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很多基层会员还有一些干部纷纷向复兴会总部写信发文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成千上万的信件大规模向中都飞去。
信件中,有很多人觉得苏咏霖的说法略显保守。
他们当然不是说苏咏霖说的是错的,但是他们认为,既然知道理想社会是什么模样,那就努力针对性的去实现。
有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集中全力,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一鼓作气完成任务,而不是寄希望于时间。
苏咏霖描述的理想社会非常美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相信这个美好社会的存在,也愿意相信这个社会终会实现,但是他们等待不了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
他们想看到这个社会的真正来到。
他们觉得时间太久,他们只争朝夕,他们想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建设、去实现理想社会,让他们和他们的后代都在理想社会中生活、成长。
他们可以吃苦受罪,但是他们不希望他们的后代还生活在旧世界之中。
正如之前没有人相信苏咏霖可以在三年时间内覆灭强大的金国,但是苏咏霖偏偏办到了。
所以就算建成理想社会的难度比覆灭金国难十倍好了,他们也有信心在三十年内建成理想的社会,带领大家过上理想的生活。
有些人喊出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大体上就能汇聚成一个口号,叫【三十年革命成功】。
第1181章 这路是要一步步走下去,还是跑起来呢?
对于数量空前大的信件和这些信件当中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或是没那么强烈却依然很坚定的思想倾向,复兴会中央也出现了两种态度。
有人赞同这种思想,有人反对这种思想。
赞同的人认为这是宝贵的革命热情,不该扑灭,而应该予以支持。
支持他们的热情,让他们的热情燃烧起来,烧毁旧世界,加速新世界的到来。
大明不能长久停留在旧的社会形态,而应该尽快向新的形态转变,将所有的一切都进行变革,甩掉旧包袱,全力向前看。
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于洪武三年、四年间那场巨大的腐败风波。
那场腐败风波给复兴会和明国带来的伤害至今依然让人心有余悸,很多人都在反思那是为什么,为什么曾经一起奋斗的同志们会堕落,会被金钱和奢靡的生活腐蚀。
现在看来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那就是接受与旧势力共存的局面,从而给了旧势力接触、腐蚀革命者的机会,让心志不坚定的革命者发生了异变,从而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事件,然后才是那场规模庞大的大整顿行动。
那场风波之后,苏咏霖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提出要革命到底的口号,遂将腐化者与旧势力一起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明国吏治由此焕然一新,一直到如今,都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至少复兴会内部没有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可见苏咏霖自己都承认与旧势力共存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能忍受继续和社会层面上的旧势力共存呢?
必须要将他们全面扫除,然后在它们的尸骸之上建立起崭新的理想社会,完成大家为之奋斗流血的革命理想。
革命者如果不能前进,不能持续战斗,就必然后退,就必然会把一切都给葬送掉。
这样做困难吗?
当然困难,但是既然当年苏咏霖能在三年内覆灭强大的金国,完成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就证明三十年完成革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有苏咏霖带领他们前进,只要苏咏霖带领他们奋勇向前,那么一切就绝对不是不可能的。
持有这种观念的中央干部数量不大,但是声音非常响亮,他们希望在这件事情上继续复制苏咏霖三年覆灭金国的奇迹。
而不赞同的人认为这种情况并不正常。
他们搬出苏咏霖自己的建国总结作为论据,与支持派进行辩论。
他们认为苏咏霖自己都说自己能够三年覆灭金国是由极大地侥幸成分,主要原因是金国内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给了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于是他举起民族主义大旗进行斗争,团结了所有非女真族群,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强大的力量。
且当时金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皇帝完颜亮要改革,内部保守派不愿意改革,竭尽全力妨碍完颜亮的政策。
完颜亮一面和起义者作战,一面又要和内部的离心势力作战,且自身能力有限,昏招连连,并且最终死于内乱。
完颜亮一死,金国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苏咏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推翻了金国政权。
这是十分侥幸、危险且不可复制的一件事情。
成功虽然是必然的,但是三年成功却有极大的偶然性,这是起义之前苏咏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以至于明国建国的仓促。
尽管苏咏霖用中都总务局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酝酿,但时间上还是不够,不得以接纳了大量旧官员进入明政府,遂酿成了之后大整顿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就可以总结到灭金太快、干部队伍人数不足且对治国难度预料不足这几件事情上,苏咏霖为此做过公开的自我检讨。
所以苏咏霖才把自己的成功定义为【侥幸、危险且不可复制】。
对于如此定义,难道支持者还要强行推动这样危险的事情吗?
当前大明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恢复与发展,是清算旧社会,是消灭旧的王朝一统华夏,是完成黄河改道任务恢复中原、两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将农业生产恢复到最佳状态。
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建设理想社会是大家一致认定的终极理想,而不是阶段性的任务,应该先完成肉眼可见的需要完成的阶段性的任务,然后再谈终极理想,而不是把终极理想当做一个简单的任务去看待。
终极理想的实现需要太多太多的先决条件,没有先决条件,就无法实现终极理想。
支持者们太激进了。
支持者们对于反对者们的想法不以为然。
反而认为他们在思想上有保守、退化的迹象,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革命者应该永远保持热情,而不能停下脚步,一旦停下脚步对现状感到满意,就会失去进取之心。
一旦失去了进取之心,倦怠之心就会占据上风,从而腐蚀革命者的斗争意志,以至于斗争最后失败。
大整顿事件固然有原因,但是当时整个朝廷内部稳定发展作为主流的指导思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苏咏霖承认的错误之一,不可无视,并且绝不可以放任这一现象再次出现。
但是反对者还是不认同。
他们认为苏咏霖所说的【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应该以人力强行干预的】这一论断是十分正确的。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是不可能更改的。
让一块荒地变得可以正常种植粮食,视情况而定,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农业生产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是建设理想社会呢?
