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67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完颜阿骨打是女真贵族,我们能看到契丹人是如何压迫女真人的,他自然有更深刻的体会。

契丹人对女真人压迫的更甚,女真人的心里,就会越是想反抗,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

为了生存,女真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反抗契丹人的统治,但一个女真部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试过之后,自然会明白只有所有的女真人团结起来,才真的有可能反抗契丹人的统治。

完颜阿骨打在知道是我故意算计了他们的时候,表面上表现出了对我的敌意,可我却发觉,在他骨子里,虽然他一样把我当做一个对手,可他并没有恨我。

原因是什么?因为在那件事之前,他同样想过要团结和统一女真各部,只是以他现在的地位、名望和能力,还不足以办成这件事。

我算计了女真人是,让女真人知道了团结在一起的意义,实际上也是帮助完颜阿骨打解决了统一女真诸部最难的第一步,集聚人心。

只有女真人的心开始往一起想了,才能有他们团结起来把劲往一处使的局面,以前部族之间的那点摩擦和隔阂,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也就不算是什么事儿了。

照这么说来,我还是帮了完颜阿骨打一个大忙呢。”

第1654章 猛虎与恶狼(下)

老道士哼了一下鼻子,“如果蒙古人或者女真人将来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那王爷如今削弱契丹人的计策,是不是也有潜在的隐患?

将来若是降服了猛虎,却又来了群狼,对大宋不是同样没有任何好处?”

杨怀仁道,“这一点我也不是没考虑过,不过目前来看,群狼还不够强大,而猛虎却依然强悍。

只有削弱了猛虎,然后暗中资助群狼,我们大宋有了喘息发展不断壮大的时间,同样群狼也有了积聚力量的时间。

用不了几年时间,猛虎越来越孱弱了,群狼却越来越强大,到时候不用我们做什么,群狼自然不会甘愿继续被猛虎压在身下,他们会主动找机会跳出来反抗。

到时候,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虎狼相争,不仅仅是两败俱伤了,那时候我们大宋可以先收复燕云,断猛虎一臂。

然后停止资助群狼,让残缺的猛虎和饥饿的群狼去斗到两败俱伤,我们便可以那北方大片土地划归大宋治下。”

老道说道,“驱虎吞狼,驱狼伤虎,这计谋着实不错,只是看着不错的计划,实施起来应该没有那么容易吧?

就算到了时候真的出现他们两败俱伤的情况,要把北方数不尽的游牧民族化为宋人,这一点也不现实啊。

王爷还是太理想化了,塞外番夷,不可以宋人度之。就说交趾,交趾多年来行宋礼,学大宋的文化。

这样的民族教化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只用二三十年,他们便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宋人。

但塞外的野人便不同了,他们千百年来养成的野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化能轻易改变的。

千万不要到了时候教化不行,反倒被其反噬。贫道看来,大宋只要能收复燕云之地,然后重新修葺长城,有了天堑的保护,中原百姓可报数百年无虞。”

这一点杨怀仁也不得不感叹,不论老和尚还是老道士,对于“中国”的理解,还是太有局限性了。

在他们心中,只有中原的土地才是汉人的地方,塞外也好,吐蕃、西域或者难免的中南半岛,都是蛮夷化外之地。

这种地方在他们内心里是充满了嫌弃的情绪的,从来都没有把他当做汉人的地方。

直到后来元朝不断开疆拓土到夸张的程度,他们才有了新的观念,当然,元朝时候不断的征伐,蒙古王朝实际具有控制权的土地也并没有那么夸张。

老和尚的理解似乎有些不同,他说道,“王爷的意思,应该是想让中原王朝得到北方草原的控制权,从此一劳永逸,再也不用担心来自北方游牧的威胁。”

杨怀仁道,“大师说出了我心中的第一个层次的想法。总管汉人的历史,从炎黄时代,中原的炎黄子孙就要面对来自北方野人的侵扰了。

后来的汉唐虽然强大,也从来没有真正杜绝过来自北方的侵袭,从春秋时代开始,汉人就在北方不断的修筑长城。

可长城只是一道墙而已,能阻挡了一时,却阻挡不了一世,当北方游牧强大的时候,长城也从来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老和尚和老道士同时点头,老和尚问道,“那王爷更深层次的意思,又是想如何?”

