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146章

作者:青衫取醉

“陛下肩负着江山社稷,不可如此轻率。御驾亲征一事,万不可行。”

不只是这两位重臣,其他的大臣也纷纷出言劝阻,不少大臣还做出了相当过激的举动,甚至恨不得拿自己的头往柱子上撞,仿佛皇帝只要御驾亲征,立刻就会产生十分可怕的后果。

这一番阵势,还真把赵海平给震住了。

他之前在试炼幻境中虽然也扮演过武卒,指挥过战斗,但那毕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而且,也没有朝堂议事这个环节。

换言之,他曾经打的仗,都是非打不可的。

但此时,他作为皇帝,却有着决定权。打与不打,完全是他自己说了算,而且不打的声音要远大于打的声音。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支持他去御驾亲征。

赵海平一时间无话可说。

这些大臣说的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

历史上因为御驾亲征赔光所有家底的皇帝又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大盛朝这边就有一位。

盛太祖泉下有知,如果知道自己有个这么废物的子孙,估计得揭棺而起揪住他给他几个大嘴巴子。

所以,大臣们如此劝谏肯定是很有道理的,贵为皇帝,完全没必要以身犯险嘛。更何况大盛朝又不是没有能打仗的武将,皇帝也没必要事事都亲力亲为,有越俎代庖之嫌。

而且,对于大臣们来说,劝皇帝不要御驾亲征,属于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操作。

他们此时劝谏一下,是为之后做准备。

如果到时候皇帝御驾亲征赢了,那么皆大欢喜,他们事先的劝谏也不会怎么样,不至于被皇帝清算;如果皇帝御驾亲征输了,那此事肯定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他们事先提醒過,到時候也能留下个好名聲。

显得他们很有远见卓识,不会背上“劝谏不力”的骂名。

总之,皇帝说要御驾亲征,啥也别说,先劝一劝,怎么都不亏。

但对于赵海平来说,这事就没那么简单了。

现在情况不明,所以他倒是也没有硬压着百官要御驾亲征,而是问道:“北蛮各部,此时情况如何?”

兵部尚书沉吟片刻,回答道:“启禀陛下,北蛮马哈里部近年来刚刚成功吞并乌勒兹部,但各部仍有战乱,短期内并不具备大规模南下的实力。虽然有少数部族趁乱南下掳掠,但都不至于有太大影响。”

赵海平没说话,认真分析這其中的信息。

自从盛太祖成功地将北蛮赶回大漠后,北蛮内部也陷于分裂。各部互相之间征战、杀伐不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短期内确实还没有征讨的必要。

但是……

马哈里部成功吞并了乌勒兹部,就意味着这一部的实力正在快速崛起。现在不去打,难道等这一部成功统一了漠北草原,再去打吗?

或者说,等这一部统一了漠北草原,打上门来的时候再想办法?

那显然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

要防患于未然,不如趁着各部混战的时候果断出兵,把这些部族全都重创,至少能迎来几十年的和平。

现在不打,难不成指望着子孙后代的智慧?

那属实是想多了,开国之君多半已经是整个朝代皇帝中智商和能力的巅峰,以后的皇帝不是从草莽中杀出来的,不论是治国还是打仗,肯定都跟前期的皇帝没法比。

要是现在不打,等以后北蛮重新统一,卷土重来,指望着后辈,估计只有完犊子了。

所以,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越拖问题只会越多。

但即便要打,也面临着另一个问题。

是自己亲自去打,还是委派某个将领去打?

第172章 名将难求

如果从历史的标准答案来看,那确实是御驾亲征没错。

但赵海平在进入试炼幻境的时候系统已经明确提示了,这次的情况不见得会跟历史上的情况完全一致,还是得自己判断。

赵海平想了想,请一位名将去打,似乎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他问道:“既然如此,众卿以为,哪位将军可当此重任?”

几位重臣稍微考虑了一下,又是兵部尚书出面说道:“臣以为,岐国公邱垣可当此大任。”

邱垣?

赵海平的脑海中飘过几个问号,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说过。

虽说他也恶补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毕竟不是像楚歌那样专精历史的玩家,史书上那些特别有名有姓人办事都还没记全,更何况是这种本身就不太出名人物。

赵海平问道:“谷远将军如何?”

兵部尚书面色古怪:“陛下,开平王去年已经病逝了……”

场面一时间有些尴尬,但还好赵海平此时扮演的是皇帝,哪怕说错话底下也没人敢跳出来嘲笑。

这些文官们顶多只会以为皇帝操劳国事忙昏头了,或者过度思念爱将,所以才闹出这样的乌龙。

赵海平轻轻咳嗽了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问道:“诸位爱卿都认为岐国公可担此重任?”

