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26章

作者:御炎

从此以后,大明律法将明令禁止青楼重开,将这一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延续至今的社会毒瘤彻底取缔,从法律意义上第一次将其彻底打入非法的深渊之中。

第1564章 下次再给他免费吧

其实社会上的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发展到位了,或者分配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契机也就出现了,进行改革就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人,阻力会变小。

而一旦发展出了问题,分配也跟着出了问题,那很多社会问题就不会轻易地被解决,一旦触碰,被威胁利益的人也会变多,阻力会变大。

总而言之,发展和分配是解决人类社会矛盾的两大支撑点,这两样做得好,或者哪怕一样做得好,都能把社会矛盾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社会运行成本会较低。

但要是两样都做得不好,社会矛盾会陡然增强。

发展和分配出问题的时候,改良是不可能奏效的,激烈的改革才有可能奏效。

那就要流血了。

明国目前的社会矛盾总体来看是非常小的,以苏咏霖为代表的革命政权主动将诸多旧时代的社会矛盾爆破、消灭,一点一点改善发展和分配,使得明国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之中。

他主动发起诸多激进的改革行动,旧社会的毒瘤一个接一个被铲除,矛盾一点一点被平息,明国的内耗被限制在了一个极小的区间内。

大量的国家资源能用来发展,而外溢的强大国力则用于在东亚地区重塑中原王朝的无上威望,且不断向更远的地方辐射自己的影响力,创造全世界性质的威望。

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在明国国内发起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吃掉了最后一块羊脂韭饼,苏咏霖对于取缔青楼这件事情的最终完成感到十分满意。

在扫除旧社会弊端的路上,大明毫无疑问的又前进了一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思想的进步,大明突破桎梏继续向上攀升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强了。

未来是有希望的,至少在眼下,苏咏霖能看到危机,也能看到属于明国的光辉未来。

三人把东西吃得差不多了,苏咏霖拾掇了三个碗,把这三个碗还给了小个子摊贩。

“很好吃,味道很香浓,还是十五年前的味道,但愿我下一次来的时候,还是这个味道。”

小个子摊贩朴实的笑了出来。

“您且放心,必然是这个味道,咱家三代传下来的手艺,差不了,话说回来,客官您这是要去什么地方?”

“去中都,我目前在中都谋生。”

苏咏霖笑道:“和你一样,运气不错,中原乱了那么多年,我也活下来了,有了一份能过得去的家业,现在在中都的日子还过得去。”

“哟,了不得,能在中都过得去可不容易,那可是帝都,天子脚下,那叫一个卧虎藏龙啊。”

小个子摊贩咂咂嘴,摇了摇头:“还是杭州好,现在没了天子气更好,少点波澜,咱们小老百姓啊就受不得波澜,最大的念想就是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病没有灾,那就最好不过了。”

“是啊,咱老百姓这辈子求的就是一个没病没灾安安稳稳,谁也不想天天动荡不安啊。”

苏咏霖点了点头,还是掏出了钱袋子,摸出了十二枚铜钱,放在了小个子摊贩面前。

“我吃东西是习惯给钱的,不给钱吃了也不放心,当然了,我就不管你多少钱一碗了,十五年前你答应过我,一碗四文钱,不涨价。”

小个子摊贩看着面前的十二枚大明通宝,又抬头看了看苏咏霖,笑得有些尴尬。

“客官,现在咱大明的铜钱成色足,比过去足得多,所以一碗清汁田螺羹只要三文钱就够了,您这……我不好意思要啊。”

苏咏霖眨了眨眼睛,随后大笑出声,摆了摆手,转身就走。

“好好做生意,下回我还来。”

苏咏霖没管小个子摊贩有啥反应,走向了苏长生和张栻,和两人一起汇入了灯火通明的众安桥商业街,很快便看不到踪迹了。

小个子摊贩瞧着面前的十二枚大钱,无奈地笑了笑,收下了这份长达十五年的心意。

这一回,他牢牢记住了这个惦记他十五年的客人,下一回再来,他肯定能认出这个人,绝对不会再有那么尴尬的事情了。

下次再给他免费吧。

苏咏霖吃了一碗清汁田螺羹,十五年的心愿算是了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告别了张栻,和行动较为自由的苏长生一起前往定海。

路上,苏勇不断地埋怨苏咏霖昨天没带他一起去吃夜宵,苏咏霖哈哈大笑,顺势甩锅给苏长生,说这都是苏长生的错。

苏长生浑身长满了嘴巴也无法甩锅,只能扛下这口黑锅和苏勇一路互怼。

当年从临安离开返回定海的时候,好像这俩家伙也是一路互怼,只是当时和现在,苏咏霖的心情大为不同了。

当时,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而现在,则是满满的怀念。

当年离开定海的时候,苏咏霖把自家田产全部处理掉了,城内房产也都变卖了,连祖屋都没留下,卖不掉的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为了不让南宋方面发现他的踪迹以至于他的行动受阻,苏咏霖是下了狠心的,不过该处理掉的都处理掉了之后,他幼年时期生活过的轨迹也消失的差不多了。

现在他再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能看到的是重建起来的一片片民房,还有一整条商业街,全然没了当年的模样。

他想要找寻当年的记忆也找不到了,这无疑是有些可惜的。

定海县因为有个停泊港口,也是往来客商休息落脚的地方,所以这些年发展的还真的挺不错,人来人往,来的都是收益,只要手艺真的好,愿意出力气,不愁在这里没饭吃。

苏长生和苏勇两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小生活在这里,并且几乎没有再回来过,现在再回来一次,还真是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我记着这里曾经是咱们练刀的地方吧?”

