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375章

作者:肥鸟先行

唐代的翰林院并不是明清的翰林院,这是一个给皇帝提供文学服务的机构,李白就曾经供奉翰林院。

平日里给皇帝进献诗,或者给皇帝讲解文学作品,这一次是皇帝面试进士,所以有一名翰林官员在场也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就是礼部、礼部和国子监的官员了。

李亨都给这些官员赐了座位,等到王成伟上殿之后,皇帝也吩咐太监说道:

“进士是国家储臣,给状元公赐座吧。”

王成伟坐下之后,刚刚引导他进来的老太监声音洪亮的站在御阶上说道:

“本次殿试题目是——光武,时间一刻钟,请状元公在一刻钟后作答!”

果然是这个题目啊,这是王成伟和另外几个进士考生押的题目之一。

殿试的题目格式没有定论,太宗时期有用诗赋来面试的,高宗喜欢用实务策。

上皇则喜欢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进士提出解决方法。

李亨的出题更加简洁,直接给出一个历史人物,这是让他评价汉光武帝了?

看来是皇帝要听彩虹屁,直接将自己比作汉光武帝。

不过李亨确实一个是中兴之主,他自己比作光武也是正常的。

看样子皇帝这个殿试题目是想要人来夸奖他了。

王成伟想了想,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在大殿中央燃起了一炷香,等到一炷香燃烧完毕,清亮的鼓声响起,时间已经到了。

老太监说道:“请状元公作答。”

王成伟站起来说道:

“臣的殿试题目是,《论光武之弊》!”

这句话说完,满座皆惊。

就在记录皇帝行为的起居郎都差点丢下了笔。

光武之弊?

要知道光武帝在古代历史上可是开国之主加中兴之主,道德上没有任何瑕疵,对待功臣也很厚道,可是千古帝王的典范!

这个王成伟竟然要论光武之弊?

这个爆论一出,连皇帝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王成伟知道自己先声达人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他拱手说道:

“优待士族,导致地方豪强坐大,门阀世家把持朝政,此光武帝第一弊也!”

这优待士族也错了?

李亨投来询问的眼神。

只听过王成伟说道:“东汉士族豪强不断联姻,把控朝政,豪强窃据乡里,世族占据州郡,权门垄断朝堂,东汉末年豪族占地千里,百姓无立锥之地,等到张角振臂一呼,黄巾之乱一起,东汉也就没了气数。”

“光武得国太快,没能整顿郡国,登基后想要清丈田亩天下就再次动荡,最后不了了之,这难道不是光武之弊吗?”

这下子众人更是倒吸一口气,这哪里说的是光武,明明说的是本朝啊!

李亨想起来前线郭子仪传来的奏报,河北的史思明准备投降,但是要求朝廷和之前对安禄山一样,授予他三镇的节度使。

为了平叛,朝廷封了不少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占据了州府郡县的权力,难道不就是王成伟所说的世家权门?

好家伙!

皇帝明白了王成伟的意思,光武帝夺得天下,除了对手王莽实在不争气之外,他也是地主联合武装的领袖,很多地方都是“望风而降”的。

这些地方的本土势力没有被清算,光武帝登基后搞过一次土断,就是大唐的“大索貌阅”,最后各地匪盗四起,还有一些州郡叛乱,最后整个东汉都没有搞过土断。

这是在劝谏朕要理清地方势力,拔除割据藩镇啊。

可是李亨咳嗽一声,如果自己年轻十岁,那肯定会这么做了,但是现在这个年纪这个身体,难道还要留一个分裂的大唐给子孙吗?

王成伟继续说道:“光武之弊二,以内朝而制外朝,东汉一朝外戚、宦官、士人争斗不休,宦官废立皇帝,太后临朝听制,层出不穷,这都是光武亲近内廷而疏远外臣给后世留下的坏榜样啊!”

这句话说完,皇帝身边的老太监立刻跪下说道:

“陛下!老奴李辅国指天发誓,对圣人忠心耿耿,别无二心啊!”

李亨说道:“起来!状元公说的是光武呢!你跪什么!”