很快,几位大臣出列附议。

“臣等以为,岐国公行伍出身,屡立战功,素知兵事,又久在北疆守御,命其为征虏大将军,兼与靖安侯、武平侯、定远侯等北征蛮夷,可保万无一失。”

赵海平陷入了沉思。

他确实有点被说服了。

之前他想到的那位谷远将军,是跟着盛太祖一起打天下的名将,在古往今来的名将中都是能排得上号的。

所以赵海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如果他能出征北蛮,那赵海平确实可以放心。

但问题是,这个时期,跟随着盛太祖打天下的那些最顶尖的名将,要么因病去世,要么年老体衰、告老还乡,都已经有些打不动了。

古代人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医疗条件又不好,哪怕是名将寿命也不见得很长。像盛太祖这样能活七十来岁、五十岁还活蹦乱跳的,已经是异类了。

既然这些有名有姓的顶尖名将都没法指望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次一等的选择。

众臣推荐的这位叫邱垣的将领,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古代这些能有封号的,基本上都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比如谷远,因为功勋卓著,所以被封为开平王。

而众臣推荐的这位邱垣,被封为岐国公,这是最顶尖的公爵。

如果他确实是出身于行伍,一路上凭借着战功而不断升迁,能升到这个阶段,倒是也足以证明他是个名将。

既然是名将,不求他打出多大的战果,总不至于像某些完全不懂兵事的皇帝一样去硬送吧?

而且兵部尚书也说了,又不是让他一个人去,还有靖安侯、武平侯、定远侯之类的这一大堆将领跟着。

光看封号也知道,这些人肯定也都是打过仗的,有实实在在的军功。

想到这里,赵海平说道:“好,那就依众卿之言,命岐国公为征虏大将军,替朕征讨北蛮!”

众臣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紧接着,赵海平看到了一段过场动画。

这位岐国公奉诏入京,面见盛太祖。

而盛太祖则是对他委以重任,临行前还再三叮嘱。

“兵事必须慎重,你到了北疆,即便看不到北蛮的踪迹,也要做好时时刻刻临敌的准备。看好时机再进军,千万不可固执己见。如果一战未捷,就耐心等待下一次时机。

“慎则胜,不慎则败,一定要整肃队伍,观察将士的动静与士气,深谋远虑,争取一战而大获全胜,平定北疆。

“如果听到北蛮很容易击败的言论,千万不要轻信,信之必败!缚兔与缚虎相比,缚虎固须全力,缚兔也必须用缚虎之力,以保万全!

“北蛮十分狡猾,跨越数千里远征,务必慎之又慎,如果遇到北蛮临时有变,你要随机应变,千万不要固执。”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四个字,慎之又慎!

原因很简单,盛太祖本来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军事天才,所以他很清楚在北疆作战的关键。

关键就在于谨慎。

北蛮骑兵来去如风,而且北蛮并不是没脑子的莽夫,他们也是懂战术的。

盛军到了北疆,人生地不熟,对地形不了解,后勤也不见得能很好地保障,士气也不见得会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轻敌冒进等于白给,所以谨慎是第一要务。

邱垣将军则是满口答应,说着“臣一定谨记于心,不负陛下厚望”之类的话。

于是,大军就这样开拔。

只是接下来出现在赵海平面前的,却是一封兵败的军报。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了邱垣失败的前因后果。

邱垣领兵进入北疆之后,连战连捷,北蛮每战都诈败退去。于是邱垣撇下大军主力率千余骑兵前行,击败北蛮游骑后趁机渡河,追击中俘虏了北蛮的一名高官,得知北蛮首领听闻盛军北上正在仓皇逃窜,离此地不过三十里。

于是邱垣深信不疑,决定乘胜追击。靖安侯劝说,不可轻信俘虏之言,要牢记陛下临行前的嘱托。但邱垣一概不听,率军疾驰,最终遭遇埋伏,所率数千人全军覆没。

赵海平的扮演,自然也就失败了。

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赵海平不由得一阵无语:“坑爹呢这是!”

可以想见,盛太祖看到这封军报时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估计挖坟鞭尸的想法都有了。

作为旁观者,赵海平看得清清楚楚。明明出征之前,盛太祖再三嘱咐,让邱垣不要轻兵冒进,要谨慎,只要稳扎稳打,这仗怎么也不会输。

结果邱垣到了那边就是不听,就觉得好像马上就要抓住北蛮的首领,结果中了埋伏,連累身邊的副將和精锐骑兵一起送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毕竟也算是懂兵事的,虽然轻率冒进,但也只送了随行的千余名精锐骑兵,没有把所有大军给一起送掉。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是无法接受的惨败。

“果然,我就知道这个试炼副本绝对没那么简单。

“如果随便派遣一名將领出征北蛮就能完成目标,那简直太简单了,根本不需要我去做什么。

“如此说来,盛太祖当时面临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