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8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果不其然。

忠顺王命令他去说服蒙古各部,不能再停留此地,需要配合锦州军攻打牛庄驿。

贾鉴知道自己过多的话皆无用,乖乖的领命而去,身后跟随了几名忠顺王派来,保护他安全的士兵。

先从关系好的蒙古部落开始接触,虽然王达子等人对贾鉴都很和气,甚至友好,但是皆没有应承他的要求。

王达子亲自拉着贾鉴的手,把他送出了帐篷。

其他人告知贾鉴,称连罕孛罗势台吉都打了败仗,他们部落人少,更打不过牛庄驿。

王达子在贾鉴耳旁悄悄的说道。

“你要找的人不在这里。”

贾鉴明白王达子的意思,自己该去找该找的人。

对于忠顺王的心思,贾鉴已经看了出来,想要和金江镇争地盘。

原本他还想着,如何周旋忠顺王的命令,即保全自身,又不影响金江镇。

听到王达子的话,虽然是其他的事情,却也令他醒悟。

忠顺王再多的心思,他手里才万余锦州军,如何是金江军的对手。

倒是将军战前多次向众人强调。

赢得这番大战,消灭蛮族的主力,才是最重要的目标,任何事都可以先妥协。

对将军的这句话,贾鉴现在真的懂了。

毫不犹豫的去找了粆花。

喀尔喀五部,现在的大首领是实力最强,管理三部的煖兔,但是真正说话算数的,还是乌济吉特部的粆花。

到了乌济吉特部的驻地,贾鉴请求见他们的台吉粆花,蒙古兵不少人都见过贾鉴。

因此很快有人去传信,最后又回来,带着贾鉴去到粆花的帐篷。

粆花的帐篷里,煖兔,粧南,伯要子,额伯革打皇台吉等大台吉竟然都在。

故意的。

贾鉴见此情景,已经极为确定,蒙古部落看似杂乱无章,所以困步双台子河。

实则是大台吉们一起做下的主意。

倒是哈喇慎部,原本为东蒙古六万户之一永谢布万户,永谢布部的十营之一。

哈喇慎部逐渐强大,因此罕孛罗势,并没有听从几位大台吉的意见,选择获得忠顺王的重诺。

蒙古部落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的激烈的,每个部落都在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帐篷。

罕孛罗势想要获得大周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物资,以壮大自己的部落。

而眼前的这些大台吉,则抱团共进退,想要坐山观虎斗,同样获得更大的利益。

如果他们不同意自己,那么自己倒是可以去敖汉部,拉拢歹青。

一边进来向众台吉施礼,贾鉴一边想着更多的应对主意。

敖汉部和眼前的这些喀尔喀部不同,属于察哈尔部,可以分化拉拢过来。

看着老台吉粆花一脸看穿自己来意的自傲神情,贾鉴没有隐瞒,直接告知众人来意。

请求众人出兵,猛攻牛庄驿,强行打下此地。

“金江镇有八十营精兵,朝鲜精兵十万,国内精兵十万,合计五十万精兵。

而蛮族只有不到五六万大军,我方军士乃对方的十倍。

以平辽侯之能,用十倍之兵,众而击寡,则必定大胜,万无一失。

如果金江镇打下了海州,这里却数万联军困步于此,又能获得多大的好处呢?”

贾鉴诚恳的说道。

“唯独一起打下海州,锦州军和金江军为了争夺海州城,倒是各位台吉以此为凭,才能获得最大承诺的利益。”

粆花万没有想到,贾鉴会有这般的说法。

其余的台吉们,也面面相觑,此人说的话,好有道理。

或被此人所言五十万精兵所吓,或认可其言,或想着帮强不帮弱等等。

台吉们脸色有了变化,不再像刚才一般,自信满满的认为,能拿捏贾鉴。

“你所言极为有道理。”

