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7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既然他开始负责军中的事,向将军汇报了军司的事宜,开始担心起军将去锦州的的后果。

唐清安倒没怎么在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诉求,都有每个人的心思。

例如他。

宅院,妻妾,丫鬟,下人,家业等等。

他都是如此。

如何能要求手下的武官员做圣人呢。

除非他带头。

不提他做不做得到。

贾府的安排,他就无法拒绝,不然于理不合,让人不可置信。

人到了一定的位置,当然就会想要更多。

可是金江镇不同。

金江镇总归是孤悬海外,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以他的威望,朝廷无法直接打压。

像陕西,山西等边军,乃至蓟镇,平安镇等。

靠近京师独立权不强,因此将门势力不强。

而像云贵,或者辽东等。

远离京师。

则将门势力强大。

前有藩王,后有北镇。

北镇虽然没了,可是锦州的武将们崛起,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势力。

金江镇比这两地还要远离京师。

如果是太平时节。

当然不提。

不过唐清安还在观望。

观望历史。

他才二十几岁,同样不急。

哪怕朝廷打压他几年,实在抗不过去了,历史又和原来不同,那他就学北镇嘛。

痛痛快快的当一个侯爷。

如果朝廷治理不善,惹得遍地流民四起,那他更不用做什么了,只需要顺应形势即可。

现在唯一忧虑的,就是自身的安全。

所以他才绝对不去贸然见辽东经略,不选择大胆冒险,哪怕因此引来朝廷更加猜忌。

历史上。

毛龙建立的东江镇,军中将领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担任。

论在东江镇的权利和威望,手段虽然粗糙,可是这个时代还就认这些,因此控制力并不比自己要小。

而当毛龙一死,则万事皆空。

没人敢提为他报仇之事。

就算毛龙的儿子,也只能乖乖就范。

唐清安有义弟。

可是刘承敏如何又能抗拒大势,能做到的,无非选择保护他的家小,委曲求全。

因此唐清安应对朝廷的策略很简单。

熬。

熬天时。

根据天时而做出选择。

“将军治下有十万兵,辽民三百万,真到了忍耐不住的地步,也是可以入关的。”

谢友成突然说道。

唐清安明白谢友成突然说这番话的用意。

主要是为了表忠心。

谢友成负责机密事宜,知道太多金江镇的秘密,乃至三弟在京城做的事。

如今调离了此位,升任行军司马。

虽然得了一个好结局,但是他不同于旁人。

旁的人投靠朝廷,对将军带来不了什么威胁,而他知道太多的秘密了。

“我是不会闯关的。”

唐清安笑道。

他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借鉴。

清末民国。

东北大帅。

三千万人口,将近全国十分之一的体量,占据最肥沃的黑土地,军工业齐全,相比国内军阀,连跨时代的飞机都有不少。

此人的实力可以称之为一时无两。

要大后方有大后方,要积蓄有积蓄,要民生有民生,要强军有强军,是从抗拒北方列强中成长起来的军队。

治理地方时,他民心甚高。

可是为了权势,率军闯关入京,却失去了不少的东北民心。

最后损兵失地灰熘熘的回来。

有些事真不是靠实力能说的准的。

唐清安不想冒险。

明明可以等天时看看,何必急于一时。

不提他目前的实力。

就是历史上统一了辽东十几年的后金。

如果不是大明分裂内部损耗,最后被流民军给灭,导致北方失去了统一的大义。

比他实力更强大的后金,一样是奈何不了大明,连占据辽西都做不到。

有时候唐清安也盘算过。

最后想了想,认为自己这十万兵,不提军心民心,顶多把大周京师,山东等打成一团废墟。

然后呢。

就是面对全国反对的泥潭,最后坚持数年,到了人疲马废,物资断绝的地步,灰熘熘的退回金江镇。

然后金江镇内部的军头军心不稳,实力一路下滑分裂。

终于又便宜了蛮族。

当然,也有成功的几率。

那该不该去赌呢。

唐清安不想去赌,他只想等。

三百万辽民,辽民虽多却民生艰难,难以供应大军远征的物资。

他就要选择以战养战。

在国内以战养战,除非他疯了。

大周可以从各地源源不断的积蓄物资,是因为大周朝廷有大义,各地有官府管理,地方有乡绅支持。

他的金江军入了关,却是做不到的,只能造成破坏。

想要获得各地的支持,只有一路打服。

结果就是造成大量的流民。

那么自己消灭蛮族,原来是为了替代蛮族,做蛮族做的恶吗。

唐清安笑了笑。

听到将军的答复,谢友成虽然知道结果,却仍然对将军的高义感到钦佩。

历史上多少武夫,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能策马天下。

最终只能祸乱天下。

将军到底还是将军,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利欲熏心。

唐清安把谢友成的神色看在眼里。

他面有喜色。

连谢友成都是如此,唐清安越发的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他目前最大的对手。

是打败心中滋生的野心。

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坚持原来的计划。

熬。

权利动人心。

让人急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