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4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明年就要和蛮族决战,好多百姓们,络绎不绝的,主动前往官府报名,他们愿意加入战场,听从官府的调派。

金江镇上下一片战心,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甚至愿意付出性命。

唐清安看着各地官府收集来的民情,即感动又感叹。

辽东啊辽东。

辽东只需要一杆旗帜,能让辽民们看到,让他们找到方向,让他们齐聚到一起,把力量合起来。

大周畏蛮如虎,认为蛮族厉害,不可抵挡,却不知道辽东才是最容易成事的。

因为辽东有民心。

辽东的民心,不是败于蛮族,而是败于大周的积弊。

朝鲜使团一路修整的城池中所见,就是见到了金江镇的百姓的样貌,对于战事的热情。

“平辽侯必胜。”

朴明源的弟弟朴周源,又一次跟着哥哥游历,增加他的见识,写了第二回日记。

他感受了金江镇百姓和朝鲜百姓的不同。

第一次他嫉妒,第二次他羡慕并感动。

朴明源对自己这个无心官场,一心学问的弟弟,虽然无可奈何,其实却很佩服他的才华,所以也才屡次都没有决绝弟弟的要求。

闻言他没有反对,弟弟看到的场景,他也看到了。

金江镇的百姓,和朝鲜的百姓,是完全不同的。

“平辽侯当然必胜。”

第二百九十三章 众将领命

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自己的追求,当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就会不开心,就会感到失落。

朝鲜已经开始动了,国内也开始动了,民政秋收大战也已经结束,开始新一轮的屯田大战。

金江镇的将领,收到军司的命令,至金州领取调令。

收到军司的公,每名将领的内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担忧。

唐清安认真的看着军司关于今年对军队的摸查探底,以及做出了的建议。

“只怕这么大的变动,会影响军心。”

谢友成担忧的说道。

因为朝廷当年插手,大肆乱提拔金江镇的武将,恶果越来越开始显现。

军中需要统一的军制,可以如今金江镇的军制,因为朝廷的插手,导致了混乱。

有的品级高的,在品级低的手下任职,这种事不少,与金江镇的职位产生了冲突。

这种风气已经有了苗头,必须要提前治理。军司的官员们向将军如此提议。

“我不怕他们有意见,有意见的,觉得自己不公平的,把自己的战绩摆在我面前。

是我错了的,我当面认错。”

唐清安毫不犹豫道。

军队只能有一个声音,不允许有杂的声音。

他也不怕军队有将领会心怀不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不得就驱逐几只鸟嘛。

“我对将领的任命,从来都是用公正来衡量,谁有功劳谁就提拔,没有人可以越过这道底线。

金江军不讲资历,只讲能力。”

谢友成没有再多言下去。

不讲资历是不可能的,至少没有资历就不能服众。

不过目前的金江军,以将军的威信,以及将军素日以公正为准绳,也不怕有将领心生怨言。

“不过军司也要注意,如果真有将领吵到我这里,调查下去是军司做错了,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唐清安只提军司,没有提谢友成。

谢友成知道是将军为自己留情面,没有说破,他连忙回答。

“军司在军中做事,同样以将军要求的公正为主,如果有将军所言,犯了差错的话,军司上下甘愿受罚。”

“好,有谢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唐清安点点头。

朝廷的任命,如何能扰乱金江镇,他倒要看看,有谁会不服气。

关乎全军将领的大事,消息瞒不了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这回去金州,是为了什么事情。

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有些担心,有些人内心气愤,本来自己无心,可因为朝廷乱来,导致自己可能被猜疑。

不管是如何心,大大小小上数十将领,老老实实的回到了金州。

数十将领由军司的官员接待,明日将会在金江节度府主厅,听从将军的训戒。

虽然众人难得齐聚到一起,很多相熟,或者关系深厚的将领,现在的气氛,不适合私下喝酒。

因此数十将领都很安静,金州城彷佛没有变化一般。

虽然如此。

唐清安为这次的会议准备了很多功夫,当晚都在和军司的官员洽谈,思考这次的事情。

给他人一定的权利,这是必须的。

可是权利受到监管,也是必须的。

这其中就要掌控在一个范围里面,掌握的不好的话,就会产生诸多的影响。

草原部落台吉的权利大,且监管不易,因此草原上的部落,经常发生变化,强者为尊。

大周国家的将领权利小,监管严密,虽然稳固泰山,却也导致将领没有积极性,精力都转移到了捞钱上面。

金江军当然没有到这种地步,但是任何事都要从微末来杜绝。

毕竟金江军,远远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至少在唐清安的一生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此这般的话,就要花更多的心思,投入其中,让金江军的风气,一直保持如初。

长久下来,个人都很难保持初心,更何况一支大的军队。

保持初心。

能做到这个要求的,遍观史书都没有。

第二天。

赵缑用,武震孟,朱秀,刘承敏,彭大海,李胜虎,张薄,郑刚,郭英,于志,陈宏,李伯升,邓兴,李齐,章毅,花眼,陈玉,陈锐,汤平,廖荣,赵胜,陈凯武,江万化,刘通,王玉功,李成才,赵赫,周德兴,贺宽,王恩义

大厅内,将星云集。

不同于国内。

大周的习俗,仍然保持着一张方桌坐四个人,十个人开三张桌子,大厅的布局也完全不同。

为了此次会议,大厅里摆满了专门打造的长条桌子,每条桌子后面都摆放十几张椅子。

桌子上有木牌写了人名,每个木牌前,放了有茶碗。

诸人晓得又是将军的主意,见怪不怪,按照人们的指示,坐到自己的座位。

众人感到新奇,忍不住开始左右交谈。

吏员端着装有热水的水壶,挨个询问用不用添茶,以及有没有其他要求等。

有的将领品尝茶水,旁边的人提醒他,这会不知道要开多久,可别三番两次的去茅房。

那人听闻后,立马不敢多喝。

将军很少召集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如果有的话,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没有人敢马虎。

“将军到!”

门口,吏员唱到。

“哗啦。”

大厅内,诸人纷纷起身。

“各位,好久不见。”

唐清安带着一脸的微笑,边走了进来,边向众人挥手,然后坐到了前方台子上的案几后面。

“坐。”

唐清安坐稳后,向众人笑道。

“哗啦。”

众将领不约而同的同时坐下。

“这次的会议,主要就是关于军中的编制的,主要三个方面。”

唐清安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开始提起主题。

随着唐清安的开始,吏员也纷纷把这次会议的内容,一一发给了将领。

将领们看着手里的会议内容,只觉得手里的纸张很重。

“第一,全军不分军种,合计十二万军,为了应对明年和蛮族的大战,将会进行大整编。”

唐清安说的声音并不大,可是众将的呼吸情不自禁的加深。

很简单。

当年的游击区,导致各部兵源超额,一个营兵额三千,大多数都不止。

因为前年牵制蛮族攻打北镇,收复复州,盖州,所以没有进行调整。

两年过去,此弊端到了需要整治的地步。

意思很简单,该带三千兵的就带三千兵,想要带更多兵的,就要升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