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而阿蒂拉虽然占着司马家的便宜,却也不喜欢他们。为了保护她不被司马少爷继续纠缠,也为了方便,她直接住在张紫芳家里。闲着没事儿,就给两人讲一些嘲讽司马家的怪话。
“笑归笑,其实也没别的办法。这么多年,我们连告状的门路都没有,朝廷对这偏远小镇,明显也没什么兴趣。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日子才到头。”萧安叹气道:“哎,要是朝廷能消灭这些豪强就好了。”
“那是不可能的。”阿蒂拉不假思索地说。
“为什么?朝廷不该打击豪强么?”萧安问。
“那你觉得是谁在保护豪强?”阿蒂拉反问。
“呃……”萧安愣了愣。
“我的老师和我说过,豪强是官吏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但豪强是官府的敌人么?不,不但不是敌人,豪强还是官府的一部分。”阿蒂拉模仿着学者的口气,摇头晃脑地自问自答:“官府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管到每个人,管到每个行业。所以,豪强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和官府相互依存的。官吏会保护那些听话能干的豪强,否则,很多功能就无法运转了。朝廷反感的,只是那些做过了头、捞过界的豪强。”
“但你这么说的话……朝廷的态度就不对了。按我的观察,朝廷理论上应该是反感所有豪强。”萧安疑惑道。
“因为所有豪强最后都会忍不住捞过界。”阿蒂拉白了他一眼,好像觉得这个问题很蠢。
“那……那这个问题这么解决?”萧安只好问。
“老师说了,没法解决。”阿蒂拉很光棍地回答:“没钱。”
“朝廷没钱解决豪强?”
“朝廷养不起这么多官吏。”阿蒂拉举起手指:“像我们那儿,乡、里一级,真正领朝廷俸禄的官吏,那点钱还不够日常的开销。县里小吏,则是出了名的苦差事,拿得少干得多,以盛产老光棍出名的。”
“没钱,是没法好好干活的啊。”阿蒂拉故作沧桑地叹了口气。
“而且,这些官吏负责管理的范围,已经比郡里狭窄多了。想管的更宽,就得用更多的官吏,花更多钱……否则,就只能让给豪强大族经营。”
“那如果给他们更多的钱呢?”萧安又问。
“给不了。我的老师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阿蒂拉看起来很自豪:“这是他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好吧,虽然是师叔劝他去调查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找出来的……”
萧安和张紫芳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她在纠结什么。
“那他调查出什么了?”交换眼神之后,萧安问道。
“一片土地上的产出,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官吏。”阿蒂拉说:“如果想要完善管理,就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片土地的产出是有限的,能养活的不事生产的官吏,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没法管的太细。当土地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简化这一级的官府,放弃一部分职能。而放弃的职能,自然被乡老、豪杰、富户拿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想要改善,目前只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设法让土地的产出更高。”阿蒂拉竖起手指:“土地的产出高了,就能养活更多职业官吏。农人自己,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官府的差事。时间精力和人手都足够,才有可能完善管理。”
“第二种,是教育民众。”她又竖起一根:“受过教育的人,更容易学习律法,参与乡里的事务。不但学起东西来更快,也更识大体,了解礼义法度,管理起来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所以在军中,都是鼓励士卒能多识字就多识字的。”
“这二者,当以第一种为主,第二种为辅助。因为……呃,上学也得花钱,也得买教具、请先生。所以,想真正改善现状,只能从提高产出做起。” 阿蒂拉得意地说。
“这些需要研究么?都是些大实话啊。”张紫芳评价道。
“当然需要了,他从巴里希公社那里拿了好几摞大账本,天天算来算去的。”阿蒂拉说:“那地方不比寻常村镇,我们特意不计成本,增加了人手,把各种情况都记下来。其他地方,可不见得有这么细致的记录。”
“所以,它才有说服力啊。这可是大家自己推演出的结果,州里士人都没有能反驳的。”阿蒂拉指出:“这件事影响不小,我估计,师叔就是想趁此沽名钓誉,才让师父去做这些的。”
张紫芳和萧安再次对视一眼。看起来,阿蒂拉对她这个师叔,印象并不算好。
“但我说的简单,实际上哪有这么容易。”她掰着手指头数道:“产出多少,取决于很多事情,不止是田野肥沃程度和地势。水源、河流、森林、矿产、巴里希人……这些都是可以换钱的资源。实际运行中,怎么规划,如何让他们发挥更大价值,都是要精打细算的,可不是大道理就了结了。”
“听起来,那里也是乡村?”萧安自动忽略了奇怪的巴里希人资源,问道:“刚才就觉得奇怪了,你们那里这么穷么?比我们还穷?”