革命者需要保持斗争的热情,但是也不能被热情烧昏了脑子,否则就要饿坏肚子。
肚子一旦饿坏了,脑子就不好使了,就要出大问题了,届时别说理想社会,现有的大明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革命成功不是自己觉得成功就成功了,需要广大民众的一致认同,而民众的认同难道没有吃饱肚子作为前提吗?
物质难道就不重要吗?
支持者和反对者们互相指责对方【保守】、【激进】,互相指责对方的思想出了岔子,和对方展开激烈的辩论。
从复兴会中央到地方分部,这样的争论无处不在。
对于这样的大辩论,只有辛弃疾、孔茂捷等朝廷高官和复兴会高级干部没说话。
他们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觉得自己要是公开表态,可能造成的复兴会内部分裂,所以他们没有作出公开回应。
但是他们纷纷上表给苏咏霖,希望苏咏霖说点什么平息争论。
于是,在明国赢取第二次明宋战争的胜利并且大踏步展开对江南国的经济战争的同时,在明国内部对自身先进性和道路正确性的认同感再一次大规模提升之际,明国内部也进行了一场思想争锋。
这路是要一步步走下去,还是跑起来呢?
面对这场日益激烈的思想争锋,苏咏霖并没有第一时间表态。
这引起了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情的赵惜蕊的注意。
“外面都吵翻天了,你这个皇帝怎么还跟个没事人一样?这几天我去复兴会总部办事情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好多人聚在一起争论,我都担心他们做不好本职工作了。”
赵惜蕊在难得的休息日里一边检查儿子的功课,一边看着苏咏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苦思冥想的模样,好奇地询问。
第1182章 心中枷锁尚在,谈何地上天国
赵惜蕊在妇女部成立之后就开始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妇女部的建立和运转之中。
原先她还兼着苏咏霖的机要秘书之类的职责,写文章搞校对,不亦乐乎,现在又分出精力帮助肖翠搞妇女部的工作,确实更忙碌了,但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相当不错。
经常跑里跑外的处理事情,整个人从里到外都养成了一股子雷厉风行的气息,言谈举止中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体现出来干练的感觉。
苏咏霖对此还是挺高兴的。
妇女部还在草创阶段,能培养出来几个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女干部的确不容易,而有了赵惜蕊打头,这件事情也就变得可以持续下去了。
妇女部的整个部门就在复兴会中央总部里头办公,所以赵惜蕊知道这场大辩论倒也不显得奇怪,她们对此产生兴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赵惜蕊怀孕已经五个月了,苏咏霖觉得她还是安心养胎比较好。
“你还关注这个?话说你这肚子也有五个月了,小心点吧,最近就不要总去妇女部那边了,我看肖翠最近做事情沉稳多了,你可以休息一下,别累着自己了。”
苏咏霖抬起头看着赵惜蕊明显鼓起来的肚子,笑了笑。
“五个月了,胎已经稳固了,太医几次会诊都说没事情,我身体很好,你还担心什么?”
赵惜蕊笑着坐到了苏咏霖身边靠着:“小翠翠做事情的确是沉稳了不少,不过她到底还年轻,妇女部一开始就二十几个人,好管,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号人了。
还有一百多人在干部培训班里进修,另外还有两百多号候选人在各地工场等着选拔,也要她分心顾着,小翠翠现在天天忙里忙外跑来跑去,人都累瘦了,我看不过去。”
“肖翠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姑娘,办事极其认真谨慎,这是我看中她的地方。”
苏咏霖点了点头:“你适当的给一些提议就可以,生孩子之前还是不要事必躬亲了,孕妇就要好好休养,一定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把姑娘们喊来宫里,就近处理也可以。”
“我考虑一下吧,现在事情正是多的时候,好些部门看小翠翠是个小姑娘都不怎么重视她,觉得妇女部就是玩笑,我不出面给她站台做后盾,好多事情她一个人办不好的。”
说到这里,赵惜蕊轻轻捶了一下苏咏霖的胸口:“说什么尊重女子,我看你们那些干部一个个的还是瞧不起咱们女子!要不是我有个皇后的名义,怕我在你耳朵边上吹风,他们估计也不会搭理我。
还有啊,我还听说最近外面有人说我抛头露面次数太多不是好事什么的,连什么后宫不得干政都说出来了,看起来是对我经常出面给小翠翠站台很不满意。”
苏咏霖不是没听过类似的传言,便满脸苦笑。
“大明建立才六年,传统倒是有几千年了,扭转过来的确是需要时间,这也是现实。”
“这方面倒是不在乎,怎么外头还有那么多人喊着要快速建成理想社会?我看他们都忘了理想社会还有一条是要男女平等吧?”
赵惜蕊满脸不快地嘟囔道:“这就是你说的什么选择性记忆!还有……双标!一群混蛋!”
“所以我才说道阻且长啊。”
苏咏霖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笔,把面前的纸张拿起来,指着写了一大半的文章的标题给赵惜蕊看。
“心中枷锁尚在,谈何地上天国?”
赵惜蕊接过了这张纸,稍稍看了看这张纸上的内容,发现这篇文章正是以妇女部和赵惜蕊的处境做开篇的,顿感兴趣盎然。
“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