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405章

作者:御炎

自从光复军占据中都以来,苏隐一直都在中都训练情报部队。

他从军队里的侦查兵系统中选人,然后把人带走充实自己的队伍,扩大情报部队的人数,扩大情报覆盖的地区面积。

苏咏霖对情报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说起来,这也是私盐贩子时代就掌握的看家本领,苏隐从那个时候就是情报上的一把好手。

北上山东造反之后,苏隐更是带着情报部队为光复军起事保驾护航,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他所做的事情注定不能让他抛头露面高调做事,这也是苏咏霖给他改名“隐”的原因之一。

全军改组完成之后,苏咏霖也给了情报部队正式的编制,把情报部队编制在自己的直属部队范围之内,和虎贲军并列,直接对自己负责。

另外苏咏霖还为他们赐名为天网军,取老子道德经中【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之意。

天网军虽然有军队编制,属于军队序列,也有军的番号,但是并没有那么大的编制系统,暂时还没有那么多人。

而且首领也不是司令官,正式职位只是一介指挥使,军职和一个营的长官相等。

但是苏隐做的这个指挥使和一个营军队的指挥使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等同。

天网军最初刚成立的时候下辖七个行动组,人数也不多,数百人而已,后来根据苏咏霖的命令扩编到了十三个行动组,人数也大大增加。

最开始,他们的任务就是搜集敌国敌军的情报,为光复军提供战场讯息,让光复军的指挥官们可以料敌于先,率先行动,是纯粹的军事情报组织。

但是抵达中都建立政权之后,苏咏霖感觉到仅仅只是对付外部敌人是不够的,在吸纳了足够多的外部人员加入光复军政权之后,他也需要足够多的内部人员的情报。

所以苏咏霖就决定让天网军扩编,从七个行动组扩编到了十三个行动组。

其中十个是负责对外的,在苏咏霖的指示下向南宋、西夏、高丽等地进行渗透,探查他们的军事情报,提供重要的军情消息。

剩下来三个是对内的,受苏咏霖的直接指挥,一个在中都,一个在河北,一个在山东,专门负责探查内部消息,调查官员是否有渎职违法行为,并且搜集证据。

后三个行动组的人员成分较为复杂,且在苏隐的安排下广布于民间,并非是成群结队行动的专业侦查人员。

他们可以是行脚商人,可以是茶馆掌柜,可以是驿站小吏,可以是酒楼大厨,还可以是官府小吏,高门大户家仆等等。

苏隐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一边培训新人,一边安排熟练老手进入中都各个阶层的各个职业群体之中,准备依靠他们替苏咏霖编织一张真正可以网罗所有不法分子的“天网”。

之前,随着光复军的潼关之败和完颜雍在辽东称帝,金国的国运看似出现了一个了不得的小高峰,所以当时燕云之地出现不少旧金国官吏蠢蠢欲动。

当然,这些都是虚妄,苏绝率军在辽东狠狠打击了完颜雍的复国势力,河南兵团也快速稳定了潼关一带的局势,没让关中金军有可乘之机。

于是在光复军平定辽东之后,这些人也没了蠢蠢欲动的胆量,纷纷偃旗息鼓,认清了现实,安心做起了光复军的官员。

但是那之后,苏咏霖的手上的确拿到了一份挺有分量的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和这件事情有着密切联系的人。

他们上蹿下跳的姿态过于嚣张,还自以为苏咏霖不知道。

但是苏咏霖对此一清二楚,只是清算他们的时候未到而已。

这份名单上的那些人名让苏咏霖知道他的同志已经遍布了中都内外,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根本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这张天网初步成型。

有了专业的情报人员,未来清理门户的时候将会方便很多。

不过天网军毕竟成立时间有限,人员素质也并非全部都那么优秀,有些工作疏漏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苏咏霖为了做到兼听则明,打算把天网打造成他的第三只眼和第三只耳,且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讯息传递通道。

但是这一次突发事件中,活动在关中地区的天网第八行动组明显没有办到这件事情,他们的行动速度比较慢,这让苏咏霖感到不满。

“虽然让他们提前预知此事确实比较难,但是军队的情报已经送到了中都,天网的消息却姗姗来迟,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业务还不够熟练,做的不够好。”

苏咏霖严肃道:“当初咱们刚刚起事那段时间,你带人跋山涉水杀金国哨骑,不断帮光复军争取时间,那时候的情况不比现在艰险多了?怎么消息传递速度反而慢了?