“是啊,很穷。所以我们那儿的豪强,是肯定会继续存在的。”阿蒂拉说着,看了看窗外:“当然,你们也没富到那种程度吧。”
“可惜我老师不在。要不然,哪里会落到这种地步。”她显出怅然的神色。
另外两人只能默然无语。
他们之前问过阿蒂拉,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对方回答说,她叫刘渊,从大汉来。
——两人认定,她是确实不想说,就没继续问。
不过,阿蒂拉确实不像是这里的人。她对很多东西都过于好奇,天天问这问那。萧安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哪来的间谍。但哪怕无知到新迦太基狂信徒的地步,也不至于没见识到连灯泡都不知道……吧。
虽然陷入了对自己结论的怀疑,但阿蒂拉毕竟救了他们。萧安还是一直尽量回答她的那些,有些……弱智的问题。
“没错,我是震旦人,这就是我们平时的衣服。”他指了指自己:“有什么疑惑么?”
阿蒂拉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这件衣服是普通布料做的,漂白很到位,染色也很精细。虽然没有缝补的地方,但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品,衣服整体干净利落,能看出是普通的日常服装。
和汉朝常见的款式不同,这件衣服是对襟的形制,用一排扣子固定起来。袖子并不宽大,在手腕处收紧。下摆也只到腰部,明显是为了活动便利而设计的。
至于他下身,穿的也不是下裳,而是阿蒂拉同样很熟悉的长裤。为了确认,她特意盯着裆部观察了一会儿。
裤子裆部非常完整,并不是中原人穿的胫衣。再加上收紧的裤腿,很明显,就是裤子。
对襟,短衣,窄袖,长裤——这小子一看就是匈奴人,就差顶尖帽子了。
“我还以为你是中国之人呢。”阿蒂拉笑着说。
“啊?我怎么不是中国人的?”萧安没反应过来。
“谁不知道,我们中国人在正式场合是从来不穿裤子的。”阿蒂拉坚决把蛮夷服饰区分开:“你不是刚放学回来?学堂里允许你穿成这样?”
“谁教你的。你傻了么,街上大家不都这么穿的。”萧安无语地说。
阿蒂拉想了想,还真的是这样。又看了看那两人,思索起来。
张紫芳穿着和他类似款式的裤子,上衣看起来过于宽大,但样式依然差不多,只是用一种没见过的……机关,代替了扣子。
这和阿蒂拉熟悉的妇女装束,差得更远。不过她至少束着头发。之前她表姐来的时候,干脆是直接披散头发,穿着短衣、短裤和靴子来的——像这种,不带尖帽子,都知道是匈奴人。
说道头发,再看看萧安,她发现这人应该有剃头的习惯,头发现在也只有寸长。正统匈奴人,很少有这样的。很大可能,是匈奴王庭远遁之后,留在东部,渐渐东胡化了的匈奴人。
“你其实姓宇文罢!”阿蒂拉的眼神锐利起来。
“???”
对方看起来不认同她的判断,阿蒂拉想了想,觉得确实不对。东胡风俗,未嫁人的女子,也是髡发的,她们会把前额到耳鬓,一圈的头发都剪掉,剩下的部分扎起来,束成朝天辫。总之,是种挺好认的奇特发型。而婚后,各部妇人,一般就不剃发了。
但哪怕张紫芳同校的女学生,也没见过髡发的。难道这地方全员人妻?阿蒂拉陷入了迷惑。
她问了半天,让那两人给自己慢慢解释,才大概弄懂了情况。
张紫芳告诉她,汉朝早就灭亡了。虽然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风俗,但也肯定早就没了。萧安也说,那些都只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早就该淘汰了。他们现在的衣着习惯,才是最适合如今环境的。
这束发深衣,乃前汉陋习;剃发易服,实新朝雅政。老古董阿蒂拉,已经完全落伍了。
对此,阿蒂拉很是震怒。
这世道礼崩乐坏,实际掌权的司马家,却是一群废物,只知道天天内讧,一个出来做实事的都没有。县里人也浑浑噩噩,很多人就此认命,连反抗他们的胆子都没了。
汉朝灭亡已久,这里只剩下她自己,还和汉室有些关系。看来,也只能依靠自己,兴复汉室了。
“大汉编户数千万,难道如今连一个大汉人也没剩下么?”阿蒂拉忍不住抱怨道。
“啊?”萧安愣了愣:“我们都是啊。”
“你们宇文部……”阿蒂拉皱了皱眉:“哦,我明白了……”
这两人估计是心向王化的胡人。不过阿蒂拉自己,严格算起来也差不多,因此并不排斥他们。
凉州汉胡杂居,周围还有数量极其庞大、也更加野蛮的西洲戎狄。这些家伙极端自大排外,不管你是汉人胡人,都当成异教徒追杀。早之前,匈奴人开垦的定居点,都被他们屠戮过。
因此,只要乐意接受教化,凉州官府一直来者不拒。能帮忙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统统欢迎——凉州编户民不到三万户,西洲土著却有万万之多。蛮子数量优势太大,官军看似常年打胜仗,实则随时有累卵之危,实在没心思挑挑拣拣。
