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567章

作者:御炎

在许励案发之前,苏咏霖甚至还有些忽略这个问题,一味地推进经济恢复和军事打击,忽略了法制建设,乃至于在复兴会事务上都略显消极,没有太多的投入。

他想起了当初称帝之前的种种考量,想起了当初的诸多思量,顿时感到之所以有这些事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忽视。

这件事情上,苏咏霖认为自己责无旁贷。

于是他决定展开雷厉风行的行动。

第0807章 两股战战,口不能言

对于这件事情,苏咏霖多少还是觉得有点庆幸的。

因为内黄县司法分局布置的比较早,所以这件事情也发现的早,稍微迟一点,苏咏霖就要担心自己安排下去和士绅们争夺权力的基层组织都要完成官僚化了。

本身的使命没有完成,反倒成为了一丘之貉,互相之间争权夺利毫无信念,弄得跟宫斗剧你死我活似的,这种事情是苏咏霖不能接受的。

但是这件事情也给苏咏霖敲响了警钟,让他意识到复兴会分部的设置与司法分部的设置必须要加快,对行政力量形成有效的钳制,不能空有好措施而无法落实。

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挥向敌人的刀固然要凶狠、果决,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刀也不能完全不动弹,只是个空架子。

磨一磨,变的锋锐一些,好让心中有不好念头的时候,脖子上传来的冰凉的触感能够让大脑变得冷静一些。

对于复兴会员们的监督也必须要加强,不能停在口头,不去做。

于是在洪武三年正月底的复兴会扩大会议上,苏咏霖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反思自己称帝三年来的功过得失,就许励案向与会成员认错,并且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

第一,他要求孔茂捷负责的监察部对全国所有复兴会组织进行有组织、有方向、有目的的考察,明确地方上复兴会分部的作用。

第二,他要求江育负责的组织部遴选对法律方面条文更加熟悉的新人进入法部,并且要尽快安排到地方司法分局去,充实地方人手。

这是接下来两三年内复兴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复兴会工作需要狠抓地方分部建设和司法分部的建设,扩充这方面的人手,要把这个权力从州府、县府手中拿回来,不能再由行政人员代为执掌。

至于行政建设方面,虽然也很重要,但是苏咏霖也有自己的看法。

于是他看了看组织部负责人江育。

“接下来一段时间,行政官员的安排,复兴会组织部就不要插手了,组织部负责这一部分的任务已经很累了,任务已经很重了,我看啊,就尽量把这部分工作交给朝廷吏部来安排。

吏部到底还是吏部,专门负责行政方面的官员安排,有这个职责,是吧,而且也有一整套班底,各有职位司掌,领着朝廷俸禄却不做事,长此以往,我觉得不好,还是分开来运作比较合适。”

组织部负责人江育愣了愣,抬起头看向了苏咏霖,张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该说话。

于是他站起来,表示自己知道了。

同样参加会议的吏部尚书狄辽对此似乎无喜无悲,站了起来向苏咏霖表示自己知道了,没有多余的举动。

苏咏霖不是平白无故这样做的。

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吏部是苏咏霖通过威望直接拿到手里,使之脱离尚书省管辖,所以吏部官员也基本上都是复兴会员,是复兴会完全掌握的朝廷部门之一。

因为这一层关系,吏部在运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跟在组织部后面,江育领衔之下的组织部对于吏部有着十足的威压,有些时候吏部甚至完全听从组织部的安排。

江育这个大兴府尹一边管理着大兴府的行政工作,一边还在负责复兴会组织部的工作,乃至于吏部对官员的遴选工作他也有话语权,可谓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苏咏霖一开始对此没什么看法,觉得这样便于复兴会增强权势,安排更多自己人进入要害部门执掌权力,可以更好地和旧官僚们斗争。