粆花笑道。

众人听到粆花开始说话,纷纷打起精神。

“但是你又如何确定,我们会不帮助锦州军呢。”

此人想要说服他们去打仗,以如今的形势,肯定是料定他们不会帮锦州军,才会如此卖力。

贾鉴是金江镇平辽侯的人,粆花已经十分清楚,所以他才越发的好奇。

同时内心不爽。

汉人精明狡诈,老是以为自己比旁的人聪明。

乌济吉特部就有不少的汉人,其中很多人做了他的通译,这些有学问的汉人用的顺手,同样,粆花也深感他们的自负。

没有人是傻子。

听到粆花的话,众台吉立马配合了起来,纷纷当着贾鉴的面,说一定会支持锦州军。

第三百一十九章 对李如靖失望

人类最大的发明,唯独字。

字是一切的基础。

美洲还在纷争的上千万,还是上亿的人口的争论,但是有一点不可置疑。

美洲也建立了帝国,并且不是一个两个。

但是这些帝国非常的落后,非常的原始,甚至还用着石头制造的兵器和工具。

因为他们没有字,用绳结来记事,例如印加帝国。

哪怕是美洲大陆玛雅明最巅峰的时代,他们也才创建了八百多个象形字,也在用石斧砍伐树木。

用削尖的木棍,在地上戳出坑来下种。

他们饲养的家禽家畜,仅限于狗和火鸡。他们没有车辆,就连打仗,也是抡着棍子和石斧。

而这么落后愚昧的明,之所以得以生存,发展,壮大,靠的美洲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降水,丰富的物产。

而令部分人一直不认可的玉米,在公元四世纪前,玛雅明就已经大量的栽培。

这是出自美洲史的记录,肯定了玉米这个高产农作物。

在玛雅明的时候,玉米已经是不落于同时期农作物产量的高产作物。

也正是因为丰富的物资,让生产力极为落后的玛雅明,竟然发展出了令人震惊的天成果。

只有大量的人吃饱了没事干,才能有精力关注这些,然后其中的天才做出成果。

大周的字,从象形字发展了数千年。

周边的国家都学习华夏的字,从而提高自己的明。

所以贾鉴的自负,并不难理解。

从小遍观史书,无数的前人的经验,成为他学习和成长的养分,因此面对蒙古台吉们的发难。

不但没有难住他,反而胜券在握,一脸自信的看向众人。

“台吉们帮助金江镇,就是最大的好处。”

只这一句话,就令现场安静了下来。

有的台吉不懂,有的台吉听懂了。

听懂了的台吉,停止了说话,还没有懂的台吉,受到听懂了的台吉们的影响,也不在多言。

但是没有懂的台吉,眼睛却没有自信,气势不足的偷看身边的台吉,希望能获得解释。

粆花深深的看了一眼贾鉴。

这就是他为何十分厌烦这些大周读书人的原因,太让人恼火,太让人无力了。

很多事情,还真的犹如这些大周的读书人所言,必须这么办,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例如支持金江镇。

哪怕大周朝廷的体量,远远比金江镇要大,为蒙古带来的好处,也远不是金江镇能比的。

反而越是如此,蒙古台吉们,才更要支持金江镇。

粆花是聪明人。

贾鉴十分坚定这一点,认为粆花聪明,因此粆花一定会做出对蒙古最有利的选择。

“你的来意我已经明白了,你先回去吧。”

粆花没有答应。

但是贾鉴离开的背影,却充满了信心。

等贾鉴离开后,在座的台吉们,才纷纷交头接耳,商议刚才贾鉴所言。

“粆花台吉,咱们怎么办?”

有的台吉询问道。

粆花无奈地摇了摇头。

双台子河的锦州军和蒙古军,终于开始过河了,联军气势汹汹的扑向三岔河的牛庄驿。

唐清安行动的很慢。

因为他身边有庞大的军司人员,源源不断收集各地的军情,汇集到一起,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战场的形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