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94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胡笔知道这是杨怀仁故意在佯装受了欺负,但是这情形在旁人看起来确实像是他重手推到了杨怀仁。

杨怀仁虽然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去开饭馆当了厨子,但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况且也有个御赐的同进士出身的功名,读书人之间,相互有什么矛盾大都以文解决,就算嘴上恶毒一点也不打紧,但是要真动了手,那就是大大的有辱斯文了。

众人恚怒的目光盯着胡笔,让他又懊悔又气恼,懊悔不改情急之下推搡了杨怀仁,气恼他就这样被他抓住了把柄。

“你,你,你,快起来,我根本没有用力!”

“还说没有用力?你理屈词穷,见我左臂本就受伤,顿生歹心,一气之下便故意推我左臂。

我左臂本来已经快要好了,被你这么一推,估计又要断开,你好恶毒啊胡大公子,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啊,你做出这等恶事,大家都是亲眼所见,难道你还要抵赖吗?

你不要以为你是御史中丞胡大人的公子你就可以仗势欺人,你也不要以为我杨怀仁无权无势就会害怕了你,我坚信青天白日之下,公道自在人心!”

杨怀仁心道你以为就你会绑架道德吗,我绑架起来比你在行,你别以为你人多势众我就怕你,你别以为我是个厨子你就可以不放在眼里!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让在场的众书生深受感动,这些人之中虽然也有像是胡笔一样是某个达官贵人的子侄,但是更多的人都是寻常百姓家走出来的学子,本就对这些官宦子弟心怀嫉妒。

眼下听了这番话,忽然就感觉好像是自己也受了这些纨绔子弟的欺负似的,顿时群情激昂,开始指责起胡笔行为粗鲁,有辱斯文了。

说来也巧,今日是科举放榜之日,开封府自然会派出衙役去国子监张贴皇榜处协助禁军维持秩序,蔡京作为府尊,也要例行公事似的去现场督察一番。

而胡宗愈作为御史中丞,谏官之首,同样也要到场聆听诸位学子声音,以上达天听。

胡御史在皇榜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老怀欣慰,感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总算中举,虽然前边两次失败,但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

日近正午,胡御史与碰巧遇上的蔡府尹便结伴同行,走到蔡水河边的时候,远远的望见随园门口集聚了大量人群,其中不乏参试的学子,便折过来一看究竟。

胡御史知道了胡笔中举的消息,却未曾见到胡笔,只当是儿子金榜高中,一时高兴便相约三五同窗喝酒庆祝去了。

等走到随园门前,才发现胡笔正站在门口,被许多围观的百姓和士子们指责他动手打人,而胡笔面前,脖子上吊着胳膊的杨怀仁坐在地上,看来便是那个被打之人。

蔡京见了眼前这一幕,虽然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根据他对杨怀仁的了解,表面上是杨怀仁吃了亏,但实际上肯定不是眼前的画面看到的这么简单。

一边是王爷的至交好友,而且还是个子爵,另一边是御史中丞的公子,他无论偏帮哪一边,都要得罪另一边,于是他打定了主意只做个和事佬,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几位衙役分开人群,让胡宗愈和蔡京走进了人群中间,胡宗愈问道:“众人无故聚集在此,阻碍道路畅通,所为何事?”

围观的众人见来了两个头戴翅翎身穿绯色官袍的大人,纷纷收声,等待看看事情要怎么发展。

胡笔见是他父亲来了,急切的说道:“禀父亲大人,今日秋闱放榜,儿子约了几位同窗一齐去国子监看榜,得知金榜题名之后,本要与同窗相约去庆祝。

后来大家议论起随园要举办‘谁是大胃王’的比试吃牛肉面的比赛,都觉得随园的老板杨怀仁不但不思进取甘做庖厨,还经常弄出些哗众取宠的事情来,不但读书人的斯文,还让城里一些赌庄借此搞的民间好赌成风,乌烟瘴气。

所以大家便推举儿子出来声讨他这种贪慕虚荣的行为。

不料杨怀仁不但不知悔改,还对儿子反咬一口,说我无故打人……”

“反咬一口?”

