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678章

作者:御炎

苏咏霖赋予农部相当大的权力,上至国家农业政策,下至地方农业生产和农业灾害,农部无所不包,无所不管。

就当下来说,农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农会升级为农业合作社,在大明的国土上广泛建设集体经济,将这个任务作为农部最重要的任务去推动。

最开始的集体经济试点就近安排,农部决定在中都城周边的五十个村庄展开集体经济试点。

而后农部派专人进入这五十个村庄找到村民们进行集体经济的宣讲,又把五十个村庄的农会领导层拉到农部开会,让他们集体学习集体经济的操作要点。

这五十个村庄将在今年秋收之后进行集体经济的改造工作,明年开春,全面进入集体经济状态。

实验期不超过三年,在这三年内观察集体经济的优点、弊端,查缺补漏,调整政策,争取搞出一套能够推广全国的集体经济政策。

布置了这些事情之后,苏咏霖的工作也没有变的更加轻松,而是愈加忙碌。

处理政务,处理一些杂事,陪伴赵惜蕊和渐渐长大的儿子,时不时关注一下戏剧团的组建,并且抽时间写文章,这些都相当于是不会变的日常生活,而伴随着一些突发状况的出现,他也需要分出精力投入进去。

堪称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时间管理大师。

当然这不是他愿意的,他倒是想轻松一些,奈何没有这个条件。

就好像七月中旬,黄河工程再次传来了遭遇大水危机的消息,苏咏霖于是再次离开中都,奔赴开封。

有了之前的经验,田珪子很好的协调各方力量应对洪峰,有惊无险的扛过了这一年度的雨季。

八月下旬,苏咏霖结束了此番南巡,返回中都,准备迎接南宋使节团。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黄河工程还会快速推进。

田珪子预计在洪武五年之前,能够完成差不多一半的工程量,把整个工程大部分的底子都给打好,接下来的一些工程建设都会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效率会非常高。

他初步预计在洪武七年年底之前完成黄河改道工程,让黄河回归故道,拯救淮河两岸,让淮河两岸恢复往日生机。

最迟,工程会在洪武八年年中之前彻底完成。

苏咏霖根据他的预计,也就把正式南下灭宋的时间点定在洪武八年左右,在此之前,是厉兵秣马积累粮秣训练新军的时候,也是持续推进明国内部改革的时候。

南宋使节团随着护送军队抵达中都的时候,苏咏霖也得知了神机营第一次出战的成果。

得知神机营一战成名、以一人战死三十多人受伤的损失击杀敌人过千的消息,苏咏霖非常高兴。

神机营战术的成功,意味着这套战术和火器对于明军来说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个时代的主流作战方式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甚至,他们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战争法则。

今天可以荡平关中地主武装,明天,就可以荡平整个江南的反动势力武装。

第0976章 陈相公为何叹息啊?

对于苏咏霖的期待,苏海生的信也给了苏咏霖很大的肯定。

得知苏海生渴望得到属于齐鲁兵团自己的神机营的事情,苏咏霖苦笑不止。

当前来说,整个火器的生产效率还是不高的,需要大规模投入才能保证一定量的生产,生产效率和生产方式亟待变革,而这方面的变革也是需要时间的。

给明军全体更换火器装备,把明军全面改造为神机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有技术难题需要突破,更大的难题在于生产。

什么时候能够流水线式的作业生产火器了,距离明军全面换装火器也就不远了。

所以苏咏霖只能给苏海生回信,让他不要太激动,神机营虽然强悍,但是火器装备的生产消耗很大,速度较慢,想要组建更多的神机营并非易事,让他不要那么急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还有,这支神机营是中央禁军直属,编制属于禁军,让他不要眼馋,老老实实的把他们送回来,否则有他好受的!

看我不抽你!

但是该说不说,火器部队得到军方的认同自然是一件好事,未来大明军队的半火器化和全面火器化的推动便不是难题了。

带着如此的好心情,苏咏霖于洪武四年的九月下旬在中都万民殿亲自迎接了南宋使节团。

陈康伯、虞允文和陆游三人领衔的南宋使节团从八月中旬出发,进入明国境内之后等待了一段时间,由明国方面为他们规划行进路线、安排一路上的待遇等等。

八月下旬,使节团一百人正式出发,经过山东、河北,进入燕云,最后抵达中都。

他们一路上所走的路线和一般明国官员往返出差的路线一样,经过的驿站也是一样,一路上的三餐住宿待遇也和出差官员别无二致。

正常前进赶路,能坐船的地方可以坐船,合理规划路线之后,晚上都能在驿站休息,基本上一日三餐也能在各个驿站得到解决。

而就是这段路程和一日三餐的标准,就让陈康伯等人产生了莫名的情绪。

他们感觉到了生活方式方面,明国和南宋的不同,为此,他们颇为疑惑。

“北朝用餐的时间和次数似乎与我国有所不同啊。”

前进两日之后,在山东境内,感受到差异的陈康伯率先向中都来的迎接他们的明国礼部官员王祈发起了询问。

王祈看了看陈康伯,笑了笑。

“南朝用餐时间与大明不同吗?”

陈康伯点了点头。

“自有不同,北朝一日三顿正餐,我国只有两顿正餐,家庭宽裕些的,还有一顿点心,仅此而已,未曾想到北朝有一日三顿正餐。”

王祈笑了笑。

“这是皇帝陛下亲自规定的,从官方到民间,都在朝一日三顿正餐改变,目前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一日三餐了。”

“民间也是?”

