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467章

作者:肥鸟先行

张端阳沉默了,孙景说道:“将军,其实我们早就想要离开彭城了。不过将军想要在彭城募兵,这彭城周围的流民这么多,要募集士兵不难,难的是将军要能拿出这么多的粮食啊。”

张端阳说道:“朝廷允许我们在彭城募兵,本将自然会向江淮节度使讨要粮食。”

孙景笑了笑说道:“将军怕不是说笑了,如今高节度使哪里能凑出粮食分给您啊。”

张端阳疑惑的问道:“江淮这么富庶,难道都没有粮食吗?”

孙景久屯在彭城,对于江淮的形势比较清楚,他说道:“江淮江淮,江南和淮南这两个地方是安全不同的,如今淮南和彭城差不多,大量的流民涌入,各地官府都疲以应对,朝廷早就已经在淮南收不上税了。”

“至于江南地区,听说朝廷在江南收的重税,都已经让江南都快要造反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支援彭城啊。”

淮南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也就是后世的苏北地区。

这个地方向来也都是民风彪悍的地方,从汉代淮南王就任淮南以来,历朝历代就经常发生叛乱。

淮南地区是大唐漕运的命脉,所以朝廷对于淮南一直非常的优容,向来都是以安抚为主的。

如今大唐朝廷对淮南的态度就是只要不造反一切都好商量。

相比对于淮南的优容,大唐对于江南地区可以用相当苛刻来形容了。

不仅仅在江南实行盐税,通过盐税抽取江南的赋税,朝廷对于高适这个江淮节度使最重要的考核,就是要求他尽收江南的赋税,一定要从江南抽取足够的物资转运关中。

所以高适这个江淮节度使才会坐镇扬州,每天都为了钱粮发愁,得到了李道源的推荐后立刻任命了玩家王亚东做了市舶司使,希望通过王亚东经营市舶司来增加收入。

这下张端阳是明白了彭城的问题了,彭城这地方虽然重要,但是随着流民的涌入而成了一个烂摊子。

想要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就需要粮食,可是淮南和江南都没有粮食来支援彭城,朝廷对于这些地区的要求也是最低,甚至连委任官员治理都没有官员愿意去。

不过张端阳很快就舒展了眉头,对于大唐来说彭城的流民是个大问题,但是对于玩家来说,这些可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

不就是粮食吗!咱们玩家还搞不来粮食吗?

而且对于大唐朝廷来说,如今彭城和淮南的流民是负担,这些地方也没有官员愿意赴任。

可是对于玩家来说,这些混乱的地方可是好地方啊!

张端阳立刻将彭城和淮南的局势发到了论坛之上,立刻就得到了玩家们的关注。

要知道在后世苏北也是全国有名的富庶地区,虽然比不上江南的繁华,但这里也是水网密集的鱼米之乡。

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淮南竟然是个大唐朝廷都不愿意管理的地区,很多地方竟然连基层官员都没有。

对玩家来说,这里就是天堂啊,很快论坛上就打出了“渗透淮南”的口号。

有一些行动力强的玩家,已经准备前往淮南地区“建功立业”了!

张端阳在论坛上发帖求粮食,很快就有一名商人玩家联系上了张端阳,表示自己手里有粮食,愿意支援张端阳。

还没等到张端阳回复,这名商人玩家就发来了信息,他从江南购买的粮食已经上了运粮船,很快他就会亲自押送粮食抵达彭城了!

