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819章

作者:御炎

他们在川蜀地区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第七行动组是根据天网军总部的指示从第二行动组分出一批骨干成员组织的。

根据苏长生给他们定下的策略,最开始依靠组织提供的雄厚资金招募人手做船运生意,后面人手扩大之后就开始给当地官府送钱送好处,用钱开道,利用官府的拉偏架逐渐垄断当地船运生意。

之后他们利用垄断生意赚来的钱在忠州购置大片领土,明里暗里收留了很多没有土地的流民来耕种土地。

如此一面获得粮食出售赚钱,一面养活这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并且挑选优秀有资质的,对他们进行情报人员的训练,以此扩大天网军在川蜀的分支的力量。

徐通和川蜀分部进入川蜀的时候,第七行动组的组长徐武直接动用船运力量把他们一路运到到了临江县的安全地区,并且给他们提供相当重要的帮助。

包括川蜀地区宋军驻军的地区、数量、统兵将领、军队素质、各地官员姓名、家底、个人素质等等等等。

基本上徐通想知道的消息,他都能知道,而且徐通还得知包括在成都朝廷之中,川蜀地区三分之二的州府、县府内,都有第七行动组的眼线定期给他们提供情报。

简单来说,徐通等人想要在川蜀地区展开行动,军事行动也好,政治行动也好,已经开了全图的三分之二地区,且都是川蜀精华地区。

徐通非常高兴,甚至都想要当场和徐武结拜兄弟了,反正两人都姓徐,还都是单字名,听上去就和亲兄弟一样。

和徐武进行了一番交谈之后,徐通大致了解了他抵达川蜀的这个阶段川蜀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

然后徐通决定到成都去一趟,看看成都是个什么情况,要是成都都因为这场经济危机混乱了起来,那么整个川蜀的大乱也就近在眼前。

一番休整和准备之后,徐通等人一起前往成都观察,一路上也在不断考察川蜀地方的一些社会情况,等他们抵达成都入住专门为商人准备的旅店之后七天,米骚动爆发了。

倒霉的成都朝廷还在那边想着要怎么富国强兵对抗明国和江南国的军事入侵,但是内部危机已经爆发了。

面对着成都朝廷内部人员基本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内部危机,成都朝廷的应对也是相当失败的。

第1202章 必须要出重拳!

成都朝廷的高层普遍脱离群众,也不太乐意和群众有什么接触,居住在自己的高端圈子里,就像生活在一座象牙塔里一样开心愉快。

唯一让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就是蜀锦生意做不起来了,没钱赚了。

但是对于民众失业没收入没饭吃的事情,他们毫不在意,或者说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直接接触群众的都是低下的办事官员、小吏,只有他们知道实际情况。

小官小吏们报告什么,他们就认为是什么,指望他们亲自进入民间和百姓亲切交流搞清楚实际情况,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高官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说是空间的距离,但更可以说是阶级的距离,说是无限小,但实际上无限大。

而底层办事官吏们更愿意讨好自己的上级,粉饰太平,歌舞升平。

面对成都街头出现失业人群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解决,不是上报,而是隐瞒,只要隐瞒不让上级知道,那就岁月静好,万事大吉。

所以当街头开始出现失业人员的时候,他们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所以没有行动,也没有向朝廷报告街头发生了什么,脱离群众的高官们也什么都不知道,后知后觉。

当街头失业人员开始因为饿肚子而小规模偷盗、抢掠的时候,他们当中的极少数人觉得可以行动了,但大部分人却十分消极,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横竖只是几个刁民闹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抓起来完事儿。

当街头失业人员结成团伙进行集团犯罪并且大有把事情直接闹大的趋势的时候,办事官吏们面对成群结队的刁民们感到恐惧,觉得他们或许可以做点什么,但是他们人手不足,很多事情已经做不到了。

等洪武六年七月成都爆发一千五百多人参与的米骚动的时候,当成都城内七家米店遭到民众暴力抢夺、多名粮商被愤怒的民众拳脚相加干死的时候,底层办事官吏们意识到他们当初或许可以做点什么,可是已经太迟了。

面对民众的怒火,他们束手无策。

成都城内发生的米骚动很快就强化爆发了。

原本是数个抢掠团队共一千五百多人对七家米店的抢掠行动,但是这些人抢到米粮之后,原本慑于官府威慑力不敢行动的其他成都居民也蠢蠢欲动,在黄昏时分加入了米骚动的队伍当中。