杨怀仁认真道,“难道二位大师就没想过,我们汉人也好,北方的游牧也好,其实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一支。

我们同样是黄皮肤黑头发的,虽然有民族之分,但在血缘上却没有根本的区别。

如果将来大宋可以平定北方,通过先占领土地的方法,然后不断同化那些北方的游牧蛮夷。

或许这个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人去做,不断的去做,谁又敢说不会出现民族的融合呢?

回顾历史,汉人的血统真的那么重要吗?汉族也并不是单一血脉传承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汉族同样在不断的同化融合其他的民族。

看看西夏的例子,西夏的汉人并没有很强的血脉概念,他们和党项,以及其他西北的少数民族通婚,逐渐壮大了种群。

现在这些汉人重新纳入大宋的管辖之下,不论宋朝的百姓还是朝廷,就是把他们当做和我们一样的汉人来看待的,谁敢说他们就是纯正的汉人血脉了?

隋朝的皇族,还有唐朝的皇族,不同样是具有异族血统的吗?包括咱们大宋的皇帝,祖上也同样融入了异族的血液。

连皇帝都是这样,百姓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契丹人有千万之众,加上其他游牧民族,人数加在一起有更多,难道为了大宋北方边地安宁,要把这些人全部杀光吗?

这才是不现实的,我们民族的道德观念也绝不允许这种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的出现。

回过头来再去想象原来的匈奴和突厥,他们早已经不见了,是真的被中原王朝征服屠杀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了躲避战争,向西远逃了。

但更大的一部分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强大起来的游牧民族,同样也有不少人融进了我们汉族。

历史的发展也证明,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纷争和融合,其实就是民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汉人为什么传承到现在依然种群强大?

除了自身的智慧和勤劳性格之外,包容,才是我们最强大的地方,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融入到了我们当中。

我们也成为了同样的人,不再分彼此,也便没有了猛虎和恶狼,更没有了战争。”

这是杨怀仁第一次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和尚和老道士听呆了,好像被雷劈了一般,从两人的眼神看,他们都不知听着杨怀仁的一番长篇大论,已经神游到哪里去了。

不管他们神游到远古还是未来,或许他们已经渐渐明白了杨怀仁所说的大道理,似乎以前一切的想法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他们的心中只有震撼,也瞬间感觉对杨怀仁这年轻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1655章 两道奇怪的菜

老和尚和老道士石化了一般,一动也不动的望着杨怀仁。

杨怀仁也觉得他刚才一番话,是有点太激动了,把很多后世的道德理念拿到古代来说,或许真的太惊人了。

为了解除暂时的尴尬,他笑道,“小子一番高谈阔论,让大师和真人见笑了,扰了二位的雅兴,真是抱歉。”

老道士这才发现他手里举着的酒盏里撒了不少在他的衣服上,他也尴尬的放下酒盏,笑道,“贫道受教了。

王爷的思想宏伟大气,与儒释道三家中的和的思想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爷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贫道佩服,佩服啊。”

老和尚也凑话,“是啊,王爷的想法可谓为了天下苍生谋福祉,贫僧舔为佛门弟子,实在是惭愧。”

杨怀仁忙摆摆手道,“二位可别这样,小子只不过一时酒后之言,二位大师谦虚了。”

他想了想,忽然觉得如果老和尚和老道士把他的这番话传扬出去会引起更大的争论,甚至是动荡,会给他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于是他又对老和尚和老道士施礼道

“小子的高谈阔论,还有许多不合时宜之处,还望大师和真人不要道与旁人听。”

老和尚和老道士自然知道杨怀仁话中的深意,也还了一礼道,“那是自然,王爷不必担心。”

杨怀仁这才从新露出小模样来,“既然如此,不如小子待会儿回家专门给两位做两道菜,请二位好好品尝品尝。”

话题说回到吃上来,老和尚和老道士也轻松了不少,老道士谢道,“王爷肯亲自下厨给贫道这等人吃,可是太抬举老道了。”

老和尚也点头表示谢意,杨怀仁笑道,“说起来二位都是小子的尊长,刚才的谈话,同样也对小子有很多帮助,小子亲自下厨向大师和真人表示感谢,那都是应该的。”

老和尚问道,“贫僧在王爷府上叨扰许久,随园里有的菜式,贫僧几乎都应吃遍了,不知这次王爷又准备了什么样的美食呢?”

