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66章

作者:御炎

很简单,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大明县官一任四年,州府级官员一任五年,到期了之后是要转移走的,这就使得他们只要管好自己的四五年就可以了,时间一到拍拍屁股走人,谁管你之后会发生什么?

新任官员望着前任留下的一地鸡毛直骂娘,满心怨气,又能指望他为地方做什么好事吗?

无非是寅吃卯粮,强行续一波罢了。

官僚实际上是没有责任心的,他们心里只有他们自己,为了升迁,他们什么都能做。

苏咏霖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官僚们的责任心和良心上,哪怕他们曾经跟随自己为了民众的福祉而奋斗。

所以他决定要给地方上的这些长时间生活在有为状态下的官员们加上一道枷锁,给地方上建设一个安全阀门,逼着他们从有为状态向无为状态转变。

最核心的处置措施就是限制行省、州府等地方官员的财政处置权,使大明财政在中央有预算计划之外,在地方上也设立新的预算制度,贯彻到底,规规矩矩,按照计划办事。

理想状态是一件事情规定多长时间做完,就多长时间做完。

规定多少人手,就多少人手。

规定多少支出,就多少支出。

一件事情的工程期横跨两任或者三任官员的任期也无所谓,接力办好,按部就班,不需要提前,也不允许延后。

苏咏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按照规定计划办事,不需要提前,也不允许延后,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习惯了之后,也是真正的好事。

这可以有效的反内卷。

苏咏霖决定成为新时代的反内卷大师。

官僚为了自己的政绩,总会想要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这种心理传达到了下级那边,下级为了讨好上级和自己的利益,就会逼着基层办事人员更加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

最后大家比赛着谁比谁快,谁比谁更好更省,把基层办事人员折磨的苦不堪言,好好的一件事情最后卷成麻花,所有人一起受苦。

一旦有人因为这种事情获得奖励、得到褒奖,就会快速带动一大片的官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反正九九六零零七的也不是他们,就算装个样子偶尔九九六零零七,他们所得到的也是真正付出的劳动者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值得的,甚至是超值。

但是这种行为会让社会劳动环境急剧恶化,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是不为苏咏霖所容忍的。

无为社会是对民众最好的社会,为无为社会打造一个临时性质的有为状态,是民众和国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苏咏霖无论如何都要引导民众的力量把官僚给压制住,不给官僚左右腾挪的空间,即使他死了以后,这样的压制也能持续下去。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新规成为习惯。

第一代官僚无法习惯,那么第二代,第三代,就会视之为自然状态。

苏咏霖到底也不敢保证这样的效果能维持多久,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要为此而努力。

“他们有他们的拖延法,我们也有我们的促进计,这件事情是既定事实,他们无论怎么阻止,怎么阳奉阴违,都不能改变既定事实!”

苏咏霖的决心不可动摇,而众所周知,在大明国,只要苏咏霖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就没有不能做到的。

执行委员会以全体名义给河北、山东和关中三大行省的行省官府下了斥责令,要求他们尽一切所能协助工作组办理此事。

年终考核中如果没有民众代表大会议事厅这一项目的成功,他们的年终考核成绩就很难在中都这里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明年对于三行省的财政预算审批项目也会大大缩减,省下来的属于三行省的多余税收将会注入其他行省和大航海项目中,助力其他更有能力的行省和部门来办事。

理由很简单。

建立地方民众代表会议制度那么一件小事你们都做不好,中央对你们的办事能力很是担忧啊!

第1638章 你们还能比我更懂得折腾人的法门?

一点点小事都办不好,那么地方上一定是出了什么大问题。

所以不仅仅要缩减地方上的审批项目,还要认真考察地方行政队伍,发现有一些能力不行的,就要撤换下来。

这是必须要进行的。

中都都已经拿出了办事方法,都已经积攒了成功经验摆在你们面前,结果你们都做不好,这还怎么能做成大事?

要考核,要重新考核,要对三行省行政队伍的考察加砝码!

要派遣司法队伍和复兴会队伍加强考核次数和考核标准,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就要重新考虑他的公务身份了。

不就是比赛折腾吗?

你们还能比我更懂得折腾人的法门?

苏咏霖冷笑连连,准备让这群混蛋好好见识一下自己的手段。

保证让你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如此阴阳怪气的斥责令下达之后,三行省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上表自辩,称他们都不是不愿意做事,而是之前以为这件事情很简单,却没想到还是有一些小难度的。

之前他们忽视了这件事情的复杂性,没有认真推动,给中都工作组的同志们带来了一些麻烦,他们感到很抱歉,之后他们会竭尽全力推动这一工作的进行,保证在年末时拿出成绩。

苏咏霖接到他们的自辩表章之后,冷笑连连。

“都是蜡烛,不点不亮!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可想而知要是没有了监督,没有了催促,他们到底会堕落到什么地步!该有的监督必须要有,还必须常态化正规化,给这帮混账东西好好的开开眼!”

