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再慢火熬制一小会儿,把豆腐烹煮软滑即可,出锅之后可以少量加一些葱花提味,也可以原汤原味的食用。
这两道汤菜都相对清淡,却营养丰富。配合五谷杂粮的稠粥和白水煮鸡蛋作为主食,是最好的孕妇美食。
男人下厨在古代说出去总显得不那么体面,特别是像杨怀仁这样身份地位的人。
但是杨怀仁本来也不在乎这些,能亲自为自己最亲爱的两位刚帮他生了一双儿女的老婆做一顿饭,亲手喂她们吃下去,那种感觉才是幸福的。
第691章 收礼
杨怀仁当了爹之后,似乎觉得短时间内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如伺候两位老婆坐月子重要。
伺候月子的体验上来说,其实杨怀仁觉得很轻松,因为很多事情,都有母亲安排着丫鬟妈子们去做,他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韵儿和莲儿的一日三餐,是他负责的部分,做饭的活,看上去挺累,其实对于杨怀仁这种做惯了的人来说,也就还是那么回事。
当一个人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的时候,这种累,也是一种快乐。
第二天杨家庄子就来了不少人,全都是来送贺礼的,朝堂上杨怀仁结识的官员按说也不多,大多都是点头之交而已。
不过他却收到了这些大小官员的几百份礼物,人家派了家里的子弟或者管家来送礼,杨怀仁作为主人总是要感谢一番的,该有的礼数和还礼自然不能落了数。
不管礼品的贵重和价值,杨怀仁也选择了照单全收,一点儿没有当青天大老爷的觉悟,反正他觉得家里添了两个孩子这种喜事,人家来送礼,也是来沾沾喜气,和贪污受贿,实在搭不上边。
人情世故,虽然麻烦了些,也搞得杨怀仁有点头疼,不过他现在也慢慢成熟起来了,自然也不会去驳了谁的面子,即便大多数人他都是不认识的。
人家呈上送礼人的名帖,他也只是过上一眼,然后交给管事们去记录一下而已。
商场上的朋友送来的礼物,那就豪气得多了,珠宝首饰翡翠白玉的一大推,都是成箱的送来。
杨怀仁虽然不太明白他家里添丁,这些人不送米送鸡蛋而是直接送这些值钱的东西有什么用意,不过还是觉得儿子将来的彩礼和女儿将来的嫁妆,都有了着落,心情还是蛮好的。
赵頵这段日子以来似乎很低调,几乎跟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许还在为高太后的事情埋怨着他大侄子赵煦。
不过这次派人送来的礼物还是挺场面,杨怀仁想起上一次去拜访他连门都没让他进,心想着抽空再去看看这位老朋友,倒不是要跟他解释些什么,真正的朋友之间,是能体会各自的处境的,不用多余废话去解释。
时间,就是缓解这种关系最好的良药。
比起那些商人和赵頵来,赵煦的礼物就有点寒酸了,一个小内侍送来了两个金锁,说是圣上赐给杨郡公的两个孩子的。
给新生儿送锁,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习俗,还真不好考证。
重要的意义在于,送锁就是祝福锁住孩子的生命,让他们健康成长,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
穷人家里也就用的起铜锁,甚至是木锁,稍好一些的中产阶层,可能用的起银锁,而条件好的,才会用金锁,或者玉锁。
送两把金锁,让杨怀仁觉得赵煦有点抠门,杨母倒是恭恭敬敬接受了过来,拍着儿子的后脑勺子让杨怀仁当着小公公的面前说些对官家感恩戴德的马匹话。
等打赏了好几十两银子送那个替赵煦送来金锁的小公公出门,杨怀仁就开始叽里咕噜的骂赵煦这小子小气。
“这小子太抠门,这两把金锁还不够打赏那小公公那几十辆银子钱!”
杨母笑着说道,“儿子你平时挺精明的,今天是不是傻?”
杨怀仁不明所以,搓着鼻子一脸糊涂。
杨母把那两把金锁送到他眼前,指着说道,“你光想着这两把金锁不值那几十两银子了,可想过这两把金锁戴在你一双儿女脖子上,那代表这什么?这可是皇帝赐的,想明白了没?”
杨怀仁这才恍然大悟,心道我去啊,还是娘想的透彻,将来这两把金锁戴在儿子和女儿身上,那不就跟皇帝御赐的黄马褂一个道理?
以后这俩孩子长大了,只要身上戴着这两块金锁,还不走到哪里都能横着走啊,谁他姥姥的敢惹?这不就跟御赐免死金牌差不多一个样了吗?
