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224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杨怀仁一开始还认为是二丫成天和老虎在一起,让她学到了猛兽身上那种自由散漫的性格。

可后来一想,臭蛋和毛球即便现在是老虎的外表,可内心里其实还是温顺的猫咪,只要不被惹急了,它们基本都是乖乖的。

难道是二丫影响了它们?

杨怀仁开始莫名的担忧,自己的妹子回了趟齐州,认识了李清照之后,是开始偶尔也看看书写写字了。

可问题在于,看书写字,并没有让她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性子,每天醒着的八个时辰,她顶多只有一个时辰不到是斯文的大家闺秀,剩余的时光,比真小子还要野性。

眼看这妹子在成为女汉子的路上越走越远,杨怀仁这个当哥哥的也深感自责,将来杨家有他们这么一个恶人,难道还要再出一个女恶人?

正琢磨着怎么让二丫重新回到大家闺秀的正确道路上来的时候,门外清脆的一嗓子,二丫招了招手,臭蛋和毛球便起身奔了出去。

杨怀仁再想喊住他们已经完了,转眼的工夫,二丫身姿敏捷的跨到了臭蛋的身上,小脚丫子轻轻一踢,臭蛋就猛地一跃而起,跳出去两丈远去。

再之后,毛球和跟了上去,接着就是欢快的“嗷嗷”声和“咯咯”声渐行渐远,杨怀仁只好收回来伸出去的手,无奈的叹着气摇了摇头。

这妹子是管不了了,也都怪自己这一年来惯得她,将来让她的未来夫君好好管教她便是了。

想到这里,杨怀仁忽然又开始苦笑,杨府现在这身份,就算把妹子嫁出去,又有哪个人家敢管教她呢?

现在外边都传说杨怀仁是个非常凶悍的人,以至于没见过杨怀仁真人的人,脑袋里稍微幻想一下,都把他想象成了身高八尺,体型彪悍,面目凶恶的恶汉。

可见过他真人的人,却知道杨怀仁一副书生模样,是要比恶汉的形象还要可怕的,他就是这么笑眯眯的,领导三千通远军将士愣是杀了六千余的西夏精锐。

在濮王府门前,他同样笑眯眯的,可一声令下,濮王府的侍卫们同样被挨个干翻,五城兵马司的兵士们被打的屁滚尿流。

还有一些不为旁人所知的事,比如火烧梁山,给七位头领做菜上菜的时候,他同样笑眯眯的,可之后呢,还不是毫不犹豫的一把火把梁山烧成了荒山?

杨怀仁有点不同意这一点,他笑,并不是因为口蜜腹剑,而是他做过的那些事情,大多数他都是被逼无奈之下。

他笑,有时候是真觉得那些对手们想法可笑,有时候是因为这颠倒黑白的现实而发出的苦笑。

有人怕他,杨怀仁也分不清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同样的,外边还有不少人恨他,妒忌他,这都是他决定不了的事情。

既然决定了要做一个能干大事的人,就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力,壮大自己的队伍,就一定要经历这一些。

开府的事情虽然是形式大于实际意义,名誉大于实权,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赵煦除了大笔一挥给将来的庖厨学院题了名之外,又大笔一挥,把那一百个原来通远军司的边军将士,奖赏给了杨怀仁做通远郡公府的府兵。

一百人听着不算多,可杨怀仁算是很知足了。有原来的一百多金菊堂的内卫,加上现在的一百名边军将士做府兵,通远郡公府的府兵实力,那肯定是冠绝大宋的。

天色还早,杨怀仁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黄大银他们,然后就去山后边看一眼刚刚被划到他名下的那片土地。

这时堂上来了两个人,把杨怀仁堵在了门口……

第546章 柔石和利水

来的两个人杨怀仁是认识的,他们正是廉希宗那些跟着他来到京城的几十名弟子中的两个,尽管杨怀仁平时和他们接触的不多,也没说过几句话。

两人都四十多岁,同样续了山羊胡子,儒雅之余,给人的感觉仿佛还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

白袍子的号柔石先生,黑袍子的号利水先生,杨怀仁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但认识这俩人的人们,却都用他们的号来称呼他们。