斥责令下去之后,工作组那边的反馈就正常多了。

说是那些之前对他们爱搭不理的家伙们现在一个个的别提多勤快了,整天跑得比他们还勤快,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反过来催促他们办事。

工作组的成员们于是打开了局面,在地方上广泛选拔优秀诚实可靠的工人、农民代表,并且对已经选拔上的预备代表开设政治补习班,从头开始为他们补习必须要的政治知识。

关于行政,关于司法,关于经济,关于军事,关于国家运转起来的一切必要要素,全部都会在这个补习班里面给他们补习。

不仅如此,从补习班上完课之后,还会鼓励并且建议这些预备代表们把自己所学的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播,传播的越多人知道越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就会在未来极大的降低召开民众代表大会的成本。

现在多投入一点办学,未来就会更加轻松。

整个共和二零一六年的全年,苏咏霖都在用极大的精力观察追踪河北、山东和关中三个行省的行省级民众代表会议的建设过程。

过程中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咏霖都会用最高的精力去跟进,去帮忙解决。

等这三个行省的预备代表选拔完毕、全面进入政治补习班学习时期和政治宣传时期,苏咏霖又决定推动辽东、河东和河南三个行省的民众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

于是辽东、河东与河南这三个行省也开始了全方位的折腾。

更多工作组的成员被派遣到这三个行省去主导办理此事,一家伙六个行省开始推进新制度的确立,整个大明国都为此开始热烈的讨论起了这个制度。

这是百年国策,也是大明国能够在苏咏霖去世之后维持民主共和体制的重要依仗,苏咏霖不可能对这个制度不上心。

除了对军事日常政务做一番处理之外,他绝大部分精力都用来跟进六个行省的推进计划了。

而剩下来的少部分精力,苏咏霖则全部倾注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变革。

蒸汽抽水机在这两年间已经更新到了第三版,抽水能力相较于第一版已经增强了两倍有余,稳定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大同行省、河东行省、福建行省、四川行省等重要矿产区,已经基本上普及了蒸汽抽水机的使用,矿坑水这个曾经的老大难已经渐渐得到了解决,各类矿产资源的产量开始大量提升。

尤其是煤矿。

因为煤矿出产的大量提升,在这个平均气温不断下降的时代,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民众的生活渐渐变得好过了起来。

因为成品煤炭的大量供给,市场上煤炭的价格不断下降,民众开始渐渐抛弃了使用了很久很久好多代人的樵采习惯,渐渐不再使用木料作为主要的燃料和取暖手段,而是开始采用成品煤炭作为主要燃料和取暖手段。

苏咏霖直接指导各地的成品煤炭生产工场制成蜂窝煤,使得民众对这种新式燃料的认可度攀升的非常快。

因为煤炭价格的低廉,群众煮饭、烧水、取暖的成本开始下降,得以保存更多的资源用在改善生活上,生活上的一大难题也被逐渐解决。

煤炭不愁没有销路,反而是在一个地方获得承认之后,快速被当地居民大量抢购尤其在入冬之前,当地民众都是百斤百斤的购买回家储存,以备冬日之用。

为此,苏咏霖还很担心大家不懂得操作搞出什么事端,还要求地方复兴会组织面向全体群众宣传安全使用煤炭的要诀之类的。

在北方诸行省,尤其是辽东、草原和西域地区的各大行省对煤炭的要求更高,他们会更大批量的订购煤炭储存起来,以备冬日所需。

随着民众对煤炭的认可和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以及预料到的人口的不断增长,明国煤炭消费市场的不断攀升也在预料之中。

所以财政部开始规划对煤炭的大规模增产计划,同时开始寻求更多的技术上的突破。

比如运输。

因为大明疆域广大,大量煤炭的长远距离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尽管大明试图将煤炭的价格打到全民都能接受的低廉程度,可是受限于交通运输成本的居高不下,离开煤炭产地比较远的地方的需求还是很需要一些支出的。

要是价格过低,国营煤炭工场和采矿工场就会有亏本的风险,尽管国家能够承受一定意义上的亏损,但是长期亏损经营的话,财政部那边都不好意思提增产的事情。

林景春眼看着如此庞大规模的市场却因为交通运输的关系而受到限制,非常痛心,多次向苏咏霖经验,恳请他加大对工部的督促,使他们尽快拿出交通方案的改造计划。

尤其是苏咏霖多次提起的能够在交通领域引发革命的火车。

第1639章 大明需要火车

大明现在真的是非常需要火车,非常非常非常需要火车。

只要有了火车,不仅能够把大量煤炭便捷便宜的运输到辽东和西北地区,还能顺势打开江南广大地区的销路。

根据林景春的实地感受,这些年江南地区也不是很温暖,尤其到了冬季,一阵一阵的寒流那是真的不好受,他觉得南方民众应该也会喜欢质优价廉的蜂窝煤的。

然而现在受限于交通运输的问题,南方煤炭价格无法进一步削减,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民间的购买意愿。

所以南方的不少地区现在还是在用木料或者其他可燃物质生火取暖,效率低下,耗费较大,严重影响了民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这简直是犯罪!”

林景春对此痛心疾首。

苏咏霖何尝不想尽快把火车这项技术给点出来呢?

实在是还有不少技术难题没有攻克成功。

想要把蒸汽机变成蒸汽动力机,尚且需要时间。

之前,苏咏霖已经绞尽脑汁,想到了火车上的一些关键部件,把阀门、轴承、连杆机构等等自己所能想到的概念全都传达给了技术人员。

在他的指导下,技术工人们锻造出了一些相关部分的简单样品,进行了初步演示,苏咏霖自己也画图用来演示蒸汽动力的转化使用方式。

尽管他自己不具备动手能力,也不会冶铁,但是这种行为似乎给技术人员们带去了全新的思路。

共和纪年之后,技术工人们开始竭尽全力的攻克齿轮难关,朝着苏咏霖指出来的方向实现蒸汽机向动力机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果。

比如他们已经搞清楚了蒸汽动力机的运转原理,开始向着实操转变,但是这的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试错成本。

而铁轨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苏咏霖用古代有轨车辆做例子,告诉他们火车也需要轨道,而和古代有轨车辆不同的是,火车的轨道不仅需要传统的木枕,也需要铁制轨道来配合车轮。

因此在火车的设计上,从一开始就要让火车车轮之间的宽度配合好铁轨的宽度,使得火车能够在铁轨上顺利行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