想到这里,杨怀仁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才骂道,“下次让赵煦这小子也赐给我一个,以前没提,下次见了他好提醒他一下。”
杨母早就对儿子直呼圣上的名讳见多不怪了,反正也知道儿子只不过是在家才这么没大没小。
收了这么多礼物,在杨怀仁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兄弟们送的东西才最贴心。
黑牛哥哥亲手做了两副摇篮,天霸弟弟也学着样子做了两套木马,小川和玄参没这样的手艺,不过他们去买了极具民间特色的虎头帽和虎头鞋来。
兄弟们送的东西看上去也许值不了几个钱,但是那份心意,却是让杨怀仁感觉到他们是把这一对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爱的,东西都挺实用,也充满了一个长辈对孩子们的爱惜。
小七嫂子本来比杨怀仁的两个媳妇儿有身孕还早一些,可是不知怎么却晚产了一些日子,一来一去,反而小七的宝贝女儿生得比韵儿还晚了几天。
不过小七还是乐坏了,想起当初那个把他追得像猴一样窜上旗杆的娘子,还是杨怀仁当的媒人,如今他当了爹爹,自然对杨怀仁心怀感激。
只不过他报答的方式让杨怀仁见了他就想跑,小七这家伙总是不忘那个定娃娃亲的事,见了杨怀仁就说要把他宝贝女儿嫁给杨怀仁的宝贝儿子。
杨怀仁很为难,这种事并不是他不乐意,而是怕他儿子将来不乐意,孩子们的终生大事,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将来长大了以后自己做决定。
他们当父母的,在孩子刚出生还完全不懂事的时候就草草给他们的人生做出了这么重大的决定,杨怀仁这个来自现代的人有点接受不了。
可惜杨怀仁腿脚再好,也跑不过轻功卓绝的小七,被追上了,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好答应小七,说将来如果他儿子愿意,他就不会反对。
小七摸着脑袋瓜子细细琢磨了一下杨怀仁的话,就觉得这是杨怀仁答应了,笑嘻嘻地拍拍杨怀仁,说让他提早准备好嫁妆。
说完了不等杨怀仁说话就往会跑,边跑还边喊着,“这下我也好跟我娘子交差了。”
杨怀仁指着他的背影笑骂道,“原来也是个怕老婆的。”
第692章 内卫改制(上)
杨怀仁看着小七跑远了的背影,忽然想起像他一样去年在齐州成了家的那些内卫们,家里媳妇还有还几个差不多同一个时间有了身孕的,算算日子这段日子也都快要生了。
家里原本伺候韵儿和莲儿的那些丫鬟妈子们本就富余,不如让母亲安排一下,让庄户们家里那些生过孩子的大嫂子们去他们家里帮忙。
那些内卫嫂子们里边大多数都是杨怀仁的老乡,还有不少就是杨家庄子里出来的,算起来还有些是杨怀仁本家的远房堂妹。
这些年轻女子嫁给了内卫之后,跟随他们来到杨家庄子,若是放到后世,开封到济南,看上去也没多远的距离,但是这个时代,几乎就是天涯和海角那么远了。
虽然谈不上是背井离乡,可一个女人家嫁到这么远,如今要生孩子了,娘家人也没个在身边的,总是会感到孤独,所以这些从齐州来的女人们相互之间也特别的亲近。
嫁到这里之后,生活条件是提高了不少,不过她们的丈夫基本上很少顾家,这就要怪到杨怀仁头上来了。
春天去了环州,夏天又忙活着去当教官陪着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训练,这都入秋好久了,几乎这一年来看到他们丈夫的日子也不是很多。
想到这里,杨怀仁也把现在已经是他府兵的那些内卫们从谷地的禁军大营里找回来,给他们放个假,让他们好好陪陪老婆。
人心都是肉长的,杨怀仁这么做,也不是为了图他们感激,而是让这些以前冷漠的内卫们越来越体会到家庭的温馨。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们在“沙场秋点兵”上的表现很好,回来之后大营里气氛就更好了,士气高涨,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大营里欢声笑语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不过让杨怀仁最满意的,是这些人充分认识到了那两个月的特殊训练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的,那些禁军将士们也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感到高兴。
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和以前不同了,身上懒散的性格和得过且过的思想都改变了好多,即便那些充作教官的通远郡公府的府卫不再看着他们,他们也能自觉地照常完成每天的训练。
训练的内容,也在杨怀仁的命令下发生了改变,军姿正步这样的训练以后只作为训练新兵的必要训练,而对于老兵,更多的开始在杨世虎的教导下训练专业的军事技能。
每天早晚各一次的五公里越野,现在根本不用刻意地去要求他们,将士们似乎已经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早晨跑完了吃早饭,傍晚跑完了吃晚饭,要是不先跑上十里地,似乎都没有胃口吃饭一样,浑身都不自在。
杨怀仁制定的赏罚制度,依旧在运行着,越是没有人监管了,反而让将士们越是自觉,大家相互监督着,也相互较着劲儿,不过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和循环。
禁军这边有杨世虎等人盯着,杨怀仁也放心,没必要再住在军营里,反正这段日子他要伺候月子。
这一天连子庚忽然神神秘秘的找到杨怀仁,汇报了一件绝密的事情――那本内卫花名册上的人,他已经派人暗中一一核对过了。
那可是五千人啊,这些日子杨怀仁属下内卫的人手也大都在大营里训练禁军,干这件事的内卫能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把全大宋的内卫人员核查一遍,这工作效率也是高的很。