现在的情形,这些人也是可用的。因此,阿蒂拉很快借机询问,打听这里还有多少自认汉人的居民。
萧安依然一脸奇怪的表情,好像她又问了什么缺乏常识的问题。张紫芳于是给她解释,说镇里绝大部分人,都是她说的这类,并不需要刻意去找。
听到这话,阿蒂拉又有了信心。显然,即使在这个年代不明的地界,精神大汉人还是很多的。
黎民苦司马氏久矣。如今之计,要先借助司马氏内讧的机会,招募精汉,壮大汉室的力量。虽然靠精汉兴复汉室,感觉总有点不靠谱,但作为最后的大汉人,她也没有太多选择了。
就这样,近期的目标也大概定下来了。
PS:
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汉书·地理志》
v
(当代计算结果)西汉帝国全部,包括朔方和西域,总面积应是6263120方公里,较《汉书·地理志》的“提封田”总面积不过相差437880方公里,差距仅仅是7%。这至少说明这个两千年来无人问津的数字决不是不负责任胡扯来的……元始二年的一系列全国性的土地数字虽然是孤立的数字,但每项都相当合理,各项之间质量也很相称。内中“提封田”与历史地图核对之后,证明是相当准确的。可垦而未垦的土地面积,与今日全国已耕之地相比较,也决不荒诞离谱。户均、人均垦田之数,亦与现存西汉讨论农作的文献大体吻合。这些土地数字,加上全国及各郡国的户口数,是相当令人惊讶而景仰的,是世界上古文献中的“奇迹”,是我国的珍贵历史遗产。——《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
尽管其中也难免有虚报或隐漏的成分,这还是公认的现存历代户口数中最精确的数据之一。这项统计数不仅反映了西汉一代状况,实际上也显示了在西汉末以前近3 000年文明历史发展的结果……这项数据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精确的人口调查记录。——《中国人口发展史》
简而言之可以直接用。
o
v
第667节 番外(105)阿蒂拉与朝中三杰
阿蒂拉寻思了一会儿,向萧安和张紫芳宣布了自己的身份和志向。司马氏现在没精力管他们,还急需阿蒂拉的支持,去揍自己亲戚。正好可以打出汉家旗号,建立班底。
萧安和张紫芳都一副无语的样子。为了招揽,阿蒂拉急忙宣布,拜萧安为相国,张紫芳为御史大夫。因为没有兵,太尉暂时空着。
阿蒂拉决心异常坚定,天天缠着说,两人最后只好点头应付,表示可以陪她玩。
阿蒂拉很是高兴,又找了块布,准备做旗帜。但她女红功夫不到家,总是缝不好。最后,还是萧安掏钱,上网订了个道具旗,算是完成任务。
阿蒂拉找了根竹竿,把旗子挂起来,算是建立了大汉的第一处据点。除了萧安和张紫芳,几个住在周围的小孩,与张紫芳相熟,也被她强行拉来,说要进行训练。
那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向没人管教,因此大多性格乖张,平时也经常不上学,就在外面闲逛。阿蒂拉让他们干活,自然不肯,还准备动拳动脚。
然而他们加起来都打不过阿蒂拉,平白挨了几顿揍。正郁闷时,阿蒂拉又用司马家发的薪水,买了些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说只要听话,今后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阿蒂拉从小在一个贫穷部落里长大,跟那些桀骜不驯的胡人相比,这些小孩实在太单纯有礼了。稍加训导,就乖乖听话。只有其中一人,心里不忿,扬言说喊了自己“大哥”过来,要给她好看。
当晚,一个光头壮汉,带着几个手下,气势汹汹地赶来。谁知在街角碰上阿蒂拉,就立马变了神色,点头哈腰地问候起来——巧不巧,他就是先前一照面,就被阿蒂拉放翻的那个。
这下,大家都彻底听话了。
驯服了手下之后,阿蒂拉便把他们都赶回去上学。
这几天,她已经初步了解了些这个世界的情况。显然,这里与汉朝,有很大的不同,她的那些知识,不见得能在兴复汉室的过程中派上更大用场。
而且,哪怕是她这种外来者,也能看出,这些孩子,距离能和司马氏抗争,还差得远。孔子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必须严加训练,才能进行下一步。
她自己还在赶紧赶慢,试图了解这个世界的武器和作战形式,目前只停留在感慨爆炸威力真大的层次。现在师父也不在,靠她一个人研读文献,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但这里同样有令人惊讶的巨大学堂,教育当地的孩子们。既然他们已经有了教育体系,当然是用现成的,最适合如今的状况。