但是许励案发之后,苏咏霖连续下达多道旨意,要求严查贪腐,规范官员行为举止,尤其是复兴会员,更要规范行为举止,严禁不正之风,但有所查处,严惩不贷。

许是感受到了某种风潮的转变,武清县令、复兴会员林中泰向苏咏霖上书,将自己心里瘪了好一阵子的话讲给苏咏霖听。

他说他对江育越来越讲究的排场不满意很久了。

最早的时候,江育去武清县视察公干都是自己骑马去,身边带一队办事官吏,行动很快,办事雷厉风行,办完事情就走,也不停留,继续去办别的事情,所以他很佩服江育的行动力。

但是大约是洪武二年下半年开始,江育不再骑马,而是选择乘车去。

车子也从一开始的小车变成后来的大车,装饰也变得较为华丽,看上去就非常贵气,随从人数也变多,前呼后拥,排场十足。

早前江育也不是很在乎穿着打扮,身上的衣服脏了来不及换,鞋子旧了也不在乎,经常办事的时候林中泰会发现江育身上的衣服有小破洞,提醒他一下,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在意。

后来林中泰每次私下里见到不穿官服的江育,发现他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重样的,每次都和上一次不一样,而且身上似乎还熏了香,香喷喷的,闻着就让人心旷神怡。

想来这熏香不便宜。

变化更大的是江育的态度。

早前他的态度有着较为鲜明的区分,对旧官员不假辞色,公事公办,对同志们则十分亲近。

可是后来他对于旧官员和同志变得一视同仁起来,似乎眼中只有下属和上级之分,没了其他的分别,开始要求属下对他保持尊敬和服从,其他的则不太在意。

那段时间,他隐隐听说江育因为权势很大,很多旧官员试图结交于他,攀附于他,他虽然不收礼,不请托,不赴宴,但是架子是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

身边官员无论是同志还是旧官员,稍有不合心意,动辄痛斥,威风八面。

且不管是他有问题,还是真的是部下犯错,他都要痛斥部下,非要部下承认错误或者主动帮他背锅,只有这样才能满意,乃至于还会提拔主动帮他背锅的【聪明人】。

林中泰自己也有幸经历过江育的痛斥,他描述自己当时【两股战战,口不能言】,畏惧至此。

稍微回过神来,便觉得江育这样做并不合适,尤其在对待自己同志的时候,态度似乎不该如此严苛,如此疏离,如此凶狠,仿佛仇敌一般。

苏咏霖盯着那【两股战战,口不能言】八个字看了许久,琢磨出了一些味道来。

事情变得似乎有些严重,苏咏霖在经过长时间集中精力于军事和外部事物之后,感觉必须要投放精力到内部来了。

再不做一些工作,恐怕朝廷就要发生一些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不过因为江育并没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本身为官清廉,虽然生活逐渐讲究,但是他干干净净的俸禄收入就能支撑起他的品质生活。

所以苏咏霖没打算惩罚他,只是明确一下部门执掌,算是敲打一下他。

“我认为,复兴会员和旧官僚为代表的上等人始终是不同的,工作当中因为工作失误,上级自然可以对下级提出批评,同样的,下级也有指出上级错误的义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但是近年来,我听到一些风声,有些人啊,开始拿捏起了架子,觉得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不能犯错,一旦犯了错,就好像天要塌了似的,所以就算是自己的错,也不能承认。

这好吗?这当然不好,我认为这是非常的不好,我说了,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也会犯错,我犯了错误,尚且会在会议上向诸位认错,诸位如果犯了错,为什么不能够坦诚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呢?”

第0808章 天网军的密报

苏咏霖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说的是谁。

但是话说到这个份上,不少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的看向了江育。

只见江育神色不自然,脸有点红,虽然一句话没说,不过看得出来,他的内心相当的不平静。

苏咏霖看了江育一眼,正好江育也看了过来,两人的视线对碰一下,江育便像是触电一般挪开了眼神,不敢直视苏咏霖,脸上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

苏咏霖在心中暗暗叹息。

这件事情之后,苏咏霖开始集中精力于内部整顿。

整个洪武三年二月中旬,苏咏霖开始整合朝廷吏部、法部、大理寺、都察院,与复兴会组织部、监察部等数个部门,多次联席开会,布置了针对中都周边地区的反腐行动。

并且组织多个工作组奔赴全国所有行省,对各行省进行整风行动,抓紧吏治,准备趁外部环境较为优越的情况下来一波内部整顿,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外部扩张行动打下基础。

