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85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无论他怎么选择,动摇的都是他自己的权力基础。

章惇心里清楚,朱太后这种女人很容易被杨怀仁带着思维走,现在朱太后最记恨的人也显然不是那几位史官,而是他章惇。

就好像那些史官是故意把赵煦死后的名声搞得很不堪,而这些全都是他章惇指使的一样。

章惇想解释这一点,可想起刚才他对杨怀仁的态度那么紧迫,似乎也说不明白了。

其他的人都没有说话,想老李头这种人早就看穿了一切,更是低着头数脚趾头,好像这件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杨怀仁觉得这正是个削弱章惇在朝中权力和地位的好机会,于是首先开口道,“章相公,您看小子打了人,该如何处置呢?”

第1893章 章惇反击

杨怀仁问完,章惇便咬着牙看着他,心里知道他再逼他做选择,可是又没有办法绕过这一关了,感觉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蚂蚁是藐小的……章惇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眼下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朝堂上官员对他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们继续站在他身边支持他,他的权力自然不会被削弱。

至于老百姓的不满,他觉得其实可以暂时不在乎,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说了,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了,百姓们关注的热点向来都不会太持久的。

再说只要他手上的权力不变,将来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挽回自己的声望。

所以,维护郎史官就是必然了,不过章惇也不会表现的太强硬,只要能混过这件事去,他再缓缓图之也不迟。

章惇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杨大帅殴打朝臣,还是在陛下的寝殿之中,如果这都得到不到重罚,那么我们所坚持和维护的法纪,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杨怀仁暗叹章惇也是老谋深算,能算计到这个份上,他也不得不服,只要他抓住一个点不放,其他的不提,似乎他的话就是道理一般。

向太后有些为难,她自然也看出来章惇这是不打算放过杨怀仁了,他们之间的争斗,也绝不是因为杨怀仁打了一位史官那么简单。

背后的原因,其实就像是秃子头上的屎壳郎子一样,明摆着的,向太后不想看到这样的争斗继续下去,跟不远将来的朝堂,从现在的争斗方式转变成另一种争斗方式。

她很想让杨怀仁牺牲一下,受到些惩戒,然后让这件事从此别过,可她现在所处的位置显然很尴尬,掺和到两位重臣的争斗中,显然对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而且眼下的局面,劝和明显已经不可能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做,只能闭口不言。

按道理现在能对章惇或者杨怀仁做出惩罚的人,也只有太子有这个权利,可太子是绝对不可能惩罚杨怀仁的。

章惇能想到这一层逻辑也是不简单,他本不愿意看到杨怀仁和太子之间的特殊的关系,担心这会给杨怀仁带来极大的权势。

可现在他忽然茅塞顿开,大宋最大的掌权者其实不是皇帝或者太后之类的人,当然也不能说是他们这样的相公们。

确切的说,大宋最大的权力,掌握在整个文人集团手里,它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代表着一整个集体的利益在发挥作用,同时行驶权力。

章惇意识到这一点对他极其有利,杨怀仁和太子的特殊关系,反倒成了制约杨怀仁的重要手段。

如果借这件事向大宋的文人表明文人的地位和权力在现在的太子继位后,可能会大不如前了,自然会引起文官集团的全力反抗。

章惇以前只是想过把杨怀仁放在文官的对立面,可现在才发觉,杨怀仁其实也不过是妻子罢了,把太子也顺带着推到文人集团的对立面去,对他才是最有利的。

杨怀仁做了那么多事,章惇以前也只是觉得他是在为他自己将来掌控权柄在做准备,但现在他忽然猛然醒悟,如果杨怀仁做这么多,全都是为了太子呢?

