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28章

作者:随轻风去

直到最后,秦太监也没有在冯保面前表露出真实态度。

昨日王廷相散朝后去文渊阁,只能算认认门,并与首席中书舍人方佑、军机处官员初步进行接触。更多的像是报道性质,为正式开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今天王廷相先照旧去了兵部办公,把重要的事情处理完毕后,午时又来到文渊阁,才算是正式第一次到军机处办公。

方佑在做人无可挑剔,在左顺门迎接了王廷相,态度就像对待秦中堂一样恭敬。

而后就引着王廷相,向文渊阁中堂走去。

本来王廷相也没多想什么,他在都察院、刑部、兵部历任主官,一样都是独用正堂办公。

但走到文渊阁门外的月台上时,王廷相打量着文渊阁几个大字,忽然心里有点发虚了。

忍不住对方舍人问道:“往常只有秦德威一个人在这里面办公?”

方舍人理所当然的答道:“世人皆称秦大人为秦中堂,这中堂就指的是文渊阁中堂。

原本中堂是阁老会商议事的地方,后来阁老都去了无逸殿,文渊阁就只归秦中堂一人独用了。

而后秦中堂嫌弃文渊阁里面隔间昏暗狭窄,将公案设置在了中堂,并撤去了多余座椅,只将中堂作为办公场所。”

王廷相犹豫不前,不是每个人都有秦德威这么厚的脸皮,敢坐在文渊阁中堂办公,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

历代内阁大学士、首辅,也没一个这样独自在文渊阁中堂办公的。

世人都觉得秦德威位高权重,想干什么都很容易,其实真正体验了一下,才知道秦德威体验卡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脸皮不如,啊不,德行不如秦德威,坐在文渊阁中堂办公,只怕要折寿啊。

纠结了片刻后,王廷相还是拉不下脸,转头对方佑说:

“秦板桥能在文渊阁中堂办公,是因为他乃大学士兼入直文渊阁,而我则无此殊荣,只是暂代军机处而已。

所以我还是去东卷棚入直,与其他军机处官员一起,不必借用文渊阁中堂了。”

方佑答话说:“大司马勿要多想,老大人你在文渊阁中堂办公,也是秦中堂当初允许过的,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待?”

“不了不了,我还是去东卷棚!”王廷相很有自知之明的说:“暂时代班之人,还是不要窃据文渊阁中堂,免得遭人议论,惹出是非!”

就在这时候,赵文华的奏疏传到了文渊阁,方佑看完后,迅速又呈给了王廷相。

等王廷相也看完,一时间感觉颇为棘手。

一是没想到严嵩如此迅速的就发起了攻势;二是没想到严嵩直接拿自己当突破口。

除此之外,就是有点生气。自己已经连文渊阁中堂都不敢用了,凭什么还要遭受指责?

随后王廷相又把方佑召来问道:“对这种情况,秦板桥可有安排?”

方舍人答道:“似乎没有,至少没有吩咐过我。”

王廷相疑惑的说:“秦板桥向来心思慎密算无遗策,我就不信他预见不到这种情况!

所以秦板桥肯定会提前做出准备,你莫不是忘了不成?”

方佑无语,他自认已经对秦中堂足够崇拜和迷信了,没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王大司马貌似对秦中堂更迷信。

秦中堂虽然精明,但又不是神仙!

方佑想了想后,对王廷相劝道:“如今秦中堂只怕都已经快出北直隶了,对京城之事鞭长莫及!

故而大司马还是别想着秦中堂了,先想法子应对目前危机。

在下有几点想法,愿与大司马参谋……”

王廷相摆了摆手,“先不忙说这个,劳驾方舍人跑一趟腿,别人我也信不过了。”

方佑问道:“跑什么腿?”

王廷相便吩咐道:“你去找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阁老和户部王尚书,问问他们,秦德威是否针对目前情况有所安排!”

方佑:“……”

你王廷相好歹也是大司马兵部尚书,你能不能拿出点自己的斗志!都这时候了,还到处问秦德威有没有安排!

但方舍人没法抗命,只能去问了。

他找张阁老和王尚书问了一圈后,得到的答案是,秦德威依然是没有特殊安排。

“不能吧?秦板桥怎么可能没有安排?”王廷相喃喃自语,“一定是我漏掉了什么。”

方舍人懒得再献计献策了,他已经绝望了,就王大司马这样,想帮都帮不上忙!

也不知道秦中堂图的什么,让王廷相来代替主持军机处!

这份奏疏公开后,当即引发了朝廷上下的热议。众人所议论的不只是事情本身,还有严阁老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态度。

随即就有数名御史跟进,上奏疏支持赵文华,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

不过让朝臣们感到奇怪的是,“秦党”这边静悄悄,没有任何能值得舆论关注的动静。

这又使得众人猜测纷纷,难道秦德威离开后,秦党立刻就一盘散沙了?

如果说竟然连最基本的舆论反击都组织不起来,那未免也太拉垮了。

还有大聪明分析说,凡事有弊就有利,秦中堂太过于强势,正常时秦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虽然因为秦中堂很强;

但没了秦中堂直接发号施令之后,习惯了盲从的秦党人员立刻就束手无策了,组织涣散程度超乎想象。

过了两日,又到太子上朝的时候,这次没有太后老娘娘捣乱,百官很顺利的礼节性朝见了太子。

散朝时,阁老严嵩对吏部天官许瓒说:“吏部许久没有召集廷议了,今日你们部院正好将几件事情集中起来一起议论!然后将议论结果,反馈到内阁来!”

