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68章

作者:肥鸟先行

顾况沉默了。

李泌又说道:“你那好友韦应物,不也是出自京兆韦氏?”

“老师!义博兄不一样的!他也常和我说世家之弊!”

李泌摇了摇头说道:“可如果你真的要将京兆韦氏铲除,韦应物还会支持你吗?”

这下子顾况沉默了。

李泌说道:“为师问你,这世族最强盛的时代,是哪个时代?”

顾况立刻说道:“自然是魏晋了!魏文帝行九品中正之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族之祸流弊久矣!”

李泌摇头说道:“错了。”

顾况疑惑的看着老师,只听到李泌说道:

“魏晋尚有寒士能出仕浊官,世族衣冠南渡,还需要依仗寒士武人守边。”

“真正的世族时代,是春秋啊。”

“那才是人生而高贵的时代。”

顾况羞愧的点头,还是自己治学不精,竟然将春秋忘了。

李泌继续说道:

“秦虽贵族,却能无论出身,以贤者治国,才有了始皇帝一统九州。”

“等到了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以微末出身夺取天下,才彻底埋葬了六国贵族。”

突然讲起了历史,顾况疑惑的问道:

“老师,您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李泌意味深长的说道:

“为师的意思,你要对付世族,总要徐徐图之,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成的事情。”

李泌话锋一转又说道:

“世族的问题,殿下也已经看到了,这是灵州留守的崔涛的上书,这是越王治下的封疆大吏,不日就要回长安,要和江伦、商博,一同担任翰林学士了。”

顾况倒吸一口气,如今朝堂都说,翰林学士是影子宰相。

原本翰林院只是安置词臣的地方,虽然也有品级,但是属于皇帝的私臣,也就是内朝官员。

比如如今刚刚因为天下大赦返回中原的李白,就曾经在上皇时期担任过翰林待诏。

不过越王入长安以来,几位翰林学士都展现了超出年龄的老练政治手腕,连同越王那群中书舍人们,狠狠的将大唐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都整治了个够呛。

顾况迟疑了一下说道:“老师,这是朝廷大员给政事堂的上书,我能看吗?”

李泌笑着说道:“别的自然不行,但是崔涛这份,越王已经命令要刊登在《长安日报》上了,你先看看也无妨。”

听说是要刊登在长安日报上的,顾况也放下心来,连忙接过来看起来。

崔涛的上书内容并不复杂,顾况很快看完了,他看完之后却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

崔涛的上书非常简单,就是劝说朝廷慎“赦”,建议在唐律中增加更多不赦的罪行。

大唐的大赦天下虽然不如东晋几个月一次大赦那么频繁,但是这些年大赦天下的次数也不少。

李白就是因为改年号乾元的大赦,而从长流夜郎返回中原的。

按照崔涛的说法,比如杀人、奸淫、贪墨等造成严重影响的罪行,都应该列入到“不赦”之罪中,而且朝廷也不应该轻易赦免犯人。

崔涛在上书的最后,又认为犯下不赦之罪的官员,其直系三代的子孙也应该禁止出仕,已经出仕的也应该罢免。

看完了崔涛的上书,顾况连忙说道:“老师,这不是汉代党锢吗?”

李泌摇头说道:“这怎么能是党锢呢?犯官子弟不能当官,这难道不对吗?”

崔涛仔细想了想,又觉得这份上书精妙无比。

家族势力庞大,子弟众多,这是世家大族的优势。

但是与此同时,大家族中的不肖子弟也不少。

一人犯罪,禁锢三代子孙做官。

就比如这次韦见深虽然自尽,他的儿子和孙子就不能做官了,那韦见深这一支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而按照崔涛的标准,扩大不赦之罪的范围,在安史之乱中犯罪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河东大族尤其多。

那禁止他们的直系子弟出仕为官,就等于断绝了他们重新获得影响力的可能。

而且在大唐时代,父子一体,父亲是犯下不赦之罪的官员,儿子还能是好人吗?

无论是儒家理论,还是社会风评上,这条禁令都不会有人抨击!

顾况几乎要拍案叫绝了!

李泌冷冷的说道:

“殿下已经要改组御史台了,若是崔涛这份进言能够通过,你再去调查京兆韦氏好了。”

第七百一十六章 绩效考核

顾况从李泌的府中出来,返回家中又立刻开始工作,搜集京兆韦氏嫡脉违法的罪证。

长安城的钱乱终于恢复了平静,就在兑换比例稳定,三开元通宝兑换一枚乾元重宝的时候,长安百姓终于接受了乾元重宝。

在稳定了物价之后,户部却没有任何动静了,如今朝廷的全部精力放在了赏功臣上。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争论,政事堂终于通过了兵部叙功的上书。

