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5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屈辱。

武斌使劲压下心里的眼泪水,扫了一眼自己的兄弟们。

“出发。”

出了学堂外三里地的小坡,这里已经陆陆续续三三两两的,聚集了三四十人。

武斌不愿意再等了。

还没有来的,就是不想掺和。

“来了。”

平沟子里,朱纯早就先一步到了,黑压压一片的,兴奋不已的后生们。

武斌老远就看到了平沟子里的朱纯他们。

“这么多人?”

听到身边同伴的惊呼。

“怕的就离开,我绝没有怨言,愿意和我一起的,以后就是我过命的兄弟。”

“怕个锤子。”

一行人在武斌的带领下,发起了冲锋。

两方人见面,没有多余的狠话,直接战成了一团。

“喔喔。”

其余学堂赶来看戏的学生们,发出了感叹声,有认识两人,都有交情的,本来还打算劝架来着。

谁知这两伙人竟然这般铁了心。

还有一群人隔着老远,他们是旅顺军学堂的,早早的跑了几十里来看戏。

不但没有疲惫,反而神采奕奕。

“不愧是金州军学堂最出名的两个风云人物,这架打的真是虎虎生威啊。

我还以为他们打不起来呢,我可是看到了不少准备劝架的人。”

“妈的,那不是大狗子吗,被人打这么惨。”

有个少年惊呼道。

“你认识他?”

“那是我结拜的兄弟,他父亲和我父亲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一起退的伍。”

“那你”

不等人说话。

“大狗子,我来帮你。”

那少年独自冲了过去,留下一群错愕的同学。

“这?”

“这啥这,帮大芳子干啊。”

立马这群人,跟着少年冲入了人群里。

这群人谁也不认识,打着打着就乱了套,不知道谁是自己一伙的,到了最后见人就打。

等唐清安刚回到了金州,一群惴惴不安的妇人们,出城二十里来迎接。

唐清安已经知道了两所军学堂里闹出了大事。

亲卫里的李如靖和徐聚费等人纷纷咋舌,晚辈们这般狠,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他们以前在学堂里,打架归打架,可不敢这般闹,十次架九次半都打不起来。

秦可卿看到夫君的一脸冷意,满心的委屈。

前来迎接一众武官员也安静的不敢说话,气氛显得僵硬。

“又没有闹出啥大动静,不过是些皮外伤罢了,可见还是有分寸的。”

刘承敏见不是事,本来好好一场迎接大哥的好事,被学堂里的学生,闹得搞成了众人都不安了。

“呵呵,真到了伤筋动骨,我对你就不是这般态度了。”

唐清安不好拿众人作筏子,只能骂道自己的二弟。

第一百五十七章 晴雯心疼

不提前番将军如何发怒,当众斥责刘承敏,如何又宽慰了众官员,肯定了众人的功绩,最后又如何夸赞了众妇人。

回到了家中,唐清安第一眼就看到了晴雯抱着的儿子。

从晴雯手里接过小乾,果不其然,立马就开始哭了起来。

唐清安抱着儿子,兴高采烈的逗弄,几番下来没有见效,心疼的递给了晴雯。

晴雯才接过来抱住小乾,他就不哭了。

唐清安从晴雯怀里抽出手,感到一些遗憾,儿子周岁的时候,自己因为在镇江,无法抽出时间回金州。

从出生下来后,不满月自己就离开了他,以致于自己的儿子都不认得自己。

秦可卿先前有些委屈,看到夫君如此爱护儿子,这些委屈也就消散了。

“原来教了他喊父亲,可是奇怪,你回来了他却不叫。”

“他现在脑子都没长全,能懂个什么,只会伊呀学语,等再过几个月,自然就会叫了。”

“你可别惯着他,以后把他教成了顽固子弟,我可得和你闹的。”

秦可卿翘了眼,埋怨道。

“等他大了,往学堂里一丢,和寻常人一般的学习,又能顽劣到什么地步。

疼爱是疼爱,教导是教导,教导又要分轻重急缓,这其中的学问可大了。”

“弟弟们皆身负才华,都是夫君从小教出来的,我相信夫君一定也能教好小乾。

不说要小乾非要学到什么地步,他长大后能不弱于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唐清安憋了眼秦氏,这里外话中有话,难得理她。

到了傍晚,刘承敏赶来家中吃饭。

虽然唐清安回来家中,他原先是喜欢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饭,不过秦氏规矩大,到底分了里外间。

里间里,秦氏和周氏等人一起用饭,还有晴雯,金钏儿,葛藟丫鬟轮番照顾小乾。

外堂,唐清安则和刘承敏喝酒。

虽然白日里斥责了刘承敏,两人提也不提这件事,早就忘却了。

“大哥前番在镇江报了战功去京城,如何连个动静都没有?”刘承敏放下酒杯,问起了此事。

唐清安冷笑两声。

“原先我还担忧朝廷会顾忌我,如何插手金州的事,现在看来倒是我多虑。

京城里的两个皇帝,真是一对卧龙凤雏,般配的坏到底。”

刘承敏不但没有变色,反而认同的点点头。

太上皇不顾国家安危,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放任老派勋贵发展势力,导致和皇帝水火不容,不顾他死去后国家的形势。

皇帝明面上倒是没有动静。

可如果不是三弟的打探,谁能想到山西那帮走私物资到蛮族的商人,背后竟然是他。

财权财权。

太上皇在国内根深蒂固,皇上为了钱财,竟然不顾辽东形势,和蛮族曲款暗通。

再想到朝鲜国主的行为,刘承敏已然把这些儒家神话的君主看了个通透。

都是一丘之貉,国家最大的蛀虫。

里间里头,秦氏和周氏,三名丫鬟,安静的很,不敢发出一丝的声音。

小乾也很乖,平常不怎么哭闹,唯有陌生人抱他,他才会哭闹。

“朝廷为什么没有动静,因为太上皇和皇上争锋相对,哪里还顾得上我。”

根据三弟的消息,贾府的大小姐虽然成为了贵妃,却被老太妃叫去了。

日夜都在太妃寝殿里伺候,并不得自由,连皇帝也只能在太妃宫殿里见几面。

想到这里,唐清安也不得不感叹。

太上皇真的很睿智。

只可惜他把精明全部放到了权利上,哪怕把他一半的智慧用在国事上,以国事为先,国家又如何到这般的地步。

每当国家困顿时,朝堂上下都会根据形势,号召改革,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努力一番。

而太上皇难道看不见吗?

以他的智商,他比谁都明了。

只不过改革就会得罪旧有的势力,他为了自身的稳固,不愿意支持改革。

虽然还没有彻底窥清楚门内的形势,但是唐清安已经预料了十之八九,不会出错。

两个皇帝都是这般,就算皇上彻底掌权,同样如此。

兄弟两人谈了一些形势,统一了想法,刘承敏才问起来。

“大哥对于军中的安排,真的决定如此么?”

唐清安点点头。

他才是一个总兵,旗下营总虽多,却也不算什么,现在有了金州,镇江两地。

营总就跟不上形势,需要更高一级的将领。

至于赵缑用,十年内都不可能担任实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