这一石一水,在杨怀仁的印象里似乎不太合群,从他们的名号里,杨怀仁就读不太懂柔软的石头和锋利的流水,到底是个什么意境。

廉希宗的弟子们来了杨家庄子以后,先是在庄子里新盖的房子里安顿了下来。

后来有些人像是从廉复和廉希宗那里学了些植物学的知识,对杨家庄子的新式农场的运作模式感到很新颖。

他们见识了杨怀仁培育新式蔬菜的蔬菜大棚之后,虽然也感到惊讶,却没有平常人第一次见到的时候那种特别新鲜好奇之感。

当时杨怀仁就猜想,可能廉复先生曾经跟他们提过有这么一种可以让蔬菜或者农作物在寒冷的冬季里也能照常开花结果的一种种植方式,只不过么有条件亲自实践而已。

不过有了这些农学家一样的人物,杨怀仁内心是欢喜的,他也正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他虽然能根据记忆设计个蔬菜大棚,可他吃的菜不少,种菜的经验其实也没多少。

有了这些专业人士,起码那些新式蔬菜的培育和推广,会是事半功倍的。

赵頵和赵佶的皇庄开春种了新式蔬菜之后,杨怀仁便让他们常驻到两位王爷的皇庄里去了,在那里,他们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华。

除此之外,剩下一些醉心文学或者科学研究的人,杨怀仁虽然没有多少面子能帮他们在朝廷里谋得一官半职,但介绍他们给国子监和太学的几位学正,让他们能在京城的文人中交一些朋友,还是不难的。

这年头读书人都特讲究,随园里就有不少常客,是些国子监和太学的先生或者学生们。

这帮读书人自从品尝过了随园的各种美食美酒,基本就不怎么去旁的饭馆吃饭了,他们也大都是官员或富贵人家走出来的子弟,自然不缺那点酒菜钱。

廉希宗的弟子也不是饭桶,个顶个的是学富五车之辈,跟国子监和太学的先生们交流,常常有惊人之语,时间久了,他们便渐渐因为学识上的共性,慢慢走到了一起成了朋友。

杨怀仁觉得他算是对廉希宗老前辈有了交代,他的这些弟子们,不论是在皇庄种菜的还是跟国子监和太学的先生学生们交往的,将来都有机会走上仕途。

当然,这群人里边,也有些性情怪异,性格孤僻之辈,一直留在杨家庄子里,就这么安静的住着,也不知道是躲在自家院子里拜佛还是念经。

柔石先生和利水先生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

杨怀仁觉得他们这样也无妨,反正家里也不缺养着他们的那点粮食钱。

同时也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或许是因为在齐州的时候,这些人隐居习惯了,乍一出世,有些心理上或者生活上的不适应。

所以杨怀仁也没太往心里去,由着他们做他们的闲云野鹤便是了。

今日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突然到访,反而让杨怀仁跟见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的奇怪,好奇心都差点发作了。

两人走进大堂,对杨怀仁行了礼便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杨怀仁见状也不好自己擅自离去,只好又坐了回去。丫鬟上了茶点,两位先生只是端起杯子来,用茶盏盖碾着漂浮起来的茶叶轻轻的吹着,还是没有说话。

既然两位先生惜字如金,杨怀仁只好先开口。

“不知两位先生今日到访,是有何事啊?先生尽管直说,学生自当尽力而为。”

杨怀仁此话一出,柔石和利水立即便扔下手里茶盏站了起来,“郡公何故自称‘学生’,‘先生’二字,弟子二人如何也不敢当。”

这下轮到杨怀仁受惊了,赶忙也站了起来,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论是按年龄还是按学识和修养,杨怀仁在两位中年人面前自谦的称一声学生,应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这么突然的反应,又学生又先生的,让杨怀仁实在搞不懂他正常的一句话,怎么激起了两位先生这么大的反应。

柔石躬身行了一礼说道,“通远郡公与家师平辈论交,吾二人自然以师叔之礼相敬,郡公又如何自称‘学生’?可是折煞弟子二人了。”

我去,杨怀仁心道,原来是这么个原因,这古代的读书人真是穷讲究,这都能联系到一起,还真是在山上呆的久了,迂腐得有点吓人。

杨怀仁转念一想,他们这么说有他们的道理,尊师重道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立人之本。

但是两位先生在他眼里都是中年人了,称自己师叔实在是让他感到非常尴尬,于是他说道,“两位先生此言差矣。

在下跟尊师虽然是朋友,可并非以平辈而论。尊师也曾授业于在下,所以要论,在下也是尊师的弟子。

如此论起来,两位也该是在下的师兄,而不是师侄。”

柔石和利水两个人也是可爱的很,歪着脑袋算了一下,相互看了一眼对方,才默默的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杨怀仁这个论法比较可行。

“既然如此,吾二人便腆以师兄的身份与通远郡公相论了。”

杨怀仁长舒一口气,即便这样,他还是觉得这么论好像把他论的老了二十几岁一般。

“既然如此,不知两位师兄是为何事到访?两位师兄不要见外,直接说出来,我这个当师弟的,自然尽我所能,帮你们办到。”

“呵呵”,利水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今日我们两人听说师弟上了到奏折,要建一所庖厨学院,可是真的?”

