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58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如今彷佛一下子就变了,做事勤快不提,原来喜欢七嘴八舌谈论主家的事。

现在各个都把心思用到了自己的差事上,生怕做的不好。

“那一片竹子交给我,一年的功夫,明年还扩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可还以交些钱粮。”

一个婆子笑得谄媚。

“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钱粮。”

探春屋子里,迎春,惜春,史湘云等姑娘看的满眼小星星,薛宝钗也暗自敬佩。

探春没有当面答应,而是把册子拿了出来,一一让人记下婆子们所求之事。

“你们好好办差,我自会看在眼里,这园子里的事是一定会交出去的,必定交给妥当人。

不是不信任你们,就怕好事办成坏事伤了体面,所以才要慎重一些。”

众婆子闻言,纷纷称赞三姑娘稳重。

等众婆子离开后,探春才翻开刚才的册子。

“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薛宝钗笑道。

薛宝钗很聪明,心智不弱于人,可是她从小的品性,不会做得罪人的事。

这些年在贾府,赢得了极好的名声,正是因为如此。

贾探春听到薛宝钗的话,点点头称赞她。

“老祝妈是个妥当的,况她老头子和她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她。

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顽意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得她去,再一按时加些培植。 ”

探春没有胡乱的指派,而是根据婆子们原来的差事,来分出园子里的物项。

真如她所言,不是因为掌握了权利而装腔作势,的确是免得分的人不合适,差事做错了,最后导致主仆都伤情面。

探春交代了侍书等丫鬟们,回头见屋子里的姐妹们,并嫂子李纨都气氛严肃,又玩笑起来。

“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

李纨听闻,连忙笑道。

“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

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

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探春听到李纨的话,倒是的确不懂,她虽然厉害,可毕竟是深门里面的闺房小姐,没有见过太多外面的事务。

因此笑着回应。

“原来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没有在行的人。”

李纨又忙笑道。

“原来跟宝姑娘的莺儿他妈倒是会弄这个的,以前她还采了些晒干了编成花篮葫芦给我顽的,不过却随她姑娘去了金州。”

突然提到这事,薛宝钗有些不自然,连忙岔开话题。

“怡红院有个老叶妈,她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以前跟莺儿娘一起做过,她也懂。”

贾探春没有深究,不想深谈此事。

正好此时,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

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

探春要成为侯府主母,因此很多事情,贾母开始让探春学着处理,并让李纨仔细帮她。

探春接了,仔细看完。

“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紬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紬绫二十四匹。”

李纨也看过,知道姑娘不懂,因此说:“用上等封儿赏人。”

探春明白后,才又命人去回了贾母。

贾母听到探春的回复,便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也都过来,将礼物看了。

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

贾母这才亲自教起了众位姑娘。

“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儿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

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

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

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她四人谢了坐,待探春等姑娘主家都坐了,四人方都坐下。

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

众人又起身回答。

一问一答,皆谨守礼仪,不失分寸,让一旁的探春仔细的看在眼里,不放过细节。

第三百章 园中姐妹多

“皇帝记性是真好啊!”

陈德言私下里感叹了一句,放弃了冒险去山观见贾敬。

根据手下的汇报,山观附近出现了锦衣军的身影,不可再轻去,容易被人得知。

贾敬自囚于山观多年,一开始太上皇也派了人监督,多年过去,监视的人逐渐消失。

虽然监督的力道小了,贾敬不会去试探底线,仍然谨守山观,一步都不踏出。

不过家中的人开始来探他,特别是逢年过节时。

没想到皇帝还记得贾敬,才多久就派出了锦衣军,一下子回到了原点。

因此去了贾府,先去宁国府拜见贾珍。

贾珍没有丝毫的办法,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老黄历的事情了,都过去多少年,哪里还有一事二罚的道理,珍爷不至于太过忧心。”

陈德言安慰了贾珍一番,贾珍也只能如此。

然后陈德言去了一趟荣国府。

大哥信中告知他,三姑娘年龄大了,但是还不到时机,后年再来谈此事。

陈德言回信问过为何,大哥只回复了一句理当遵守天道。

一头雾水的陈德言,虽然不太明白,还是遵照大哥的意思,本打算来试探贾府的口风。

不过见荣国府的人没有问,他当然也不会主动的去问。

三姑娘的父亲外放地方做官,贾赦又不在意这件事。

贾赦送走了甄家的人,内心得意。

甄家的门楣虽然不如贾府,可是甄家当年的圣卷,比贾府要隆盛多了,连这等人家都开始求救贾府。

可见贾府如今的威望。

贾敬被囚困山庙,贾赦不但没有担忧,反而有些痛快。

这些年来,贾府在自己的带领下,并不比贾敬要差,自己当年被压在他的名声下,不过是贾敬年长他几岁罢了。

林如海虽然流放,可是贾府并没有受到影响。

金州的唐清安不提,贾府的故旧门生遍地,且不少身居高位,更有皇城的贵妃。

王子腾等老故旧不用提,知府贾雨村,贾政的门生通判傅试等等,连府里家生子的儿子,奴籍都能靠着贾府,因此坐上了县官。

外面想要抱紧贾府大腿的人不知道凡几,傅试为了亲近贾府,连自己的亲妹妹傅秋芳都不嫁人。

常送到贾府来拜见贾府的祖母太太,就是想要和贾府沾亲,已经二十三岁了。

因此面对陈德言的马屁,贾赦全盘收下。

见贾赦不提府里的婚事,陈德言松了口气,轻易的离开了贾府。

贾府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么危急的形势,都不能看见,只看到当前的富贵,却看不到前一步的悬崖。

陈德言不会主动提醒,而是把目前的形势,写了信之后,送去了金州。

贾府的未来如何,肯定是大哥做主。

外面老爷的得意,就会传给下人,贾府从上到下,都得意洋洋,连带着府里犹如鲜花一般的热闹。

年前的时候,邢氏的亲戚,薛家的亲戚,李氏的亲戚,等等都投奔来了贾府上。

贾母,王夫人都很欢喜。

贾母看着天南地北,各家的姑娘,一个个都水灵灵的,比旁人家的要出众。

笑得合不拢嘴,对着大家笑道。

“难怪昨日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到今日。”

一面叙些家常,一面收看带来的礼物,一面命留酒饭。

凤姐儿自不必说,忙上加忙。李纨、宝钗自然和婶母姐妹叙离别之情。

邢氏也叮嘱了自家亲戚几句。

其余人不提,最高兴的要属于贾宝玉了。

原来因为林妹妹离去,心中的郁闷都有些挥散,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妹妹。

又个个都出众,让他看的眼花缭乱。

哪怕就算回到了怡红院中,也念念不忘。

向袭人、麝月等笑道。

“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