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91章

作者:御炎

这次事件标志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官本位社会局面受到了动摇。

官员们必须要承认接受并且习惯他们不再高高在上的事实。

千百年来官老爷们高高在上的历史,应该从此刻开始,走向终结。

民众们开始真正的觉醒,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始盛行,青天大老爷情结将逐渐被人们淡忘,人们将真正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期待着一个又一个青天大老爷来为他们做主。

根本就没有青天大老爷那么一回事。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看似缓慢,却又好像在不经意间被什么人按下了快进键一样,忽然就飞速地跑了起来,让人猝不及防。

自从共和二零二二年苏咏霖四十岁以后,他就越来越少的管顾实际政务,说是自己继续执政十年,可实际上他在任期开始的第二年就开始逐步把自己的事情全部交给辛弃疾去办理了。

他自己除了继续盯着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以及世界革命计划的推动之外,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科技进步和家庭方面。

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自共和二零二零年之后,就开启了快进键,大明的民权行动忽然就在那个时候开始狂飙突进。

到共和二零二二年,全国范围内全部行省级别的民众代表会议已经全部建设完成,除了日本行省和吕宋行省这两个海外行省之外,连安南中直辖的民众代表会议都建成了。

随后,便是更大范围内的州府级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

大家似乎都在抢时间,争着抢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一定要在苏咏霖卸任最高职位之前,把他所期待的事情完成,让他放心。

这是他们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但是在此时此刻的心中,为了完成苏咏霖对他们的期待,或许占据了绝对主要的地位。

他们是为了苏咏霖才如此紧迫的推动民众代表会议建设的。

他们明白,苏咏霖也明白,所有人都明白。

就是为了一个人,大明国前所未有的快速行动起来了。

因为把更多的日常事务都交给辛弃疾来管理,所以苏咏霖的空闲时间更多了,他抽出更多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视察,并且亲自参与到部份地区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当中。

他更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民众相处,亲自指点他们建设民众代表会议,亲自给他们上政治课,传授他们必要的政治知识,以此带起全民政治热潮,号召大家一起学政治。

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政治不再是官员才需要关注的事情,而应该成为全民共同拥有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可以谈论政治,都可以讨论并且评价政治人物,政治不再需要讳莫如深,茶馆儿里再也不会写着【莫谈国事】。

他主动向民众们传达中都朝廷的政治运转方式,告诉他们中都朝廷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并且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也告诉民众。

他重点表扬辛弃疾、田珪子、孔茂捷等在民众工作方面尽职尽责的优秀人才,让民众知道他们,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神秘而不可触犯的存在,而要当作一个日常熟人一样对待。

权力属于全体民众,如果这样的概念深入人心,那么包括苏咏霖在内,所有掌握权力的人,都不会是什么神秘而不可触犯的存在。

如果秉持着这样的态度,苏咏霖相信大明的政局不会陷入困顿之中。

从二次会议结束之后的两年里,民众代表会议在各地的确立的确给多地官府带去了非常多的困难局面。

尤其是不信任提案制度的确立,给官员们带去了极大的震慑。

官府有很多想要做成的事情都被民众代表会议否决了,官府的自主行动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民众代表会议的审核许可与签字盖章,他们动不了属于民众缴纳的留待地方使用的赋税。

一些有着强烈上进欲望的官员受到了压制,对现状强烈不满,但是又不敢挑战不信任提案,对此心情抑郁。

而心态相对平和的官员则感到如鱼得水。

苏咏霖开始广泛宣传自己喜欢的政治人物曹参,将他萧规曹随的故事做了新解,开始全面在全国范围内解释自己眼中的有为和无为。

接着他表达了自己对无为政治的期待,要求各地官员放平心态,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广泛追求毫无意义的政绩,要求他们领会曹参的政治智慧。

有人上书苏咏霖,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官员们失去上进心,并且进一步让国家失去活力,大明会变成一潭死水。

苏咏霖则回信给这些人,告诉他们如果不这样做,官员们的上进心会把一潭死水煮沸,把民众煮熟,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他讲述了按部就班和萧规曹随的意义,要求官员们学会新时期的为政之道。

