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肥鸟先行
韦见深听到消息,立刻让伙计挂出了四折的招牌。
可是这一切才是灾难的开始,见到韦氏粮店挂出四折,其他粮商纷纷挂出三折,甚至有人二折出售。
契书上的份额并不是平均认购的,韦家实力雄厚一些,自然认购的份额多。
有些小粮商身价薄,认购的份额就少。
相应的,这些小粮商船小好调头,只要能把手里的粮食卖出去,还有补齐的机会。
韦见深的眼睛里满是红色的血丝,仿佛是一头择人而噬的饿狼,他喊来伙计,让所有店铺挂出了一折的招牌。
紧接着韦见深开始拜访家主,却吃了一个闭门羹。
韦见深找了一圈,没人愿意再借钱给他,就算是他拿出自家的产业抵押,所有人都无动于衷。
韦见深绝望的准备返回家中,却发现自己家已经被贴上了县衙的封条。
韦见深连忙拉着衙役询问,却听到衙役说道:
“你们韦家争产,你们家主告到县衙,说你们这一支侵占族产。县令让我们先封了你家宅子,等到官司判了再说。”
韦见深看到一家老小都被赶到了屋外,妻妾纷纷冲过来拉着他啼哭。
“全完了!”
韦见深大喊一声,翻身上马就向坊外狂奔而去。
第十日傍晚,长安城内的大慈恩寺被人骑马闯入。
上次慈恩寺勾结东宫事发之后,包括主持在内的众僧自焚于慈恩寺塔后,慈恩寺再也没有之前的香火。
而慈恩寺塔也被荒废,这座曾经的长安最高建筑,塔身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不过慈恩寺塔上还有一些部分没有烧毁。
闯入之人披头散发,径直爬上了残存的塔身,然后纵身一跃而下。
经过确认,死者正是韦见深,另外有十五名粮商在家自尽。
可是有契书在,人死也不能帐消,户部的库兵查封了这些粮商的家产,把他们之前囤积的粮食全部充入国库。
经过户部的清查,最后只有八家粮食商人低价抛售粮食,最后补足了需要补缴的榷买钱。
但是这八家也是元气大伤,几乎将所有的产业全部变卖才得以幸免。
不过长安的百姓只会为这些粮商之死欢庆,长安的粮食价格总算是降了下来,回归到了钱乱之前的水准。
而经过这一次的粮荒,乾元重宝的价值也重新回到了一比三的兑换比例,也算是回到了正常的价值。
而朝廷也开始按照市价,向低级官员发放俸禄,长安上下都称颂朝廷。
除了实发官员俸禄之外,越王主政以来也做了不少实事。
朝廷俸禄自然不能随便提升,但是越王提高了在长安官员的待遇。
三省六部和各寺监,都可以从长安的酒楼订盒饭,每日午时送到衙门去。
如果遇到晚上加班,也同样有一顿饭可以吃。
有些家中贫苦的官员,还会将盒饭打包回去给家人吃。
户部作为朝廷的财神爷,午餐的标准是相当不错的。
第五琦看着盒饭中丰盛的饭菜,却动不下筷子,他看到江伦来吃饭后,就急匆匆的端着盒饭坐到了江伦身边。
第五琦知道这次对粮商的“战争”,幕后都是江伦的手笔。
漕运淤塞后,工部立刻派去了官员督导清淤,但是熟悉漕运的第五琦知道,淤塞根本没这么容易疏通。
那些通过漕船运送到长安的粮食,根本不是来自江东!而是陇右的粮食!
和粮商签下契书,一步步让粮商入套,这一切都是江伦在幕后主使的。
第五琦在户部有很大的人脉,那个负责榷卖纲粮的沈郎中就从户部失踪了,据说被派往了江南的盐院监盐去了。
让第五琦不明白的是,明明越王可以直接抄家,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
江伦也看出了第五琦的疑惑,他吃了一口菜说道:
“做这些,都是因为通商寺。”
“通商寺?”
江伦说道:“人无信而不义,朝廷也是如此,为什么高宗要改朝廷专卖为榷卖粮商,在江东改革盐法的第五计相难道不知道吗?”
第五琦点点头,其实他在江南的盐法改革,也和长安的粮食贩售改革差不多。
垄断盐业,然后向商人榷卖盐引,这也是因为第五琦看到了官营盐业成本和腐败的问题。
长安的粮食生意,如果官府做肯定亏钱,而且是个亏钱的无底洞。
从纲粮转运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朝廷从江东运送粮食到长安的损耗极高,有时候甚至能够达到五成。
这其中多少是真的损耗,多少是贪墨的,谁都说不清楚。
江伦说道:“商人囤积居奇,确实是十恶不赦,但是如果每次都抄家,那就没人会做粮食生意了。”
“市场的事情,要用市场解决,这次让粮食商人知道投机倒把的下场,活下来的粮商就会心存敬畏。”
“殿下建通商寺,就是为了让安分守己的商人获得安全感,朝廷不是养肥羊,只要不违反朝廷法令,朝廷不会随意侵夺商人的财产。”
“但是商人也不可以肆意妄为,这些扰乱粮价,在长安制造饥荒谋逆的商人,朝廷不动用法司,也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第五琦心悦诚服问道:“这是为了商税了?”