杨怀仁笑道:“敢问胡大人,学生是要科举出仕还是做个厨子,与他人可有关系?”

“这……”

虽然在读书人看来这种行为是自甘堕落,但胡宗愈也没法说谁就有权力去干涉别人的选择。

“没有关系。”

“好,既然没有关系,那么本爵与令郎一无交情,二无仇怨,他领了几十名书生来我家饭馆门前堵着门的骂人,不但侮辱了本爵的名声,还影响我们商家正常的生意,这算不算是聚众闹事?

蔡府尊也在此,那就更好了,方才我只不过要与他去开封府让蔡府尊给个公道,不了令郎出口伤人在先,出手打人在后,胡大人若是不相信,可以问问在场的诸位,这些都是在场所有人亲眼所见,是谁反咬一口?”

胡宗愈这下听明白了,是他儿子今日中举,极度膨胀之下便来寻杨怀仁的晦气,等见识了巧舌如簧口灿莲花的杨怀仁,便中了这小子的道,如今人家有理有据,当场又围了这么许多人,胡笔是无论如何也逃不了动手打人的罪名了。

第213章 哥只好做坏人

胡御史并非一个奸佞之人,胡笔也并非就是个十足的恶棍,这一对父子,老的是迂腐,小的是愚蠢。

杨怀仁并不想跟些不相干的人结下太多的仇怨,可是这些人总是给脸不要脸,那就不能怪他不得不撕破了脸了。

蔡京听完了两边的叙述,觉得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两个年少气盛的人之间闹出些小摩擦而已,于是出来说和道:“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事情闹大了谁脸上都不好看,以本官愚见,不如各让一步,就此算了吧。”

“算了?”

杨怀仁换了一个姿势盘腿坐在地上,“蔡大人了解学生,我这人最好说话,算了也行,不过得答应我三个条件。”

蔡京见有门,俗话说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家相互给个台阶下,他这个和事佬脸上也有光。

“那是那是,五味子向来大度,不知这三个条件是什么?”

杨怀仁挨个伸出手指头把自己的条件摆了出来,“第一,胡公子在我家随园门前聚众闹事,耽误了我家生意,是不是要赔偿我的损失?我所要不多,三千贯而已。”

“三千贯?三千贯就三千贯!”

胡宗愈阴着脸看着杨怀仁,心道这小子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奸商。三千贯正是御史中丞一年的薪俸,对他来说并不算多,也不算少,只是为了儿子,他还是应承下来。

“第二个条件嘛,刚才胡公子推倒了学生,学生打开门做生意,也是要脸面的,这一下胡公子还给学生,就算扯平。

打人不打脸,就算不给胡公子面子,我也得给蔡大人和胡大人面子,胡公子打我一拳,只要他撅起腚来让我踹一脚,推倒我的事,我便不再追究。”

蔡京听了这第二个条件摇了摇头,心道杨怀仁这小子有点过分,对于胡御史来说,在他儿子脸上打一巴掌和让胡公子撅起屁股让杨怀仁踹一脚,都是羞辱,真没有啥区别。

胡笔哪里肯干,刚要反驳,没想到他老爹“啪”的一巴掌狠狠打在他脸上,惊呆了在场所有的人。

“老夫不用五味子爵给面子,这一巴掌老夫替你打了,第三个条件是什么,说吧。”

杨怀仁一愣,接着淡淡一笑,“胡御史好家教。这第三个条件嘛,就更简单了。

胡公子今日来闹事,口口声声说学生举办的‘谁是大胃王’比试是哗众取宠之举,说什么这种无聊比赛导致百姓嗜赌成风,这么大一顶帽子扣在我头上,我怕我顶不住。

我杨怀仁一没有参与开盘,二没有下注赌博,这事怪到我头上,可就是污蔑我和我家随园的名声了。

这次大胃王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胡公子在我家随园门口帮我写上一千份告示,并贴遍开封府大街小巷,就算满足了这第三个条件。”