要说距离远,处境艰难,我觉得没有比长生更加艰难的,他只带着第二行动组出发,几乎等同于孤军奋战,到现在,你看看,第二行动组被他打造到什么地步了?”

苏隐对此无话可说。

苏咏霖看着苏隐的表情,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移了话题。

“长生和姚宏放到哪里了?”

苏隐很快回复道:“到清池了,照这个速度,他们应该很快就能抵达中都了。”

苏咏霖点了点头。

挺长时间没见到苏长生,还真是略有些想念。

至于姚宏放……

这位老先生可是给他帮了不小的忙,这一次秘密邀请他来中都,也算是微不足道的感谢与拉拢。

这两年以来,苏长生在南宋的发展真的很不错。

要说天网军十三个行动组哪一个发展的最好、实力最强,那肯定是苏隐自己兼领的第一行动组,资源也好人员素质也好,都是杠杠的。

而往下排,就要数苏长生提领的第二行动组了。

但是该说不说,苏隐也挺佩服苏长生的。

两年多不到三年的功夫,他硬是能把当初只有十一个人的第二行动组在南宋扩编到了二百三十六人,扩编人员清一色全部是都是宋人。

而且这新加入的宋人当中,有二十一人在两个月前被接纳入了复兴会,和原先的十一个组员一起,成为纯粹的第一批南宋出身会员。

复兴会南宋的第一个支部就在南宋的嘉兴府建立起来了。

虽然说这些年来南宋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军事行动,苏咏霖最初让苏长生到南宋发展的目标算是被迫落空了,但是苏长生却另辟蹊径,在南宋发展起了复兴会组织。

当时苏咏霖还没有决定成立复兴会,苏长生姑且还是以探查军事情报为目标而扩展组织的。

他学着苏咏霖扩张组织的方法,不选市井之徒,而选择年轻流民为主要发展对象,以吃饱饭为诱饵让他们入伙。

年轻人心眼没有老油条那么多,且混到了流民的地步,怎么看都是很惨,惨到了没有退路,给他一条路,他就会像是落水者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死死抓住,绝不放手。

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服穿,就能轻易收买人心,获取一定的忠诚度。

然后和他们谈心,询问他们的出身以及为何沦落至此,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和苏长生过去的经历也差不多,于是苏长生就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接着就怒骂官员,怒骂那些狗仗人势的贪腐小吏,骂着骂着就哭了出来,于是就变成了一边哭一边骂,最后干脆就是直接的抱头痛哭了。

第0559章 南宋的复兴会支部(下)

苏长生虽然没有跟着苏咏霖一路征战,但是他还把诉苦大会的本领学了十足十。

他往往自己亲自上阵搞诉苦大会,带着所有人一起抱头痛哭,接着又让原先第二行动组的人给新人们做饭,大家团在一起吃大锅饭,在寒冷的冬日里抱团群暖,锻炼群体意识。

这样做下去,不用多久,这些新招募的流民就可堪一用了。

然后苏长生给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又请姚宏放出手给这些人安排了一些正经的职位,放到城内各个店铺里做帮工。

一边做帮工,一边暗中留意往来客商所说的话,暗中记下有用的讯息,晚上回到住处统一汇总给苏长生知道,以此判断他们是否认真工作了。

在这个过程中,苏长生还组织识字的老组员教新组员识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一点一点为他们打开视野,破除愚昧。

几个月的功夫,他们就亲如兄弟,宛若一家人,到了这个程度之后,苏长生也把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慢慢告诉了这些人,让他们知道这一切的缘由。

到了这个份上,这些新入伙的小伙子们也无所谓了,当场表示跟着光复军和苏将军干到底,让南宋这个差点饿死他们的狗屁政权见鬼去吧!