一千五百多人的骚动队伍很快扩充到五万多人,整个成都城内都遍布抢掠米粮的队伍,且一开始是抢掠米粮求生存,但是很快就演变成了对一切肉眼看得见的东西的抢夺。

成都城内的多条商业街和多家店铺遭到毁灭性的冲击和抢掠,甚至还有人放火,骚动之中,也有不少民居遭到了冲击,一些民众被抢劫,被杀死,情况十分混乱。

而成都城内的最早的一批米骚动行动者在抢夺米粮之后害怕成都朝廷的报复,所以就逃出了成都,他们的出逃将成都发生米骚动的消息带到了周边城镇。

于是米骚动扩大化了。

米价翻倍上涨的地方绝对不仅仅只是成都而已,除了成都之外的很多城镇的米粮价格都连着涨了三个月,势头十分凶悍,而这些地方的失业工商业人员也被米粮价格折磨的痛不欲生。

成都米骚动的消息传来,打开了他们心中暴怒的阀门,怒火开始喷涌,人们开始向米粮店铺发起冲击。

那些大腹便便面容丑陋的粮商们很快就被暴怒的失业者们挂了东南枝,粮食被抢光,店铺被烧光。

洪武六年七月上旬,继成都发生米骚动之后,广都县、灵泉县、郫县、金堂县、晋源县、江原县、平泉县等县的县城纷纷爆发规模不等的米骚动,大量失业人员参与进来。

之前工商业越发达的地方,失业者就越多,失业者越多,米骚动的爆发强度就越大。

且一开始米骚动全部都是针对米粮店铺的行动,然后就开始发展成为对商业店铺的无差别攻击。

参与者从数百人到一千多人不等,也有个别县城出现两千多人的大规模骚动,他们将城中米粮店铺抢掠一空,将可恶的粮商杀掉,进而抢红了眼,失去了理智,对城镇进行大肆破坏,甚至出现了零元购行为。

官府对此束手无策,一些胆小的官员甚至躲在官衙里不敢出来,除了派人向成都求救之外别无他法。

而到七月中旬、下旬的时候,米骚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由成都府向汉州、彭州、怀安军、简州、隆州、眉州蔓延,各地都因为米价的普遍上涨而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引发米骚动。

这一波大规模且持续蔓延的米骚动将川蜀政权的上层统治者吓得不轻。

尽管他们在心理上已经脱离群众很远很远了,但是民众的怒火一旦爆发,是可以用物理方式缩短上层和底层之间的距离的。

他们第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群体性暴动,心中充满了不解、担忧和恐惧。

赵不息刚刚登基不久,正忙着和高官们处理军队扩编的事情,视线都放在军国大事上,根本没空顾及这些小事,然而当小事骤然扩大变成大事的时候,赵不息也慌了。

成都城内民众的愤怒呼声甚至可以传到赵不息的耳朵里。

他连忙找来了满朝文武大臣进行商议,询问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大家商讨来商讨去,直接把这件事情定性为了造反。

是别有用心的人在造大宋的反,造好不容易浴火重生的大宋朝廷的反,这是非常恶劣的一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接受的事情。

这绝不是简单的民变,这是一群米贼!

必须要出重拳!

于是吴璘提出的方法得到了普遍认同——出兵镇压。

倒不是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马永康的一名部下提到一点,说他最近听到不少风声,说这些在城池里面闹事的乱民都是些失去生计的原先的机户和商铺中的从业人员,因为纺织工厂和大量商铺的倒闭,让他们没了生计,不得已上街闹事。

他们原本只是想有口饭吃,朝廷给他们一口饭吃也就是了,另外可以用过去朝廷使用的老方法——一旦出现生活没有着落的流民群体,那就把他们全部招募入军队管起来,总好过打打杀杀。

“吴相公眼下正是需要扩充军队的时候,陛下下诏让这些乱民归顺朝廷,酌情编入军中,则万事大吉,何苦大开杀戒呢?”

第1203章 他们无法成功

赵不息想了想,觉得这名官员说的很有些道理,新朝刚刚建立就大开杀戒,有损民望,对成都朝廷的长久统治不太好,如果可以通过怀柔手段解决问题,他觉得也不错。

但是吴璘坚决反对。

“没有粮食吃,可以等待朝廷官府赈济,可以由大户开粥棚放粥,活命的方法多得是,然而这群刁民却成群结队冲击米店,还破坏商铺、劫掠财物,可见不是一般人,而是彻头彻尾的刁民、米贼,必须要坚决镇压。

不让他们见见血,他们就不知道朝廷的威势,只有让他们见了血,他们才知道朝廷的威势,朝廷施展过威势之后才能出面安抚,如此恩威并施,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赵不息想了想,觉得吴璘说的也有道理。

若是不进行惩处直接招入军队,只会让他们觉得朝廷软弱可欺,以后想做什么直接再来一次米骚动就好了,哪里需要其他的努力呢?