这个年代的人,很多想法都是奇怪的,让杨怀仁都不能理解,特别是像胡宗愈和胡笔这样的自诩有文化有气节的读书人。

赔上一年的薪俸,心疼是心疼,但为了名声,答应赔钱的时候,胡大人是眼睛都没眨一下的。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既然大家都看见胡笔推倒了杨怀仁,那么胡宗愈当着几百人掌掴了自己的儿子,算是给杨怀仁赔罪,包括被打的迷迷糊糊的胡笔在内,也并没有任何不甘心。

但是最后一个条件,要让他们改变对一件本与他们无关的事情的看法的时候,仿佛忽然就触动了他们的原则似的,是怎么都不肯答应了。

胡笔听了这个最容易满足的条件,却义正言辞的说道:“杨怀仁,你说我凭借道听途说的事情污蔑了你,我认了。

你说我耽误你赚那几个臭钱,我也认了,你说我无故打人,且不管事实是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家严也已经替你打了在下一巴掌,这个我也认了。

但是你举办这样的比试,不管你有没有参与到赌博之中,这件事与民不但无利,反而败坏了民风,这也是事实,这一点,我胡笔的看法不会变的。”

胡宗愈也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跟他的观点是一致的,他没想到自己原来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竟也有这等骨气,对他颔首表示赞同和欣赏。

蔡京摇了摇头,随即对杨怀仁劝道:“五味子,胡御史愿意赔钱,胡公子也挨了他父亲一巴掌,前两个条件就算满足了罢?这第三个条件,叫本官说,不如就算了吧。

你办你的大胃王比赛,旁人怎么看也是他们的自由,没必要在这件事上较劲,你说呢?”

杨怀仁直接服得不行不行的,不知道是该佩服这对父子的风骨,还是该嘲笑他们的迂腐和愚昧。

他以前觉得北宋走向衰弱和灭亡,最大的原因是外部强大势力的挤压,现在看来,外部势力只不过是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以文治国并没有错,只不过重文抑武达到了一定程度,当整个国家处在这种腐朽的固执的迂腐之中的时候,当大宋的文化精英阶层全都像是胡御史一样愚昧的遵循完全没有必要的原则的时候,整个国家从里子里,已经烂掉了。

杨怀仁本想拿出赵煦亲笔书写的那张大字来证明官家都支持这次比赛,来狠狠抽打胡家这对奇葩父子的腮帮子的,可现在,他没有心情了。

因为他知道即使他拿出来,顶多是他耍了个小聪明,能够赚得一时的意气风发,最多就是些口舌之快,可这些并不能改变胡氏父子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愚昧思想。

他看着围在他周围的这些读书人们,他们是大宋的天之骄子,本应该是大宋的未来,可是他们像胡笔一样,那生命固执的去坚持的并不是强国富民之心,而是另一种自幼就喝下肚子里的毒药。

杨怀仁对着蔡京和胡氏父子摆摆手,“算了,算了,你们走吧。”

说完杨怀仁也不再理开心的蔡京和感叹事情戛然而止仿佛没有看够热闹的众人,站起身来走回了随园。

外边的人渐渐的散了,随园门前的大街上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闹。

杨怀仁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自言自语道:“我本想做个好人,可是当好人救不了大宋,哥只好做个坏人了。”

第214章 夜市

内城南大门是朱雀门,从正门朱雀门向西一直到新门崇明门之间,是被护城河自然分割出来的一片广场。

这片广场原本是从护城河到内城墙的一片缓冲地带,后来渐渐的发展成了东京城除了西瓦市子和马行街这两个大集市之外的另一个市场。

北宋自太宗淳化年便取消了宵禁,于是东京城里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市场——夜市,比如东市的马行街夜市,西市的潘家楼夜市,到仁宗天圣年间,矾楼夜市成了城内最大的夜市。

