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4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唐清安从椅子上起身,眺望极远处的老奴。

你还能怎么办?

老奴彷佛感受到了对方的视线。

他同样坐不住,同样起身,听取源源不断传来的军情。

老奴身后的代善,也是满脸的紧张。

老奴又恢复了平静,坐了回去。

五千巴牙喇,这是一股能决定战场形势的坚韧力量。

他对自己带了数十年,一代承袭一代的,蛮族最精锐的勇士们有极高的信心。

他相信。

这五千巴牙喇,一定能为他带来好消息。

当塔拜率领五千巴牙喇,突袭入金江军左翼,早已看到敌情的朱秀,仍然命令李胜虎,张薄二营按兵不动。

他对彭大海有信心。

彭大海的营兵是金江军士兵最多,打苦战最多的,高达一万四千余人。

彭大海没有求援,朱秀就稳坐如山。

他要用彭大海来消磨掉蛮军的士气,然后再调动李胜虎,张薄万余兵,一举合围消灭蛮兵。

虽然这会导致彭大海营伤亡惨重。

不过为了彻底消灭这万余蛮兵,导致的自身的伤亡,哪怕一换一,朱秀愿意承担。

“去问武震孟,多久能消灭蒙古轻骑兵。”

唐清安派令兵去询问武震孟,左翼受到重点攻击,目前才两千骑兵,而右翼有四千骑兵。

武震孟收到询问,知道将军的意图。

将军想把骑兵投入到左翼,协助朱秀。

.....

方圆几十里的战场之外。

蛮族后方兵力空虚,统治力度滑到了最低的程度。

辽沉各城总共才不到万兵,不敢再派出城。

从天空上俯瞰。

整个东北平原的人口,都在犹如蚂蚁一般的迁移。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三江平原在奴儿干司,是三部女真所在之地,靠着这三江平原,老奴才脱颖而出。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连成一片,大周境内就是从辽东长城内的图昌,开源开始,一直经过沉阳,辽阳,海州,盖州,复州,金州。

是土地最肥沃,城池,人口最多的地区。

农夫都是喜欢往这种地方迁移的。

而随着蛮族内部力量空虚,无数的农夫们,拖家带口逃离平原,放弃了这富庶的土地。

昌图,辽海卫,开原,铁岭,抚顺,萨尔浒,鞍山,折木城,塔什铺,营口,本溪

数以千计的城镇屯堡。

大量的辽民,都在往东方迁移。

如最富庶的连山关一屯,辽民男四十人,女二十人,驱赶屯里马十八匹,牛五头,骡四头,驴两头,集体逃往,数户蛮人奴隶主家不敢挡。

其次的夹山河村二十户居民,男女共八九十人,把喂养的诸,鸡,狗宰杀后,放在箩筐里集体逃往。

最穷的红草附近五村辽民,带上锅碗瓢盆集体逃往。

无论穷富,都往一个方向迁移。

历史上里,这些很难从史料中找到的零散记录,大多逃往都没有成功。

如今形势大变,虽然当地的蛮丁第一时间就往上报,可是一则蛮兵少甚至无,二则逃往之数不可计量。

甚至有的地方的辽民,合起来反杀极少的蛮兵,导致其余各处蛮兵不敢出城。

根据东江镇存亡与明清东北战局研究,明末辽东军将毛龙功过研究,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明末东江屯田研究,辽东人民反抗后金的争斗

