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第0805章 苏咏霖心中的紧迫感却越来越强了
明国建立前后,在中都城外被处决的人有很多都是金国的王公贵族,他们的被处决打碎了人们心中的枷锁。
而前段时间在中都城下被处决的克烈部和乞颜部的首脑则击碎了人们心中对北方强敌的恐惧。
现在任得敬在中都城下被处决,则树立了大明王朝对外的彪炳战绩,树立了人们心中大明无比强大的印象。
每一次的献俘仪式和斩首仪式都将带来此类的改变。
数百年分裂不能统一的中华大地上的居民们终于在心底里承认一个伟大时刻即将回归,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是就苏咏霖看来,历史上每到这个时候,伴随着荣光和盛世的,依旧是千年不曾改变的冰冷的温度。
底层百姓的生活仅仅只是得到了喘息之机,而并未有根本改善,不过是吃糠咽菜才能填饱肚子不至于死掉,那便是盛世了。
所谓盛世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乱世呢?
苏咏霖想要的,是一个充满了温度的真正的盛世,而不是老百姓吃糠咽菜啃番薯就能称颂的“盛世”。
那是帝王将相的盛世,老爷们的盛世,文人墨客的盛世,上等人的盛世。
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牛马们的盛世。
为了充满温度的盛世的到来,苏咏霖决心将自己的革命行动进行到底。
然而关系到最根本情况的时候,苏咏霖心中的紧迫感却越来越强了。
理由很简单,从洪武二年下半年开始,在各部门审计司、法部、都察院还有天网军密探的努力下,大明国内部的反腐行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随着反腐行动的进行,很多贪官污吏浮出水面。
他们的出现并非没有原因,他们不是凭空出现或者从石头缝里钻出来,而是随着中央朝廷推进的大建设计划的执行而逐渐出现。
为了修复残破不堪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苏咏霖主导明廷中央利用战争夺取的上等人们的财富开始了大建设计划,交通,水利,城墙,房屋,各种建设计划全面上马。
大笔资金流入民间,大批量物料进入工地,大量农闲时节的农民充作劳工进入工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复兴建设行动。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钱财的拨付和大量物资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负责经手的多是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在他们的安排和统筹之下,各地工程建设才有条不紊的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贪腐出现了。
贪官污吏们逐渐管不住自己的手,开始把手伸向了工程款和工程物料,直接侵吞工程款的有,倒卖工程物料的也有。
与之相对应的,复兴会主导的法部、都察院还有各部门审计司也在这个时候发挥了自己的威力,通过严密的审查和计算,逐渐将这些贪官污吏揪了出来。
这些人不分出身,不论地方、中央,到处都有分布,被审计部门查到了蛛丝马迹之后,被法部官员严加审讯,撬开嘴巴,坐实了罪名。
于是继而连三有官员落马,或者被处死,或者被收押,苏咏霖对犯下罪行的官员从重发落,决不轻饶。
且苏咏霖严格执行规定,着犯官子孙三代不可参加科举,不准参军,官府部门不可录用办事,以此加重惩处。
一开始,被抓起来的贪官污吏基本上都是金国遗留下来的数量庞大的暂时无法取代的旧官员、吏员。
建国之初,苏咏霖培养不出那么多自己人,尚且无法取代他们,只能继续任用他们。
于是他们发挥了金国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
在金国他们贪污倒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金国财政混乱且紧张,小官小吏有些时候并不能得到朝廷发放的俸禄,难以生活,有些人贪污是为了养家糊口。
但是习惯成自然之后,贪污腐败也就成了自然,延续到了大明国治下。
明国官员的薪俸当然不能和南宋的中高级官员相比,南宋对待中高级官员的俸禄待遇那是蝎子尾巴独一份,明国官员的薪俸远不及之。
但是明国官员的俸禄突出一个实用,且从不拖欠,足额发放,有钱有粮,安全可以保障官员生活的安稳和富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官员依然延续金国遗留下来的旧规矩,雁过拔毛。
朝廷大笔款子下来,他们就从中大笔的抽取,小笔款子下来,就小笔抽取,建筑工程用料抵达工地,看一看,挑些好的,分一分,卖掉,再赚一笔。
他们似乎没有把朝廷的审计部门和逐步铺开的地方司法局当做一回事,觉得这是新朝新气象,雷声大雨点小,上面敲锣打鼓,下面照样歌舞,没差。
一开始的确如此。
苏咏霖虽然针对可能出现的贪腐情况设置了非常严密的针对性措施,但是因为人手匮乏,朝廷在地方上设置的部门架构一时间不能得到完善。
简单来说就是部门设置了很多,架子已经打起来了,但是没人。
人需要培养,中都的政法学校来不及培养那么多人才一口气放下去,只能缓缓铺开,逐步落实,以至于很多地方司法分部和复兴会分部都设置了,但是没人。
于是很多关键的司法政务都没有人能做,实际权力还是掌握在地方官僚的手上,在地方上就出现了行政大于一切的情况。
他们当然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没有人能够钳制他们,他们若是良心还在,就能把地方搞好,若是私心骤起,就很难说了。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被培养出来的官员从中央奔赴地方,接掌起了地方上原先被县府州府掌控的权力,地方司法部门逐渐有了血肉,有了活力,然后开始运转。
该审核审核,该调查调查,于是很快,这些旧官员就发现情况不对。
这边吃着早饭呢,那边司法局的官员就一脚踹开家门进来拿人了。
那边正在和妻子小妾做愉快的事情呢,那边司法局的官员又一脚踹开家门来拿人了。
铁索和木枷直接给他们戴上,就往司法局里面带。
司法吏严肃正经且不讲情面,对于他们没有一点照顾,严格审讯,不说就大刑伺候。
很多贪官污吏根本撑不住大刑伺候,有的刑具还没上呢就交代了。
于是从洪武二年下半年地方司法机构逐渐完善之后,越来越多的案件浮出水面,一大批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被揪出来,被连根拔起。
