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805章

作者:御炎

当然,逃跑的话,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好事,能够留下来继续做生意发财,他们当然更加乐意,现在就是要看明国到底会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而事实证明,讲究社会革命和经济命脉公有制国营化的明国和他们这些私人到了极点的经济体是全然不可能相容的。

明国压根儿就没有打算和他们妥协、虚与委蛇。

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他们最大的依仗南宋也被废掉了,现在只是大明爸爸的一条狗。

举目四望,东亚我最强,天下我最大。

一群商人在没有外部强权援助的情况下试图用自己的商业手段和国家强力机器对抗,这不是找死吗?

不趁这个机会把他们吞吃殆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林景春一声令下,大明财政部下辖各部门精锐齐出,一起向江南发起经济进军。

第一步,先把这次战争带来的战争红利吃干抹净,主要针对目标就是赵宋皇室子弟们所拥有的那些财产,要全部接替掌控。

这是一场火力战争之后的经济战争,主要出动“大军”展开进攻的是财政部麾下的“精兵猛将”们。

他们磨刀霍霍,早就对江南国的优质资产垂涎三尺了。

明国财政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的确可以说是朝廷各大部门里面排行前几的巨无霸部门,官员吏员数量很多,管控范围很大,权力和影响也非常大,于是财政部掌门人林景春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公有制经济占据国家经济主要地位这一点是明国的立身之本,打从中都总务局时期开始,就是这样规定的。

所以这些年随着明国国力的增长,财政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控制的国营产业也越来越多。

财政部下辖的国营商业机构都是司局级的部门编制,每一个编制部门都有自己对应的工作门类,专业化程度很高。

比如负责全国所有矿藏资源保管和负责勘探的矿产总局。

比如主管全国所有河流、山川及其木料、石料等等珍贵资源管理的山海池泽总局。

比如主要负责钢铁与其他合金冶炼生产、主管全大明所有地方设立的钢铁冶炼工场的钢铁总局。

还有主要负责农具方面的,负责全大明所有的农具制造工场以及发售店铺的农具司。

有主要负责全国盐场管理和食盐发售店铺管理,还有对南宋私盐贩售进行管理的盐司。

有主要负责粮食收集、储存和发售的米粮总局。

有主要负责农业用牲畜的饲养、培育和发售的牲畜司。

有负责对冰块、食糖相关工场进行管理,还有对相关产品负责制作和发售的水冰司。

有对全国所有的肥料工场进行生产管理,并且负责发售的肥料司。

也有对全国所有丝绸、绢布、棉布等等相关产品从原料到发售等一系列过程全盘把控的织造总局。

等等等等。

主要突出一个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发售向市场的一条龙。

他们与工部、农部等主抓生产的部门密切合作,数年时间内打造出了一个相当严密且运转严谨的明国国营经济体系,将明国的经济命脉牢牢抓在了手里。

而且还有进一步深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把控的趋势。

这一点几乎成为了财政部默认的惯例。

不过公有制经济倒也不是非得全部抓在手里才好。

洪武四年、五年间,针对财政部控制的国营产业规模越发庞大的情况下,苏咏霖对财政部提出过一些意见。

他的想法就是和现在主要放给民营的餐饮行业一样,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行业并不需要国家亲自出手经营,国家只要设定一个标准管起来就好了,没必要做的那么到位。

而且就算想做到位,真的就能做到位吗?

第1178章 全部消灭掉

现在大明刚刚立国六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才刚刚有所改善,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国营的状态有助于为民众提供他们最基础的需求上的帮助。

这样的状态在国家处于恢复期的时候自然是很有好处的。

这个时期,民间力量薄弱,资本几乎没有,百废待兴,很多行业交给民间自主运营的话,短时间内拉不起来,没有资本没有技术。

所以才需要由国家直接出手把这些行业扶起来,给民众提供最基础的需求保障。

这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当国家进入快速发展期,民众手上的存款也开始多起来之后,就有必要将一些行业放归民间运营,以此刺激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活力,把蛋糕做大,而不应该继续把这些行业抓在手里不放。

总是用国家政令手段来刺激商业生产和需求,其实不太正常,也并不健康,有利于恢复国力,却并不完全利于持续发展。

苏咏霖当时在财政部开了一个会,建议财政部仔细研究一下哪些行业是大明必须要牢牢把控在手里的,哪些行业又是没必要死死抓在手里不放开的。

比如粮食产业、矿业、钢铁产业、军工产业、航运产业、建筑产业和土地山林河流等等必须由国家管控的,这些没得说,必须国家控制,相关产业必须国营。

否则春秋战国时代的乱象就要回来了,大明建立的初衷也就不保了。

还有目前来说比较重要的盐、肥料等等行业,也应该由国营占据一个主体地位,以保护目前尚且脆弱、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农民群体,为了让他们吃饱肚子,吃的上盐。

创外贸的最强拳头产品所属行业,比如丝绸,茶叶,瓷器等等,属于奢侈品,也应该由国营占据主体地位。

在利用这些奢侈品出口赚取真金白银的同时,也要控制其生产规模和产量,避免私人介入之后不顾后果的扩大产能,一方面拉低价格造成恶性竞争,一方面还会破坏粮食生产。

至于餐饮、个人服装、交通租赁等等行业,倒没有必要死死拽在手里,完全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开放给民营进入。

就好像宋朝那样,对餐饮住宿服装交通运输、租赁等等一些行业也是放给民间经营的,事实证明发展的还不错。

餐饮就不用说了,炒菜就是从宋朝开始兴起的。

服装行业也不用多说,的确没什么国营的必要。

住宿也无伤大雅,土地掌管在国家手里,保存足够的农业用地,剩下的就是可以用来搞商业和工业的。

交通租赁这一块倒是挺特殊,但是宋朝大城市中“滴滴打驴”行业的出现和后世租赁轿子、黄包车等等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块的实际商业需求和生命力。

