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心说我还说什么啊,这会儿早就被你把心里真实的想法扒得干干净净,你还想知道啥?
个人隐私你想知道不?你要敢说想老子一脚踹死你个老不修的!
老李头贼着呢,从杨怀仁一惊一乍的便知道他想明白了,也不能逼得太紧,因为还有太多事他还要搞清楚。
“知义啊,论年纪你是小辈,老夫也不是故意要算计你,只不过是想知道你知道什么,心里又有什么真实的想法而已。
咱们一老一少,最终目的不还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咱们共同的皇上吗?”
杨怀仁没什么可反驳的,这一点他是认可的,老李头也不能说是故意给他挖坑,人家事后也会提醒你的,而且完全没有恶意。
这么一想,杨怀仁倒也算是心中释然,其实他也觉得有些事,告诉老李头,让他去解决,比他自己去解决要好的多。
所以他忽然就开窍了,既然你能给我挖个善意的坑,我怎么就不能给你也挖个善意的坑,忽悠你个老小子往里边跳呢?
他佯作苦笑道,“既然我这个小子在您这个老夫面前没什么可隐藏的,那我小子相信,您这位老夫,应该早就想明白朝廷应该怎么做了,就不用劳烦我小子了。”
杨怀仁说完便要做送客状,老李头皱着眉头,坐的稳稳的,没有半点要走的意思。
他伸手把杨怀仁拉着重新坐下来,“知义啊,你看你这个字,起的就很好,知义知义,就是知道大义嘛。
为了大义,就不必计较个人得失嘛。”
杨怀仁不知怎么,就感觉这话听着特绕,又特耳熟,好像后世的领导给员工做思想工作,忽悠着他们为公司卖命的时候就是这一套。
他心说和从古到今变化那么大,这些东西好像没什么变化嘛,再抬眼瞅老李头,似乎还要继续打哈哈,他就知道他要是不把心里那点东西继续倒出来,这老头是要赖在这里了。
他只好抢先道,“李相公您也崩说那些囫囵话了,我投降,我投降了还不成吗?您还想知道什么,您尽管说便是了。”
老李头呵呵一笑,胡子翘的老高,慈祥里带着那么点狡黠,“那你觉得,咱们大宋应该如何应对?”
这是杨怀仁早就考虑好了的事情,直接答道,“静观其变呗,还能怎么样?”
“静观其变?就这么简单?”老李头觉得这答案似乎也太敷衍了些。
杨怀仁神色变得正儿八经,“就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您老来我府上蹭吃蹭喝,是为了什么来的,我也想明白了。
其实您的心里,也是觉得这时候咱们大宋应该静观其变,不应该做出太大的反应。
只是您觉得您自己一个人这么想,心里还是没有多少底,所以就想到了我,于是便有了这么晚了才来我家,一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想套一套我的态度。”
老李头没说话,装作没事人似的端起茶盏来喝茶,可老头的眼神里却露出一丝清明的意味。
李清臣这么精明,可他从来不再外人面前显露出来,在朝堂上当了那么多年官,从来都是一副老好人,谁也不得罪,谁也不偏帮的姿态。
让别人觉得这就是个烂好人,没主见,也没什么分量,办事有一定的能力,可以重用,却不是那种有思想能出主意的人。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人家老李头一种自我保护的伪装罢了,从党争到现在,要是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攀派系,搞个性鲜明,估计这会儿早就被迫害得不成样子了,哪里有今天执宰天下的风光?
