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26章

作者:肥鸟先行

史思明的主力没有损失,尚且能够退守相州,但是攻入青州的史朝义那边就没那么轻松了。

章武攻入了淄州,切断了史朝义的退路。

没有了淄州的物资补给,史朝义的军队存粮也不多了。

更加糟糕的是史朝义军中子弟几乎都是范阳人,如今范阳已经被大唐光复,军中人心浮动,更是蔓延了一股失败主义的情绪。

但是史朝义对此却毫无办法,淄州退路被断,青州久攻不下,他喊来心腹骆悦问道:

“悔不该不听公言,如今要如何是好?”

刚刚开始南下的时候,骆悦建议史朝义和安庆绪联络,共同对付齐鲁地区的唐军。

骆悦还建议史朝义放弃攻打青州,和安庆绪一起攻打彭城,攻入大唐的江淮地区。

但是那时候史朝义不愿意和安庆绪联合,又觉得自己打了这么久仗寸功未立,想要在父亲史思明那边刷一点军功,所以史朝义没有听从骆悦的建议,没有和安庆绪联动。

如今安庆绪被灭,大唐的军队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大军士气低下,史朝义不得不问策于骆悦了。

骆悦低着头说道:

“臣有二策,不知道世子要听哪一个。”

史朝义看着骆悦问道:

“先说下策吧。”

“下策就是遁入齐州淄州之间的山中,向老帅求援,只要老帅发兵,我们就合击淄州,只要主力不失,老帅是不会怪罪世子的。”

史朝义摇了摇头,自己从范阳南下寸功未立,还丢了大量的物资。

而且遁入山中,士卒必定会有所逃亡,等到史思明打通淄州,恐怕自己手下都逃亡的差不多了。

那时候手中没有士兵,恐怕父亲会废了自己世子的位置。

史朝义很清楚自己父亲的性格,史思明为人阴鹜,对麾下部将要求非常的严苛。

而自己这个世子位置并不稳固,他的弟弟史朝清在史朝义身边效力,史朝清是幼子,他的生母又得到史思明的宠爱。

这一次自己没能在齐鲁立功,那史朝清必然会在父帅身边进谗言。

就算是打通了淄州和父亲会师,恐怕也会被褫夺兵权。

骆悦犹豫了一下说道:

“上策是向唐军议和。”

这句话说完,史朝义也沉默了。

骆悦咬了咬嘴唇说道:

“世子,范阳若真的陷入唐军之手,仅仅靠着河东一镇,要如何和大唐相争?”

史朝义闭上眼睛,骆悦又说道:

“如今天下动乱久了,人心思定,世子看齐淄二州的人心如何?”

史朝义也沉默了,一开始攻入淄州的时候,淄州百姓可以说是箪食壶浆迎接史朝义的军队。

史朝义挥手让骆悦离开,陷入到深思中。

齐鲁地区长期被大唐朝廷忽视,无论是赋税、科举还是其他方面,都遭遇和关中完全不公平的待遇。

齐鲁地区本身就有北上拓荒的传统,文化上和河东联系更紧密,也是最积极响应安禄山造反的地区。

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章武看着临淄城内“喜迎王师”的士绅和百姓代表,想到了在梁山分别之前,他和张端阳的一番谈话。

当时两人在梁山灭了安庆绪,在水泊前散步的时候,章武忍不住问起张端阳这位大学教授,以后要如何面对齐鲁的问题。

张端阳只是笑了笑说道:

“齐鲁支持安禄山,是大唐朝廷长期财政上和教育上的歧视政策导致的。”

章武点头,这已经是所有玩家的共识了,论坛上阐释安史之乱内因的帖子满天飞,章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张端阳说道:“其实和山河四省的说法差不多,如今的大唐,河东和齐鲁,以及河南道除洛阳以外的地区,就是大唐的山河四省。”

“中上层的士人阶层长期受到朝廷的歧视,科举考试录取率远低于其他地区。”

“实际上如今的江东四道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江东的经济情况好啊,就算是不能中科举也有其他的出路,而且作为大唐的经济中心,江东也没有边防的担子。”

“相比之下,河东和齐鲁就比较惨了,政治上歧视,人口又多,土地又不如江南肥沃,气候又不如江南宜居,还要承担北方军防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自然更容易造反了。”

章武点头,齐鲁的情况确实也和河东差不多。

张端阳又说道:“其实这些事情,和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年头的科举又不是高考,和绝大部分人都是无关的。”

“但是大唐这个时代,能够影响百姓的就是那少部分的读书人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他们煽动起来了。”

“但是章武你不用担心,等你入淄州,这些士族豪绅必然箪食壶浆喜迎王师。”

章武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权势地位,这些都是吃饱肚子后的高层次需求,如果命都保不住,都吃不上饭,谁还会追求功名利禄啊?仗打了这么多年,齐鲁早就被拖垮了。”

章武沉默了一下,张端阳继续说道:

“江东地区的人口大增长,其实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现在很多江东的百姓,都是这个时候从北方逃难去的。”

“安史之乱减少了大量的人口,让原本人口众多的齐鲁地区变得人丁凋敝,但是也等于减少了卷的人口,不卷,大家自然是想要安定,不想要继续跟着史思明后面打仗了。”

章武彻底沉默了。

在历史洪流之中,一切都变得虚无起来,曾经的追求早就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活下去的渴求。

那些怀揣着梦想,想要改变之前不公平际遇的齐鲁人,如今又在哪里呢?

