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2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那人也见了,你玩去吧。”

秦可卿笑道。

“就知道瞒不过义母,是这样,我和我大兄都十八岁了,书也都读完了。

不是老有人嫌弃我们无事生非,闹些事出来么,所以我想和大兄从军,做点正事。”

秦可卿好笑的看着他,李如靖嬉皮笑脸。

徐聚费听到李如靖说道正题,也打起精神,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不敢说话。

“他十八岁,你不是才十七岁么?”

秦可卿说完,又看向徐聚费。

“你的事,我等将军回来向他说说,他心里本一直记挂着你,肯定会为你寻个好去处的。”

徐聚费连忙起身。

“我我从军就是为了报效将军,只要能为将军杀敌,去哪里都可以。”

“义母,我虚岁十八啊,义父当年就是十八岁来的辽东。”

李如靖急了。

“将军来辽东虚岁十九岁呢,你休蒙骗我。”

“义母。”

李如靖哀求道。

“好吧好吧,一个人也是说,两个人也是说,你义父要是不同意,那我可不管。”

秦可卿被李如靖烦不过,终于还是松了口。

“义父一向听义母的,只要义母帮我说话,义父肯定会同意。”李如靖大喜。

他本来可以直接去求义父的,不过也怕义父不同意,这才来求义母,更加稳妥些。

“满嘴胡言,等你母亲回来,我让她揭你的皮。”

“噗嗤。”

听到夫人的话,炕旁的晴雯忍不住笑出声。

“就是要好好收拾李如靖一顿,让他天天闹人。”

“晴雯妹妹,前日里你还托我跟你买了东西回来,当时还叫我哥哥,这才几天就翻脸不认人了,下回你在找我,我可不帮了。”

晴雯上前推着他们出去。

“不帮就不帮,一点眼力见也没有,没看到夫人脸上尽是疲惫吗,小乾本来就闹,你还来烦这么久。”

李如靖闻言,这才连忙带着徐聚费离开。

“你们带着小乾出去玩会,我先睡一觉,将军回来了叫我。”

秦可卿终于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尽显腰肢,产后恢复的良好。

过了几日。

唐清安找来万三。

“将军。”

本来他今日不值班,不过他没有家卷,休假的时候也是在军舍里,和三五同袍吃饭吹牛。

得知将军唤他,放下碗快就跑来了。

见到将军身边有十几名年轻后生,面生的紧。

“万三,这些人派去你的哨队,以后就是你的下属,你熟悉熟悉吧。”

万三得知这些人的来头,立马耷拉了脸,又不敢拒绝,又不想答应,嘴里吞吞吐吐。

原先从秦可卿处得知后,唐清安有所预料,因此对外放过话,想要走他的门路,就要从小兵做起。

虽然如此,金州各处仍然送来了不少后生。

连王丰肃都推荐了人。

嘴上说的严厉,哪里又能真的这么做,这些军中后辈,就全部归入了亲卫营。

一则也可以安他们父辈的心,二则也可以表示重视。

前番亲卫营放出去担任军官的不少,现在是金州军,镇江军里最好的去处。

而万三这个人。

唐清安有些搞不懂。

说他能打吧,其实也不能打,说他有大将之姿吧,委实没有。

前番金州之战,自己的亲卫牺牲那么多,轮到此人顶在前面时,却毫发无伤,援军也赶来了。

此人有点运道。

“这些人你可带好了,带出个兵样子。”

听到将军的话,万三看了这些人一眼,各个神采奕奕的看向他,一看就知道都不是听话的主。

想到他们长辈的身份,惹不起惹不起。

“将军,论武勇有汤平,论谨慎有李道信,我又没啥本事,放到我这里屈才了。”

万三认真的向将军出主意。

今日值班的是李道信,听到万三的话,竟然要把麻烦推到自己这里,于是看了一眼过去,万三装作没有看见。

这两人都是亲卫营的哨官,和万三一起提拔入亲卫营。

“看到没,各个趾高气扬天不怕地不怕的鬼样子,连万三都瞧不上你们,不愿意收呢,万三不收你们,你们就回去吧。

没有回应万三的话,唐清安顺势敲打了一番这些后生。

李如靖,徐聚费,赵学颜,潘驯,葛世峰等人,又把视线从将军出扫到万三身上。

“将军哪里话,这些后生还是极好的,我不过是怕耽误了他们。”

万三无奈,最终还是带着他们走了,去了他的哨队。

“万爷。”

“三哥。”

果不其然,才离开总兵府,后生们活跃起来,和刚才总兵府老老实实的模样判若两人。

你一言我一样,话里有话,都是好家教啊,听的万三长叹一声。

唐清安则和秦可卿告别,他要去镇江了。

“我走后,你可别胡闹啊。”

唐清安警告道。

“嗯。”

秦可卿小鸟依人,十分的乖巧。

见状,唐清安只觉牙疼,也是长叹一声。

他还能打秦可卿不成,越打越上火。

第一百三十二章 条件

地盘大了,士兵反而少了。

以前只有一个金州,却有五万兵,八千水师。如今多了镇江,多了千里的长白山脉以东一带。

整个金州反而降到了四万兵,水师五千人。

水师原来是朝廷各处调来的,虽然水兵多,却良莠不齐。

根据北镇和谢友成留下的人等,打探传来的消息,沉阳蛮族果然散了兵,食于乡野。

因此水师里的老弱也被撤裁了出来,只留下精壮。

一则节省的军饷,可以养精兵,朝廷目前只给四万兵饷。

二则也算是回击不少人对他的弹劾,不是担忧他么,他主动解散军队行不行?

接下来就该朝廷担心了,万一蛮族打北镇,别怪金州不出力。

虽然几年内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朝廷敢赌么。

同时回应朝廷只给四万兵饷,金州穷,给了四万兵饷就只能养这些人。

不然金州还有余力养活更多的军队,接下来又该朝廷担忧了。

这其中十分的复杂,火候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总之主动裁军是百利而无一害。

就像后世,伟人们推断了形势,做出了大裁军的决定,为各地发展经济减轻负担。

唐清安远光肯定比不上伟人,但是他有历史可以借鉴,知道这几年是辽东总体上,难得太平的几年。

因此金州镇江裁军,对未来三年的大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助力,不然多了一万几千兵的开支,是一个极大的拖累。

这一万几千兵是营兵,不是军户,花费惊人。

镇江又不同于金州,沿路修建兵堡,散了不少的军力出去驻守,原来的十营如今都没有满编。

大仗是没有了,在长白山脉里,双方以兵堡互相厮杀,倒还是时有发生。

索性蛮族在东岸的兵力不多,目前看来没有太大的威胁。

至于派大军跃过长白山脉攻击东岸,姑且不提蛮族有没有供应大军的粮草,就算有也不会有人做这种事。

能顺利保障后勤运转的,只有从辽阳出发,一路过堡到凤凰城,或者从寛旬出发。

历史上蛮族攻下沉辽两地,收复这一带,也是从寛旬出发,后来毛龙打下镇江,皇台吉则是领军从辽阳出发,途径凤凰城。

只要镇江不失,这东岸一带就不会有什么风险,顶多小队的骑兵来骚扰。

所以镇江收拢的辽民,在兵巡道道官的带领下,一边开垦田亩,一边在长白山脉险要地带修建军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