洪武四年年底的时候,在国务会议上,苏咏霖听财政部报告,发现他们有很大的兴趣将几乎全部的产业都抓在手里进行国营,且列出了一系列的计划,试图将全部产业国营化。

他们认为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发展提供资金,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维护民众的利益,杜绝奸商恶贾囤积居奇、戕害民众。

甚至有一些官员提出了更加极端的意见,认为商业就该全部国营,杜绝奸商的出现,让商业彻底成为革命的辅助力量,为民众服务。

过往朝代屡屡出现灾荒之年奸商囤积居奇的事情,害的百姓苦不堪言,正常时节便宜的米粮,到了那个时候能卖出天价,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卖儿鬻女,多少人为此而死。

其中不少财政部的官员本身也就是经历过这样事情的苦出身,对此怀着深切的痛恨,他们认为民营商业作为旧社会的象征和组成部分,应该全部消灭掉,完成彻底的国营改造。

不以赚钱为目的才能真正建设好他们梦想中的理想社会。

这样的想法在财政部中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很多财政部官员都试图以此为目标,打造一个真正的地上天国。

这的确是真正的理想社会,是革命者和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最高等级的人类社会形态,只是……现在还办不到。

苏咏霖同样向往那样的高级社会形态,可是他也知道,他办不到。

现在所有人把全部的一切都集中在一起也办不到。

无限国营当然是不行的,所以苏咏霖在国务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就好比眼下就属于民营产业的酒楼饭店小吃摊子行业,十分兴盛,活力十足,能够创造出许许多多人们喜欢吃的东西,国营是大可不必的,没什么必要,他们搞的挺好,为什么要介入进去呢?

你们打算搞个国营酒楼,将来还要开遍全国,说什么打造大明的餐饮标准,提高民众对美食的鉴赏能力……这有那个必要吗?我觉得是没有那个必要的。

国家应该着眼于更高的层面,关乎到老百姓能不能吃饱肚子,会不会挨饿受冻的层面,确保过去王朝出现的情况不会再出现,这个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的。

至于能不能吃得更特别,如何换着花样吃,这就不是国家应该指手画脚的了,你们搞酒楼能干什么呢?无非挤占一下民营获益的空间,让一些以此为生的商家倒闭,有那个必要吗?”

与会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没有人对苏咏霖的看法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这玩意儿确实没什么必要一定要国营,不会因为不国营就过不下去了,也不会因为不国营就出现巨大的问题。

只是财政部出于这些年不断推进的国营经济政策的发展惯性而习惯性的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也因为目前的经济政策给大明越发繁多的财政支出带来了巨大的助力,所以大家理所当然认为越是国营就越好。

但是经济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不是一头热的百分百国营就能搞好的。

说完餐饮,苏咏霖还提到了水冰司。

“冷饮现在是个比较奢侈的东西,不管是糖还是冰块都不是好搞到的东西,所以现在国营是可以的,但是等以后咱们日子过得好了,技术提升了,这也没有必要非得国营。

能不能吃冷饮,关乎到国家安全吗?没有吧?很早以前开始,贵族就有冷饮吃,百姓是吃不到的,而咱们只是希望这种原先只有贵族才能吃到的东西能让百姓也吃到。

也就是所谓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别总搞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变成王公贵族才能享受而普通百姓接触不到,那就叫脱离群众,那就是上等人化了。

所以咱们搞个水冰司也正是为了反对这种特权,能吃冷饮就是上等人,吃不到冷饮就是人民群众,这种事情咱们不要。

等将来技术提升了,糖和冰块都不稀奇了,那就开放民营,民间有谁想要经营这些,那就让他们去经营,我觉得挺好,你们说呢?”

第1179章 无限国营

听完苏咏霖说的这些话,财政部整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意见的。

因为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

苏咏霖还看到了财政部的某些计划,就觉得啼笑皆非。

“别说民间开饭馆的开旅店的你们要全部国营,连人家摊贩主出来支个摊子卖点早饭夜宵什么的,你们都要国营。

支个摊子卖点茶水给过路人解渴消暑的,你们要国营,老太太或者家庭妇女出来摆摊子做点针线活缝缝补补,你们也要国营。

国营就算了,还给人家扣个剥削压迫的帽子……他们很多人都是自己支个摊子,自己一个人或者自家人过来帮个忙,自己压迫自己啊?”

苏咏霖摇着头连连叹息。

“我了解过,这些小摊小贩基本上都是家里有足够的劳动力务农,所以出来摆个摊子做点小生意填补家用,想着过好日子,突然不让他们这样搞,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就算这些都不考虑,一定要消灭民营商业,那之后民众的实际需求我们能全部满足吗?就好比这些支个摊子卖早点宵夜或者大碗茶水的。

现在是遍地开花,到处都是,能满足民众的需求,等国营了之后,我们能够有足够的人手取代他们吗?民间需求太大而我们满足不了,又该怎么办?”

财政部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开口回答苏咏霖的问题。

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之前随着国营经济的扩大和经济局势的好转,他们一头热,对现状非常满意,并且觉得国营经济全面建成之日就是理想社会成就之时,为此,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推动这一切。

但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没那么简单。

他们的本意是正确的,但是落到实际执行上,却难以推动。

人的实际需求摆在这边,限于生产力的问题,国营却未必能满足所有人的实际确切的需求,那必然在实际层面引发相当多的问题。

怎么解决?

无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