一直在吃饭没说话的陆游抬起了头,有些惊讶道:“明国民间也是一日三顿正餐?粮食够吗?不会缺少粮食吗?”

陈康伯和虞允文一起看了看陆游,陆游愣了愣,然后低下了头。

王祈看着这一幕,心下了然。

这个问题他当然要回答。

“民间自然也是,我大明皇帝陛下废除了很多苛捐杂税,只保留最基础的农税,让利于农民,施以各种惠民政策,所以大明国农民的生活较为轻松,可以保留很多粮食,所以三顿正餐并不难。”

陈康伯用严厉的视线看了看陆游,然后抬起头,笑着看向了王祈。

“如此说来,大明皇帝陛下可真是勤政爱民啊。”

“那是自然,大明皇帝陛下仁义爱民之心,大明子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祈看着陈康伯笑道:“比如大明的盐,可比南朝的盐便宜很多很多,大明百姓吃盐真的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难度,现在大明百姓的口味甚至都有点重了。”

这阴阳怪气的回答让使节团三人尴尬不已。

但是偏偏还没法儿反驳。

因为南宋的盐真的是非常非常贵,过去贵,现在也很贵,而且最近还因为打仗问题加了盐价,现在南宋盐价的平均价格已经快突破一百文钱了。

据说盐价提升的事情让民间怨声载道,私盐贩售更加猖獗,南宋官方打击私盐更加困难,乃至于因为水师被明军重创难以恢复,所以根本无力出动水师出海剿杀海上私盐集团。

所以当前南宋盐务一片混乱。

与之相对的,明国盐价基本上都在五文钱上下,明国百姓吃盐却是非常便宜,这是事实。

陆游很难堪,陈康伯和虞允文难堪中夹杂着愤慨与不满。

沉默了一阵子,陈康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当年辛弃疾两次作为使者南下南宋的时候,南宋官方都全力给了他最好的待遇,一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什么都给他安排上了,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大厨招待他。

结果现在他们作为高规格使节团出使明国,得到的待遇却有点……普通?

对,就是普通。

普通的车架,普通的驿站,普通的桌椅板凳,普通的房间,普通的厨子,还有这吃起来的确不错但是却依然不改普通本色的四菜一汤。

我们那么尽心尽力的招待你明国使者,你们就这样招待我们?

这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居然那么小家子气?

陈康伯于是想到了回怼王祈的办法。

他端起了乘着稻米饭的碗,深深叹了口气,动静颇大,生怕王祈注意不到似的。

王祈看了看陈康伯。

“陈相公为何叹息啊?”

陈康伯看了看王祈,又是一声长叹。

“想起当初北朝辛总长南下出使我国时,我国费劲心力,给辛总长最高待遇,连车架都是特制的,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车内温暖如春,一应饮食都是专门邀请的大厨前来制作,辛总长吃的可是很满意啊。”

虞允文和陆游听出了陈康伯话里的意思,王祈当然也不傻,也听出了陈康伯的意思。

嫌咱们的规格不行?

对不起,如你们那般奢侈的,还真不行。

于是王祈笑了笑。

“是啊,那件事情吾辈也挺辛总长回来说起过了,说素来听闻南朝富裕,一朝出使,还真是名不虚传,我们听了都很羡慕,本来也想在大明应用南朝那般的规格,可惜力有不逮。

诸位也知道,大明立国仅仅四年,国家初立,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用兵征战、剿灭四方不臣就不说了,打了胜仗,也不是就没有事情了,该投进去的钱还是要投进去。

辽东要用钱,燕云要用钱,关中要用钱,更别说我朝现在还在推进修黄河的事情,哎呀,当年杜充那个狗贼掘了黄河大堤,使得流民千万,死伤数十万,淮南淮北几乎成为白地。

本来咱们没打算那么快就修黄河,但是皇帝陛下仁义,不忍看到黄河频频决口、变道而使得生民受苦,于是便决定修黄河,这又是一大笔钱投入进去,几乎榨干了大明的财政预算,这就是大明立国以来面临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陛下还是仁爱万民,知晓万民之苦,所以废除诸多苛捐杂税,藏富于民,使得民众能够留下更多的粮食,一日三顿正餐,能够吃得饱。

陛下说,农民吃饱了,天下就太平了,而我们这些官员都是为民谋福祉,不该奢侈享受,所以就规定了诸多官员生活的规定,其中,这官员出差到远方的待遇就是这样。

别看这只有四菜一汤,这已经是官员出差最高的待遇了,还有这稻米饭,知道南朝使节长在南方鱼米之乡,担心你们吃不惯麦饭、炊饼,特意寻来稻米饭……”

第0977章 明国农民可以吃三顿饭,是真的吗?

王祈说了很多,说着说着,把陈康伯三人说的面色很是奇怪。

听起来,有种南宋方面不知好歹的感觉,明明这边已经竭尽全力,可他们还是不满意。

说的陈康伯等人产生了尴尬的情绪,感觉自己成为了恶人。

这还不算,他还在说。

“大明没有南朝那么富裕,陛下也不忍心看着生民受苦而自己奢侈享乐,更不允许吾辈官员奢侈享乐,于是陛下以身作则,一应饮食与这里的饭菜没有不同,最多不过四菜一汤。

皇帝陛下以身作则,吾辈官员又怎么能违背命令、昧着良心奢侈享乐呢?哦……我不是说南朝使者奢侈享乐,我是说……哦……如果,如果贵使需要的话,我们是可以竭力安排的,真的!”

王祈说了一大堆,似乎到这里才注意到自己说的有点不太对味儿,赶快补救,但是补救手法特别拙劣,一戳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