御阶上的老太监用阴毒的眼神看着下方的王成伟,王成伟却一点都不在乎。

原来这就是李辅国啊,权倾两朝的著名太监,开启了大唐中晚期太监干政先河的著名权宦。

不过虽然皇帝说王成伟说的是光武,其实大家都知道也是在说本朝。

这一年来,皇帝组建神策军,让太监李辅国出任观军容使,几次大战都任免太监监军。

这都说明了皇帝更信任身边的太监,远过于地方上的将军和朝廷上的大臣们。

在场的文官都暗暗叫好,终于有人当面劝谏皇帝了,不要过于亲信这些宦官。

李亨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安禄山这样的例子在前,他要怎么信任那些带兵几十万的将军呢?

作为皇帝,李亨也没有多少安全感啊!

只有身边的太监掌控神策军,才能给李亨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但是王成伟的话也警醒了李亨。

也许这些太监对自己还算是忠臣,可是等自己死了呢?

他们会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动政变拥立自己需要的皇帝呢?

李亨开始思考起来,而整个大殿寂静无声。

明明是留给王成伟一炷香时间的对策时间,却拖了超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李亨这才说道:

“状元公,朕看你在进士科实务策上说,要让朕改元。”

“如今长安已光复,朕也准备在正旦之后改元。”

“本来礼部送上来的年号中有‘建武’,但朕现在不想用了。”

“今日策对就给你多加一题,向朕进献一个改元的年号吧。”

这下子满座更是骇然,皇帝要改元这件事,还只是在礼部官员之间讨论。

按理说这种事情要礼部商议,再由政事堂讨论,最终上呈皇帝决定。

现在皇帝竟然问一个官身都没有的状元。

在大殿下的王成伟躬身说道:

“《易经》有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臣斗胆进‘乾元’!”

皇帝抚掌大悦:“大哉乾元!”

第四百七十九章 授官

殿试结束之后,王成伟被带到了含元殿边上的偏殿。

过了大概两炷香的时间,也被太监带领进了偏殿。

也许是面圣之后的紧张,顾况只是和王成伟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坐在椅子上发呆。

又过两炷香的时间,韦应物也被带了进来。

从早上到了中午,再到下午,后面的进士殿试的时间越来越短,有些人甚至一炷香过了一点就进来了。

此时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毕竟最好的职位就是那么几个,要是差一名不能选中满意的职位,那肯定要遗憾终生。

此时所有新科进士们都沉闷的坐在偏殿中,一直等到了最后一名进士殿试完毕。

太监们送上了茶饮,又等待了大概小半个时辰,大概是皇帝在排定进士名册。

终于那名司尚书监的太监鱼朝恩走了进来,他进门后对着王成伟说道:

“状元公,陛下宣您进殿!”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王成伟,这一声的状元公,说明了王成伟依然是殿试第一名!

这个状元名至实归,众人也都是服气的,如果不是在皇宫中,大家肯定要为王成伟喝彩了。

王成伟向众人一一点头,算是接受了大家的祝贺,然后跟在鱼朝恩的身后,再次走进了含元殿。

这一次大殿上又多了几个人,其中一个是身穿朱紫官袍的国字脸官员站在御阶下,这个官员身后还有一个更年轻的官员捧着一叠文书。

王成伟对皇帝行礼后,李辅国用尖锐的嗓音说道:

“陇右王成伟,经陛下钦点,殿试第一!”

李辅国阴鹫的眼神看着御阶下的王成伟,显然刚刚的策论已经得罪了这个皇帝身边最大的宦官。

不过王成伟没有在意李辅国的眼神,只是向皇帝谢恩。

这时候皇帝向那个国字脸的中年官员问道:“韦尚书,吏部统计的朝臣缺额有哪些?”

这个国字脸的官员就是吏部尚书韦涉,王成伟也曾经听裴冕说过此人。

只是为什么吏部尚书没能入政事堂宣麻拜相,裴冕没有详细说。

韦涉接过了身后选官郎中递过来的册子,对着皇帝说道:

“陛下,从七品殿中侍御史有缺。”

韦涉虽然只给出了一个选项,但已经是新科进士能够选择的最高官职了。

殿中侍御史就是之前在含元殿前维持朝廷纪律的那个职位,御史还可以进谏皇帝,弹劾大臣,纠察百官,在朝廷中很有声望。

从七品的殿中侍御史还是京官,也就是长安的官员。

无论在哪个朝代,京官都是比地方官员贵重的。

而长安城是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城市,谁不愿意享受长安城的繁华呢?

新科进士虽然可以做下县的县令,中县的县丞,上县的县尉,但是这些都是要和百姓打交道的亲民官,属于又累又很难出成绩的职位。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