至于一潭死水的担忧,国家则有着名为紧急状态行动准则的纠正工具,可以弥补无为状态之下动员力不足的问题。

大明可以有为,但是在涉及到最广大民众的问题上,尊重规则、讲究无为,那是最好的。

苏咏霖的态度进一步推动了大明国内政治风气的整体转变。

建国初期的那种狂飙突进式的乃至于甚至有些野蛮的命令式的政治风气得到了扭转和改变,预算会议和民众代表会议上所达成的目标则成为了官员们重要的行动准则。

突发状况什么时候都有,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紧急状态制度也被进一步完善,什么时候启动紧急状态制度,什么时候行政命令压倒一切,这些都在紧急状态制度之中有着严格的规定。

苏咏霖不断地试图为明国的国家政策作调整,打补丁,虽然他不在中都,但是他在地方上的一言一行总是能够极快的影响到中都,进而影响到整个大明。

只能说他的存在过于特殊。

在这些事情之外,苏咏霖唯一特别关心的,就是科技发展。

第1680章 大明的历史陡然加速了

时间来到了共和二零二二年年中,中都城东北地区的火车实验已经开始了三年。

实验用的火车铁轨已经从最开始的一里地延长到了现在的十里地。

苏咏霖还记得第一次火车实验的时候,那看起来非常雄壮有力的蒸汽动力火车头非常拉跨。

它拉着三节车厢用较快的速度跑了大概十尺左右的距离之后,就停下来了,开始用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又挪了一尺左右的距离之后,彻底报废了,无法继续使用了。

技术人员们非常沮丧,觉得自己辜负了苏咏霖的期待。

但是苏咏霖却两眼放光,拥抱了每一个技术人员,给了他们丰厚的奖励和鼓励。

“它动起来了!它拉着车箱动起来了!过去它只在我的脑袋里跑动,而现在,它动起来了!”

苏咏霖激动万分的抚摸着已经失去功能的火车头,它的第一声鸣笛久久在他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无法散去。

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来了。

自那以后的三年时间里,技术人员们不断改进,不断使之拥有更强的动力和拖拽功能,也让它不断的前行到更远的距离。

共和二零二二年,实验用的火车成功拖着九个车厢、一千多斤煤炭,在铁轨上用较快的速度前行了十里地,在终点顺利停下,火车运行第一阶段实验于此顺利成功。

那一日,苏咏霖兴奋的难以自抑,和整个火车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们彻夜狂欢,载歌载舞,饮酒作乐,欢快无比。

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喜,苏咏霖亲自登上实验用火车,亲自做驾驶员,与火车一起奔驰了十里地,虽然被颠的头昏脑涨,下车就狂吐不止,但是他依然感到快乐无比。

也是在同一年,苏咏霖的长子苏泽英以十九岁的年龄参加了大明第七次科举考试,顺利考取工科进士资格,排名工科第一。

之后,他被工部研发司录用,并且在三个月的实习之后顺利进入了火车项目组,加入到了火车研发的工作当中,并且以优秀的科研能力很快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共和二零二三年年初,苏泽英参与到了大明第一次火车实用性计划当中,在大同煤矿与大同炼焦场之间带队铺设长达十三里地的大明第一条实用铁轨。

共和二零二三年年中,铁轨铺设完成,第一列运载火车在铁轨上顺利运行,将第一批两千斤成品运送到了大同炼焦场。

这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一次火车运输任务,总用时也就一刻钟多一点,速度之快超乎所有煤矿工人和炼焦场工人的设想。

当时,苏咏霖就在现场,现场观摩了这次历史性的运输,他高兴极了,又一次登上了返程的火车,回到了大同煤矿,然后又是一阵狂吐。

因为这糟糕的乘坐体验,火车项目组开始着手研发火车的减震功能,力求提高火车的舒适性体验,以求尽快达到苏咏霖对火车的第二个要求——运兵。

如果没有优秀的减震功能,火车就不可能运兵,把士兵运到目的地之后,士兵们全都要吐昏死过去,还谈何作战呢?