虽然严阁老说的是几件事情,但众人都知道,严阁老真正关心的,只有内阁阁臣是否重返文渊阁一件事。

于是许瓒招呼着相关部院大臣以及科道官,来到午门外东朝房开会。

作为外朝之首,廷议一般都是由吏部天官主持的,许瓒也不想废话,直接对众人询问道:

“有大臣奏请阁臣移回文渊阁,军机处移出文渊阁,内阁将此事付与公论,诸君是否赞同?”

“我反对!”有人叫道,众人顺着声音看去,不出意外的是王廷相。

主持廷议的天官许瓒忍不住问了句说:“大司马有什么理由?

事不关己的他也很好奇,王廷相能编出什么样的理由来。

王廷相只说了一句:“如今内廷格局,乃是秦板桥向皇上奏请设定的,诸君最好不要擅动。”

众人:“……”

就这?这也算是理由?

左都御史屠侨忍无可忍,开口道:“秦德威已经不在朝中了!”

王廷相强行驳斥说:“秦板桥在不在朝,与内廷格局变动有什么直接关系?”

屠侨回应说:“正因为秦德威不在朝中了,故而才此一时彼一时也!

昔日内外共定下五名辅政大臣,虽然大多数人距离储君甚远,其中翟首辅、严阁老、张大宗伯常在西苑无逸殿,张詹事则在宫外詹事府。

但所幸还有秦德威驻守文渊阁,距离文华殿和东宫咫尺之遥,得以朝夕辅导储君,让储君不至于对大臣疏远。

如今秦德威离开文渊阁,出任钦差远赴东南,而朝廷其余四名辅政大臣中,无一与储君接近,实在是当今最大不合理之处。

所以我们才要改变内廷现状格局!内阁重回文渊阁就是这个目的!”

众人听到这里,先是惊讶,屠侨居然给了秦德威一点近乎正面的评论!把秦德威当成了一个正面例子说了两句!

然后才明白,转折还是在后面。

但也不能不承认,屠侨说这些话逻辑无懈可击,水平很高,丝毫没有贬低对手,但又论证出了自己的目的。

总而言之,比王廷相那几句强词夺理至少高出了一个严世蕃的差距!

于是众人又稍稍疑惑,怎么秦德威一不在时,往常看起来挺弱鸡的屠侨,怎么都变得像模像样,言辞犀利精密了?

难道秦德威对别人的压制力,恐怖如斯?

第八百五十四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下)

本来内阁要不要去文渊阁办公,这根本就不该是一个问题。

大明内阁制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与文渊阁绑定的,连内阁阁臣的差遣都必定加“入直文渊阁”。

所以内阁和文渊阁原来就是一体的,内阁就是文渊阁,文渊阁就是内阁。

只是碰上个嘉靖这样的皇帝,把阁臣入直地点都搬到了西苑无逸殿,造成了内阁实际上在无逸殿办公的情况。

然后又碰上个更奇葩的秦德威,凭借势力公然占据了文渊阁,然后又另立了军机处,把文渊阁变成了近乎独属于他个人的衙署。

结果就导致了目前的局面,翟銮、严嵩、张潮这样的“入直文渊阁”们都不在文渊阁,唯一在文渊阁值守的大臣王廷相却又不是“入直文渊阁”。

廷议若非特别标注内外集议,一般就是外朝核心骨干官员列席,内阁阁臣并不参加,以示内外有别。

所以今天廷议上,最大的官员就是尚书和都御史,其中左都御史屠侨又充当了严党这边的主攻手。

屠总宪发表完看法后,没给最大反对派王廷相太多思考时间,又对王廷相逼问道:“不知王大司马以为,我说的对不对?”

王廷相回应说:“总宪所言确实也有几分道理,但是秦板桥强调过,内廷格局应该遵照皇上先前的旨意,一切照旧,不应轻易更改,否则就是抗旨!”

众人齐齐无语,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你王廷相今天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句句离不开秦德威?秦德威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当初秦德威说这话,拿嘉靖皇帝旨意吓唬众人的时候,嘉靖皇帝刚刚昏迷,谁都不确定皇帝会不会突然醒来。

现在皇帝都昏迷了有一段时间了,还是未曾醒来,大臣们心态上就开始逐渐对皇帝“放松”了,还守着“遗旨”干什么?

如果都像这样僵化,那就该继续严格执行太祖高皇帝的条条诏令,大家谁也活不成!

而且说起来你王廷相也是宦海四十多年的老臣了,性格人设上向来也是刚正的,今天怎么脸面都不要了,活像个秦德威门下走狗角色?

秦德威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哪里还有卖的?

所以屠侨闻言后毫不犹豫的答道:“时候已然不同了,焉能继续刻舟求剑?岂不闻时移世易之理?

阁臣都是直接为君王效力,是君王左近的顾问大臣,入直地点应该围绕着君王!

昔日皇上在西苑,诸大臣要供奉皇上,自然就近入直无逸殿为宜。

如今监国储君在文华殿,辅政大臣和阁臣自然也应该在文华殿附近入直!最适合地点莫过于文渊阁!

总而言之,将内阁移回文渊阁,再将军机处移往他处,如此才算合乎天理人情。”

说完了后,屠侨又环顾四周,对参加廷议的大臣们高问道:“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