否则出了问题,他哭都来不及。

强大的国家从来没有从外部被攻破的,都是内部崩塌,从而走向覆亡。

大明已经足够强大了,在十二世纪中后期东亚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的影响下,大明已经超脱了匹配机制,完成了钻石对青铜的暴打,并将在之后的岁月里持续打破东亚大区的上限,重新把东亚大区带回到原本的匹配高度。

因此,苏咏霖决不允许有人在他行动的时候给他拖后腿。

原本苏咏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向,而是打算来一次全面整顿。

对旧官僚也好,对于复兴会员也好,来一次全面的整风运动,好好处理一下称帝三年来积累的一些问题,趁着这些问题还没有影响到朝廷根本的时候,将它们全部解决掉。

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但是很快,又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苏咏霖最初的想法。

这件事情跟黄河工程有关。

洪武三年三月初,泰安州复兴会支部主任胡玮通过复兴会的渠道向复兴会中央送来了一份内部文件,挺有意思。

这份文件当中提及去年十二月开始,泰安州几个县的物价近来上涨的比较快,很多生活物资的物价都涨的比较厉害。

本来年关将至,老百姓手里有点余钱的话都会拿出来买点年货,物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不奇怪,也不值得担忧。

而且因为黄河整修工程的存在,大明朝廷财政部向各地方采购整修黄河需要的物资也是采取一个就近原则以节省运输费用。

比如新修的黄河河道途径大名府、东平府、济南府、淄州、棣州、滨州六地,所以当地拥有的建材就尽可能向当地采购。

当地采购不到的建材再由中央调拨或者就近选择其他地方调拨,反正能近一点就近一点,降低交通成本。

这是林景春精打细算之后的结果。

正是因为就近原则,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大笔现金流涌入当地市场,当地从一般商户到农家百姓都会得到收益。

建材向商户购买,粮食向百姓购买,住宿问题也要在当地解决,能在当地解决就在当地解决,当地人还要出劳力,还能得到一笔工钱,所以口袋里的钱很快就多了起来。

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就会拿出一部分出去消费,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多了,物价相对应的上涨一部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大明建立三年以来,苏咏霖的确观测到了一些国内比较重要的中心城市的物价开始缓慢上涨。

但是这背后隐藏着的原因是苏咏霖恢复生产、降低赋税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后,百姓手里有钱了。

大明收取的赋税远远没有金国那么恐怖,又通过国家粮食收购储备制度直接向农户购买粮食,让百姓手里的铜钱变多,由此能用来消费的铜钱变多,市场上流通的钱变多,这才带来了物价的缓慢上涨。

这是属于平衡状态之下的经济繁荣,并不奇怪。

所以年初这份报告送来的时候,苏咏霖没当回事。

只觉得给出这份报告的胡玮尽职尽责,因为他规定了地方上的复兴会分部有必要关注地方上物价的变动趋势,并且随时向复兴会总部,向他本人汇报。

苏咏霖觉得很满意,就亲自回复胡玮,表扬他,让他再接再厉,继续关注这件事情。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让苏咏霖起疑心的话,接下来在山东地区活动的天网军第十一行动组的汇报就让苏咏霖眉头紧锁了。

十一行动组汇报说他们安插在东平府的一名密探商人刘晴给他们提供了情报。

这名密探被十一行动组安插在东平府这个贸易集散地做商人,打的主意就是东平府是山东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在这里汇聚着四面八方的客商,在这里做生意可以轻而易举得知很多正常渠道无法得知的消息。

同样的密探还有不少人,也都在这里做各种生意。

有开旅店的,开饭馆的,经营船舶运输的,跑陆地运输的,等等等等。

给十一行动组提供情报的那个密探是经营运输生意的,靠着组织的扶持和自己的一些经营天赋,把运输的生意搞得挺好,规模挺大,还赚了不少钱,为天网军提供了比较多的行动经费。

生意做得好,就容易认识不少商业上的朋友,酒肉朋友也好,狐朋狗友也罢,各有各的用处。

其中有一个叫做薛致礼的商人不久之前向他借了不少钱周转,一直拖着没还,他催了好几次都没用,结果年关一过,此人主动还钱来了。

刘晴一开始没当回事,还跟他打趣。

“我说你这有点问题啊,我之前催了你三次你都不还我,怎么现在主动还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