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衫取醉
比如最开始描写太子是一个仁义宽厚、智勇双全的人,随着李鸿运的第一次点击,“骁勇无双”这一条是没有了,但深谋远虑这一条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继续一直改下去,这些褒义词就会逐渐变成贬义词,将太子描绘成一个既无心胸、也无能力,甚至掳掠财货妇女、与高祖妃子胡搞的形象。
在这么多的描述中,李鸿运要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
于是在一番操作之后,李鸿运总算是按照自己对于历史的基本认识,将这段内容给改成了自己理想中的状态。
“……太子与梁高祖于晋阳起兵,恭敬沉稳、中人之才,其弟齐王喜好游猎,劣迹斑斑。
“高祖起兵,太子辅左高祖治国理政,以为辅左;齐王被高祖安排到秦王军中,立功镀金。秦王南征北战、身先士卒,数年之内相继攻灭群雄,统一天下,建立梁朝。
“武德年间,突厥屡屡进犯,秦王屡次带兵出征突厥,平息边患。太子主持割河套之地,又赞同高祖迁都之议。
“秦王英明神武、四方仰赖,高祖后妃常因赏赐与秦王发生摩擦,向高祖诬告秦王,并夸赞太子仁厚。
“太子与齐王密谋剪除秦王羽翼,秦王察觉,在天策府众多臣僚的推动下,开始谋划。
“武德九年,高祖虽已年过六旬,但并无禅位打算。太子与秦王互相攻讦,高祖让二人明日进宫对峙。秦王先一步伏兵于玄武门,斩杀太子与齐王。宫中禁军多为秦王旧部,对秦王多有支持。
“秦王命尉迟敬德进入皇宫,逼迫高祖传位于自己。
“颉利可汗听说玄武门之变,认为梁朝内部空虚,有机可乘,于是起兵南下。
“秦王命尉迟敬德击其先锋、扣其使者,又命玄甲军精锐在渭水列阵示威,逼退颉利可汗,史称‘渭水之盟’。
“秦王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于是召集群臣修史。并要求群臣对玄武门之变‘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又将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诸多文臣勇将画像挂于凌烟阁,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在君臣共同努力下,赈济天灾、攻灭突厥,四方来朝,梁太宗因而得名‘天可汗’,开启梁朝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浏览一遍之后没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李鸿运这才点击确认。
“哗啦”一声,这张书页翻过。
而后,李鸿运的视野快速拉进,来到长安中的皇宫。
他一眼就认出了五十多岁、身穿黄色龙袍的梁高祖。
按照五德学说,梁朝代表土德,因而梁高祖将龙袍定为黄色,并且将黄色提升到了帝王专属的级别,严禁民间使用。
而在梁高祖身侧,一名姿容出众的妃子正在认真服侍。
“陛下,听说秦王不日就要攻克洛阳。那洛阳城中的府库,想必有无数的珠宝财货,不知陛下,可否赏赐给臣妾一些?”
第311章 赏罚
梁高祖享受着妃子的按摩,但回复之间,却稍显犹豫。
“洛阳的府库……我已交给秦王分配。”
那名妃子娇嗔道:“陛下!您乃九五之尊,秦王是您的儿子,他打下洛阳,归根结底也是为您立下的功劳,难道陛下连一点珍宝财货都不能分配了吗?
“那些珍宝财货,本就该归入我大梁的府库,陛下从府库中拿出微不足道的一点珍宝赏赐给臣妾,难道臣妾的这点要求也不能满足吗?”
梁高祖一听,自然而然地点了点头:“爱妃这是什么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点珍宝自然还是能赏赐的。
“正好,你便和张妃一起去洛阳,为众妃在府库中选一些珍宝财货、土地田产吧。”
妃子脸上立刻露出喜色,但随即又说道:“可是陛下,若是秦王抗旨不遵,臣妾又该怎么办?”
梁高祖立刻拉下脸来:“他敢?
“如此,朕命人写一封敕令,你们拿着朕的敕令前去。”
说罢,梁高祖果然写了一封敕令交给这名妃子,让她与另一名妃子一起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到府库中任意选拿珍宝。
李鸿运的视野快速拉升,他看到这两名妃子与众多扈从离开长安东行。
一路上,这些光点若隐若现,天上风飞云走,眼前的视野快速变幻,很快抵达洛阳。
李鸿运很快确定了这两名妃子的身份。
他们分别是张婕妤、尹德妃,这是梁高祖在晚年最为宠爱的两个妃子。
在李鸿运的事业中,这一行人很快来到洛阳,然而,他们在洛阳府库前面却吃了个闭门羹。
几名面目凶恶的侍卫拦在府库门口,手中长枪“铿”的一声架起,将一行人全都拦住。
“秦王有令,府库中的所有财宝、洛阳周边的所有土地都要拿来封赏将士,任何人等不得轻动!”
马车中,尹德妃隔着门帘,对手下的仆人说了几句。
那仆人立刻上前,大声说道:“放肆!我家贵妃是得了陛下的敕书来的!你们难道敢抗旨不遵?”
几名侍卫互相看了看,“抗旨不遵”这几个字,确实也让他们这几个大头兵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很快,他们中有人快步离开,去禀报能管事的将领。
过了没多久,一名四十余岁的将领来到府库。
“何人要开府库?”他目光扫过两名贵妃的马车,脸色微微变了变,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尹德妃的仆人再次上前:“我家贵妃是奉了陛下的敕书来的!陛下有令,府库中的财货要任我家贵妃挑选!”
