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166章

作者:肥鸟先行

朝廷搜刮全国的物资供应大军,江淮地区刚刚平定了永王之乱,就马不停蹄的运输物资到凤翔府。

十五万大军每天的用度,都已经快要拖垮大唐朝廷,更不要说士兵出征导致的农田荒废,原本繁华的关中已经被打成焦土,百姓已经十户不存一户了。

皇帝每日下诏书询问大军进展,郭子仪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竟然绕过自己这个大元帅,上书皇帝请求围困叛军。

广平王自然知道父皇接到这份奏折之后是什么反应,甚至可以想到父皇会如何猜忌自己。

如今父皇将大半的兵马都交给郭子仪带领,凤翔府的皇帝心里肯定是不安心的,更何况还有广平王这个皇子在军中监军。

若是这十五万大军进攻凤翔府呢?

若是这十五万大军都归了广平王,那么以老李家的传统,皇帝是不是也要退位让贤了?

皇帝派在军中的另外一名监军使,皇帝身边最受宠的太监李辅国,已经多次公开和郭子仪争吵,要求他立刻发兵进攻西京了。

对于军中的分歧,广平王李俶自然清楚,他虽然和李辅国不对付,但是他也在催促郭子仪尽快发兵,尽快夺下西京。

广平王李俶的营帐门被拉开,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走了进来。

李俶立刻将这个宦官迎进来,焦急的问道:“郭帅怎么说?”

这个年轻的宦官用尖锐的嗓音说道:“郭帅还是不肯进军,说现在夏季酷暑,我方士兵不耐热,强攻西京怕不稳妥,要围城到秋季再进攻。”

李俶一拍椅子说道:“还要拖到秋季?父皇已经连续下了三道诏书命令他进军,他为何还在抗旨不尊?我大唐十五万大军,难道还敌不过区区五万叛军吗?”

这个宦官名叫程元振,是李俶府上的宦官,因为通晓军务被李俶重用,带到了军营之中。

程元振说道:“殿下,若是迟迟不发兵,恐怕陛下要疑心了。张皇后那边?”

程元振所说的张皇后,就是追随皇帝逃亡朔方的张良娣。

在逃亡的时候,张良娣怀着身孕,依然每天要在帐篷最外侧睡,不眠不休的给皇帝警戒。

产子后三日,张良娣就亲自在营帐外给士兵缝补衣物。

如今她产下了皇子,就被皇帝立为皇后,现在又和头号大宦官李辅国搭上线,可谓是权势滔天。

张皇后自然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朝廷之中自然也有投机的大臣倒向她。

李俶已经万分小心了,但是依然不断被朝臣弹劾,改立太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程元振说道:“殿下,郭帅虽然是三军主帅,但是您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您也可以掌控大军的。”

李俶愣了一下,自己这位父皇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安排两个相互制衡的人。

比如安排房琯做河西节度使,又让弟弟建宁王总管陇右。

这一次让自己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做监军使,让郭子仪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做统帅。

原本李俶是不想褫夺郭子仪的军权的,毕竟这位平章军国重事是真的能打仗!

可是事到如今,李俶迫切的需要一笔军功,尽快收复西京来挽回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分量。

李俶咬牙说道:“带着本王的元帅虎符,去郭帅的账中!”

第二百五十三章 青渠之败

第二天,郭子仪下令全军,目标灞桥,全军出战。

他亲自指挥部队,坐镇中军向伪燕军队发动了进攻。

郭子仪亲自披甲,在前线指挥作战,而两名监军使,广平王李俶和皇帝身边的亲信宦官李辅国,坐镇在军营中,看着士兵向灞桥集结。

战事的前半段进行的非常顺利,伪燕大将安守忠带领的守军,面对唐军的时候士气低落,纷纷丢盔弃甲而逃。

在高台上目睹了唐军战果的广平王李俶大喜过望,果然和他所料的那样,唐军只要出动就是摧枯拉朽,区区伪燕的军队不足挂齿。

在另一边的李辅国则看着唐军排成了一字长蛇阵,一路向着灞桥迅速推进。

一想到收复西京长安的功劳就要到手,李辅国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他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广平王李俶,也惊讶于广平王竟然能够说动郭子仪出兵。

李辅国在军中安插了亲信,自然知道昨日广平王李俶去了郭子仪的大帐,说服了郭子仪今日出兵。

可是广平王到底用什么理由说服郭子仪的,又是怎么让郭子仪老老实实出兵的,李辅国并不知道详情。

看样子有必要再次审视一下自己和张皇后的同盟了。

李辅国和张皇后结盟,如今张皇后确实宠冠后宫,皇帝确实也有改立皇储的想法。

可是大唐的继承法,现任皇帝的想法在皇位继承中的作用不值一提,若是广平王真的有能力,那皇位还是他的。

李辅国心中盘算,要不要两头下注,也向广平王示好?

就在这个时候,唐军已经突破了灞桥的桥头,安守信的伪燕军队被先登营击溃,郭子仪的帅旗又向前进了不少。

广平王激动的说道:“来人啊!竖起本王的旗帜!左右亲军随本王出战!”