杨怀仁想了想,微笑着说,“其实我能想到这两道菜,也是受了两位的启发,一道是酥鱼,算是我的家乡菜。

另一道名字我且先不说,如果我能做的出来,便请两位前辈品尝,若是我做不出来,当时候还要请两位不要掀起小子说了大话。”

老道士惊讶道,“哦?这天底下还有王爷做不出来的菜?这太奇怪了。”

杨怀仁道,“那让然了,厨艺和其他的技艺一样,同样是学无止境的,天下菜式数之不尽,小子不会做的菜那是多了去了。

就说刚才那两道菜,其实并不是我的拿手菜。只是想到某些事,似乎和这两道菜有些必然的联系,所以我才想到要做这两道菜试试。

而且,这两道菜听起来简单,其实制作和入味的过程相当复杂,小子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稍后我会命人准备材料,今天做一道酥鱼,但是今天却吃不上这道菜,等明日再做第二道。”

“啊?”

老和尚和老道士听杨怀仁这么说,也惊讶了一下,老道士问道,“这天底下还有今日做了吃不上的菜?确实有点怪啊。”

老和尚也有些讶异,“对啊,还有,王爷说的第二道菜,用的什么材料那么稀奇,准备材料竟然也要准备一天?”

杨怀仁佯作很高深的样子,也是故意挑逗老和尚和老道士的胃口,“呵呵,等明日两位吃上这两道菜的时候便知道了。

今天嘛,哈哈,就让我先卖个关子。”

……

时间已经是过午,西湖边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只不过不起上午的情景来,春日午后的和煦日光让大家都变得慵懒了一些。

人缓缓地在湖边青草地上徜徉,鸟儿伏在杨柳枝上打着瞌睡,也懒得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了,连湖中的小舟,也有一桨没一桨的荡着,似是随波逐流。

杨怀仁继续陪着老和尚和老道士游湖,同时也派人去帮他准备了那两道菜的材料。

回到家的时候,杨怀仁送两位老人回房休息,便来到了厨房。

莲儿领着父亲和羊父游湖早已经回来了,羊乐天见师父进了厨房,也不好一直陪着二丫头,加上他也积攒了不少厨艺方面的问题要向师父请教,也跟着来了厨房。

杨怀仁倒是正好缺帮手,羊乐天父子俩能给他来当下手,还真是让他节省了不少力气。

羊乐天爷俩本来也都不是话多的人,也只有面对杨怀仁的时候,他们才觉得格外亲近,能像对家人一样的随意谈天说地。

羊父好像向领导汇报似的,把他从辽国回到大宋后的生活说给杨怀仁听,包括他在随园的工作状况,还有他的一些家事。

在他心里,虽然杨怀仁一直不让他那么认为,但他一直都把杨怀仁当做了他整个家庭的救命恩人。

以前他为了爱情抛弃妻子,在辽国遇到了那样的状况,本以为一辈子都没法拯救韩三娘出来,就更别说能和心上人喜结连理了。

但现在好了,杨怀仁把他们救了出来,保护他们回到大宋,还给了他凭自身本事养活自己,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的机会,他自然心怀感激。

如今他和韩三娘成了亲,还得到儿子的原谅和祝福,羊父感慨上天待他不薄,派了一个恩人来拯救了他的人生和家庭。

羊父说起他和韩三娘成亲的事情来,杨怀仁也是不断的祝福,只是面对羊父不厌其烦的道谢,杨怀仁的耳朵快听出老茧来了。

他能理解羊父的心意,于是说道,“按年纪和辈分,我还得喊您一声伯父。”

羊父自然不敢接,急忙要开口拒绝,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他先把话听完,“我还就这么叫了,您也别觉得有什么。

之前我也说了,乐天是我的徒弟,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我救你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您不用像刚才那样谢个不停。

何况如今乐天成了我未来妹夫,咱们就更是一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