但他当了宰相心态便不同了,以前当老好人没问题,可现在作为宰相,他怎么着都想能在历史上留下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况他这个年纪,也没有几年宰相能干了,所以趁着他的体力还没有完全衰败,他也想为国为民,为这个时代创造点什么。
这既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那种情况了,朝堂上那帮人,在他看来每一个能个他对上号的,也只有杨怀仁这小子,才是和他是在一个思维频率上的。
于是他觉得,如果他们俩能精诚合作,对大宋也好,对自己个人也好,都是相得益彰的。
每当他有什么不确定的时候,便想到了杨怀仁,经过了上次的试探,他确定了他们的思想意识是同一种类型的,所以今天的来访,表面上看平平无奇,实际上却有表明要和杨怀仁统一战线的意思。
那么杨怀仁现在在想什么,又打算怎么做,他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偶尔的小计谋,也是他故意和杨怀仁拉近距离的一种小手段而已。
而且现在为止,他心中所考虑的和杨怀仁所说的所想的,一直是非常相近的。
这也印证了他一直以来的判断,更增加了他的信心。
既然杨怀仁自己个主动把事情挑明了,也就说明,有些事不用他点明了,杨怀仁也已经心中有数了。
所以所说合作这种事情,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有一纸合同,或者大家把话讲开了一起合作共同获利巴拉巴拉一套废话。
真正有默契的两个人,一顿饭,一壶酒,一盏茶,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第2027章 三点原因
对杨怀仁来说,老李头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队友,尽管他上了年纪了,但如果有一天他再次带兵出征,他希望朝堂上坐镇的是李清臣。
也许两人在某些事的处理上所习惯的方法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标起码是相似的,这才是原则上的问题。
所以杨怀仁不用等老李头解释,直接往下说,“咱们大宋之所以要静观其变,有三点原因。
首先,新帝继位,朝堂看似平静无波,但暗地里怎么样,咱们都清楚,毕竟新帝年幼,朝臣们总会有些担心和顾虑。
至于大宋内部,当然不可能没有野心勃勃之人,小到山贼,大到某些王公贵族,总会有人依然在质疑新帝的身份。
所以在新帝登基不久的这个关键时期,冒然出兵开战,还是和强大的契丹人正面对垒,实为不智之举。
其次,大宋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也许现在咱们大宋不缺粮秣,也有足够庞大的军队。
但这种事表面现象,就说实力最强的禁军,其实在我眼里也不够强大,好的一面是现在进军的战斗力正处在一种上升的阶段,将士们的训练也非常卖力。
加上军官制度的改革,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然后转变成增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这个时机不对,我们还不够强,起码还不够和契丹人去开战一场大战。
最后,就是辽国的国力和契丹人的战力也许不从前了,但也并没有到我们可以轻松战胜的地步。
而且这次女真部和契丹人的交战,我不认为会很大程度的削弱契丹人的统治地位。
就像之前咱们聊到的,女真部对契丹人的进攻,更多的是攻心,既然是攻心,那么这就是一个缓慢的削弱契丹人实力的过程。
我们说到的契丹人会为了争权夺利而内讧,辽国将来很大可能会出现内战,导致整个国家大乱,这些我觉得都可能发生。
但是,那是将来,也许一两年,也许五六年,时间上还不好说,辽国的颓势已经开始了,我们只需要等上几年,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等最好的时机出现的时候,只要我们抓住了,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灭了辽国都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现在能发生的,我们需要的是时间。”
李清臣不断点着头,他心里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想法,比如女真人和契丹人之间的战斗,在他猜测里就不可能达到一种大战的程度,更不可能出现所谓两败俱伤,渔翁得利那么好的事情。
但这些事,他能想到,杨怀仁也能判断出来,朝堂上也能有不少人能想明白,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些,而是粗暴的认为女真人和契丹人开战了,这对大宋来说就是个绝佳的向契丹人开战的机会。
如果是那样,那大宋也就危险了,也许契丹人没有足够的能力灭掉大宋,但他们却有能力把大宋拖入持久的战乱之中。
到时候再借助大宋内部一些阴险的势力,甚至可以把大宋的混乱搞得比辽国还大。
但如何说服朝堂上的其他同僚,这才是他要面对的问题。
老李头问道,“老夫和杨国公的看法略同,但是朝堂上的大多数人,老夫相信他们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到时候如果大多数人上书陛下要求和辽国开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老李头这话有踢皮球的意味,目的是想让杨怀仁当时候和他一起面对,并出面制止那些人的做法,甚至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来压制他们。
可杨怀仁又不傻,这种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他怎么会想不明白?
这个皮球他可以接,但并不代表他会带着这个皮球,他还是要把皮球再踢回给老李头的,毕竟那是文官集团的事情,他出面似乎并没有多少说服力。
简单的依靠他的强势,怕是真的要被别人当做权臣来看了。
他忽然笑道,“这件事其实不难想明白,辽国现在的混乱,只是冒出了一个苗头,是一种趋势,却还没有变成现实。
如果这时候咱们大宋冒然去和辽国开战,结果是不但不会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失地,还会让契丹人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团结在一起共同抗敌。
这种情况下契丹人是多么团结,战斗力是多么强大,就不用我多说了,如果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朝臣们都想不明白,那我也无话可说。
真要我带着将士们去白白送死,我宁愿连作为大将军的职位也辞掉,大不了我回家种田!”
