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紫宸殿里,只有小皇帝和六位相公,连那些伺候的太监们都被赶了出去。
大壮满脸疑惑,问道,“诸位相公,女真部和契丹人开战之事,可是真的?”
几位相公面面相觑,这事是正式边报里报告的,应该不会有假,可事情谁也不能百分百确定,便不好第一个站出来作声。
李清臣答道,“启禀陛下,这件事确有其事,但……”
众人望向了李清臣,目光中的意味却不尽相同,大壮很快察觉到了什么,竟稍稍放下心来。
曾布急问,“李相公,您就别但了,到底有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的,还请赶紧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李清臣佯作叹了一口气,把他和杨怀仁分析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蔡卞疑惑道,“边报里好像没说的这么详细吧?您是从哪儿……”
他顿了一下,“哦”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了。
蔡卞的反应有点奇怪,其他人稍微怔了一下,很快便也想明白了,这天底下如果有人比朝廷的边报还要效率,那也只能是杨怀仁手下的人了。
具体怎么回事他们其实倒没心思去追究,现在他们更担心的,是北边的战事,对大宋的影响。
以前这些人是分派系,也争斗过很多次的,可现在虽然还没有尽释前嫌,但起码在大义面前,还是能保持团结。
韩忠彦有点想不通的样子,问道,“李相公方才说的那些,可有十足地把握?”
李清臣肃穆道,“如此大事,难道老夫还会弄虚作假不成?”
韩忠彦忙施礼道歉,“只是事情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今日朝堂上众人的表现,就让人心寒了。”
其他几位又愣了一下,重新回味一番,才渐渐明白韩忠彦话中的机巧。
他们相信北边的事情,不光只有杨怀仁一个人比朝廷还早得到消息,也有另一些人耳目众多,能通过各种方式更早也更详细的知道辽国发生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那么刚才朝堂之上,那些人捶胸顿足的表现就显得太做作了,也许其中大多数人是真的激动万分难以自抑,但也确实有一部分人是刻意演出来的。
他们明知女真部只是小规模骚扰耶律跋窝台和他的契丹大军,两边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大战。
这时候再要求小皇帝下旨挥兵北上,就不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是置国家百姓于不顾,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煽风点火了。
那这些人又是什么目的?
有的可能是从一开始就不服小皇帝继位为帝,所以私底下还在和某些皇族成员联络,企图阴谋篡权。
有可能是他们跟辽国的某些贵族串通,想通过这件事来改变朝堂当前的格局,好让自己上位当权。
也或者有可能是要陷害某人,比如杨怀仁,现在如果朝廷要大军出征,最合适的统帅自然是杨怀仁。
他们早就把杨怀仁视作自己的眼中钉,趁着这个机会把杨怀仁送到契丹人的面前,以借刀杀人。
蔡卞在这些人里边算是最年轻的,想到这里竟浑然不觉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如此,我们身为朝中重臣,陛下的股肱,自然不允许有人借机闹事。”
李清臣心中甚是欣慰,这几个朝廷权力核心中的大臣,还没有糊涂,还是耳清目明,分得清是非黑白的。
同时他也巧妙的把皮球踢给了众人,杨怀仁不愿意当坏人,那他也不愿意独自背锅,现在有了大家一起分担,他也顿感轻松了不少。
第2029章 出头鸟的下场
李清臣和其他几位相公合计了一下,老李头便上奏小皇帝,把他们的计划说了出来。
大壮当然非常认可,就算他还不能完全相信李清臣,也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一来李清臣暗地里向小皇帝表明这也是杨大帅的意思,二来大壮也并没有更好的方法。
六位相公散去,夜里派各自家中仆子出府,请了一些和自己相熟的官员或者本来就以学生姿态拜于他们门下的官员。
这些人也大多是李清臣早上记下的那些相对比较冷静,还能思考问题的官员。
也不知他们聊了什么,很快那些官员便从六位相公的府中离开,只是没有各回各家,他们又去了其他一些和他们关系紧密的同僚那里去做说客。
其实要说动别人相信自己不难,把六位相公的名头一亮,把他们所知的事实一一摆出来,绝大多数官员还是比较明事理的。
早上朝堂上大多数人情绪激动,那也是在不清楚事情细节的情况下,加上胸中一团热血,便跟着失去了正常的冷静判断。