江伦点头说道:“商人获利,自然要纳税,大唐对商人的税太轻了,通商寺不是为了保护商人,而是为了更合理的征收商税,这些还需要第五计相鼎力相助!”
第五琦连忙说道:“敢不从尔!”
第七百一十五章 禁锢三代
到了傍晚,政事堂依然灯火通明,长安钱乱平定,但是前线大军叙功的问题依然僵持不下,政事堂已经连续加了几天班了。
越王的意思,郭子仪在本次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大功劳,国公已经不足以表彰他的功劳了,可以拿出郡王的爵位来封赏郭子仪。
但是政事堂的宰相都表示反对。
大唐虽然没有汉代刑白马立誓,异姓不得封王,但是大唐对于王爵依然是非常慎重的。
唐初那些立下大功劳的从龙功臣们,也不过只有五人封王。
追随太宗的功臣,最多也只得到了国公的爵位。
后来能得到王爵的,是参加神龙政变,将武周江山改易为李唐江山的功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敬晖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李显,立下了大功劳得封王爵。
因此神龙政变也称之为五王政变。
到了上皇执政时期,因为哥舒翰和安禄山在边疆的大功劳,也得以封赏王爵,不过在安禄山起兵造反,哥舒翰潼关兵败后,如今大唐朝廷已经没有非李唐皇室的王爵了。
越王提出要给郭子仪封王,政事堂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如今天下刚刚安定,郭子仪本身就在大唐威望卓著,封王反而会害了他。
在前线的郭子仪也多次向朝堂写信,表示自己不愿意接受王爵封赏。
封王这只不过是一件麻烦事情,更麻烦的事情是如何安置打了胜仗的唐军,处置战败的俘虏。
这么多士兵一股脑儿裁撤回家,会给地方上治安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如果继续养着这支大军,大唐财政马上就要破产。
立功的士兵要怎么赏赐,战败的河东士卒要怎么惩罚,具体到哪一个将领需要奖赏,哪一个战俘需要审判,这些林林总总都汇聚到了政事堂,几位宰相每日从早上忙到晚上,就连最年轻的崔光远都有些撑不住了。
李泌乘坐马车,返回到了自己的宅邸中。
虽然已经升任宰相,但是李泌依然住在自己担任秘书监时候的宅子中,家中也只有几个老仆。
越王亲自赐了李泌这辆马车,可以驾车进出皇宫。
等到李泌返回家中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前来拜访的顾况。
顾况正在和李泌的妻子说话,顾况曾经寄宿在李泌家中读书,李泌的妻子很喜欢这个聪明勤奋的年轻人,将他视作自己的子侄。
李泌这才想起来,今日是自己妻子的生日。
尴尬的笑了一声,李泌的妻子瞪了李泌一眼,这才返回后宅,留下这对师生独处。
“老师。”顾况连忙对李泌行礼。
李泌脱下了官服,示意顾况坐下:
“我知道你为何而来,是为了韦家的事情吧?”
顾况点点头。
韦见深在慈恩寺跳塔而亡,韦氏一族却抢先一步,以侵占族产将韦见深告了。
韦家拿出证据,列出了韦见深这些年“巧取豪夺”的族中产业。
户部抄家的时候,韦家拿出了长安县的判决,韦见深的大部分家产都已经是判给韦氏一族了。
而韦见深经营的店铺,也都是他从族中租的,韦氏宗族反过来诉讼韦见深拖欠租金,抢先封存了店铺中一些粮食。
对此顾况非常的愤怒,户部只是从韦见深的粮仓中搜到了五成的粮食,还有一半囤积起来的粮食都不见了踪影。
按照契书要补齐的榷买粮食钱,韦见深家中也一分钱掏不出来,上门讨要印子钱的债主都没能从韦家要到一分钱。
不愧是长安的顶级家族,韦家在这次长安钱乱中虽然吃了亏,但是并没有伤到根基。
顾况向朝堂上书,请求朝堂追查韦见深转移的家产,同时要惩罚助纣为虐的韦氏宗族。
不过这份上书却没能掀起太大的风浪,政事堂中的宰相们纷纷表示反对,认为韦氏宗族没有责任。
要不是顾况是李泌的弟子,宰相们都要说顾况是酷吏了。
看到自己的上书迟迟没有反应,正好今日是师母的寿辰,顾况就向王成伟借了点钱,买了一些礼物来拜访老师。
李泌冷笑着说道:“你说说政事堂几位宰相的出身吧。”
顾况说道:“裴相是河东裴氏,崔相是博陵崔氏……”
李泌说道:“既然你已经知道,为何还不明白?”
顾况恨恨的说道:“老师,这些世家大族乃是国贼也!”
李泌今天在政事堂争了一天,如今也有些疲惫了,他闭着眼睛说道:
“逋翁,你是寒门出身,我知道你一向厌恶世家大族,可是你想要通过一个案子搬倒京兆韦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