老李头不自觉地叹了一口气,杨怀仁说的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只是朝堂上有那么一帮顽固的人,他们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
而且有时候他们总是站在貌似大义的角度,好像这时候不出兵就是懦夫,就是不爱国,就是怯战。
面对这种道德绑架,不论是杨怀仁还是他自己都很难处理,杨怀仁又明确表达了他不想出面去当坏人的意思,那就是说这个问题要交给他来解决了。
老李头发愁,他知道只是简单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也不会说动杨怀仁,更是很难说动那些顽固的朝臣们,可眼下的情况,他也只能再想其他的办法。
杨怀仁也不是那么不地道,把责任完全推给老李头一个人,他幽幽道,“李相公也不能总想着当老好人,有时候该强势的时候,您也可以强势一把。
我相信,陛下会给您撑腰的。”
老李头一开始觉得杨怀仁站着说话不腰疼,也对他有点小埋怨,但后来又一琢磨他的话,忽然间觉得杨怀仁倒是给了他一个不错的提醒。
见杨怀仁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只是自己淡然的喝茶,老李头笑着摇了摇头,便要起身告辞。
把李清臣送到府门外,看着他上了一架老旧的牛车,杨怀仁见天色已晚,又派了几个府兵护送他回家。
回身往回走的时候,他的脸色却变得严肃起来,自言自语道,“完颜阿骨打,你接下来要做的,会不会和我想的一样呢?”
第2028章 群魔乱舞
第二天的朝会上。
当女真部和契丹人开战的消息散播开来,整个朝堂果然一片欢腾,武将们挥舞着拳头,好像他们终于等到这一天,有仗可打以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了。
文臣们更是夸张,欢腾雀跃不小心撞了柱子上磕了一嘴牙的,痛哭流涕鼻涕眼泪流了一脸的,跪在大壮面前抱着大壮的脚不肯撒手的,总之,那叫一个群魔乱舞。
大壮都懵了,北边辽国打仗了,朝堂上的臣子们都发的哪门子疯?
只有少数人陷入了沉思,李清臣站在文臣首位不声不响,却把为数不多还能思考的朝臣记在了心里。
再去看小皇帝,让他有点惊讶,别看小皇帝还小,一身龙袍还穿的晃晃荡荡跟唱戏的似的,但人家还真是表现出了足够的镇定。
老李头的目光里充满了欣赏的目光,淡淡地笑了笑,心说杨怀仁果然养了一个好孩子,也许这就叫处变不惊吧。
躁动之后,便有人扯着嗓子,也不知是哭是笑着上书皇帝,要小皇帝立即下旨,大宋禁军可以称着辽国内乱的绝好时机,挥兵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
大壮看着激动的朝臣,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
按说大家忽然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不像以往那么战战兢兢,或者害怕契丹人了,他就觉得好生奇怪。
要说哪里让他觉得不舒服,觉得很奇怪,他又想不太清楚了,就是觉得这件事非常奇怪。
但接下来接二连三的朝臣跪了下去,大声叫嚣着什么不收复燕云就对不起祖宗的话,转眼间便跪倒了一多半人。
剩下的一小半还在犹豫是不是要立刻出兵的,这时候也迫于形势,害怕被别人说是胆小怯战,也默不作声跟着跪了下去。
大壮的心理压力忽然变得好大,毕竟他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状况。
李清臣也不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赶忙站出来给小皇帝解围,“此事兹事体大,事关大宋的将来,所以请诸位先起来,容陛下和枢密院的几位相公先商讨一下,改日再给大家一个答复。”
大壮当然明白这是李清臣给他解围了,忙附和道,“李相公说的极是,事关重大,朕不可匆忙之下便下了决定,待朕同枢密院的几位相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朝臣们虽然听着这些话有点不顺耳,但想想也是,要打仗唉,可不是能随便就下决定了,准备的事情总要商议好了再下决定,便认同了李清臣和小皇帝的说法。
因为此事搞得大家太过激动,其他的事情仿佛都显得不值一提,也便没有再议其他政事,各自散朝。
……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