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6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谢友成不满道。

冯胜之也皱起了眉头,看向了谢友成。

自己如何是这个意思?而谢友成却占着大义的名分,不顾实情这般压迫。

军司现在越来越嚣张,已经有独驾金江镇的势头。

自己必须需要正视此事。

不为权利,而是为金江镇的稳定。

军中力量,必定归服于管制之下,否则必然引出祸端。

“据济州岛收集的信息,大员之荒,不弱于奴儿干司,而金江镇力有未逮。

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本土到大员都是十万里之遥,名不正言不顺,应当借鸡生蛋。

当金江镇全复辽东,再无牵制时,可浩浩荡荡逼其离开大员。

如此一箭三雕方为上策,既能保住海贸之利,又能收复故土,还能获得熟地。

军司当以大局为重,而不能为了军功,却不顾形势。”

冯胜之最后一句话说时,看向了将军,不轻不重的指责了军司的行为。

唐清安也在思考,到底采取谁的意见。

见将军还没有做出决定,贾鉴开口提醒众人。

“金江镇的水师,虽然强大,却还在发展中,并不能足用。”

众人都看向了他。

贾鉴笑道,缓和现场僵硬的气愤。

“沈参将又要去琉球对抗萨摩藩,又要去台湾对抗外国,还要去收拢福建困苦之民,恐怕他力有未逮呀。”

指出了金江水师分身乏术,只收拢福建困苦之民,一路万里就已经极其的艰辛。

不易再多加担子,最后导致诸事都未办妥。

“以人为重。”

唐清安经过贾鉴的提醒,想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民心。

先解救百姓的生活,让百姓得以温饱。

“其实接济闽地百姓,也是收复台湾。”

贾鉴看向谢友成和冯胜之。

金江军从弱到强,从少到多,多次击败蛮军,乃至去年又一次大败蛮军。

呈光复辽东之势,已经无人可阻。

狂傲之心渐起,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到底不易现在就闹出不和,他作为机密,深知将军的抱负,金江镇才踏出了一步而已,远未到志得意满之时。

“海盗多出自闽地之民,收拢了闽地之民,也为日后收服在大员屯田的海盗们打开局面。”

军司终于定下了命令。

庞大的船队,绕了台湾一圈,惊动了西班牙人,荷兰人,海盗,以及岛上的闽人。

最后在土地上,插下了大周和金江镇的旗帜,去了海对岸的福建。

第三百八十章 挡不住

贾雨村有朝廷的勘合,路途上都有驿站可以居住和提供伙食,开销并不大。

遍布全国的驿站,就是帝国的血管。

各地的驿站,由本地的百姓服徭役,自带干粮为大周服役,包括马匹也是如此。

驿站的一应事务,都是当地官府,通过税赋和徭役来维持。

大早上的,他洗漱完,就听到了外面在争吵。

“外面在吵什么?”

进来更换热水的驿夫,听到官老爷的问话,立马叫屈起来。

“有人拿着旁人的勘合来住宿,本来想着不得罪人,就让他住了进来。

还不满意吃食,要这要那的。

偏他咬死了就是他,明明都不对,骂人不说,还要打人,哪有这道理。”

驿夫指望眼前的老爷说个公道话,眼巴巴的等着。

贾雨村明白了是什么事却不管。

对面的是正经的官老爷,驿夫不过是百姓,哪里敢得罪,恭敬的离开。

到底是老百姓,不懂官官相护这个道理。

贾雨村为官十余载,深知为官之道,那就是官场上,绝对不轻易树敌。

驿站对于当地百姓,本就是一项承重的负担。

不过人情往来嘛,勘合乱发乱借,谁都可以使唤驿站,占用驿站的物资。

驿站关乎国家大事,如此积弊贾雨村又岂能看不明白。

内地百姓都习以为常,此处竟然会闹起来。

虽然还未到布政司,贾雨村已经看出,此地民风颇强,却不是从百姓的角度。

他将到任福建,成为兴华府知府。

比起原来担任金陵应天府的知府,到底还是降了职。

不过他也没有太多的怨言。

自己在辽东的行为,朝堂上的官员都不是傻子,明知道金江镇势大,还主动带着官员去金江军中。

其心可诛。

真要是叫真的话,一个剥夺功名,贬为白身都是轻的,何况保留了品级。

后来贾府王府勋贵出面,只操作了一个兴华府知府。

但是如此急匆匆的布置,却还是安排成功,可见王府下了何等死力气。

带着随从到了布政司不提。

兴化府属福建道宣慰司,领两县,北距布政司二百八十里。

别看兴华府在福建是最小的府,可是福建之大,规模不比琉球国要小。

短短的时日。

上官未摸透,同僚未认清,下属未见全,事务都还没有搞清楚头绪,金江镇的船队就到了。

平海卫的莆禧千户所,冲沁巡检司,纷纷送来急报,有悬挂金江镇的船只靠岸。

贾雨村装模作样,大惊失色,派人去询问来意,并命人不得冲突,务必好生相待。

当年倭乱,兴化府的莆田县首当其冲。

莆田县东南滨海,海中有湄洲屿,又有南日山,俱东与琉球国相望。

又南有木兰溪,北有延寿溪,东北有荻芦溪,又有通应港,俱会流入海。

如此两便,倭寇可坐船轻易的深入内地。

为了防备倭寇,因此各地皆设立了众多的巡检司。

莆田有嵌头、西北有大洋寨、东南有吉了三巡检。

东有冲沁巡检司,本治寻阳,后徙兴福。又有青山巡检司,本治武盛里南哨,后徙奉国里。

东南有南日山巡检司,后徙新安。

东北有迎仙寨巡检司,后移鼓楼山。东有峙头、东南有小峙二巡检司。

众多的巡检司,为各卫各所,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不过随着倭乱渐去,这些巡检司乃至卫所,青壮皆散归故地,大多都已经荒废。

就算没有贾雨村的命令,当地的军户也不敢冒犯得罪,而且还是挂着朝廷的旗帜,谁也摸不清楚状况。

沈有容告知卫所的官员,他们是追寻海盗而来。

理由太过牵强,不过卫所官员也不细究,都是大周同僚,他的身份也管不。

这也算是保留大周旗号的好处。

总之,靠着贾雨村的遮掩,沈有容以补充物资的理由,留在了当地,并派船四处搜寻。

以找寻海盗的理由,去接应百姓。

无根无据的,虽然是朝廷的军队,且对村落丝毫不犯,也没有人愿意信任。

“分地?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

人群中,一位老者,神情鄙视的说道。

金江军的一艘船离开后,留下的百姓们,纷纷惊奇的谈论此事。

“我听说很多军户相信,不少人跟了他们去。”

有百姓不愿意放弃,不甘心的说道。

福建和内地不同。

在数百年前,福建各处大多都是荒芜之地,瘴气遍布,蚊虫野兽让人无法生存。

南宋时,才大规模移民开发此地。

单独的人无法生存,只有抱团才能对抗恶劣的环境。

所以福建的宗族势力,比起其他的地方都要强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