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83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黄泉黄公公一到军中,也确实遭受到了很多将士的白眼,他本来就是个阉人,在阳气很重的军营里忽然出现这么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就已经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了。

加上他名字很晦气,所以武德军上下,从将军到小兵,竟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位黄公公,好似谁跟他走的近了,谁就要真的离黄泉路不远了似的。

杨怀仁反倒不在乎,一来他本来也不信那些封建迷信里所以忌讳的事情,二来他实在觉得黄泉这个名字太好笑。

三来人家黄公公其实人生得不错,完全没有黄泉恶鬼那种凶恶的样子,甚至还很清秀,四来是因为黄公公毕竟是皇帝派来的,人家怎么说也是皇帝身边的人。

第1444章 监军(中)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黄公公是皇帝的眼线,而吴大人是朝廷大佬们的眼线。

毕竟几万人的军队被拉出去打仗,没有他们的眼线盯着,他们怕杨怀仁搞出大事情来,他们只能跟在后边擦屁股。

杨怀仁被盯习惯了,反倒不觉得难受了,一个人盯着也是盯着,一群人盯着也是盯着,他们愿意盯着,让他们盯着好了。

而且杨怀仁愿意主动去和吴大人和黄公公认识一下,将来大家在一起共事的时候还长着呢,总要搞好关系,先磨合一下性格的确是个好主意。

于是杨怀仁换上了武德军主帅的衣甲,辞别了母亲和老婆,带着亲兵离家去了常州。

武德军的中军大帐并不是设在常州,而是常州城外的利城镇,就在离长江边不远的地方。

杨怀仁坐了两天船,到利城镇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了,见天色已晚,他也没有夜里折腾自家兄弟们的坏毛病,于是打算明日再擂鼓升帐聚将点兵,和监军们交流的打算,也要排在后边了。

不过杨怀仁来到军中的消息还是被两位监军知道了,吴大人和黄公公一前一后来访的时候,杨怀仁正吃饭。

本着上门便是客的道理,杨怀仁笑着迎了他们进来,命人多添了两副碗筷,邀请两位监军陪他一起吃饭。

吴大人和黄公公显然是吃过了晚饭过来的,若不是知道杨怀仁来了,他们这会儿估计已经休息了。

本来人家吃着饭你来访也不是很礼貌的一件事,不过看样子他们都很迫不及待的见杨怀仁,也就顾不上这么多礼数了。

吴蔚老大人是为文官,杨怀仁了解过他,他的官途倒是很清高,从最基础的地方官做起,因为他为官清正廉明,倒是有些名气。

只是和官场上老官油子们玩得那一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升迁的慢了些,直到年过五十,才终于被调到了朝廷中枢,出任兵部员外郎。