张端阳叹息一声说道:

“大唐的对外扩张到达了极限,经济上也没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自然就会转向内卷。”

“内卷又产生不公平感,进一步让社会割裂,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叛乱。”

“但是残酷的说,安史之乱也迫使大唐进行变革,人口也减少,又重新空出新的机会,反而让大唐续命了。”

章武握拳问道:

“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张端阳说道:“有,一切矛盾都是分配的矛盾,如果一个王朝能够进行自发的改变分配模式,那百姓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社会更加公平一些,矛盾也就会少一些。”

章武沉默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让权贵自己对自己进行分配改革,又是何其难的一件事啊。

章武和张端阳在梁山分别,章武进入淄州,果然如同张端阳所说,淄州上下人心思定,不想要跟着史朝义再打仗了。

而张端阳带着五千“私兵”,从临淮坐漕运船南下,抵达了他就任的浙东。

第六百六十九章 海洋贸易的问题

重新从四镇节度使变成淮南节度使的高适心情很好。

作为诗人,高适自然是合格的,他和一群边塞诗人共同撑起了盛唐的边塞诗派,给后世留下了盛唐边塞的剪影。

作为幕僚,高适在哥舒翰麾下也是合格的,他在西北筹谋多年,分内的工作都干的不错。

作为节度使,高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够的。

能够平定永王叛乱,主要是永王不得人心,当时官军又有大义在手,聚集在永王麾下的又都是各怀心思的野心家,所以高适才能拿出圣旨就传檄而定江东。

可是让高适担任四镇节度使,真的和安庆绪打仗,高适还是没底的。

幸运的是张端阳在彭城就挡住了安庆绪,还和汴州的义军一起击溃了安庆绪,解除了江东的威胁。

虽然高适很快被卸了四镇节度使的职位,但是高适还是很感谢张端阳的。

张端阳被朝廷授予浙东观察使,沿着漕运一路南下,本来只是在扬州经停,高适亲自带领淮南节度使府的署吏,在扬州码头迎接张端阳。

对于这位守护了江淮的名将,扬州百姓也自发的聚集在码头上,想要见一见张端阳的风采。

张端阳从官员坐的楼船上下来,拱手和高适见礼。

高适则扶着张端阳坐上马上,从码头拉着张端阳就往淮南节度使府而去。

江南风气奢华,高适虽然来了扬州不到一年多,但是也染上了奢华之风。

宴会上不仅仅有酒宴,还有舞姬作陪,江淮盐铁使元载也在座陪着,等到酒宴散去之后,高适这才说道:

“张观察使此去浙东,最重要的就是这海贸二字了。”

高适带着一些酒意,这也是他拉着张端阳喝酒的最重要原因。

这个时代江东地区最大的两个贸易港口,分别是扬州和舟山。

这舟山就是如今的舟山群岛,也就是在浙东治下的地区。

大唐在扬州和舟山分别设置了市舶贸易司,负责海外贸易的船只。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曾经一度禁止了海贸,但是在前段时间高适和元载共同上书后,朝廷再次开放了海贸。

如今江淮的海运掌握在玩家王亚东的市舶司中,而自从王亚东执掌市舶司后,给江南带来了大量的收益。

原本只是想要解决银钱外流问题的高适,如今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市舶司了。

现在在江淮的两大支柱,一个是元载负责的盐院,一个就是王亚东负责的市舶司。

吃上了海洋贸易的丰厚利润,高适就越来越舍不得放弃,如今张端阳就任浙东观察使,高适拉着他就是为了商量如何分割这笔巨大的海洋贸易蛋糕。

张端阳心知肚明,江东地区的主要港口就是扬州和舟山,如果论港口条件,舟山港的条件还要好一点。

扬州唯一的好处是占据着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扬州,但是舟山距离杭州也不远,杭州如今也是江东的大城市。

而海洋贸易这东西,如果不执行同样的关税水平,那么船只自然就会集中在另外的港口了。

大唐对于海洋贸易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更谈不上沉稳的关税法条,这些全部都要地方官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泉州港太远了,高适自然也管不到,但是舟山距离扬州这么近,自然要拉着张端阳共同进退,若是两边真的恶性竞争起来,岂不是断了一大笔财源。

张端阳心里明白,在他动身去浙东之前,王亚东就已经私聊联系他,商量在舟山的市舶司实行同样的关税政策。

这件事张端阳自然明白,如果不能执行同样的关税政策,受损的是大唐。

看到张端阳愿意执行共同的关税政策,高适和元载对视一眼,又给张端阳添上酒。

高适是江淮节度使,对于关税上的事情其实也不了解,他直接说道: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