马车中又传来尹德妃的声音:“另外,洛阳东南五十里有良田数十顷,张妃看上了,陛下已下敕书赐予。麻烦这位将军一并交割。”
来的那名将领冷然道:“我乃淮安郡王,那些田地秦王已经有教,因军功赐给我,恕难从命!
“至于府库中的珍宝财货,既然两位贵妃持有陛下的敕书,那就亲自去见秦王,向他索要吧!”
贵妃的仆人还想说什么,但有了这位淮安郡王撑腰,府库的士兵显然硬气了很多,在府库门口手持长枪一步不退。
尹德妃恨恨地咬牙:“好,那本宫便去找秦王对峙!”
说罢,两名贵妃带着仆从离去。
……
李鸿运全程以上帝视角看完了全程,又看到这两名贵妃在洛阳城中找到秦王,并提出了到府库中拿取财货、给自家人封官的要求。
结果,秦王面有难色,但还是应允了。
于是,这两名贵妃进入府库中任意选取了大量金银珠宝和各种财货,装了满满一车带走。
不仅如此,秦王还被迫给他们的亲属封了官职,至于给淮安郡王的那几十顷田地,自然也一并给了张婕妤。
至于军中尤其是淮安郡王那边的怨气,自然是秦王亲自去安抚。
看到这里,李鸿运不由得皱眉,很快意识到这似乎是个坑。
从表面上来看,这两名贵妃的行为虽然有些过分,但她们的行为,以及秦王的处置方式,都是说得通的。
这两名贵妃是持了梁高祖的敕书前来的,按理说,皇帝既然发话了,自然就有最高的效力。
哪怕秦王不愿意,也必须按照皇帝的敕书办事。
至于其他将领的怨气,秦王在军中威望甚高,想要压下去自然也不成问题。
但很显然……这与历史记载不符,而且,也完全不符合秦王的人设。
随着李鸿运陷入沉思,整个世界也进入了暂停状态。
看着欢喜离去的尹德妃和张婕妤,李鸿运自然想到了任由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
这两名妃子,是梁高祖此时最为宠信的两名妃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枕旁风”的威力。
此时洛阳城才刚刚攻克,而攻克洛阳的过程,可谓是凶险万分。
李鸿运在之前的虎牢关之战中已经体验过了:洛阳城池高大坚固,梁军攻击了数月都未能有所建树,在这个过程中,战斗必然是十分惨烈的。
而之后窦建德来援,秦王更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只带领三千五百玄甲军去虎牢关堵截,并成功一战擒双王。
从战果上看确实如同摧枯拉朽,但如果深究过程就会知道,整个洛阳之战都是凶险万分,秦王的战马都死了好几匹,更何况是其他的将士。
洛阳城是东都,此地和长安城一样,繁华富庶,里面的珍宝财货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这些财货如何分配的问题,就是一个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大问题。
秦王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给这两名妃子,要么给将士。
那名在府库前面拒绝了两名妃子的将领来头也不小,如果尉迟敬德等一般的将领,恐怕说话还不可能这么硬气。
而那名将领之所以敢直接用秦王的“教”来拒绝梁高祖的“敕”,显然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当时整个梁朝的命令体系比较混乱,皇帝的敕、太子的令和秦王的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具有同等效力,谁的命令先到就听谁的。
秦王直接打下了洛阳,他的教在诸多将士们看来,显然与皇帝的敕是同等的。
至于皇帝的敕被拒绝了、皇帝生气了之后该怎么办,那是秦王要考虑的事情,而非他们这些大头兵要考虑的。
第二,则是因为这位将领是淮安郡王,论亲戚,他是梁高祖的堂弟。
虽然是宗室将领,但他在洛阳一战中也立下了功劳,因此秦王才将那几十顷田地赏赐给他。
这样的一个人,显然对这两位贵妃是十分不感冒的。
李鸿运甚至可以代入到他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论关系亲疏,我是当今陛下的堂弟,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我就已经举兵响应,你们不过是陛下后来又纳的两个妃子;论功劳,我跟将士们在洛阳城外餐风露宿、浴血奋战,你们两个妃子在长安花天酒地。
现在你一纸敕书,就要把我的地抢走?
当然,淮安郡王也知道这两名妃子正得宠爱,不太好惹,于是他在硬气之余,也将皮球再度踢给了秦王。
那么秦王会怎么做呢?
其实在李鸿运看来,如果秦王真的把府库中的财宝给了这两名贵妃,他日后的处境说不定会好一些。
毕竟后来秦王之所以五次三番被梁高祖责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太子和这两名贵妃隔三差五地就给他上谗言。
如果秦王真的用这些财物大力笼络这两名贵妃,那么这两名贵妃所代表的的势力虽然不至于立刻倒向他,至少也会变成他和太子之间的墙头草,不断摇摆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些财物本来也是秦王打下来的,分给将士还是贿赂贵妃,这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但问题是,这两名贵妃,显然是得寸进尺的类型。
让她们进入府库去挑选珍宝……那府库里的东西,还能剩下多少?
张婕妤一张嘴就要淮安郡王的几十顷田,属于是心里没有一点逼数的表现。
如果只是象征性地给一点,根本不足以满足她们的胃口,她们还是会心怀怨怼;如果敞开了给,赏赐这一块必然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到时候这个缺口又怎么去堵?
秦王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威望,是在一次次赏罚分明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这种威望想要建立起来很难,但想要毁掉却再简单不过。
因此,不论如何权衡,以秦王的性格,几乎都会严词拒绝。
想到这里,李鸿运开始尝试着对秦王的行为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