第五百九十章 捐监

这个商人玩家是随着王亚平来到扬州的,他的名字叫做罗云,从进入游戏开始他就成了一名商人。

和别玩家不同,罗云最大的爱好就是倒卖商品。

而大唐风云中的这一套“商业系统”,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这也让在现实世界没有本钱做生意的罗云非常的兴奋。

在陇右倒卖棉花积累了一些本钱之后,罗云就开始做陇右商品到长安的倒卖生意。

虽然陇右商品在长安很好卖,但是这一路的周期太长,路上的危险太多,对于罗云来说也不友好,他很快就放弃了行商的生涯,开始了一门新的生意。

这就是最本质的一种商业模式,低买高卖,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囤积居奇。

罗云选择的商品就是粮食。

罗云很快发现,长安粮食的价格波动非常的大,而在长安做粮食生意是一门超级赚钱的生意。

因为战乱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长安的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关中地区农业能够承担的上限。

而公卿贵族的奢靡无度,再加上长安的巨大人口涌入,也迫使唐王朝向长安输送粮食,这就是纲粮的制度。

从江东八道搜集而来的粮食,通过漕运运送到长安,这也让长安的百姓能够吃上相对廉价的粮食。

可是这种粮食严重依赖外部供应的情况,就会导致粮食价格极其不稳定,只要风吹草动就会影响粮食的价格。

而靠着玩家对消息的快速传递,罗云很快靠着囤积居奇在长安发了财。

他只需要在坏消息传到长安之前囤积粮食,等长安的粮食价格上涨之后再卖出粮食,他就可以赚到一笔的钱。

不过很快罗云就发现,这种囤积的生意赚的还不够多。

虽然玩家的消息快,但是他手上的粮食还不够多,就算是在高位抛出赚的也不够多。

真正长安的大粮食商人,往往拥有自己的运送粮食渠道,一次粮食价格的波动就能赚到一大笔钱。

所以罗云干脆从长安向东而下,准备在扬州建立粮仓,向长安运输粮食。

等到罗云到了扬州之后,正好遇到了王亚东执掌市舶司,罗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赚钱的方法。

市舶司是大唐的海关,也是大唐对外的口岸,在这里赚钱不是更加的容易?

罗云尝试在扬州购买丝绸等商品,很快就打开了销路,成了扬州有名的丝绸批发商人。

不过罗云依然是不忘初心,花钱在扬州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可却没想到看到了张端阳的求助帖子。

这时候罗云这才意识到了,这才是最大的生意!

如果玩家能够控制彭城和淮上地区,那什么钱赚不到啊!

淮上地区是漕运的起点,如果能够控制淮上就等于控制了运河这条黄金航道。

而淮上地区其实原本也是水网密集的富庶之地,还有靠海的港口,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吕不韦投资更赚钱的商人吗?

本来就在江南囤积了大量粮食的罗云,干脆直接联系张端阳,豪气的表示要将手里的粮食都赞助给张端阳!

罗云在扬州租了运粮船直接北上,直接向彭城而来。

在扬州地区的玩家也纷纷慷慨解囊,张端阳也没想到这些商人玩家竟然这么有能量。

就在张端阳处理彭城的流民问题的时候,长安也在为帝国财政问题发愁。

如今漕运被叛军威胁,汴水淤塞导致了江南的钱粮没办法运送长安城,让本来就拮据的大唐朝廷更加的捉襟见肘。

可是朝廷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前线的将士需要发钱,要不然军队不出力洛阳都要丢了。