现在既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自己就开始觉得这里边事情不简单,说不定朝堂上真的有不顾国家百姓,只考虑自己利益的那种人。
文官虽然性情里有很多迂腐的地方,但这种固执也不会不识大体,何况从他们骨子讲,也是觉得辽国的眼下的情况,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大宋冒然出兵,反而会招来祸患,这就是谁也背负不起的责任了,如果真的吧事情推向最糟糕的局面,那他们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谁都想名垂青史,谁也不想遗臭万年,所以游说并不难,而且这种趋势很快便发展到了整个朝堂。
包括那些勋戚和武将,也得到了一些消息,他们大多数都是武将出身或者皇亲国戚,更懂得战略上的事情,所以游说他们也并不难。
这个夜里看似平静,但朝堂上大多数官员的内心里,却都被激起了层层波涛。
等天亮上朝的时候,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有少数人依旧劲儿劲儿的,憋着小皇帝上朝之后就把自己昨夜连夜赶出来的讨伐契丹人的檄文上书皇帝。
可事情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本来他们以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好机会,这时候当出头鸟,说不定会得到皇帝的欣赏,同僚的赞赏,足以奠定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在朝堂上的地位。
但等他们上奏皇帝的时候,却忽然间发现今日和昨夜的气氛完全不同。
小皇帝倒是收了那些慷慨激昂的文章了,但却没有当场审阅,而是随手丢在一旁。
李清臣第一个出班启奏,说辽国的局势并未明了,加上大宋并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所以要求小皇帝不要意气用事,轻易出兵,而是应该静观其变。
一边继续等待辽国的消息,同时也开始做一场大战的筹备工作。
李清臣话刚说完,一个带头上书求战的官员就不干了,说什么两军交锋,最关键的就是抓住战机,还巴拉巴拉引用了许多兵书的论述和历史上的例子。
可他说的头头是道,等说完了等待其他人站出来力挺的时候,才发觉朝堂上五六百人,就站出来四五十个,而且这里边连个有分量的人都没有。
其他人都默默地低头站着,似乎对他所说的一切浑然不在意,就像人家早就洞悉一切,等着看他的热闹一般。
倒是武将这边站出一个有点分量的,可并不是在职的武将,而是一位勋戚,荥阳郡王赵玳。
赵玳似乎更激动,他还不敢指着文臣大骂,便回身指着身后的一帮勋戚和武将大喝道,“你们这帮没种的东西,于大人说的对,他一个文人都有如此远见卓识,你们昨日的豪气都去了哪儿了?!”
曾布脸上露出一丝鄙夷的笑意,李清臣叹气,韩忠彦摇了摇头。
蔡卞站适时地站出来,把昨天六位相公商讨的内容说了出来,随着他的叙述,那位于大人和赵玳的脸色就好玩了。
一开始不相信,但后来不由得他们不相信,但他们俩和身后那些站出来支持他们的官员表情又不一样。
那些人是真不知道详细情况,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才做出了过头的举动,现在知道了真相,脸上都是羞愧和懊悔之色。
谁也不是傻子,事实摆出来,谁还要求皇帝出兵的,那就真是祸国殃民了。
于大人和赵玳的脸色就很滑稽,他们也是做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但表演的痕迹太明显,脸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愤慨,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因为知道了真相而愤慨,还是因为没有实现他们暗地里的目的而愤怒。
等蔡卞说完,朝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那些不明真相的追随者们,已经开始纷纷跪地请罪,于大人和赵玳尴尬地对视一眼,也跟着跪地请罪。
大壮当然知道不能当着重臣面前直接责怪他们,而是做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还勉励了他们几句,表示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只是心急收复燕云之地,才鲁莽了些而已。
可散朝之后,大壮又留下了六位相公,咬着牙说了两个名字,正是于大人和荥阳郡王赵玳。
大壮从来没有对他们说话这么生硬过,这让六位相公有点吃惊,因为刚才那一刻,谁也不相信他们面前的,只是个只有八岁的孩子。
