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59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即便知道高太后活不过今年,但是杨怀仁还是不想说,因为赵煦心中已然有数,找个算是知心的人多嘴这么一问,也许只是找个心理安慰。

这个安慰,杨怀仁不想给,怕以后没法面对赵頵。高太后再不对,对她儿子还是不错的,赵頵夹在母亲和侄子中间,更难做人。

但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杨怀仁若是再装哑巴,也是不合适了,只好支支吾吾回道,“臣不知道……”

他顿了一下,接着坚定地说道,“不过臣知道圣上让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

这么说话,杨怀仁也觉得很狗腿,可是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这么狗腿一下了。

赵煦眼下是跪在祖宗面前自省罪过,也许明天早上起来,就会豪情万丈。

对于高滔滔的处置,他是一定不会心慈手软的,出生在皇帝家,身体里都流着残忍的血液。

杨怀仁若是继续沉默不说话,或者说句什么“臣不敢”“臣不知”的话,那就是明摆着敷衍他。

要是装大尾巴狼给他讲什么孝道人伦的道理,那后果更惨,这种时候逆着他说话,无异于往他心里扎刺,将来他要拔刺,一定会连带着你全家一起拔除了。

皇帝都是小心眼的,特别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姿态来对待,沉默也不行,讲理也不行,只有剩下烂表一下忠心,才能蒙混过关。

就算被他看出来,也无妨,起码让他知道你这个人在他面前谨慎小心,没有外心就行。

赵煦听完杨怀仁的回答,果然回过头去,默默地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怀仁看不出他表情,也猜不到他心事,但是他知道这件事,赵煦起码不会再向他问策了。

就这么默默地过了一小会儿,赵煦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忽然开口问道,“今天要进城的禁军……多吗?”

这个杨怀仁倒是可以如实回答。

“旁的城门,臣不清楚,万胜门那里,来了不到一千人,叫臣劝回去了,没出什么大事,就是带头的两个,被射死了一个,射残了一个。”

“好”。

赵煦就回到了一个好,然后……就没然后了。

不过从语气里,杨怀仁似乎能察觉出来,就像他白天跟那些禁军将士们保证的一样,带头的当官的,肯定是跑不了的,任哪一位皇帝,也没有把要反对自己的将领留作后患的道理。

但是小兵嘛,有句话叫法不责众,杨怀仁根本不用给赵煦多嘴讲这个道理,他自然也是心中有数。

第626章 赵煦问策(下)

像卢庭信这样带头的,赵煦自然有途径得到这样的禁军将领的一个名单,至于怎么处置他们,那不是杨怀仁该关心的事情。

小兵们虽然没有杀身之祸,但是杨怀仁觉得按照一个帝王的心性,留他们在京畿之地的禁军当中,赵煦也是不愿意的。

“今天两位杨爱卿都表现出了对朕的忠心,朕心甚慰。”

赵煦突然又来了这么一句赞赏,杨怀仁又不好接话了,不了赵煦好似自言自语似的接着说了句,“不如两位杨爱卿帮朕看住这些禁军吧。”

这下杨怀仁明白了,今天跟着那部分将领要进城的所有禁军,赵煦虽然没打算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在他心里,是要像阶级敌人一样对待了。

比如,把他们从禁军的编制里分离出来,然后换戍到一个不怎么紧要的地方,让杨怀仁或杨世虎把他们圈养似的看守起来。

这样一来,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这样的一支军队的存在,跟被囚禁的囚徒并没有什么分别。

杨怀仁想也没想,直接开口接话道,“不如就把他们交给微臣吧。微臣保证把他们训练成一支忠于圣上的军队。”

赵煦似乎一下就听明白了杨怀仁话中的意思,想起他当初从环州回京的之时,说起的他是如何对待那些俘虏的上万西夏俘虏,心中忽然冒出一个词来。

“当初爱卿跟朕说起过,就像对待那些西夏的俘虏一样,那个词叫什么来这?”

“洗脑?”

杨怀仁脱口而出。

“对,就是洗脑。”

赵煦笑了笑,“这个词有意思,只听说过洗衣洗被,原来脑袋也可以用来洗的,呵呵。”

杨怀仁尴尬地跟着笑了笑,心说整个大宋的文人都被二程这样的大儒洗脑了,这样的事你听起来还能算新鲜?