于是火车项目组没有时间停留在这短暂的欢愉之中,他们几乎是立刻就开始了火车项目的下一个阶段的科研工作。

对于苏泽英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在火车项目组里站稳脚跟的事情,苏咏霖很是欣慰,他拍了拍苏泽英的肩膀,对他表示了嘉许。

“如果你跟着我的脚步亦步亦趋,千百年后,人们对你的评价是苏咏霖的儿子,你将没有自己的姓名和地位,这不是我和你母亲苦心孤诣的教导你所希望你达成的成就。

但是如果你没有跟着我的脚步亦步亦趋,而是自己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那么,千百年后,人们对你的评价将是你自己,你做出什么,人们就会如何铭记你。”

苏泽英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会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火车事业,我一定会和大家一起早出足够快足够舒适的火车,我们一定会实现您的愿望,让火车轨道铺满大明国土,每一寸土地都不会被放弃!”

“我为你自豪。”

苏咏霖留下这么一句话,离开了大同,继续他的全国巡视。

苏泽英能走上这条道路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或许是他对于科研工作过于重视的态度,使得苏泽英决定走上这样的道路,可不管怎么说,苏咏霖也感到很欣慰。

苏氏家族可以出现政治人物,但最好是在他死了之后,时间可以稍微久一点。

当大明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之后,苏氏家族的子孙们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从商也好,从政也好,从事研究工作也好。

对于自己没有培养出一个政客而是培养出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事情,苏咏霖感到无比欣慰。

大明的历史从共和二零二三年开始,就产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火车鸣笛声的响起,随着大同煤矿到大同炼焦工场之间那列火车飞速的奔驰,大明的历史陡然加速了。

共和二零二四年年底,大同行省的十六个重要煤矿产区和七座炼焦工场之间已经全面完成了铁轨铺设与火车的运行。

交通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大幅度缩减使得煤炭、焦炭的产量急剧上涨,大同行省地区的煤炭价格和焦炭价格开始往下降。

与此同时,火车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改进,运输承载量和蒸汽动力机的效率大大提升,进一步缩减了运行成本。

于是,一条从中都抵达大同行省治所所在地大同城的铁轨铺设计划已经制定完成,上报中都之后得到了批准,已经准备开始建设了。

这条铁路一旦开始运行,整个燕云地区的煤炭价格和工场使用的焦炭的成本价格都会大大下降,这会给燕云地区的民众生活和工场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大同行省内部的经验表明,火车轨道铺设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煤炭价格和焦炭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地方需求量的猛增。

需求量的猛增会使得工场加快生产效率和生产量,这又会进一步促使技术革新的出现。

从共和二零二四年年初到共和二零二五年年中,在煤炭、焦炭、炼钢铁、火器制造等各多个领域中,累计出现了三十八次大大小小的技术革新,其中具备实用价值的高达二十一项。

毫无疑问,大明国内的工业革命已经初见曙光,大明国已经处在了工业革命的前夜,只待更多更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出现,这将进一步把大明拉入工业革命时代。

一旦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大明的变化将真正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实现,历史将真正进入高速通道,开始狂飙突进,沉寂了数千年的农业时代即将迎来真正的变革。

在这个档口,共和二零二五年的四月,第三次全国民众代表会议召开了。

在这场会议期间,苏咏霖正式向大会提出申请,将自己兼任的军事部主任一职辞去,并且推荐原军事部副主任辛弃疾就任军事部主任一职。

这等于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所有人,五年之后苏咏霖一旦辞职,继承他地位的,将是辛弃疾。

对于这个答案,有些人有所预料,并不觉得惊讶,有些人没有预料,因而有些惊讶,但是总体来看,大家对这个结果并不反感。

辛弃疾为官清廉,为官二十三年从未有过任何渎职、贪腐的情况出现,一直洁身自好,没有不良嗜好,工作上勤勤恳恳,思想上紧跟苏咏霖的脚步。

更为难得的是,他功劳大,地位高,资历深厚,性格上却较为温和,不管是上级还是部下,他都能与之和睦相处,并没有什么龃龉出现。

就算对辛弃疾成为苏咏霖继承人的事情心怀不满的少数人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其他人,辛弃疾更能成为他们所愿意接受的那个人。

执行委员会的人愿意接受辛弃疾成为领导者的局面。

骄兵悍将们也不反感他,因为辛弃疾有实打实的功绩,且长期担当军事领导者的职位,也有一定的威望。

至于那个真正被全国国民所接受的存在,他并不愿意继续自己的统治,这也是大家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把军事部主任的职位交给辛弃疾显然只是一个开始。

之后的岁月里,苏咏霖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明的最高领袖,但是他已经把复兴会主席的职位和主管工部的职责都交给了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