蛮族占领全辽左,扼守西部门户大辽河,东部门户镇江的情形下,仍然有高达近百万的辽民逃离成功。

二十万逃离到河东的辽西,七十余万逃离到东江镇。

东江镇前中期运送近二十万到了登来,被朝廷叫停,因此东江镇辽民大致为五十万上下。

朝鲜史料里,记载东江镇毛将时,也是如此数字。

逃离成功的辽民就有这么多,不可计数的倒毙在了路上的辽民,更是不知凡几。

如今随着金江镇的崛起,打通了辽民逃往的道路,又给与了极大力度的接应。

两年前是第一波高峰,如今蛮族腹地力量空虚,无法管控各地,终于迎来了第二波高峰。

战事还未决出胜负,辽民们已经做了选择。

和历史中一般无法。

反抗,逃往。

每日高达上万人口的涌入,让冯胜之,顾应时无法在关注战事,精力都用在了安置辽民之事上。

第二百二十五章 围歼

彭大海又收到了旗下把总的阵亡消息。

把总都接连阵亡,更不提。

他亲眼看到五千巴牙喇突入他的营地,彷佛洪流一般,车墙也被一一推撞开,露出了不少的破洞。

不少的小营被湮盖而过,他为了堵住这些巴牙喇,手中万余士兵,全部投入到了战场。

领着亲卫,骑着战马,各处督战。

最危险的时,他的战马被射死,滚落到地面,惊得亲卫们纷纷涌上前抢救。

摔的皮青脸肿,满脸是血,因为全身盔甲一时间无法起身。

“我没事,我没事。”

地上手脚并用,努力想要爬起的彭大海,不忘记连声嘶吼,脖子上尽显青筋,看上去十分的狼狈。

随着彭大海的声音传开,周围的军士们才停止了慌乱。

被亲卫们扶起来的彭大海,骑上新牵来的战马,毫无惧色的继续督战。

“向朱总兵求援吧。”

听到手下的告急,彭大海骑在马上,观望各小营的形势,咬着牙摇了摇头。

他明白朱秀的用意。

自己这万余兵,就是用来消磨蛮兵的。

虽然极其的不爽,虽然心痛的肝胆俱颤,可是并没有反对朱秀的意图。

大仗从中午一直到太阳靠西。

前线的士兵们又饥又渴,陷入纠缠的士兵们,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后方的士兵们,开始拿出干粮和水袋。

彷佛两个世界一般。

一边在死亡,一边在进食。

方阵中,阵地中,各处的篝火,明灯都被提前燃烧了起来,蛮族大营一样如此。

当新来的三千余骑兵,虽然精疲力尽,仍然被朱秀投入了战场,同时终于让其余各营动了。

左翼长达数里的军阵,缓缓的围了起来。

精锐的巴牙喇,已经不足四千人,并且分成了数部,最前的一部,离阿吉嘎的数百兵,只有三十步之遥。

阿吉嘎数百兵,打溃了一部又一部的朝鲜义军,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如果能获得援军就好了。

望着几十步外,奋力拼杀却终于寸步难进的巴牙喇,内心急躁了起来。

当陈凯武率五千原驻守镇江的朝鲜军赶来时,阿吉嘎再也打不溃了。

不提他手下的士兵,就是阿吉嘎,也浑身发软,从开始的发酸,到发软,到疼痛,到如今的手脚麻木。

武器,火药,铅子,炮弹,盾牌,战车,钩镰等等物资,从榆林铺城中运来出来。

按照令旗,一队队输送各处。

虽然早就布置了多次,但仍有有送错的,有迷路分不清的,有未能按照时辰送达的。

十余里的战线,难免有疏漏之处。

可背靠城池,到底弥补了些许差错。

左翼开始合围。

阿吉嘎等众多蛮族老将,毫不退步,塔拜趁着这些老将坚守下来的退路,开始悄然的率领巴牙喇突出重围。

都是打了几十年仗的人,当知道什么形势下该做出什么应对。

大汗虽然没有鸣金。

他们却知道该如何做。

阿吉嘎知道,当塔拜率领巴牙喇,以及残余的蛮兵突出外线,大汗肯定就会开始鸣金。

他深入敌方阵地太前,自己身心疲惫,是该自己做出决断之时。

不光他如此。

不少的蛮将,不约而同的选择开始向朱秀所在高台突袭,犹如数支利箭,极为默契的射向朱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