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467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辽国人口里便有四成人口是汉人,几乎和契丹人数量持平,耶律跋窝台坐上了皇位,也忽然间觉得最近几位契丹皇帝都重用汉人官员,是明智之举。

一味的压迫汉人,把汉人当做劳动力,久而久之,只会引起汉人更强烈的反抗,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而要控制汉人百姓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汉人中的精英和有名望的少数人挑出来,给他们官职和其他的好处,他们便能让所有的汉人老老实实。

杨怀仁,便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人选。

鬼姐这边,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陪杨怀仁出府之前,就叮嘱杨怀仁她父皇这次召见他,不是一个老丈人想念女婿了那么简单,可能有大事要跟他谈。

杨怀仁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本没想过留在辽国,不管耶律跋窝台会提出多么高的官职和多么大的好处,他都是要回到大宋的。

两人进了宫,耶律跋窝台也没有直接开口提起此事,而是先寒暄了一番,仿佛只有这一刻里,他并不是一位契丹皇帝,而是一个父亲。

鬼姐很欣慰,尽管多日未见,但耶律跋窝台并没有因为当了皇帝便减少了对她的慈爱,而对杨怀仁,更是爱屋及乌了。

杨怀仁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他和鬼姐成亲之后一切都好,只是他真的不想留下来,便说离开大宋数月,想念家中母亲和儿女。

耶律跋窝台微笑着点点头,眼神里却似有所想。

他开口道,“自从朕登基大宝以来,政务繁多,眼下南北枢密院都还没有执掌之人,朕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话便是在试探杨怀仁了,耶律跋窝台知道凭杨怀仁的智慧,这话说出来,他不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杨怀仁笑道,“陛下身边能人异士众多,还愁无人可选吗?”

耶律跋窝台心中一惊,心说难道他对权力没有渴望?或许他故意推辞一番,还有其他的目的?

他接着说道,“北枢密院想来由萧氏中德高望重之辈担当,萧撒弼一死,如今萧氏家族竟无一人值得朕信任。

但百年的规矩,朕若是轻易更改,恐遭其他契丹贵族非议,所以北枢密院,还是要交到萧氏一族手中。

当然,北枢密院的兵马建制,是要改一改的。”

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杨怀仁也已经明白了话中意思,以前北枢密院麾下十五万鹰军,现在耶律跋窝台顺利登基,但在他心中却也难说根基稳定,把这么多禁军交给萧氏家族,他也心有忧虑。

所以把人数减低至一半,还有上中层的将领换成他的亲信等等手段,免不了要用在小鹰军身上。

“南枢密院嘛,因为毗邻大宋,南京道又是汉人为主,所以朕想,把南枢密院交给你来帮朕看着,你意下如何啊?”

杨怀仁心中窃笑,倒不是因为他一个宋人能做到辽国权利核心的官职,而是他觉得耶律跋窝台的算计,真的厉害。

明白人一想就能明白,耶律跋窝台说是把南院大王之位给他,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耶律跋窝台的一个傀儡罢了。

杨怀仁身为宋人,即便真的愿意留在辽国当南院大王,但他在辽国没有任何根基,纯粹是因为接着安国公主驸马的身份上位。

实际上南院还是在耶律跋窝台的掌控之中,而杨怀仁,只能被扯了线任由他摆布。

听起来当南院大王好似很风光,但杨怀仁可没傻到给耶律跋窝台当马仔的地步。

更重要的,他的梦想,绝不能因为一个南院大王的名头就幻灭在襁褓之中。

所以他推辞道,“陛下的美意,小婿心领了。恕小婿不才,难以胜任,还请陛下哦另选贤能。”

耶律跋窝台脸色有点难看,好似在说,给脸不要脸。鬼姐是明白杨怀仁的心思的,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如何肯成为被人的扯线木偶任由他父皇摆布?

但这一刻她很为难,不好替杨怀仁辩驳,也不想让父皇为难,只得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驸马是宋人,恐怕父皇即便有此美意,朝上众臣也难以答应。”

这全是废话。杨怀仁的才华,朝臣们都见识过了,如今他又是驸马,耶律跋窝台新皇登基,不论下了什么旨意,都不会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杨怀仁也不觉得他有必要跟耶律跋窝台曲意逢迎,直接说道,“多谢陛下美意,小婿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儿,如果不顾他们留在辽国,公主殿下也不会觉得我是个称心之选了。”