只不过是你也是那一批被洗脑的人,你仗着你身份高贵,察觉不到罢了。

杨怀仁转念一想,这样其实也好,学院的工程进度进行的那么快,每天都一个新样子,估摸着过完了这个夏天,到入秋就能部分投入使用。

招生的事情,现在就应该去考虑了,学厨子的人,不一定会少,但也不见得就会很多,而且厨艺也是技术活,不是随便一个人就有天赋,第一批能招上来七八百的人,就算不错。

而隐藏在内部的军事学院,实际上如今也不用再隐藏了,赵煦先前就知道杨怀仁有这样的想法,如今趁着安排禁军这些将士们的茬,不如就把事情摆到台面上来。

况且赵煦刚才说的是要他和杨世虎两个人来处理这件事,对于杨怀仁来讲,就相当于把杨世虎也给拉到他这条船上来了,这正是他以前就想做而没法做的。

赵煦心情忽然好了起来,抬起头来望着他赵家祖宗的牌位,又恭敬地拜了拜。

杨怀仁在他身后也不好干看着,也跟着拜了拜。

赵煦在抬起头来,仰着头望着屋顶,忽然感慨良多地说道,“朕九岁登基,可到了今天,也就是刚才那一刻开始,才真正有了当皇帝的感觉。”

杨怀仁心说你终于到了那个豪情万丈的阶段了。对赵煦如今的感慨,杨怀仁有些体会,却不敢说能理解他这七八年来所经历的事情。

他明明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可因为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小,只能活在他祖母的羽翼之下。

表面上他有权力,却从来没在国家大事上把这种权力行使过,好比一个人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却无论如何也使不出来。

也是像其他当皇帝的一样上朝,可惜他坐在那张华丽得夸张到不行的龙椅上,更像是一个摆设。

也不是没自暴自弃地对那些大臣们说过“万事问朕的祖母就好,反正你们也没把朕放在眼里”。

令人伤心的是那些朝臣们虽然听了这话汗颜,却还是照着话里的意思做了。

但今天,不一样了,他这个皇帝,终于收回了权力,有了一种气吞山河的壮志。

杨怀仁却是知道,赵煦当权之后,朝堂上又是一波腥风血雨。高太后掌权时期的元祐旧臣赵煦都信不过,或者说有些埋在心底的怨恨。

未来的一年之内,赵煦召集了大批新党,重新把持朝堂,把那些元祐老臣悉数架空权力,或者直接赶出朝廷贬配到地方。

期间党争再一次进入高潮,重新得势的新党成员占据朝廷中枢之后,借着皇帝的雷霆之怒,对旧党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和清算。

最黑暗的是很多人利用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进行了私人的攻击和报复,让当时很多原本是治国的大才,都含恨而死。

大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内耗,进入了不可挽回的政治混乱的局面。

杨怀仁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一切,却没法去管。看上去他现在甚得圣宠,可惜他的能力和力量还是太小了,实在左右不了朝堂的局势改变,更无法在这件事上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他能做的,还是做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培养一批职业军人,阻止北宋灭亡。同时极力推广他的饮食革命,让大宋自下而上发生彻底的改变。

夜深了,大殿里静得有点可怕,明明是六月底的夏天,杨怀仁却感受到了脊背上一阵一阵的冰冷。

赵煦站了起来,走到神宗的牌位面前,好似带着点哭腔似的说道,“父皇,你当年没做到的,皇儿一定帮你做到。”

杨怀仁想叹气,可是却不敢发出声来。赵煦在他眼里,也算是有理理想有抱负的。

也许是因为前边的七八年太压抑了,导致他当权之后也太狂妄,又开始搞神宗那一套已经失败过两次的改制和新政,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而最后他也变得郁郁寡欢,最终沉迷女色,又成了历史上有一位短命的皇帝。