说起来只不过是个从四品的官员,这种官职放在地方上就是一方大员了,可放在人人头上都顶着大帽子的朝堂上,那就只有站班在队尾的份儿。

吴大人在朝堂上就是个没有多少话语权的人,不过能被朝廷的大佬们选中来武德军出任军监,倒说明那些大佬们很看得起他。

杨怀仁稍微琢磨了一下,觉得枢密院那几位大佬安排吴蔚来武德军,应该看重的是吴大人为官的性格。

他们觉得越是像吴蔚这种刚正不阿、眼里又揉不得沙子的人,越是容不得杨怀仁乱来,有吴大人在旁边盯着,他们也放心杨怀仁独自带兵出去。

吴大人倒是个讲礼数的,进门见过了杨怀仁落座之后,便一个劲儿的说酸话,无非是想表明夜里来拜访王爷有些失礼了。

只不过身背皇差,不敢怠慢,所以急着和武德军主帅交流一下出兵交趾的事务,所以才夜里来叨扰王爷。

杨怀仁表情轻松,只说老大人为国殚精竭虑,是吾等楷模之类的客套话,也说军务自然是最紧要的,那些无关的礼数,不讲也罢。

杨怀仁大大咧咧,让吴蔚不知该喜该忧,出兵交趾可是国之大事,杨怀仁如此轻松,不知是他早已胸有成竹,还是本来就没当回事。

要是胸有成竹,那自然该和他这个监军细致的交代一下,如果是没当回事,那就该他担忧了。

另一位黄公公大概是习惯了给皇帝擦屁股,拍马屁的功夫倒是一绝,见了杨怀仁也不说别的,先把杨怀仁从头到脚夸了一个遍,不过正事是一句没说。

这就让吴大人这种人心中不喜了,黄公公自然是看到这一点的,他心中有数,文官们本来看不起他们这些阉人,他经历的多了,也就不介意了,没必要跟一帮酸儒认真。

杨怀仁看到二人的表情,心中一乐,据他所知,目前两位监军各自带着自己的人分别驻在武胜军和横山军的大营里,两个人更谈不上相熟。

这让杨怀仁很是高兴,两个来监视他的人呢,并不是一伙的,一个是皇帝派来的,一个是宰相们派来的,不管从性情还是来路上,他们都不是一路人。

杨怀仁感觉这样挺好的,让两伙子监视他的人先相互掐起来,倒是给了他不少活动的空间。

杨怀仁也琢磨出了跟这两位监军相处的套路,跟吴大人嘛,就用他们文人那种相处的礼数,这样显得他斯文,好像和他们文官是一路人。

而跟黄公公嘛,自然就不用那么多礼了,可以随意一些,也让黄公公觉得王爷把他当亲近的人看待,将来也更容易相处。

用不同的方式跟不同的人相处,也能让他们都舒服,自己也轻松一些,至于他们俩把情况回报回去之后的事情,也不是杨怀仁能操心的。

当然,军务上的事情,自然要悉数交代给两位监军知道,绝不能有所偏颇,不然不论是得罪了皇帝还是宰相,杨怀仁将来都难做人。

带兵这种事不同于别的,干别的事欺上瞒下赚点小便宜,其实无伤大雅,但带兵就不同了,不论皇帝和朝廷,对带兵的主将都有所忌讳,可不敢让他们抓到把柄。

吴大人为官确实认真,甚至有点一丝不苟的意思,等杨怀仁吃完了饭上了茶,人家才开始说正事,一点儿也不失礼。

杨怀仁喝着茶,见吴大人从袖子里取出一卷书卷来,便皱起了眉头,吴大人今天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跟他对账了。

军中的账目,自然有参军一类的官员去做,吴大人用这种事来烦杨怀仁这位主帅,似乎有点不妥。

除非是账目出了大问题,否则这都是很不给面子的行为。

杨怀仁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但吴大人依旧翻着自己的账目,一条一条的给杨怀仁说着,一点儿也不在乎杨怀仁的脸色变化。

杨怀仁心里那个苦啊,心说这老头还是个愣头,比他还愣的那种木头,可转念一想,谁让人家是监军呢,监察军中的账目,本来也是人家的职责。

第1445章 监军(下)

吴大人慢慢说着,遇到账目里哪里记录的太粗糙不明确的,都要事无巨细的指出来,然后给杨怀仁讲明白这种账目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才对。

杨怀仁只有苦笑,心说这种事你找我一个不管账目的主帅有什么用?

这种事军中有参军去做,也从来烦不到杨怀仁头上来,而且比起其他藩军厢军来,武德军中的账目要好看多了。

起码明着贪渎的事情是没人敢做的,更没有人敢克扣军卒的饷银,就算有些“损耗”,也是参军把朝廷给的军器的钱划出来改善将士们的伙食或生活条件而已。

这年头记账也不像后世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师父教出来的徒弟,各自有各自记录账目的方式,总不能人家和你吴大人方式不同,你非要别人都跟你一样吧?

黄公公也看出来了,吴大人是个认死理的主儿,也发现杨怀仁表情不太对。

黄公公这种宫里出来的,也并不是没有见识,起码当官的当兵的如何揩油水,人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这年头这种事很常见,朝廷给地方或者军队拨了款项,而这笔钱到了实际用处上所剩下的,估计也就六七成了,少的甚至只有一半。

一笔钱一层层拨付过来,经手的官员自然是要雁过拔毛的,然后美其名曰合理损耗。

这种损耗朝廷也是认可的,朝堂上的大佬们心中也自然有数,只是吴大人这里说起来的却都是一些如何减少这种损耗的法子,就让杨怀仁脸上不好看了。

很想给吴大人解释一下,但杨怀仁想了想,又不是老子贪渎了,干吗跟你解释?老子跟你解释的着吗?

杨怀仁质问道,“吴大人,你可曾领兵上过战场?”

吴蔚楞了一下,不知杨怀仁问这种问题是何意,摇了摇头道,“下官一直都是文官,从未曾上过战场。”

杨怀仁点头,“也就是说,吴大人不懂军务喽?”

吴蔚很想说他懂一些军务,在兵部当差,不可能一点儿也不懂,但要说多么懂呢,他又没带过兵,没上过战场,也算不上。

所以他只好摇头,“下官惭愧,不敢说很懂。”

“这就得了嘛,”杨怀仁笑道,“就像我不懂医术,所以不会去教郎中如何给病人瞧病,不懂撑船,所以不会去教导船夫如何掌船。

吴大人既然不懂军务,如何要指导本王如何带兵呢?”