耶律跋窝台也许是看在宝贝女儿在他谋得皇位的事情上出了大力,才没有立即发作,继续装出一副慈祥的样子来,说此事再议,便扯开了话题。

等叙了一会儿话杨怀仁和鬼姐告退出来,他立即张口说道,“我真的不能留了。”

第1166章 宋军的秘密

鬼姐很明白这句“我真的不能留了”的含义,因为她了解杨怀仁,也了解耶律跋窝台。

杨怀仁只要还留在辽国一天,必然要面对耶律跋窝台劝他留下来成为南院大王的邀请,说不定哪一天一道旨意下来,杨怀仁想走也走不了了。

如果站在耶律跋窝台的角度,杨怀仁这种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那么也绝不能放虎归山,让他回到大宋。

西边的战事如火如荼,尽管耶律跋窝台没有干涉,但不代表他不关心,这些天不断的有抵报送到中京城来,他对西边的局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一开始宋朝进军西夏,确如杨怀仁所说,是为了讨回之前大宋割让给西夏的一些州县,同时也为最近几年从西夏身上吃了的暗亏一笔给找回来。

那些蛮荒之地的几州几县,西夏并没有多少重兵把守,宋军因为出兵突然,很快就夺回了这些州县。

但之后宋军并没有退兵,而是继续向西向被开进,意图很快便暴露了出来。

西夏并不介意宋军临时占领了那几州几县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那几个地方易攻难守,宋军也不可能长期留下来,还计算着拖一拖宋军,等到他们粮草不济之时,便杀个回马枪,不但夺回那些州县,说不定还能反攻大宋,从而得到一些好处。

可惜一开始梁乙逋就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西夏军忽然发现宋军的机动性强了不少,也没有繁重的粮草部队影响了宋军的作战。

以往他们截断宋军粮草供应便能逼得宋军后撤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反而因为轻敌,导致又多失了些市镇。

梁乙逋这才意识到宋军的醉翁之意,但当他感到威胁的时候,西夏朝廷又出了乱子了。

梁太后早就对他哥哥长期把持朝政不满,之前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反对,所以暗中酝酿了好久,等到梁乙逋作战不利,立即携西夏皇帝以及党项重臣发起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政变。

结果是趁着梁乙逋得病之时,从他手上夺回来朝政和兵权。

但梁太后并没有实际操控朝政和军队的能力和经验,她大权在握之后,撤换了前线作战的原来梁乙逋主要的心腹将领,任命了一批她的亲信之臣,但这些人更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经验和实力,战事由此发生了转折,西夏便在僵持中败下阵来。

宋军接连几场大胜,打的西夏军溃不成军,并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路打到了兴庆府城下,逼的梁太后和皇帝以及一班朝臣弃城而逃,向贺兰山北逃去。

若是放在以前的历史里,西夏皇帝这时候再次想宋朝俯首称臣,宋军便可以撤军了。

但章惇此人够狠,根本没给西夏皇帝投降称臣的机会,继续向西追赶,西夏最富饶的河西之地,尽在宋军铁蹄之下。

自此开始,西夏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国力缩减大半,再也不能成为大宋西北最大的威胁了。

因此一战,大宋打通了和西域的商贸通道,而河套以北的优良草场,也尽数被大宋收为领土。

战争的结果有点出乎耶律跋窝台的预料,他搞不明白一直弱软的宋军,如何短短几年之间变得如此勇猛。

而在更多细节上,他没有想明白,宋军入西夏作战,除了前期还有运送粮草的后勤保障之外,后边宋夏两军进入胶着期和后来宋军一路所向披靡的两月之间,是如何吃饭的。

夏军就算战败逃跑,也不会给宋军留下粮食,按照正常的战争习惯,粮草带不走,就算烧了也绝对不会留给敌军。

直到后来在西夏的契丹暗探带回来的绝密消息,着实吓到了耶律跋窝台。

他那两个一直都想不通的问题,也得到了答案。

宋军勇猛,除了受到环州之战大胜的鼓舞有了信心之外,他们自身的作战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连西夏军也没想到明白,为何宋军上到将军下到小卒,为何跟换了一帮人似的,个个作战勇猛,和以前印象里的宋军完全不是一回事。

耶律跋窝台得到的消息是宋军从去年开始了一种新式的训练方法,虽然具体不知道是什么训练方法,但这种训练方式的源头,追查之下得出来的两个名字,龙武卫和虎贲卫。

耶律跋窝台对这两个军卫的名字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之前在调查杨怀仁的时候,便知道杨怀仁如今在军中有了个头衔,便是龙武卫大将军。

虽然宋朝都有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杨怀仁众多虚衔之中的一个罢了,杨怀仁本人更不可能懂得如何练兵。

但耶律跋窝台可不这么想,这天底下的事情,都是有缘由的,为什么是龙武卫和虎贲卫开始的新式训练方法,而不是别人呢?