李亨是吃过这个亏的,自然知道这笔钱怎么都不能省。

前线大军要花钱,朝廷官吏的俸禄也是要发的。

但是看着日益见底的国库,李亨虽然将自己的私房钱都补贴了进去,但是依然有不小的缺口。

如今朝廷还欠着百官一半的俸禄,那些大官还好,普通的官员就只要俸禄养家糊口,如今各部衙门已经有些撑不住了。

今日是休沐的时候,韦应物提着一条鲤鱼,来到了好友顾况的家里。

韦应物和顾况是同榜的进士,如今又都在御史台为官,两人是相交莫逆的朋友。

顾况是寒门出身,他是李泌的弟子,但是现在李泌也不在长安城,所以顾况从李泌家中搬了出来。

中了进士之后,顾况将妻子从老家接到了长安,又在王成伟的帮助下在长安租了一个房子。

韦应物出身于京畿韦氏,虽然只是旁支,但是毕竟是大家族出身。

韦应物在长安有宅子,中了进士之后更是得到了族中的支持,日子倒是日渐的宽裕了起来。

今年从正旦之后,朝廷都只发了半俸,韦应物知道老友的情况,所以不时的带一些鱼肉上门拜访,也是为了缓解顾况的窘迫生活。

顾况的妻子打开门,看到韦应物手中的鱼脸上有些欣喜,不过毕竟是顾况的妻子,她连忙向屋子里的顾况通传韦应物来了。

顾况放下手里的《资治通鉴》,连忙出门迎接韦应物。

看到了韦应物手里的大鲤鱼,顾况忍不住说道:“义博兄,你总是这样我下次可不让你登门了。”

韦应物笑呵呵的将礼物交给顾况的妻子说道:“怎么,我上门拜访,逋翁兄还不欢迎?”

顾况笑了笑,两人是老朋友了,自然也不需要再客套,将韦应物迎接到了屋子里,韦应物这才发现顾况为了省钱连油灯都没点。

顾况叹息了一声说道:“长安居大不易,要不是状元公和义博兄照拂,我们一家在长安真的住不起了。”

顾况所在的这个院子靠近御史台,算是长安比较好的地产,要不是王成伟出面讲价,顾况根本不可能在这个地段租到这个价格的房子。

和顾况一样在御史台为官的很多穷御史,都要将房子租到长安的南面坊市,每天上衙都要走上一个时辰。

御史可是朝廷的清流华选,在所有官员中的待遇是最高的一批。

由此可见长安的生活水平是多么的高,这一次朝廷从正旦之后一直都只发一半的俸禄,不少基层官员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顾况的情况还要好点,王成伟和韦应物不时的送一些东西过来,总算是还能在长安活下去。

但是那些寒门的官员就没这么轻松了,听说不少官员都开始找其他赚钱的路子了。

韦应物说道:“前几日《长安日报》来找逋翁兄约稿,逋翁兄为何要拒绝?”

《长安日报》是去年刚刚成立的报纸,主要刊登的都是一些朝廷发布的新闻。

虽然朝廷发生的大事都会张贴在衙门或者城门口,但是有长安日报搜集总结,也可以让长安百姓知道朝廷的新闻和政令。

除了这个版块之外,《长安日报》也有陇右日报那样的杂谈版块和娱乐版块。

如今很多御史台的同僚,都用笔名在《长安日报》上投稿,毕竟长安日报的稿费丰厚,一个月如果能刊登一两篇稿子,那就足以改善生活了。

以顾况的文采,在《长安日报》上刊登几个稿子轻而易举,之前日报的编辑还上门约稿,却被顾况拒绝了。

顾况叹息一声说道:“我身为朝廷御史,如今拿了《长安日报》的润笔费,日后还怎么秉公办事,这钱我顾况不能拿!”

顾况又说道:“等到朝廷的俸禄下来,我一定会偿还义博兄这些日子的恩情的。”

韦应物笑了笑没有答话,顾况文采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就是太过于迂直了一些,不过也恰恰是他这份迂直,才让顾况成为一名好御史。

两人继续聊天,就又聊到了朝廷局势上。

韦应物说道:“朝廷难啊,听说前几日工部冻死了一名七品的司直,是因为炭价太贵没钱取暖,再这么下去怕是要闹出事情来了。”

顾况也叹息了一声,其实大部分的基层官吏也没什么油水可以贪,也都是拿着俸禄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长安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如今又是冬季要烧炭取暖,这更是一大笔开销,朝廷这么发半俸,很快官员真的撑不住了。

韦应物说道:“听说东宫提出来要开捐监。”

“捐监?”

韦应物消息灵通,他低声说道:“就是给朝廷捐钱,就能得到一个国子监的生额,这个消息已经在长安各大家族传开了。”

“什么!这不是卖官鬻爵吗!”一向正直的顾况拍案而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