人的性格,总是执拗的。杨怀仁没法凭借他跟赵煦这种层次的关系,站出来去苦口婆心的相劝,结果肯定是他要倒霉的,还要连带这他的母亲和妻儿。

他忽然想起还有一个性格还没有成型,也许还有救的人,也许他才更符合他的要求。

第627章 土豆炖鸡块

杨怀仁不能在宫中留宿,赵煦最后撤销了对他的禁足的惩戒,还说过几天抽空给庖厨学院题字,这才派人送杨怀仁出宫。

不过把守京城十二门的事情,赵煦没有说立即让他们撤走,而是明天早上,他会派人去接手。

至于杨怀仁和杨世虎带来的将士们,赵煦说且先驻扎在西门外几天,等待旨意。

这道旨意也好理解,虽然事件的结果是赵煦取回了本就属于他的皇权,但是明日朝堂之上,赵煦要怎么面对那些大臣,而那些大臣知晓这件事之后又有什么反应,赵煦都心里没底。

留着一支精锐的受他操控的不对驻守西门之外,便是一道横在京城和琼林苑禁军之间的屏障。

杨怀仁告退之后缓缓走出皇仪殿,进宫的时候他感觉气氛诡异,心中发凉,走的时候感觉正好相反,杨怀仁潜意识里的心态,或许已经告诉他,他不适合呆在这样的地方。

高居庙堂,听起来很体面很威风,可是毕竟不适合自己,回到市井之间,回到人民群众的温暖怀抱,才是他如鱼得水的地方。

从宫墙上吊着放下去,天霸弟弟嘴里说着轱辘话,好像埋怨官家大晚上召了杨怀仁进宫,眼看着夜色渐深,害怕杨怀仁有个什么意外。

杨怀仁拍着他的后背笑道,“小声说话,也不怕宫墙上的大内侍卫听见。”

天霸弟弟大大咧咧,“怕他个球,老子没有九族给他诛。”

“嗯嗯”,杨怀仁应和着,“那你小雅妹子呢?”

天霸弟弟不说话了……

回到万胜门,杨怀仁立即派人去给杨世虎那边送信,传达了赵煦的意思,明日一早,大概是殿前司的侍卫会来接手城门的戍务,他们则暂时驻扎在万胜门外三四里地的一块空旷的田野里待命。

大家就在城门内凑合了一夜,天不亮的时候,就被卖洗面汤子和卖早点的小贩们的吆喝声吵醒了。

很快就来了人交接城门,果然是殿前司的人马,杨怀仁或许已经猜到一些昨天的局势是怎么扭转的了。

按照历史记载里说的,今天早朝,赵煦会说太皇太后病了,尽管也有不少人疑虑,但不会有人站出来去质疑官家的说法。

三个月后,高太后的死讯会传出来,而曾经伺候她的宫人,内侍,还有御医,无一生还,都给她陪了葬,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后宫之中,这种事再平常不过。

当然,这都是后话。

黑牛哥哥作为府卫将军,领着属下笼共二百来人出城,去目的地点和杨世虎汇合。

在外露宿了一夜,早上大家都是饥肠辘辘了,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埋锅造饭,吃上早饭可能都天大亮了。

所以杨怀仁派人去随园知会一声,让王明远派几个厨子,用马车拉上些快捷方便的食材,赶在队伍到达之前,先行给大家准备早饭。

事情有点匆忙,王明远派的几个人,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最简单的炊饼,安下简单的灶台,一笼一笼的蒸出来,热乎乎地吃起来就非常可口。

杨世虎和他带回来的那些通远军的将士们,自从来了京城,其实都没有好好休整过,就被牵扯到这间事情里来,杨怀仁觉得趁着今天没事,倒是可以好好招待招待他们,也算尽一尽地主之谊。

人太多,要是做精致的小菜,实在做不出那么多,最终还是要做大锅饭。

大锅煮牛羊肉,对于这些曾经的边军将士们来说并不新鲜了,从环州之战胜利之后,朝廷的赏赐很多,当兵的也敞亮,每个人都拿一些出来,加上杨怀仁的赞助,将士们天天牛羊肉吃着,满嘴流油了好久。

现在城里番茄土豆都上市了有几天了,卖得都挺好,将士们只是吃过一次,也就是他们刚到京城的那天,杨怀仁派人送了几车过去。

可就那一次,大家都吃的很香,但是听说城里这些番茄土豆卖得挺贵的,也不好再开口让杨怀仁破费。

这就让杨怀仁觉得愧对这些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了,这些东西别人吃要花钱买,自然是会觉得贵的,但这些蔬菜就是咱家产的,自己人要吃,管够。

接着就派人回庄,除了告知杨母和庄子里挂念这他们的人让他们安心之外,就是让家里送蔬菜和鸡过来。

番茄和土豆,除了育种的部分,早就采摘了许多,特别是土豆,从地里刨出来都是一簇一簇地,这东西既能当饭吃,又能当菜做,产量高的可怕,庄户们看了打心眼里就喜欢得很。

鸡就更多了,养鸡场的庄户们过了年也掌握了孵化鸡仔的窍门,三四个月的工夫小鸡就长得一身肉,后山满山的跑。

卖了好多,吃了好多,可还是架不住小公鸡太多了,真是有搞的庄子里鸡犬不宁的迹象,趁着今天的机会,好好吃上一批。

庄户们送土豆和鸡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鸡笼子,直接用绳子拴住鸡的双腿,一条绳子上拴住十几只鸡,就这么一人身上挂着好几排鸡送来的,也不嫌被扑腾一身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