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3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

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后,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

大家谦逊半日,方才入席。

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

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

这是锦乡侯府专门要求的。

锦乡侯府和贾府姑爷的义弟有亲,因此和贾府关系更加深厚。

锦乡侯府借用刘一儒之势,引起了勋贵中的不满,锦乡侯府看中了这次的机会。

想要借助此局,缓和与各家的关系。

贾府如此举动,又是贾母八十的寿辰,勋贵哪怕心中对锦乡侯府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

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熘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

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伺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环,在围屏后伺候呼唤。

凡跟来的人,早又有人管待别处去了。

一时台上参了场,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伺候。

须臾,一小厮捧了戏单至阶下,先递与回事的媳妇。

这媳妇接了,才递与林之孝家的,用一小茶盘托上,挨身入帘来递与尤氏的侍妾佩凤。

佩凤接了才奉与尤氏。

尤氏托着走至上席,南安太妃谦让了一回,点了一出吉庆戏文,然后又谦让了一回,北静王妃也点了一出。

开国四王,唯一还有实力的就是南安郡王和北静郡王。

南安郡王驻守云南,远离京城局势,这番带领家小,归京叙职,因此亲自来赴宴。

虽然在京城的权势不如北静郡王,但是南安郡王却更加的稳。

众人又让了一回,命随便拣好的唱罢了。

少时,菜已四献,汤始一道,跟来各家的放了赏。大家便更衣复入园来,另献好茶。

「几位姑娘呢?」

北静王妃突然问道。

贾母笑道。

「几位小姐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她们给我看屋子去了。

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她姨娘家姐妹们也看戏呢。」

南安太妃笑道。

「既这样,叫人请来。」

两位王妃的吩咐,贾母不敢再找借口,只能命凤姐去把几位姑娘叫来。

北静王妃感激的看了眼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笑而不语。

北静郡王虽然势大,可也是架在火上烤,形势很危险。

原来四王,如今只剩下两实权王。

如果北静郡王再一去,那么就唯独南安郡王了,太过让人瞩目,所以南安太妃主动配合了北静王妃。

贾母八十岁了,如何不懂北静王妃的心思。

人老了,就希望安稳。

现在府里就很好,她不希望有新的变化。

凤姐亲自来到贾母的屋子中,姑娘们有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探春,迎春,惜春,还有李纹、李琦,邢岫烟。

「幸亏今日几处庙里念「保安延寿经」,宝玉跪经去了,不然见到这么多姐妹在,又要发疯了。」

王熙凤打趣一番,告知来意。

薛宝钗,史湘云,探春,李纹,邢岫烟,五人来自园中,凤姐引得众人见了。

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众人中也有见过的,还有一两家不曾见过的,都齐声夸赞不绝。

南安太妃拉着史湘云笑道。

「你在这里,听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

南安郡王和史府关系不错,现在更和史鼎日渐亲密,需要史鼎为南安王府在京城说话。

一旁的北静王妃同样如此。

拉着探春关心道。

「多日子不见,也不见你去我府中,近来可好?府中的姑娘都挂念你去玩。」

最后才夸了其余的姑娘们一番,将备用的礼物打点出五份。

「你们姐妹别笑话,留着赏丫头们罢。」

五人忙拜谢过。

北静王妃同样拿出了五份礼物,送给了她们,本来想要单独送厚礼给探春。

思来想去,觉得有损姿态,反而不好。

看着姑娘们离去的背影,北静王妃心中叹了口气,她的压力也很大。

北静郡王看重金江镇十万兵。

真的到了那一天。

这十万兵能帮他翻天。

第三百四十九章 哗变

南安郡王是实权最大的王爷,但是云南的形势和内地不同,的确需要一个藩王驻守当地。

史鼎告知了南安郡王目前关于京城的形势,一脸的忧虑。

南安郡王听闻后,摇了摇头。

「我虽然不满皇上对待太上皇的行为,但是事已至此,我等为君者晦,只能当做不知。

而作为帮凶的忠顺王,我虽然不齿他,但是也知他实乃忠义之人,且有大才。

按照他的谋略,徐徐图之,方为国家之良策。

刘一儒如此敌视勋贵,不顾国情,迟早成为国家之大害。」

史鼎也很无奈。

他虽然也很早投靠皇帝,但是并不如刘一儒清白,更不如皇帝对刘一儒的信任。

自己虽然目前无碍,却无法阻止刘一儒。

南安郡王叹了一声。

「宗室都羡慕我有藩地,却不知我在云南,过的有多么如履薄冰。」

南安郡王远离朝廷,必须要有人在京城为他说话,不然有些关于他事,没有人急事为他缓转,不定会引起不好的事情。

京城中,除了他的幕僚,还有史鼎和他关系不错,因此他愿意向史鼎诉苦。

史鼎露出诧异的目光。

南安郡王露出苦笑。

「云南地势复杂不提,与海外众多国家接壤。安南越发势强,更有汗国扩张迅速。

只靠云南一地,是万万无法抵抗,而国内局势飘曳,更加无法支应云南。

万一有变,不知未来如何。」

史鼎第一次从南安郡王口中,得知此形势,大惊道。

「辽东形势不用提,陕西形势更不好,如果云南形势再有变,恐怕……」

「陕西怎么了?」

南安郡王惊讶道。

他当然知道陕西有民乱,他在京城的幕僚,书信中告知过他。

不过他惯有的印象。

民乱年年有,最后都随着时间,渐渐平息,如何在史鼎的口中,竟然成为比辽东都要不好的局面呢。

史鼎随向南安郡王详细诉说了一番。

「朝廷支援辽东的战场,其实有八万兵之多,最后只去成五万,因为有军队在路途上哗变。」

三万兵行军途中哗变。

听到史鼎的话,南安郡王惊呆了。

「唉。」

看到南安郡王的神色,史鼎哪怕已经知悉多日,还是无法相信,会有这等事发生。

可是偏偏事情就是发生了。

他一一告知南安郡王是哪几路。

「遵照兵部的调令,山西总兵张宏功,带领五千晋兵奔赴山东。陕西巡抚也自告奋勇,带领抚标营和太原营三千多官兵。

甘肃也抽调了军士,这回入辽东作战,各地精兵都有调动,唯西北之兵并未出现。」

「难道就全部哗变了吗?」

南安郡王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点都不符合常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