“这里,这里我记得以前是咱们偷偷煮火锅的地方!现在都变成这样了啊。”

“这里我记得是咱们识字的地方吧?”

“阿郎,你还记得不,这里原先是咱家的房子,你在这里给咱们上课识字的。”

苏勇指着定海县城城东南的一处民房,让苏咏霖回忆当时的情况。

苏咏霖稍微回忆一下,发现的确是这样。

尽管县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年城东南好大一片区域都是他苏家的产业,被他变卖了换成钱去闹革命,被他烧掉的只是一部分,剩下还有很多都是他家的,只是他没怎么来过,不太熟悉。

话说回来,他的这次拿出全部家当拼一次的投资,堪称这个时代最强悍的投资案例。

所以苏咏霖没啥好后悔的,最多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怀念而已。

“是啊,这里是当年我给你们上课的地方,不止你们,还有好多人也是在这里上过课的。”

苏咏霖笑着一眼看过去,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非当年虚无破败的景象。

第1565章 故人

现在的定海和当年的定海确实是完全不同了。

当年他的家族是有钱,锦衣玉食,日子过得非常舒适,堪称钟鸣鼎食之家,但是贫富差距太大,民众穷困,整个定海县城两三万的常住人口,家境殷实的人家还不到百户。

大部分人都是穷困不堪的农家,日子过得紧巴巴。

年景稍微不好,家家户户都要下海捕鱼补贴家用,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粮食吃的话,就要补鱼虾蟹来吃,免得饿死。

尽管如此,官府还是贪婪的征收鱼虾蟹的赋税,哪怕海里的东西天生天养与他们无关,但是看农民吃饱了肚子,他们比自己饿肚子还难受。

捞钱,想尽一切办法捞钱。

大家的日子就非常不好过,甚至有一年沿海地区的鱼都给补光了,很多人家不得不用小渔船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捕鱼。

结果一场大风,出海捕鱼的人家回来的还不到六成。

那一年多少人家挂白幡烧白纸,哭坏了劳苦大众,乐坏了城里的棺材铺子。

苏咏霖依稀记得当年他还曾经跟着父母一起在街上看到那诡异的景象。

一边是凄凄惨惨的穷苦人家,一边是生意红火的棺材铺子,背过人去的时候,那棺材铺子的人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那吊诡的一幕震撼了苏咏霖的心。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有那一幕的出现呢?

无非是穷。

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压迫和剥削。

看,问题找出来了,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

怎么解决?大家友好协商民主投票吗?

当然不是。

要流血革命。

穷并非无药可治,做好分配就可以,这很难,但并非不可能。

至少就眼下来看,苏咏霖觉得大明在收入分配上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人口不多,国土范围很大,资源丰富,更有尚未开辟的蓝海大世界。

苏咏霖觉得自己如果不能让中国从此时开始走出去,而是困在一亩三分地上无尽内卷,那就是堪比革命失败的大罪。

此番再回定海,是苏咏霖出行的最后一站,结束之后苏咏霖就从定海港乘船北返中都,回去了。

离开之前,苏咏霖忽然想要在定海寻访一下故人,看看还有没有当年熟悉的人在。

定海县最早并没有因为他这个开国皇帝的存在而得到什么实惠。

因为当年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定海还在南宋手上,定海县的处境其实相当尴尬,很有些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好在苏咏霖灭了南宋之后,定海县的身份也摆正了,有了几分帝乡的味道。

不过苏咏霖并未嘱咐地方政府对定海县有什么特殊的扶持,定海县原本的县民也因为多年战乱风波而离散大半,现在生活在这里的县民大多都是洪武八年以后移居而来的,对所谓的帝乡没什么特殊情感。

所以真要说起来,定海县的帝乡定位还真是特别尴尬。

苏咏霖一路走来,到处走走看看,到熟悉的地方看看熟悉的建筑,从熟悉的建筑里找熟悉的人,最终也没找到什么熟人。

正当他略有些失望的准备离开定海返回中都的时候,一个无人街巷拐角,走在前头的苏勇撞上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行人,本来也没啥事儿,关键那行人被撞了之后一个打眼,忽然脱口而出【苏勇】两个字。

这下苏咏霖三人都感到意外了。

“你是?”

苏勇颇有些警惕地看着这白发苍苍的老者,没认出他。

但是站在后头的苏咏霖一眼望过去,忽然间某处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了。

“李伯?是你吗?”

白发老者越过苏勇向后望去,愣了一会儿,而后仿佛见到什么不得了的存在似的,立刻跪在了地上。

“草民……草民拜见陛下!”

很显然,他认出了苏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