其实不用大壮说,李清臣也知道绝不能让于大人和赵玳留在朝堂上,甚至留在京城了。
如果那四五十个追随者是真的不明真相,那么于大人和赵玳就是另有居心了。
至于他们暗藏什么祸心,李清臣其实也不用搞清楚,在如今的大局面之下,还敢在朝堂上搞事的人,那是绝不能信任的。
而且他也早想好了怎么处理这件事,不用明着去贬谪他们,过段日子找个由头,可以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于大人调离京城。
赵玳嘛,他毕竟是皇亲国戚,不过他在朝堂上没什么影响力,恐怕在小皇帝心里,他也没什么将来了。
第2030章 局势大变
朝堂上的吵闹只过了两天就消停了,杨怀仁惊讶于老李头的办事能力,当然他也感到一些小窃喜。
很多事原本就不用他亲自出面了,想通了这些,这才有闲心琢磨别的事情。
关于完颜阿骨打,杨怀仁考虑了很多,他觉得完颜阿骨打应该不会在智慧上输给耶律跋窝台。
不顾最新得到的消息,是耶律跋窝台暂时技高一筹,这一点也让杨怀仁更加谨慎小心,食客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游牧民族的领袖们,他们能有那样的成就,智商上起码不是白痴。
耶律跋窝台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好让自己能保住名声,然后全身而退,同时还团结了契丹人,有效的,起码是暂时防止了契丹人内部出现的分裂。
他昭告辽国上下,说女真部并没有和朝廷开战,而是为了一些利益对契丹大军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袭扰。
而面对这些袭扰,他所带领的契丹大军没有任何损失,还大大地嘲讽了一番完颜阿骨打,说他胆小如鼠,不敢出来和契丹大军正面作战。
之后耶律跋窝台又编出来一个很好的借口,说女真人和宋人阴谋联合,让女真人在北方袭扰契丹大军,目的是拖住契丹大军,从而让宋人集结军队越过白沟河,攻占燕云之地。
这种说法一出来,确实迅速引起了其他契丹势力的注意。
他们的内心里确实不会太忌惮女真人,还有什么室韦人和蒙古人,总是认为他们是被统治的民族,有些小的反抗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反而如果大宋真的集结力量北上,辽国的南京道会陷入危险之中。
要知道,虽然辽国和宋朝的边境虽然有一条河,但白沟河实在算不上什么天堑,谁也不会有所谓的易守难攻的优势。
白沟河两岸都是大片的平地,不论谁发起突袭,确实是很容易突破边境的防线的。
尽管宋朝出兵北上这种理由有点牵强,毕竟辽国和宋朝和平了六七十年了,澶渊之盟之后,也从没发生过什么上规模的争斗。
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数,契丹人对大宋的土地虎视眈眈,大宋也时刻不忘收复燕云之地。
于是耶律跋窝台的理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加上他鼓吹宋军会消灭其他部族,惹得辽国那些小部族也人心惶惶。
如此以来,耶律跋窝台也顺利撤军,带领大队人马返回中京道修整,只留下少数兵力驻守鸭子河西岸的州县。
同时给北边的室韦人和西北的蒙古人下令,让他们派出人马,从北边围堵女真部。
室韦人和蒙古人不敢违抗,但也不会真的和女真部交恶,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上万人马,从北边的太白山以西驻扎,于契丹军佯作联合围住女真部下山的路线,实际上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虽然是做样子,但耶律跋窝台的目的达到了,他可以从鸭子河全身而退回到他的大本营,从此稳定军心,也可以让其他契丹贵族不敢冒然行动。
对此,完颜阿骨打其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们女真部的兵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阻拦耶律跋窝台撤军。
若是他们鲁莽下山追击,在平原上人数的劣势就足够他们损失惨重了。
接下来便没了女真部的最新消息,这让杨怀仁很失望,他觉得完颜阿骨打还是过于谨慎了。
其实这时候正是他宣布建国和自立为帝的好时机!
事实证明耶律跋窝台对辽国的统治已经内忧外患,他们契丹人内部也不见的多么团结。
他这时候直接立起大旗来,宣布建国,然后以金国皇帝的身份昭告天下,就足以把局势扭转过来。
如果是这样,耶律跋窝台不管找什么理由撤退,他在契丹人心中的威望也都碎成渣渣了。
耶律跋窝台显然不会冒险进入太白山中进攻女真部,这就给了完颜阿骨打很大的依仗。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