于此,后来迁入内地,已经荒废无人居住,方便金江军水师移民。

对岸的崎头村,官府力量薄弱,成为金江军水师的接济点,然后运送到南日岛。

岛上已经有近两万人,在陶鏴的安排,搭建房屋,平整土地。

金江军移民不只是今年,往后每年都会来,这些房屋,可以提供以后的移民。

陶鏴去了兴华府,拜见贾雨村。

数十名官兵,靠近了崎头村,金江军水师的营地,要求对方离开,不然会告状。

负责营地的小将,笑着推委了一番,见对方不依不饶,直接命人把他们驱赶了出去。

人没有对方多,又同是朝廷的官兵,哪怕知道对方不符合规矩,软硬却奈对方无法。

只能灰溜溜的离去,然后去向上司告状。

“到底有多少人?”

卫所的千户,当然心中不满,他的卫所,逃离的军户太多,他无法向上面交代。

“不知道啊,有的人说上万,有的说只看到几百人。”

营地来来往往,悄悄打量的人,因为军民混杂,也判断不出来到底有多少人。

“头儿,得想个办法啊,谁知道对方是不是打着假旗号,蒙骗百姓军户。”

旗官鼓动道。

军户逃离的多,为他种地的人就少,也会影响他的利益。

千户摇了摇头。

他的压力要比旗官大多了,可是他能怎么办?

自己派人去交涉,对方不理,且已经向上面的传报,却告知不可和对方发生矛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