第547章 怪才

听他们提起庖厨学院的事情来,杨怀仁似乎猜到了些什么。

廉复老先生虽然跟杨怀仁是同类,可杨怀仁并不十分清楚他是不是和他一样来自差不多的年代。

杨怀仁猜测的是,廉复在现代,应该是一位学者,而不是一位实干家。

廉复先生来到大宋初年,并没有闹出多么大的动静来,而是隐居山林,闲暇时把自己脑子里的学识都记录了下来,然后收些徒弟去传道授业。

他没有像杨怀仁利用超前的知识去赚钱,去改变古代人的生活,这种超脱和淡然,杨怀仁除了敬佩他的品格之外,只能猜测他不像自己一样出身市井。

高雅的人有高雅的生活方式,平凡的人有平凡的生活方式,这里不论孰优孰劣,只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分别二者的不同。

他的徒子徒孙们跟着他久了,自然从他的恬静生活之中,沾染了些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品性。

但人在世上活,总要做出点什么成绩来,就算不愿意为声名利禄所累,也会想办法一展拳脚,来验证自己的所学。

到第三代这一批人,也就是廉希宗的这些弟子们,既然愿意跟着杨怀仁来东京城,就是有想法要出仕的。

凭他们的本事,自然不会屈尊跟自己的学生辈的学子们去挤科考这条独木桥,所以通过杨怀仁这里,致力于走出一条孝廉的路来。

无论是在王爷庄子上种菜的,还是结交了京城文人名士的,算是都迈出了第一步,而留下来的诸如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这样的人,也许只是在等待最适合施展他们才华的时间点和地点。

杨怀仁要建设的是庖厨学院,可他可以肯定的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自然不可能是会厨艺的。

那么他们的所学才华和庖厨学院能扯上关系的,从他们的话中猜测,重点应该是“建设”二字。

“二位师兄,可是在建筑和土木方面,有什么想法?”

杨怀仁猜测着问了一句,然后仔细观察两位先生的表情,当他看到利水先生的眼皮好似抽搐了一下的时候,杨怀仁便知道他的猜测应该八、九不离十。

利水先生没想到杨怀仁一语中的,平静了下激动的心情,慢慢说道,“师弟果然目光如炬,为兄二人正是建筑和土木方面小有所学,才冒昧到访。”

柔石先生面色稍有惭愧,补充道,“利水师弟精于此道,为兄的专精嘛,还是跟建筑略有偏颇的。”

杨怀仁听到这里已然心中暗喜。建设一个庖厨学院,跟在自家庄子里盖民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单纯盖民居的话,并没有多少难度和技术含量,几间平房,无非是四堵墙,几根大梁托起来个屋顶。

庄户人家也不用多么心灵手巧,盖间平房的本事,大多数人还是有的。

庄子里那一片新盖的房子,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往常用的泥胚换成黏土石砖,建材的升级,并没有给盖房子带来另外的难度。

但是要建设一座能容纳千百学生的学院,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最基本的一点,盖间教室的房子就比普通的民房要大上不少。

内部空间大的房子,需要更合理的设计,如何承重,如何通风等等,这都是学问。

而纵观全局,一座学院的整体规划,也不是普通人随便画个图任意安排安排就可行的。

教室要怎么盖,盖多少,还有学生的食堂啊,宿舍啊,活动场所啊,藏书的图书馆啊等等其他的配套设施,都需要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这就需要相对专业的建筑学和规划学方面的人才了。这一点,杨怀仁事前也担忧过,还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能花钱让赵頵帮忙请一些专门建造宫廷建筑的大师和工匠们一起来规划。

没想到就在他对这件事还没有具体打算的时候,就有柔石和利水两个先生自己找上门来了。

更让他事前没想到的是,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这样的人才,竟然已经在他庄子上住了半年之久,他一直都没有发现,反而只是单纯的当他们是些有特殊方面才华的怪人。

如此看来,他们性格上虽然怪癖,可才华却不一定是假的,何况他们还是廉复先生的徒孙,对于后世的建筑知识,不知道他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又会有什么标新立异的新理解。

这也提醒了杨怀仁,不能用他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古人,同样的,也不能单纯用当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古人之中,也不是没有具有超前的眼光和知识的大才。

如今仍旧住在杨家庄子里的十几近二十个廉希宗的弟子们,既然能走出两个柔石和利水来,如果对他们加深一下了解,说不定能挖掘出更多的具有特殊才华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