燕云,河北,山东,河东,河南,乃至于辽东,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如果仅仅只是旧官僚犯事,那苏咏霖并不在意,也不会有什么紧迫感,只觉得这是好事,因为他可以更快的将旧官僚淘汰掉,换上自己人来承担职责。
可是被审计司、司法局查到的贪官污吏当中,在洪武三年二月的卷宗里,赫然出现了复兴会员的名字。
第0806章 苏咏霖责无旁贷
一个名叫许励的复兴会员,在大名府内黄县担任县令。
因为这里是河水肆虐且兵祸连结的重灾区,所以苏咏霖下令复兴会组织部选派了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复兴会员许励担当县令之职。
洪武元年十一月,命令下达,洪武元年十二月,许励到任就职。
很快,许励就组织内黄民众建立起了七个乡级农会,四十六个村级农会,将内黄县内全部人口安顿完毕,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组织,完成了土地分配、思想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的事情。
并且他还亲自率领内黄的民众修建了七条水渠、十七条乡间小路、两条县中大路,夙兴夜寐,相当勤政。
于是在洪武二年年终考核之中评价最优,拟定升任大名府尹。
但是就在洪武三年正月,当地司法局人员终于全部到位,开始审核当地的陈年账册,此时,许励麾下一名担任辅佐吏员的复兴会员星夜求见新到任的司法局主事,提交秘密账册两本。
这两本账册揭开了许励在就任内黄县令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堪称优秀的政绩之外所犯下的罪行。
司法局主事大惊失色,当夜就立刻将其逮捕,突击审讯,使得毫无防备的许励快速崩溃,老实交代了罪行。
最后,包括许励在内的二十三名县府官吏、还有当地复兴会分部的几名会员一起被逮捕,一桩窝案就此被拿下。
这也是第一次有复兴会员参与的案例,震动了中都的复兴会中央。
苏咏霖得知此事以后,深感愤慨,下令将许励押送回中都,亲自审讯他,从他嘴里得知了他沦落的全过程。
一点都不离奇,一点都不出格,就是非常老套的经手太多钱财,遏制不住心中逐渐酝酿的贪念,并且逐渐喜欢上了精致的美食美酒,喜欢上了华丽的衣物。
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理智,最后从他本人开始,内黄县府逐渐崩塌,最后只有寥寥数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妥协,被排挤到了县府边缘,不受重视。
他们多次试图反应县府的情况,却遭到了许励的严格监视,若不是司法局的成功部署,也不知道许励要给内黄县造成多大的损失。
而在这个过程中,内黄县的复兴会分部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分部主任对此事居然一无所知,两个副主任当中的一个就是许励的同案犯,暗中协助许励从工程款和工程用料当中贪污。
毫不离奇的犯案过程让苏咏霖深感挫败。
就是那么平平无奇的堕落才最让人感到痛心。
真要有什么外力推动美色诱惑什么的,他倒也能安慰自己,可这种毫无外力介入的堕落最让人感到挫败。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锋,总归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双方的载体都是人。
苏咏霖在审讯类似的案件时,也注意到部分旧官员交代自己犯案的心路历程,除了没有许励的挣扎与犹豫之外,大抵都是相同的。
他们当中大部分也不是从最开始就要当贪官的,只是进入那个环境中,随波逐流了。
逆流而上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
尽管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可当事情真的发生在面前的时候,苏咏霖还是相当的苦闷。
因为这件事情,孔茂捷上表请求惩处,又在复兴会内部会议上自我批评,请求降职。
苏咏霖抚慰了孔茂捷,没有惩处他,随后下令把许励案传遍整个大明国内的复兴会组织,让他们都看一看,了解一下,警醒自身。
然后会议一致通过了开除许励会员身份的决议。
接着在都察院、大理寺和法部的三方面会审之下,决定判处许励死刑。
与他共同作案的七名复兴会员也被判处死刑,余者收监,判处七年至十三年不等的刑期,遇大赦不得释放。
一共二十六名案犯背后的家族都将在三代之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三代不能接触和官府公务有关联的事务。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因为这起案件增添了一个惩处条例。
许励的家人要为许励的贪污行为负责。
因为许励的行为而造成的公款损失将由他们承担,今后他们整个家族的收入都有相当一部分要用来偿还欠债,不管几代人。
总之,只要还有后代,就要一直偿还公款欠债,除非还完,或者家族中再无亲眷存活于世。
现实主义者总有诸多现实的理由让自己的行为看上去很正常,既然如此,理想主义者若要与之交锋,有时也不得不拿出现实主义的大棒。
苏咏霖是这样考虑的。
许励案之后,苏咏霖认为自己在过去的数年间过于注重组织人数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权柄的掌控,对于组织内部的一些问题则关注度不够。
他的确设下了相当数量的防范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未起到该有的效果。
并不是防范措施没有效果,而是因为复兴会培训学校培训出来的人手不足的问题。
因为人手不足,而与旧官僚地主士绅的斗争、扩大权势等等是非常紧迫的需求,所以苏咏霖优先了地方行政方面的人员配置,而暂缓了司法方面的人员配置。
司法人员的配置方面,中央的配置是最齐全的,接着是各行省的治所,再然后是各州府的治所。
而在州府以下广大基层地区,相对应的配置稍显落后,很多地方只有一个空架子,都还是行政主导一切,司法配置滞后,复兴会分部也没有搭建起来,人手严重不足。
这就导致地方行政力量过大,而作为钳制的复兴会分部与司法分部的力量相当匮乏,不能起到制衡的效果。
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局面。
或者说,这是目前大明最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