只要太子的地位稳固,太子将来成为皇帝后能得到文官集团的认可,那杨怀仁的地位自然是稳固的。

就算杨怀仁有了什么把柄攥在了章惇手里,章惇也没有把握能把杨怀仁怎么样,未来的皇帝就是他最好的保护伞。

一想到那样的场面,杨怀仁可以仗着皇帝的关系为所欲为,章惇就感觉浑身冷汗。

所以他决定兵行险着,往杨怀仁头上扣屎盆子,顺便也给太子也扣一顶。

只要太子在眼下这件事情上肆无忌惮的维护杨怀仁,那么章惇就有他的方式去做低了太子和杨怀人的形象。

将来可以利用两位太后中的一位来架空皇帝的权力,效仿当年高太后时候的故事,让太后掌权,实则是他这个朝堂上的宰相掌握最实际的权力。

甚至,他也有重新控制赵似,让赵似取而代之的想法,毕竟太子他显然是没有机会控制的,可赵似这种性格,他可以随意拿捏。

杨怀仁再一次紧张起来,他知道他还是小看了章惇了,章惇这种老狐狸,绝不是他一招就能打败的。

关键是杨怀仁意识到章惇用心之险恶,真的是令人发指。

杨怀仁就怕大壮意气用事之下做了错事,被章惇这样的人抓住,以他的年纪太小,如果执政的会主少国疑的理由,把他想当年的赵煦一样架空城一个傀儡任人摆布。

那杨怀仁所做的一切,就全都是徒劳了。

杨怀仁更担心的,是以章惇激进的性格,整个大宋在他和他的集团治理之下,会走上加速灭亡的道路。

他正犹豫如何把心意告诉大壮的时候,朱太后先发话了,她现在的态度很简单,杨怀仁既然维护了他儿子的声誉,她自然也会毫不犹豫的维护杨怀仁。

至于这件事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她这种直性子可能还看不透,也理解不了,所以她不论做什么,别人都不会当回事,反倒觉得朱太后是个没有城府的人。

果然,朱太后有点撒泼的意思了,她整张脸都抽动着,气鼓鼓地冲着章惇骂道,“你个天杀的,羞辱陛下的人你不说惩戒,维护陛下的人你却抓住不放,本宫早就看出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今天你若是要惩戒杨怀仁,不如把本宫也一并惩戒了吧,若是刚才在内殿里的人是本宫,本宫也会打那个姓郎的畜生!

不光要打,还要狠狠的打,打死他都是活该!”

朱太后说得很激动,几句话就让她自己气喘吁吁,向太后当着众人面前不好提醒她,只能赶紧过去抚慰她一下,也背着众人一个劲的给她使眼色。

想告诉她有些事不是你声音大就能说了作数的,现在能给这件事下定论的,也只有未来的皇帝,即便她们是太后,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第1894章 父亲的提示

出乎意料的,朱太后竟然明白了向太后的意思,或许这是她最悲伤的时候,同时也是她最清醒的时候。

儿子的死让她开始有些改变了,她性子或许很直,不会拐弯,可这并不能说她就是蠢得无可救药。

孙子才是当今大宋权力最大的人,这一点在她的内心里也是认可的,看着旁边面无表情的孙子,朱太后觉得,他一定会踢刚刚死去的父亲讨回公道的。

杨怀仁还是不能确定大壮是不是已经明白了他和章惇之间的争吵,对他自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又有什么长远的意义。

杨怀仁从来没怀疑过大壮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一点从大壮从下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从来都是家里孩子们之中在学习方面最优秀的一个,证明了很多次了。

在培养孩子方面,杨怀仁虽然本着穷养儿子富养闺女的思想,对儿子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但这种原则也并没有让他忽略孩子们毕竟还小的事实,他也一直在教育子女上追求一种平衡。

不至于让孩子们因为管教太松导致他们可以调皮不去学习,也不会因为让他们学习的太多而失去了宝贵的同年玩耍时光。

在严厉的父亲和可爱的父亲之间,杨怀仁觉得他还是做到了这种平衡的。

像大牛不喜欢学习,喜欢学武,性格上也有点贪玩,杨怀仁就对他严厉一些,告诉他学习知识的必要性,给他一些压力,让他能把时间多放在学习知识上面。

而大壮则是喜欢学习多过玩耍的那个孩子,更多的时候,大壮都是捧着本书,反而没那么喜欢出去玩耍。

杨怀仁便赶着他出门去跑跑跳跳,告诉他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两者兼顾才是一个好的学问人应该有的思想。

后来杨怀仁也考虑过孩子们都是他的孩子,他们之间却性格不同的原因,也许和他们的母亲有关。

长子大官很有做一个长子的觉悟,加上韵儿对他相当严厉,所以他的成长过程中,杨怀仁操心的时候不多。

而玉儿一个人带两个儿子,就有点顾此失彼了,她知道杨怀仁对大壮的重视,所以很多时候对大壮也更严厉了些,是希望他长大之后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