广平王身边也有一支亲卫部队,这也是广平王在平叛作战中攒下的班底。

这一千多人都身穿华丽的明光铠甲,是广平王的嫡系班底。

如今到了摘桃子的时候,广平王这自然不甘心落后,他亲自升起旗帜,走下高台带领部队出战了。

当唐军这边再次升起一面旗帜,还是代表李唐宗室的旗帜,唐军这边的士气更甚,而伪燕连守卫灞桥的士气都没有了。

郭子仪皱着眉,这一仗打的实在是太顺利了。

安守忠是伪燕大将,郭子仪和他多次交手,安守忠的作战风格就是勇。

伪燕虽然大不如前了,但是安守忠手上依然有四千精锐,其中最厉害的是一支骑兵,乃是安禄山亲手训练的“曳星河”。

这支由边境胡人组成的骑兵,作战的风格非常凶狠,甚至会割下人的鼻子和耳朵作为战利品。

从河东四镇起兵,一直到进军长安洛阳,都是这支曳星河打头阵,在唐军这边也是赫赫威名。

可是进攻灞桥的时候,曳星河并没有出现,守卫灞桥的也是普通的士兵。

郭子仪心中警惕,灞桥这样的战略要地,安守忠都没有动用曳星河,那这支部队肯定还有大的用处。

郭子仪喊来身边的亲卫,准备约束前线的士兵慢点进攻,当心落入伪燕的陷阱。

可就在这个时候,全军再次沸腾,郭子仪回头一看,只看到皇太子,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的军旗出现在后方。

郭子仪第一个想法就是糟糕了!

随着李俶的军旗出现,果然前军兴奋异常,前进的速度更快了。

原本紧密的一字长蛇阵被拉的更开,前方的士兵都忙着冲进西京,抢占收复西京的头功。

郭子仪的脸色难看,广平王的军旗比他的帅旗华丽,比他的帅旗举的还要高。

如今前方的士兵看到两面军旗,又看到广平王的军旗迅速向前移动,士气大振进攻的更快了。

郭子仪还没有派出亲卫,前线部队已经过了灞桥。

灞桥之后就是金光门,这里是进入长安的关键,唐军势如破竹,杀进了金光门中。

后方的李俶更加兴奋了,拿下了金光门,那么长安就无险可守,收复西京指日可待了。

他催促身边的掌旗官继续前进,这收复长安的功劳,他一定要收入囊中!

唐军中出现两面帅旗,守卫灞桥的伪燕大将安守信看到大喜过望。

郭子仪是个难缠的对手,但是什么李唐广平王,在安守信看来就是臭鱼烂虾。

李唐宗室是个什么带兵水平,安守信自然是非常清楚了,而广平王的冒进,也让唐军更加的松散,等前锋冲进了了金光门,安守信终于动了!

潜伏在城墙边上的曳星河立刻发动,这支勇猛的胡人骑兵放弃了战马,举着武器冲上了灞桥,迅速重新夺回了灞桥!

夺回灞桥之后,一字长蛇阵的唐军被分割成了两半,冲过灞桥冲入金光门的唐军立刻陷入了混乱!

其实本来前锋部队人数不少,完全可以反过来和后方部队夹击。

可是唐军因为急于立功,前军冲的太松散,军官根本无法约束士兵反击。

安守信又命令守城的士兵高喊“唐军败了!唐军败了!”

这就让前军陷入到了溃败中。

前军的溃败本来对于大唐十几万军队来说并不算什么,挤在灞桥上的唐军被曳星河挡住,也陷入到了指挥失灵中。

大量士兵挤在了灞桥上,曳星河的士兵都戴着鬼脸面具,吓得桥上的士兵向后退。

后面的士兵向前冲,前面的士兵向后退,宽阔的灞桥陷入了混乱,唐军开始自己踩踏自己,一些士兵被挤落了灞桥。

这时候安守信命令后排的曳星河上马,对着灞桥开始了一轮气势强劲的骑兵冲锋!

这下子可把唐军给打惨了,郭子仪已经见到了情况不妙,开始命令鼓手放缓鼓声,重新在灞桥另一端建立防线。

可是这时候后方还不知道情况的广平王还在前进,看到广平王帅旗的士兵没听到鼓声信号,也不清楚前线的变局,依然不断的前进。

唐军的指挥混乱,让安守信抓到了机会,这支曳星河骑兵冲破了灞桥!

当后排准备立功的唐军,看到了凶猛冲锋的鬼脸骑兵,纷纷吓得失去了战斗意志。

退下来的唐军和前排冲上去的唐军撞在了一起,伪燕骑兵还没冲过来自己就混乱了。

兵败如山倒!

第二百五十四章 建宁王的支援

唐军溃败,郭子仪虽然当世名将,也无法收拢溃兵。

唐军一路从灞桥溃败到青渠,接着又溃败到武功县,这时候郭子仪才稳定住了溃兵。

又在李嗣业带来的大军帮助下,稳定住武功的防御,这才算是没让局势进一步溃败。

这期间,皇太子李俶见势不妙,也是跑的飞快,他的军旗倒的太快,安守忠立刻让叛军高喊“活捉广平王”的口号,又进一步的加剧了唐军的溃败。

监军的李辅国见势不妙,也是跑的的飞快,他甚至一路直接跑回了凤翔府,先一步的向皇帝报告了唐军大溃败的消息。

等到青渠之败的消息传到了凤翔府,整个朝堂皆惊,十五万边镇精锐,竟然又败了!

为什么要用“又”,这和当年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唐军败于安禄山一样,再一次让唐王朝的虚弱暴露无遗。

李辅国倒是非常忠心的将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皇帝,并没有任何添油加醋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皇帝的身体本就不好,听闻了消息更是差点吐血。

这十五万精锐大败,死伤过半,这可都是皇帝好不容易供养的精锐。

为了这些士兵的口粮赏赐,皇帝几乎搜刮了全国的府库,还派遣第五琦等善于敛财的大臣在江淮征收盐税。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