听了连子庚的汇报,杨怀仁才知道,要是单单依靠现在手下金菊堂的内卫人手,做这样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的。
实际做了这样工作的,是留在京城内的两千多内卫们。这些人在高太后失势之后,就有心观望局势的发展。
并不是他们不忠诚于高太后和叶公公,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性就是这样的,趋强避弱,是人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合理的思想意识。
高太后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叶公公之后没多久也没有了音讯,这些内卫敏锐的直觉已经告诉他们,他们原来的主子可能已经完了。
他们开始担心,担心他们的将来,在赵煦当权之后,若是知道了他们的存在,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如今朝堂上不少的实权人物和大臣,在高太后当权之时,都是被这些内卫暗中打探到他们的一些事情,被高太后做了理由贬斥过的人。
眼下这些人重新回到朝堂之上,重掌权柄之后,这些内卫就担心他们会找机会复仇了,那些高太后当权时很多朝堂上的重臣已经被贬了,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内卫,怕是要性命不保。
但是当金菊堂的内卫同僚联络到他们,让他们知道现在内卫的最高统帅是杨怀仁的时候,他们似乎才有点安心。
其实他们中很多人也没跟杨怀仁接触过,不过从一些市井坊间的传闻里,还有从金菊堂的内卫口中,还是了解到杨怀仁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长期形成的那种组织纪律性,让他们无一例外的表达了对杨怀仁的忠诚,愿意以后追随他肝脑涂地。
杨怀仁听了这样的话,自然也不会全部当真。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但是人心究竟是怎么样的,杨怀仁也琢磨不透,他懂的只不过是看他们以后的行动,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加以重用。
现在要做的,是对内卫进行一番改变,类似改制一样的变革。杨怀仁心里,不愿意这个组织继续叫“内卫”这个名字,也不愿意他们继续掺和到朝堂上的权力争斗之中。
而是按照他原先的设想,把内卫改变成一支情报队伍,对外刺探周边各国的情报,拿回来加以分析,来给大宋的国家安全提供信息基础。
对内自然也不能放松,大宋这么大,很多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也非常严重,那些贪官们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大着胆子加冕当土皇帝,危害的只有大宋淳朴的老百姓们。
第693章 内卫改制(下)
杨怀仁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把内卫改组成一个新的组织,至于新的名称嘛,肯定不能叫菊花内卫了,菊花菊花,总听这个名字杨怀仁就蛋疼。
既然以后内卫会成为专业的情报组织,那不如就叫风神卫,杨怀仁作为新的风神卫的最高统帅,也不再叫做大总管,而是像禁军中的职位一样,叫做大将军。
这一点杨怀仁早就不满意了,宫里的太监们头头们才叫总管,他也跟着叫总管,听了浑身就不自在。
而把风神卫中的官职效仿禁军一卫的官职编制方式,听着舒服,职位和职责的划分也性对能清晰不少。
这样一来,原来的内卫们变成情报人员之后,也就是像军人一样的身份,纪律要求没有以前内卫那么残忍,但也保持了原来的严格和紧密。
那些原来的内卫暗哨们,继续留在原地收集消息,称作听风卫;而主动出击刺探消息和执行任务的,叫做逐风卫。
大致的组织架构,也会改变,比如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堂口,也改变名称和运作方式,通过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把风神卫的权力集中在杨怀仁手里。
整个风神卫将来会分成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大堂口,现在的金菊堂就地改编成青龙堂,作为留在京畿之地的第一堂口,也同样是风神卫的权力中枢。
青龙堂负责对整个风神卫的组织管理的工作,把收回来的信息分析处理并作出决断。
白虎堂则专职负责对外情报的打探工作,相对的朱雀堂则是专职负责对内的情报收集工作。
最后的玄武堂,负责内部监督,以及风神卫内部人员考核,培训等后勤保障工作。
每一个堂口的负责人,也不再叫做堂主,而是称作将军,下边的各级人员,也都效仿军营中的官职高低来安排。
另外风神卫内部,也会新制定一套军阶制度,杨怀仁按照后世军队里那种将、校、尉、士的军阶制定出一套等级划分。
内卫里原来人员的等级高低,会在审核之后直接搬过来,颁发新的职位和军阶,这样便让风神卫中的职位和职责划分更加清晰了起来。
杨怀仁任命连子庚成为青龙堂的第一任将军,第一个任务便是把内卫原来的制度改变一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用新的职位晋升,收入和地位增长来促进风神卫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用一种用生命威胁的方式去保证组织严密性。
改制之后的风神卫,在保证身份保密的同时,可以在向上级请示之后,成家立业。
留下来改编成风神卫的原内卫人员,杨怀仁给他们保证,将来他们也有可能出仕当官,他们的子女也相对自由。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