所以对亲生儿子大牛的照顾上,多少是有些疏漏的,所以大牛有点贪玩。

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壮从小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是如何,但骨子里有种讨好母亲的心理,所以在学业上更加发奋,小小年纪其实已经有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大孩子的文化水平。

这是让杨怀仁也感到骄傲的事情,不过这种孩子的聪明和自觉性,并不代表大壮能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读懂大人的心思,融入到大人的精神世界。

毕竟他真的太小了,如今也还不到八岁,尽管他经历的事情也是比其他八岁的孩子要多得多,但人生的阅历还是太少。

他能不能搞清楚现在他面临的处境,甚至是面对的危机,他又能不能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的场面之下杨怀仁也很难给他什么语言上的提示,不过他想到了一件往事,于是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抹了抹鼻子,希望大壮能想起什么来。

大壮本来因为悲伤有点独自发懵的意思,祖母安排父亲的葬礼的时候,他就有些失神。

到后来养父杨怀仁和章惇争斗起来了,他才回过神来,但也只是听着看着,不知道大人们在搞什么,他又该如何去做。

当他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的时候,他才变得有些紧张,看样子是大家都希望他能为这件事下个定论,做个决断了。

可这就有点为难他了,他也意识到杨怀仁和章惇之间的争斗,似乎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能想象到这里边掺杂了一些复杂的事情,可惜他现在还不能猜透,只能尽力去想,但小脑袋都想破了,却依然搞不懂其中的奥妙。

他肯定不会去惩罚他的养父杨怀仁,因为这个人在他心里和亲生父亲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如果凭着他现在的地位和权力,做出对不起父亲的事情,他觉得是有违孝道的。

在他眼中,是不喜欢章惇的,具体是为什么他也说不上来,但内心里就是觉得这个老头太霸道,说话又大声,好像不论他说什么话,都不容别人质疑一般。

加上他总是和杨怀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大壮不喜欢他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可他也明白,不管是不讨人喜欢的章老头也好,还是他心中的父亲杨怀仁也好,都是当今朝中最有头有脸,又最有权势的大人物。

他们之间的争吵,一定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他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做出莽撞的判断。

或许在他看起来是对父亲杨怀仁好的决定,实际上是害了父亲。

在无助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看向了杨怀仁,希望从父亲的眼神里得到一些平静和帮助。

他看到了父亲拿梗直的食指在鼻孔下边来回抹了两下,这样子其实有点不雅观,在这个场合之下就更显得不合适。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父亲现在不好用语言来提醒他什么,所以用这个重复的动作来提示他,应该怎么去面对。

大壮一开始没想明白父亲这是在提醒他什么,但他却觉得这个动作似乎很眼熟,好像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

大壮开始在自己的回忆里搜寻起来,很快便找到了这个动作让他感到熟悉的原因,在不久之前,他就见过父亲给母亲做过这个动作。

那时候他们一家还在杭州,还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大哥带着他们几个小的出门去玩,本来也没什么,他们这些孩子们经常出门去玩,有时候是去山上看看景色捉捉好玩的虫子,有时候是去西湖边上捞鱼什么的。

可那一次他们犯了错了,二哥大牛想起父亲说过的一个大和尚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于是看见西湖边上刚种下的柳树苗,便来了兴致,也学故事里的大和尚,把几棵柳树庙给拔了出来。

第1895章 三兄弟受罚

不得不说三弟大牛的力气很大,也可能是刚刚栽下的柳树苗还没有长瓷实,被大牛连着拔了好几棵。

等拔完了人家找上门了,他们几个小的才知道这是拔了杭州府栽的树苗。

西湖景色秀美,两条堤上绿柳成荫,这可不是简单天然形成的,是不知道几代人不断的植树绿化才造就了西湖的美景。

栽树的也不是别人,是官府的役夫,他们栽了多少树都是有定量的,完成了定量,才算完成了今年的赋役。

朝廷变法的过程虽然起起伏伏,但新法里的募役法却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的。

有钱人不愿意服劳役,可以花钱来请劳动力替代自己服役,而穷苦人也可以合法的通过付出劳动的方式获得收入,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后世的历史课本里认为募役法加重了贫苦人的负担,这种事也不是不存在,但要完全否定募役法给穷苦百姓带来的好处,也是有点以偏概全。

被雇佣的劳役本来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活,后来却被府衙的差吏说偷奸耍滑,自然不乐意,自然要据理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