依靠这样的方法,苏长生不断地扩张队伍。

这也要多亏了南宋内部极其凶残的阶级压迫,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居高不下,就算苏长生等人躺在嘉兴府中什么都不做,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主动来找他们。

这些人在苏长生看来都是可以拉拢和发展的,若是得到有效组织,未来直接发动武装暴动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嘉兴府这个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确实不太好,这一带经济发达,商贸发达,高门大户数量多,心向宋室,是南宋政府统治力比较强的地方。

若是在这里发动武装暴动,除非光复军迅速南下接应,否则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不说宋廷的官军能快速抵达进行镇压,地方上那些豪门大户的家养私人武装估计都够他们喝一壶的,危险系数太高,苏长生也没有任何把握能让暴动成功。

这方面的疑惑,苏长生想不到答案,便想着未来述职的时候当面询问苏咏霖,询问他的看法。

随着苏咏霖所部在山东河北之地发展的越发强盛,姚宏放对待苏长生等人也越发的上心、客气,这一点苏长生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

苏咏霖越强,未来越可期,姚宏放对待他们自然就越好,这也是人之常情,苏长生也利用了姚宏放的巴结之意,不断把自己招募的年轻小伙子们安插到各店铺之中。

之后姚宏放本家的店铺放不下了,他就请姚宏放作保,找自己在官府里的“朋友”出面帮忙,出一点钱给这些小伙子买到了当地户籍,再让他们拿着户籍和担保人的证明去其他的酒楼茶馆应聘做伙计,把情报收集的范围扩大。

苏长生自己也改头换面变更姓名,在姚宏放的资助下以姚家亲戚的身份在城中开办了一间酒楼,做起了掌柜的。

并且他依靠这个掌柜的身份,以做生意进货为契机,接触到了更多南来北往的商业上的生意人,逐渐扩展了自己在当地的人脉,渐渐成了嘉兴城内的一号人物。

靠着姚宏放的关系,苏长生甚至接待过嘉兴县丞等县中实权人物,并且趁机送礼,与他们扯上了关系,成功接触到了一县之中的上流社会。

苏长生出手”阔绰“,送的都是一些隋唐乃至于更早一些时候的古玩。

这些东西在金国没有在南宋值钱,南宋官员见了这些东西往往笑逐颜开,对苏长生另眼相待。

很快,嘉兴县府上上下下、上至县令,下至县中小吏都被他混了个脸熟。

别看一县官员在中央大佬面前不算什么,可在这一县之地上,他们还是很有权威并且真的可以破家灭门。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生意想做的好,日子想过得好,没有这一层关系那是想都别想,他们稍微使点绊子就能把好端端的生意搞黄。

苏长生跟在苏咏霖身边很久了,耳濡目染也学到了很多苏咏霖当年的本领,对这方面那是门儿清,都不需要要姚宏放的提点,只要一个台阶,他就能往上上,然后站稳脚跟。

没多长时间,整个县府里都是苏长生的“朋友”。

姚宏放在这个过程中甘当绿叶,全力配合苏长生的行动,俨然一副好助手的模样,且完全没有居功自傲的感觉。

但是苏长生还是多次向他表示感谢,并且在写给苏咏霖的信里提到了姚宏放在这方面的功劳。

于是苏咏霖也感觉到姚宏放是他在南宋打开缺口的不可或缺的帮手,于是苏咏霖亲自写信给姚宏放,像姚宏放表示感谢,并且表示等他攻下中都,就会邀请姚宏放来中都做客。

说老实话,苏长生能做到这个地步,苏咏霖都觉得有些惊讶。

苏咏霖虽然想着在南宋建立组织,开展敌后战争,但是复兴会成立之前,他并未下令给苏长生让他在当地开始行动。

苏长生是自己行动起来的,他在复兴会成立之前就开始给那些小伙子们传授苏咏霖的思想。

这些来自各地的流民小伙子们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最后的略有领悟,是苏长生一点一点引导的,让他们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以及该如何对抗这种命运。

当小伙子们怀有疑惑的时候,他就把苏咏霖正在北边越战越勇不断开拓生存空间的战绩告诉他们,告诉他们那位领袖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们争取未来。

“苏将军是在为我们而战?”

一个小伙子满脸疑惑:“可是我们都不认识苏将军,苏将军为什么要为我们而战?”

“苏将军认识你们。”

苏长生开口道:“你们是失地流民,是贫苦的农民,苏将军认识,认识你们所有人,所以才要为你们而战。”

苏长生描述苏咏霖治下农民的生活,让这些小伙子们十分向往。

“组长,我们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

“可以,一定可以,因为已经有人过上这样的日子了,你们只要坚持到苏将军来到,就一定能过上那样的日子,说不定还会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