从他这些日子接触杨怀仁,对杨怀仁的了解来看,杨怀仁的本事,绝对不仅仅限于厨艺和那点小聪明。

加上杨怀仁平时说话做事从来都是特立独行,便让耶律跋窝台对他起了疑心。

第二件事不难调查,宋军之所以能不用后勤粮草保障便敢深入西夏和夏军作战,原因便是每个军士都自带了粮食。

耶律跋窝台一开始不相信,军队机动作战,随身携带的粮食不宜过多过重,否则会影响作战效率,一般带半个月的粮食属于正常,再多就完全是累赘了。

可宋军竟然能一人携带自己两个月所用的军粮,而且并没有影响作战能力,这就有点不合常理了。

他得到的理由,是宋军新开发出一种新式的军粮,只有普通粮食的十分之一的重量,却能满足正常粮食三倍的供给。

宋军选择四月份开始跟西夏决战,更因为这是草原上草疯长的阶段,根本不缺草料,所以在没有以前的隐患和限制的情况下,一蹴而就获得了正常战争的胜利。

回过头来深究宋军的新式军粮的出处,得到了一个名字,还是杨怀仁。

这就让耶律跋窝台不淡定了,杨怀仁的能力和智慧,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强大,如果把他就这么轻易的送回大宋,无异于纵虎归山了。

第1167章 嫁出去的女儿(上)

鬼姐是最了解耶律跋窝台的人,她也发觉了耶律跋窝台在知道杨怀仁拒绝了他的好意,执意要回大宋的那一刻,眼睛里流露出的一丝丝异样的神采。

加上杨怀仁这句叹气的话,鬼姐立即明白了,耶律跋窝台如今对杨怀仁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是不可能轻易便放杨怀仁回大宋了。

鬼姐想到,耶律跋窝台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把杨怀仁留下来,给他高官厚禄,让杨怀仁为他所用,否则,也绝不能让杨怀仁成为自己的对手。

意识到杨怀仁有危险,鬼姐忽然停住了脚步,他抬头望着杨怀仁,这个已经成了她男人的男子,有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忧虑之情。

“官人稍等我片刻。”

说罢鬼姐往回跑,又回到了耶律跋窝台面前。

耶律跋窝台见鬼姐去而复返,父女俩的眼神一对上,便知道各自心中想的什么了。

鬼姐也不多说废话,开门见山道,“父皇,你绝不能伤害杨怀仁。”

耶律跋窝台面无表情,“那你就尽力把他留下来!难道你心里,就不希望他永远留在辽国,留在你的身边吗?”

“我希望。”

鬼姐毫不犹豫,“但我更不希望看到他不快乐。所以我宁愿跟着他去宋朝生活。”

“别傻了,”耶律跋窝台语气开始有些严厉,“女儿,你在辽国是公主,是朕的掌上明珠,你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之下,千千万万人之上。

可你去了宋朝,又能干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小小郡公的夫人而已,还不是长房妻子。你真的愿意和其他的四个女人分一个丈夫吗?

之前让你做戏比武招亲,那是为了咱们的大事,如今大事已成,何苦为难自己?”

鬼姐争辩道,“一开始的确是为了父皇的大事,可如今,女儿已经彻底爱上了他。难道我不知道他已经有了四房妻妾?

但当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根本就不会去想那些事情,那一刻的我是快乐的,我就足够了。”

“儿女私情,耽误大事。”耶律跋窝台很不屑。

鬼姐又辩,“那父皇和母亲呢?”

“放肆!”

耶律跋窝台忽然大怒,可随机也意识到对宝贝女儿太严厉了,又换了慈父的样子,一脸担忧地说道,“你母亲和我,唉……可你们……”

耶律跋窝台也说不下去了,当年他和鬼姐的母亲,也曾经爱的天崩地裂,那段日子虽然不长,但回想起来,几乎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

从那之后,耶律跋窝台再也没有遇上那样能让他痴狂的女子,如今的夫人虽然也相处的相敬如宾,但再也没有那种让心脏炽热起来的感觉。

他理解女儿,但从心底里,却不允许女儿为了一个外族的男子,放弃了家庭和国家,跑到外国去生活。

“女儿,你听爹爹说,爱情虽然美好,但这世上美好的东西,总是很短暂,如果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将来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