不行,绝对不行!

如此一番考量之后,赵不息确定了自己的针对性方针。

出动军队镇压,把领头的米贼杀光,剩下的乌合之众再酌情挑选充入军队,扩充军力。

之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一律招募加入军队管束起来,稍稍给些粮食养着,省得他们到处闹事。

马永康倒没有反对吴璘的镇压意见,但是他还是有所担忧。

“明国和伪朝断绝我内外交通商路,蜀锦不得出,以此为生计者损失惨重,此次发生如此事件,也并非吾等所愿意看到的,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军队可以招募流民,但是军队招募的流民终究有限,蜀锦不得出,我朝难以增加军费,朝廷开支困难,长此以往养兵费用不足,也不能继续扩军,明国和伪朝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将吾等困死在川蜀。”

赵不息不懂军事,但是对财政还是挺熟悉的。

“只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够断绝蜀锦商贸,且力度之大,居然真的让吾等束手无策,大量蜀锦堆积府库不得出,没了销路,蜀锦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群臣对此愁眉不展,对于未来的情况十分担忧。

最后还是马永康提出建议,说可以找大理国商量一下,若是可以的话,他们可以通过大理国的渠道把蜀锦卖出去,价格低一点也可以,只要能卖出去那就是大胜利。

赵不息无可奈何,只能点头同意,让吴璘和马永康分头行动。

吴璘使用军事手段,通过物理方式解决眼下的困境。

马永康就去搞经济,为成都朝廷突破明国的经济封锁出一点力气。

不得不说,吴璘在军事上还是很厉害的,他指挥的军队虽然大部分才训练数月,也不是乱民可以对抗的,驻守成都的军队一朝出动,很快就把局势控制住了。

他挥军进攻出现米骚动的城镇,逮捕、剿杀参与骚动的“暴民”,军队结成军阵,刀枪弓弩齐备,进攻有度,防守有方,面对只会乱打一气的失业者们,宋军的优势显露无遗。

他们对待失业者毫不留情,把他们当做练兵的耗材进行杀戮,一时间杀的人头滚滚尸积如山。

米骚动发起的当日,徐通等人就在徐武等人的保护下趁乱离开了成都,返回了临江县大本营。

那种混乱之下,他们无能为力。

尽管听说成都城内有人饿死的消息之后,徐通就认为成都会发生动乱,但是没想到这场动乱迅速扩大,并且很快变得恶劣起来。

为了自身安全的保证,他们顺利离开了成都,返回到了安全的地方,然后召开了会议。

当时,根据天网军搜集到的消息,成都府周边七八个州、府接二连三爆发了米骚动,参与者越来越多,很多官员、粮商被愤怒的失业者打死,米骚动的规模迅速扩大。

所以有些人建议川蜀分部可以派人快速进入米骚动发起的城镇将这些失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掀起反抗浪潮,扩大组织影响力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但是徐通在会议上作了发言,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成都朝廷很快会发起针对这群失业者的讨伐行动,他们会失败,他们不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究其根本,这是一场失业的城市工商业平民为主体发起的抗争行动。

城市工商业失业者数量少、力量弱、没有根基,没有固定根据地,且他们一旦发起行动,将直接面对统治者的根据地,面对统治者的最强武力,几乎没有缓冲。

成都朝廷军队固然不如大明军队善战,可是士兵和平民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他们没有成熟的领导者,更没有团结饱受压迫却并不至于眼下就没饭吃的的自耕农群体和佃户群体,只靠自己进行流寇抢掠式的抗争。

没有纲领,没有明确长远的目标,没有纪律约束,就不能持续性的抗争,而与之相比,成都朝廷军队则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纲领,还有强有力的统治和精细的指挥,谁能获胜,谁会失败,一目了然。”

徐通做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还没有传出成都朝廷出兵作战的消息。

当时,米骚动正在不断的扩大规模,就算是临江县这种较远的地方都出现了米骚动的消息,并且听说也有人蠢蠢欲动。

所以一些人认为这是发起行动并且一举掀翻成都朝廷的好机会。

他们认为成都朝廷刚刚建立,统治力不足,根基不稳,米骚动的出现会成为掀翻他们的最好时机,所以复兴会必须要在这个过程中闪亮登场,发挥领导作用,这样才能在混乱之后占据有利地位。

徐通说得有道理,分析的也很到位,但是川蜀分部内的一些同志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米骚动将埋葬成都朝廷,就像当初的江南西路大起义摧毁了江南西路官府当局一样。

当初江南西路尚且还有临安朝廷予以干涉,调集兵马前来围攻,这才打败了当初的起义者们,而川蜀之地现在已经没有临安朝廷可以进行干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