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7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而且蛮族的老兵老将不可计数,踊跃出来的人才也不少,年轻中的例如多尔衮之类的,都极具头脑。

如果是代善的话。

那就说明蛮族的政治方阵任然延续大汗的风格,对于目前蛮族的现状,将不是好事。

总之,刘兴祚认为金江镇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那么到底是投靠朝廷还是投靠金江镇,他选择了金江镇,谁让朝廷不在乎他呢。

偏偏他也不怎么在乎朝廷。

“但凭平辽侯驱驰。”

刘兴祚恭敬的说道,话里并没有提朝廷。

唐清安满意的点点头。

“我有五千军马驻守朝鲜,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不知你可否愿意屈就?”

刘兴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思考了一阵。

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好处。

他原来就是蛮族的大帅,对蛮族十分的了解,如今投靠了金江镇,对金江镇也有了一二分的具体了解。

双方都无力再继续支撑大战。

蛮族除了物资上的不足,还有汗位之争,而金江镇同样也物资不足,又有国内的牵扯。

按照他的推论,一两年里,双方不可能发生大冲突,唯独边境会有些小摩擦。

那么一两年的时间,他在朝鲜做得好,也算是为金江镇立功。

而这些时间,也让他能获得金江镇的信任。

“末将愿意去朝鲜。”

“好。”

唐清安笑道。

历史上后金杀入朝鲜,虽然旗开得胜,但是后劲不足。

朝鲜国主李倧退至海岛,命国内军兵坚守退敌,后金一时奈何不得,又连番大雨江河水涨。

后金军队不得渡河,也没有后勤继续支持,因此无力深入朝鲜国内继续作战。

因此派了刘兴祚前去胁迫朝鲜。

刘兴祚利用形势,威逼朝鲜国主背弃宗主国大明,改和后金签订城下之盟。

约定双方为兄弟之国,不得违背和好,兴兵侵伐。

不费一兵一卒,非常完美的达成了后金的战略意图,虽然有后金前番大战胜利的缘由,其本身的才能也不可小觑。

因此唐清安把朝鲜之事交付给刘兴祚此人,唐清安非常的放心。

有他对局势的把握,加上五千驻朝鲜的金江军,以及负责朝鲜情报的陶杰。

三方互相支持,则他能更加放心从朝鲜索要粮草物资。

朝鲜的局势不但不能乱,还要大量为金江镇提供海量的援助。

而金江镇又不同于历史,如今只有五千兵驻守朝鲜,所以需要精准的手段。

唐清安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私下交代给了刘兴祚。

刘兴祚明白了之后,率领自己的亲卫,远赴朝鲜上任,成为五千驻朝鲜金江军的分守大将。

得知刘兴祚来朝鲜。

朝鲜国主李倧非常浓重的,率领武官员迎接了此人。

作为蛮族的邻居。

从元末开始。

朝鲜最初和大明争夺奴儿干司各部的统治权,可毕竟影响力不如大明。

奴儿干司的各部首领,选择了投降大明,而不是归顺朝鲜。

因此大明获得了奴儿干司的统治权。

朝鲜则和奴儿干司各部的关系急转直下,争斗了两百余年。

前番蛮族老奴崛起,统一了各部。

刘兴祚的威名也传到了朝鲜,不同于大周上朝,他们深知此人的能力和畏惧余威。

刘兴祚入了朝鲜,受到朝鲜国主的热情接待,没有丝毫的不自在,一脸冷然。

把红脸唱的非常的适度,然后陶杰出手,开始向朝鲜两班贵族,索要去年应承的,开年提供三十万石粮草至金江镇的首尾。

李倧不敢拒绝,朝鲜两班贵族同样不敢拒绝。

连蛮族汉军第一帅都投靠了金江镇,可见金江镇的实力之深,又有前番各部归国朝鲜军的宣扬。

因此朝鲜内心有些畏惧起金江镇,从原来的视金江镇为盟友的心态,悄然发生转变。

以朝鲜国家的国土,人口,提供三十万石粮草,却需要用处吃奶的力气。

只能说朝鲜政治太黑暗,从百姓头上吸血的贵族太多太多。

加了一次征税,又加了一次征税,朝鲜百姓逃离渐多,国内民生贵乏。

不过百姓虽然困苦,但是朝鲜庞大的贵族阶层,仍然载歌载舞,生活富裕。

济州岛划给了金江镇,他们得知今年五六月份就会开关互市,大量的贵族在询问此事。

想要购买上朝的各色丝绸,瓷器等奢侈品。

和上国朝贡的数量,远不够朝鲜贵族之用。

历史上毛龙皮岛开市,这些朝鲜贵族就是极大的客户群体,让毛龙获取了不少的利润。

不论如何。

当朝鲜三十万石的粮草,从各库中运达汉城,准备运送镇江时,唐清安收到了陶杰的信件。

手中有了粮食,心里不慌。

金江镇的武将,出海至锦州,算上路程已经七日的时间,还没有归来。

历史上。

袁崇焕出海五月底到双岛,从毛龙到岛乃至被杀,总共用时六日。

唐清安不在乎魏毅在耍些什么手段。

节度府军司下发公各处。

春季大练兵。

全军十万军士,各处大训练,大比武。

军司官员赶赴各地,监督各地。

不日。

金江镇十万大军都动了起来。

同时。

金江镇节度使,平辽侯唐清安,亲赴各军巡视军兵。

第二百四十二章 杀鸡儆猴

浙江兵总兵吴宏,金陵兵总兵王纯,登来兵参将王凤,天津兵参将常栋。

晚间齐至魏毅处。

对这四名将领,魏毅没有白日里的故作姿态,直接了当的询问。

“朝廷是否可以直接越过平辽侯,调动金江镇的将领?”

虽然不像白日里的客气,几人并没有觉得被区别对待,反而正是因为辽东经略如此态度,才感觉被其当做自己人。

金江镇将领不同其他,相比起来较为团结。

几人作为外来者,被朝廷参入金江镇,虽然平辽侯待他们没什么差错,可是金江镇的军将私下还是很排挤诸人。

听到辽东经略的询问,几人一时间不敢回答。

“这里没有外人,可以放心大胆的说。”

魏毅宽慰道。

吴宏职位最高,军力最多,感受到魏毅的视线,只能硬着头皮回答他。

“经略虽然白日处置自如,可是金江镇的将领,皆是平辽侯提拔起来。

又有数年之情谊,不是三二言语可以轻动。

还有一则。

辽左前番失陷于蛮族,蛮族大肆屠戮辽民,而金江镇军民,多是平辽侯接应出来。

既有对平辽侯的感恩,也有对朝廷的怨愤,因此如果朝廷略过平辽侯,金江镇将领大概不会领命。”

吴宏用词谨慎的回答。

一旁的王纯看了眼吴宏。

魏毅发现了王纯的小动作,因此回头看向他,笑道。

“王总兵可有何教我?”

王纯人如其名,比较直白,不喜欢弯弯绕绕。

“吴总兵回答客气,我直接说了,以平辽侯的威望,只要他不是直接造反,金江军上下皆不会违背他。

朝廷想要打压平辽侯,此事必定得慎之又慎,不可轻举妄动。

否则要是处理不好,则会引起金江镇数百万之军民,和朝廷离心离德,则成为朝廷大患。

旧患未平,又增新患,则辽东局势再也无法挽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