而此后不久,这片广场也发展成了一个夜市,由于接临风景优美护城河,贩售杂货和各色小食的商贩们不但可以在河岸上摆摊,还有不少商贩以乌篷船当做店面,于是这个夜市又被百姓称作舟桥夜市或新门夜市。

夜市也像正常白天里的市场一样,是一年四季都正常开放的,每到暮色来临,这片广场上便热闹起来,下了工的市民来到这里,在露天里吃上一顿晚饭,轻松惬意,也就渐渐的养成了习惯。

杨怀仁本来正为白天的事情闹情绪,可被赵頵邀请来逛夜市,看着眼前喧嚣热闹,游人如织的景象,他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

两个人下了马车,把各自的随从远远的扔在身后,两个人要享受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趣味。

朱雀门外向西一转,便进入夜市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茶摊。

每个摊子挂起的幡子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茶字,却也并不像是寻常的茶肆茶馆一样单单煮茶卖茶水。

随意找个摊子一坐,先有小二哥送上一盆洗面汤来,让客人洗手净面,仿佛也洗去了一天来的忙碌和疲劳,心情自然便好了起来。

只需要几文钱,摊主便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或者上一杯清茶,或者来一碗甘草冰饮子,再加上一小碟开胃的小点心,独特的口味随时让人胃口大开。

再往里边走,深秋的清爽空气夹杂着各种小食香气的气味便传了过来,每个小食摊上都坐满了人,百姓们谈论着当下的新闻,在小贩们口音各异的吆喝叫卖声中享受着美食。

小贩们提供的小食或许不如白日里营业的酒楼饭馆提供的食物精致,却胜在种类繁多,更带有大宋各地的乡土特色。

河东的菜肉包子,河西的蒸肉饼,庆州的旋煎羊肉,临安府的五味粥,岭南的荔枝糕,挨个摊子逛过去,每样都试上一试,杨怀仁有种几十步便走遍了大宋的感觉。

吃了许多各地的美味,或许已经口渴了,不必回头去买茶饮,挑着担子贩售果儿茶的小贩已经在你身边。

这些小贩只有一个人,一挑担子,一把竹筒舀子和两桶果儿茶,却并没有供人盛装茶水的容器。

杨怀仁看样子有些担心,心想不会是所有人都直接拿那把竹筒舀子,从茶水桶子里直接舀了果儿差喝吧,方法虽然简陋方便,但这实在有些不讲究卫生。

赵頵看着他的样子笑了出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示意他放心,轻车熟路的唤了一个挑担子的茶水贩子过来。

一文钱扔到挑担小贩担子头上的小竹篓里,小贩便笑呵呵地递到二人手里各一片叫不上名头来的两三寸宽的长条形草叶。

草叶儿倒是洗净过的,灯火照耀之下,光滑的一面还反射着透着深绿的反光,将这草叶儿一卷,便成了个倒圆锥形的容器。

杨怀仁胳膊不方便,赵頵先卷了一个塞到他右手里,接着又自己卷了一个。

见两人卷好了各自的“茶碗”,卖茶饮的小贩提起竹筒舀子,轻巧的把舀子伸到茶桶里舀出果儿茶,然后手腕轻轻一抖,便把果儿茶熟练的一滴不漏的倒在了“茶碗”里。

这饮料的名字叫果儿茶,却是完全没有一颗茶叶的。倒不是小贩偷工减料或者货不对板,而是这年代百姓习惯上把各种饮料称作“茶”而已。

杨怀仁先用舌头啜了一小口,发现果儿茶有点类似后世的淡果汁,没有那种浓厚的果汁味道,却同样的鲜甜,接着一饮而尽,也是非常的清爽解渴。

几样各色小吃,两勺果儿茶下肚,杨怀仁不得不感叹北宋的饮食发展进步,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