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3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居中调度的节度府,其中设立吏,户,工,刑四科。各科主官分别为顾道初,陶鏴,蔡,邓章。

左支使冯胜之,右支使顾应时,判官李成贤,推官林如海。

军司左司马谢友成,右司马王宣,掌书徐辉。

军情司四大机密陈德言,贾鉴,陶杰,柳湘莲。

唐清安一一任命,各官员高兴的从将军手中,领取自己的任命书,谁都无法保持镇定。

包括林如海也是如此。

终于获得认可,成为了金江镇的官员,将要开始他新的天地中的奋斗。

他是明眼人,同时极能顺应形势改变自己。

作为一名勋贵,因为家势中落,所以奋发图强读书,从科举的独木桥杀出来,取得极高的名次,成为探花。

可见他的自律性。

然后又能站稳巡盐御史之职位多年,可见他的应变性。

他知道金江镇和国内不同,不允许出现国内的很多弊端。

所以哪怕他家资不菲,家中生活却不奢靡,也不俭朴,顺其自然,更令人心服。

唐清安望着眼前的官员们,金江镇的顶梁柱们,笑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以新收复的各地的田亩,足以养活金江镇,但是并不能满足军需,辽东之广,辽东之利,还有大量可以开垦的土地。

按照当年之策,明年年初开始分田。

但是并不是完全放手,官府手中,除去分田之后,还需要上百万亩的官田。

这些官田,则需要诸位接下来,继续大力开垦,新修水利,保持刻苦精神,不畏艰辛,发扬光大金江镇的传统本领。

诸位不会不知道金江镇的传统本领吧?”

唐清安看着满堂人才济济,意气风发的说道。

众人都笑了起来。

“咱们的传统本事,那就是屯田!”

有官员抢先答道。

众人兴奋。

金江镇从未立镇开始,就埋头屯田,多次认为到达了极限,都因为将军的鞭策,屡次突破上限。

因为将军的信心,影响了众人。

而唐清安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确定辽东,是必定能开垦出足够的田亩的。

生产力甚至不如现在的清末,只辽东就靠着闯关东的百姓的自救,养活了一千多万人口。

还有更加广阔的奴儿干司,虽然不如辽东地平,但是同样养活了千万的人口。

而现在的辽东,有统一的调度,集中的力量,各地兴建水利,更应该达到这个水平。

唯一的限制,就是人心固有的印象。

打破了这个枷锁,就能人定胜天。

这个天。

就是这个时代,人心固有的印象。

“金江军是否能尽快获得继续,明年全复辽东,就靠各位接下来的成果了。”

唐清安语重心长的说道。

众官员虽然感到压力大,但是习惯了屯田上的难度,众人都没有觉得完不成任务。

金江军的改制,虽然学习了内地,但是仍然较偏重军事方面。

因为金江镇还在扩张的道路上。

军人的牺牲要更大,因为他们付出的性命。

所以金江镇更多的利益,要放在军士的身上,又不能影响民生。

第三百五十二章 林黛玉的心意

不论是武将还是官员,都是棋子。

真正的棋手,还是在中央。

唐清安和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林如海等人,商议接下来的具体方略。

田要怎么分,才能让百姓满意。

众人商谈着细节,剥析人心,唯独林如海,突然问向将军,未来的节度府会在何地。

听到林如海的问题,众人都露出茫然的眼神。

这关分田什么事呢?

唐清安知道林如海既然这么询问,肯定有他的原因,他沉思片刻。

关于平辽侯府会否离开金州,其实不少人都在关心。

以辽东的地利,当然首选是辽阳。

即可接壤蒙古,又能管制奴儿干司。

沉阳随着蛮族大力的兴建,如今也是一个新的选择,不弱于辽阳,如果金江镇顺利收服沉阳的前提。

但是唐清安目光不止于辽东,如果把节度府设立到辽阳或者沉阳,更适合关起门来称王。

却不适合插手国内的事务,以及未来的开拓。

如果按照他心中的计划,仍然还是留在金州才是首选。

“金州。”

唐清安肯定道。

“每个地方的繁华之地,都在政治中心所在之地,既然节度府不变地方,那么就按照当前分派即可。”

林如海笑道。

众人明白了林如海的心思。

金州作为最早收复的城池,此地的辽民,也是最早收拢的,这回的分田,也多数以金州之民为重。

按照原来的计划,把金州的田亩,分给金州之民。

但是如果将军打算迁移走节度府,反而影响金州之民的利益,而节度府留在金州,对金州之民是利益最大化。

众人以此方略,终于定下了分田的大事。

不久。

金江镇分田的消息,传播了两年,百姓们都习惯了,突然闻言,要动真格的开始分田。

不同于国内,金江镇的百姓,对金江镇的官员,总体上还是保有信任。

因此哪怕还不够年限分田的辽民,同样为能分田的百姓高兴,并且关注极高。

外地的百姓,都在打探哪些地方的百姓,获得了分田的资格。

虽然还轮不到他们,但都想要从能分田的百姓的事情中,确认自己未来分田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按照计划,每户分田十一亩,军人按照前番的规定,增加分田的数量。

军司已经提供了军人名册,以及服役年限等等资料,交给了冯胜之等人。

根据推断,只第一次分田,就要分出田亩百万亩。

按照如今的户数,一户平均八口人,合计五十余万户,未来数年后,全部分田完毕。

所有分出的田亩,将要达到六百万亩。

以五户养一脱产的士兵,还不包括骡马等,其实对百姓的负担是很大的。

所以金江镇手中要保有上百万亩的官田,除了保证官府的运转,还用以提供军粮和马粮。

另外济州岛的贸易,和国内的贸易,人参贸易等等利益,则能补足军资所需。

养军的来源,因此分为了三部。

一部分出自民田,一部分出自官田,一部分出自商贸。

因为金江镇重视民生。

所以金江镇的军略,可以进退自如,外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蛮族因为以战养战。

所以蛮族的军略,必须靠着打仗,并且打胜仗,获得众多的战利品,才能维持下去。

现在蛮族已经龟缩,无力发动进攻。

同时还有工匠等等,都要解放出来,以及关于百姓,工匠,每年服役的月份的指定等等。

都是巨大而繁琐,且不能出差错的事情。

还有渔政。

也是官府垄断,增加百姓物资需求,还有提供官府,军队所需的庞大来源。

“明年军事上,要发动对蛮族的进攻,目标收复辽东全境,同时我准备扩充水师,去福建沿海各地,接应贫困无疑为生的百姓。”

和众人商议完,唐清安告知众人,要为明年准备的积蓄。

既要提供大军所需,又要扩充水师,众人都不觉得轻易,有了很大的压力。

“福建的地势,各位也清楚。”

因为前番海盗之事,金江镇派水师打击过,但是却无法根绝,因此商议了海盗的来源。

最后认清了福建之积弊,收集了很多福建的情报。

福建山多地少,随着百姓的繁衍,人口翻了数倍,而土地还是那些土地。

多出来的人活不下去,只能出海谋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