郭子仪为戡乱首功,进汾阳郡王,成为大唐军功第一人。

李嗣业则封为武威国公,李光弼获封临淮国公、郭锐获封雁门国公、郭英乂获封定襄国公、仆固怀恩获封大宁国公。

除了正面作战的,兵部也对大迂回战略,以及在中原作战中贡献大的将领进行了封赏。

先守睢阳后守洛阳的张巡,被封为南平郡王。

击破安庆绪部,平定中原战事的南霁云和章武也分别进国公爵位。

在后方执行大迂回战略的尉迟信、秦川,也分别获得了国公的爵位。

在西北方向主持了对吐蕃战事,在平叛期间稳定西北的杜鸿渐、帖木儿,也获得了国公爵位。

除了将领之外,参与平叛的军将,都根据战功不同,获得相应的奖励。

封赏的消息传到前线,前线战士们自然是欢呼雀跃,纷纷称颂越王。

不过与此同时,在封赏完毕之后就要处理前线庞大的军队了。

加上接收史思明投降的军队,如今大唐在前线已经有近四十万人。

要解除这些人的武装,将大部分人安置返回家乡,这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幸运的是越王已经向前线派出了中书舍人们,如今前线军将玩家也全部都被动员起来,他们要向有功的士兵解释宣传朝廷的政策,发放他们的奖励让他们返乡。

郭子仪麾下的军队,除了收编中原地区的军队,主体是神策军。

而神策军,基本上是关中和陇上灵武等地区募集的士兵。

很显然如今河东三镇的叛乱已经彻底的平定,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士兵了,政事堂拿出的意见,是将现在前线的军队裁撤掉一半。

要给有功的士卒分田,要安抚中原地区受创的地区,林林总总工作繁重,此时朝堂上下都将目光盯向了吏部。

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官员的,而选官任官的工作,就是吏部的工作。

在上一次中书舍人们清理六部的时候,吏部受到的牵连最小,这不是因为吏部最干净,相反无论是越王还是朝廷重臣们都清楚,吏部一定是六部中最大的烂摊子。

只是选官任官这件事,不像是户部工部账册那么清楚,也不像是刑部卷宗那么明确,到底选拔的人是贤能还是愚蠢,从勘磨和档案上也是看不出来的。

中书舍人们处理了几个明目张胆收受贿赂的吏部官吏,可是朝廷在选官任官上的积弊,可不就仅仅是受贿这么简单。

吏部官吏们洋洋得意,他们以为越王和朝堂离不开他们,反而更加有恃无恐起来。

朝廷刚刚平定战乱,关中、中原、齐鲁、河东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平定战乱虽然容易,但是想要让平定的地区重新恢复生机,那就需要大量合格的官员。

就在朝堂还在为了官员缺口而发愁的时候,翰林学士崔涛从灵州赶到了长安,而随着崔涛而来的,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崔涛一到长安,就给朝堂送上了一份名册。

这份名册上,足足有两千个名字,是崔涛建议填补关中和中原地区官吏空白的名单!

除了名字之外,这些名字后还有他们在陇右官场任职的职位,以及从事这些工作的时间。

这份名单让吏部上下官员看的发寒,这可是两千多个有治政经验的官吏啊!

要知道朝廷可不是年年开科举的,就算是满打满算每年都开科举,每年录取的候补官员也不过两百人不到。

加上荫补入仕,因功入仕,每年能够补充到官场官员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四百人。

而这些能写能算,有行政能力的官员,每年还要补上致仕退休病死官员的缺口。

所以大唐面临一个奇怪的情况,每次科举考试卷的不行,每次科举的录取率都在降低,考生越来越多。

但是吏部选官的时候,好的职位又越来越少,候补官员宁可多等一年,也不愿意去个不好的地方上任。

大唐缺乏的从来不是读书人,而是能够沉下心来做事的基层官吏。

越王竟然能够一下子逃出来两千个有治政经验的官吏,这着实让朝堂上下震撼无比。

越王在陇右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官吏,这份心思着实深远,看来早就有了夺嫡之心。

且不论其他官员怎么想,对吏部的官员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末日!

要知道选任官员才是吏部官吏的权力来源,之所以吏部能够高于其他五部,吏部的官员被称之为天官,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份权力。

如今越王直接越过了吏部,一下子填补了两千多空缺职位,那就意味着吏部彻底要丧失了权力。

很显然,吏部是不愿意放弃这份权力的。

不过在见识到了其他各部的铁拳之后,吏部官员也不敢明着对抗,只能玩起了消极怠工的抵抗。

很显然,这些官吏是看不起陇右来的这帮“土包子”的。

他们能够玩得转户部,因为陇右是丝路的通道,越王麾下有精通财计的官员也不稀奇。

工部、刑部、兵部、礼部也是如此,可是唯独吏部不一样,这可是朝堂真正的心脏,其中门道极多,牵涉的关系也极广,这可不是陇右出身的土包子能玩得转的。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