“这……”

吴大人一时语塞,可心里既觉得杨怀仁说的似乎有理,却有不能完全套在眼前他们讨论的事情上似的。

杨怀仁又问,“吴大人,黄公公,本王问你们,你们说皇上和朝堂上的相公们派监军来军队里是做什么的?”

吴大人自然知道监军就是监视军队的,可这话又不好直说,便沉默不语。

黄公公倒是个痛快的,他瞥了一眼吴大人,然后嘿嘿笑道,“别人如何做监军咱家不知道,但咱家来的时候,官家说了,让咱家来武德军,就是协助王爷治军的。

王爷是武德军的主帅,自然是王爷说什么就是什么,咱家在一旁,就是帮王爷做些查缺补漏的活计。

王爷若是渴了饿了,咱家做些端茶倒水的事情也无妨,咱家生来就是伺候人的命,也不得有什么。”

黄公公还真是说话,只是一张煞白的脸上堆着的笑容有些诡异。

杨怀仁一听他说伺候人的时候,下意识的菊花一紧,姓黄的小子在宫里是专门伺候赵煦如厕的,他要是也想这样来伺候杨怀仁,杨怀仁怕是要恶心死。

他很想说我自己的屁股我自己会擦,可又不好驳了黄公公的面子,毕竟人家那一番话,可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说的。

老黄绝口不提替皇帝监视主将和将士们的话,只说是来查缺补漏的,一番话说的十分圆滑,可见这小子也是个机灵人。

吴大人听完,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就很难看了,黄公公是把话说的灵巧了,可也堵了他想说的话的路,总不能得罪人的话全让他一个人去说。

吴大人虽然刚正,可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傻子,只好也附和道,“黄阁领说的在理。”

杨怀仁其实没想给他们下马威,将军和监军,其实是军队里不可或缺的两种领导,将军带兵作战,也需要监军这样的人物来协调后勤工作。

更重要的是,监军其实也有鼓舞将士士气的职责,倒不是说他们要一个劲儿的宣传将士们作战是为了皇帝,要永远忠于皇帝的话。

而是在将士们作战之后,在心理上给将士们一种鼓励和调节,和后世的指导员有类似的功能。

这一点杨怀仁是深有感悟的,他一般是通过食物的方式,就是在作战之后,给疲劳的将士们做一顿美食,让他们感到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还有作战下去的勇气。

但要说心理调节,他不是很专业,总不能一个劲儿的忽悠将士们。

古人还是很相信圣人之言啊,人之大义那一套的,这就是吴大人所擅长的了。

杨怀仁没打算和他们绕弯子,所以直接说道,“其实呢,二位被官家和枢密院专门派到武德军中来的目的,本王心中有数。”

他分别指了指吴大人和黄公公,“吴大人来武德军,自然要监管武德军的账目收支,这个我是理解的。

但吴大人刚来,可能还不知道武德军和其他的厢军不同,我不敢说这里就完全没有贪渎之事,但我想请吴大人在军中多转转,过些日子之后,吴大人应该能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

而黄公公呢,咱们也不用不好意思的,你就是陛下的眼睛和耳朵,武德军是怎么练兵的,怎么打仗的,将来还要黄公公事无巨细的告知陛下。

我也不是诉苦,只是想让陛下知道咱们大宋的将士们,从来都不是草包,而是能战之师,只不过以前缺少一些信心和历练罢了。

既然陛下也派了皇族中的优秀子弟来到军中,那就是有心要磨练他们,我也敢保证,这次武德军出征交趾之后,一定会磨砺出一直威武之师!”

第1446章 聚军鼓(上)

吴大人陷入了深思,杨怀仁的话说的很明白了,他要是继续在账目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就有点不识抬举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点吴蔚是认可的,他确实才到军中不久,很多是还没弄明白,他愿意听杨怀仁的,过段时间看看再说。

当然,如果武德军中真的有不对的地方,他也不会因为要给杨怀仁面子就不说,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要不然枢密院也不用用他来做监军了。

黄公公早就知道杨怀仁说的是实在话,他一个阉人被派到军中,自然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干涉主帅的军务反而是自找不自在,他还不傻。

杨怀仁佯作打了个哈欠,吴大人和黄公公很识相,便各自告退离去。

杨怀仁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希望这两个人能不要对武德军太过约束。”

宋朝的军人就是被约束的太严了,才慢慢失去了本来的勇气,渐渐纸醉金迷。

第二日一大清早,杨怀仁下令擂鼓升帐。

军营里传来聚军鼓的厚重声音,不管是还没起的还是在做别的事情的,都知道聚军鼓响起是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